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首先结合现场测试数据对路基施工期地基沉降规律进行分析;然后结合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相同条件下桩间距与桩径对复合地基沉降规律影响进行分析。同时,结合现场测试和数值模拟结果验证高压缩性软土区域采用CFG桩—网复合地基加固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地基沉降随填筑荷载变化呈三阶段特征:快速增长、缓慢增长和趋于稳定,最终稳定时累积沉降约为35 mm;相同条件下,适当增加桩径和减小桩间距均可以提升复合地基加固效果,达到减少地基沉降目的,其中减少桩间距改善地基沉降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列车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动力及沉降特性,建立了轨道-路堤-地基在列车荷载作用下的动力耦合分析数值模型,考虑列车速度、路堤高度和基床刚度的影响,研究了列车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动应力分布及地表沉降特性,并对不同地基加固形式的加固效果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列车荷载作用下地基动应力沿水平方向和地基深度迅速减小;地基竖向动应力和地基沉降随列车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随路堤高度和基床刚度的增大而减小,路堤高度不宜小于2 m;地基沉降随加固深度和加固区刚度增大而减小,列车速度越高,影响越明显,最佳地基加固深度为3 m。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左涉一级公路煤矸石堆填段采用注浆联合强夯法进行加固处理的参数,首先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未加固处理煤矸石路基工后沉降量进行分析,指出对煤矸石路基进行加固处理的必要性,然后在注浆法加固煤矸石路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注浆联合强夯法的施工参数。结果表明,未加固处理煤矸石路基工后沉降量超设计规范,采用注浆法加固路基,随着注浆间距的缩小,路基竖向沉降量、路堤坡肩与坡脚处水平位移量均减小。在煤矸石路基加固区域6 m以下采用注浆间距2 m进行加固并在上部6 m区域采用强夯法加固,其工后沉降量和水平位移远低于注浆法加固路基。在实际监测阶段,注浆联合强夯法加固路基工后沉降量小并趋于稳定,验证了其加固煤矸石路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蓬勃发展,新建铁路客运专线为解决沉降难题,多采取“以桥代路”的设计理念。客运专线在向全国各地区推进的同时,桥址位于岩溶区的现象也变得日趋常见。由于铁路客运专线设计时速高,因此对线路沉降量的要求也变得更高,而位于岩溶区的桥梁基础沉降如何在设计阶段进行准确的计算,在施工阶段进行严格的控制也变得尤为重要。以某铁路客运专线上位于岩溶区的某桥梁桩基础为例,分别采用规范和基于规范的计算软件对桩基础的沉降进行分析计算,分析设计采用基底加固措施的效果,根据分析计算结果进行施工方案合理优化,采取更有效、更严格的控制桥梁基础沉降的措施,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西安地铁5号线近距离下穿地铁2号线的工程实际情况, 分析了既有地铁线路的安全判断准则、正常使用要求和服役状态, 选取弯矩、曲率半径、容许应力、容许切应变与轨道变形作为新建地铁隧道下穿时既有地铁线路沉降标准的控制因素, 构建了既有地铁线路的力学模型, 推导了既有地铁线路允许沉降计算公式, 确定了黄土地区新建地铁隧道下穿时既有地铁线路的沉降控制标准。分析结果表明: 以既有地铁线路的弯矩、曲率半径、容许应力、轨道变形与容许切应变依次作为控制因素时既有地铁线路允许沉降分别为22.40、20.85、48.14、20.23、21.06mm, 其他地区下穿工程经验允许沉降与国内相关规范允许沉降为20mm, 因此, 最不利控制因素即轨道变形的允许沉降接近既有相关允许沉降, 建议黄土地区新建地铁隧道下穿时既有地铁线路沉降控制基准为20mm; 对既有地铁线路沉降控制标准进行了分级管理, 选取沉降控制基准的100%、80%和60%分别作为既有地铁线路的控制值(20mm)、报警值(16mm) 与预警值(12mm), 提出了下穿时既有地铁线路的预警体系; 评价了新建地铁隧道下穿时既有地铁线路沉降的安全级别, 并给出了相应的处置措施, 安全级别为Ⅰ级, 即沉降不大于12mm时, 新建隧道正常施工并做好监测, 安全级别为Ⅱ级, 即沉降为(12, 16]mm时, 加强监测并实时反馈, 安全级别为Ⅲ级, 即沉降为(16, 20]mm时, 停止施工, 并启动应急预案, 安全级别为Ⅳ级, 即沉降大于20mm时, 达到破坏级别, 不允许施工。   相似文献   

6.
依托长沙地铁2号线区间穿越龙王港河堤地表沉降过大的工程案例,分析了沉降发生的原因及相应采取的工程治理措施。为研究治理方案的实际效果,采用有限元软件Plaxis对地层加固前后区间隧道穿越施工工况进行模拟,对周边土体位移、地表沉降、盾构管片弯矩的数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注浆加固提高盾构隧道覆土范围土体工程力学性能后,可以有效减低整个地层的位移及盾构管片弯矩数值。监测数值表明,对河堤进行注浆加固可以有效地防止地表过大沉降。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高速公路路基拓宽段的加固方法,并对路基拓宽所产生差异沉降计算方法进行总结。通过在旧路基、新旧路基结合处、新路基边缘处布设监测点,进行不均匀沉降监测,分析拓宽后路基不同部位沉降值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对高速公路拓宽段路基加固效果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8.
以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地基高填方路堤施工为研究背景,根据施工现场地质情况制定灰土挤密桩加固方案,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结合施工现场沉降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压实度增加,各区间分层压缩量随之下降,且加固后沉降量明显下降。采用灰土挤密桩加固后,高路堤地基沉降逐步稳定,路堤顶面沉降速率明显下降,说明加固后路堤稳定性得到了有效提升,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桥梁是确保公路畅通的咽喉,其承载能力又是贯通全线的关键,本文对大件运输通行线路上的某刚架拱桥进行分析研究,介绍了该桥的荷载试验方法,根据荷载试验检测结果提出了加固技术方案,并结合结构仿真计算分析对加固前后的桥梁结构进行验算,最终提出的荷载试验技术及最终的加固处理设计方案,达到了预期设计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及深远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量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基沉降和承载力两个方面分析了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在沉降计算中将地基加固区沉降量和下卧层沉降量均按照分层总和法考虑,并结合石家庄某实际工程,从承载力和地基沉降量两个方面对索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可以大幅度提高基础承载力,并且地基沉降较小,该研究对实际的地基处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结合工程实况,在分析总结长短桩加固机理的基础上,采用Midas GTS NX软件,对长短桩加固地基的公路地基变形特征进行研究,对比分析长短桩加固、全短桩和全长桩的加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长短桩加固方法可在保证加固效果的同时降低工程造价。同时,分析长短桩加固地基工况发现,地表沉降最大处在路堤中部,且随填筑高度增加而增加;地表沉降变化曲线随填筑高度的增加,其锯齿状变化也越明显;路堤填筑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范围为路堤坡脚向外3.5m。填筑过程中,地表水平位移值随填筑高度增加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公路工程软基处理工程的现场试验,对采用真空预压加固公路软基的一个试验段进行了分层沉降、孔隙水压力、表面沉降和水平位移的现场观测,并对观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加固前后的土体抗剪强度指标等物理力学性能指标进行了对比,发现加固后地基土的力学性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工程地质条件及基础沉降分析,实施了以水泥浆为主剂进行注浆加固处理,该工程经加固处理,基础沉降明显减缓甚至停滞,达到了预期的处理目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水泥粉喷桩加固桥头软土地基进行现场变形测试,分析了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筑堤过程中路基沉降变形、路基侧向变形以及桥头过渡段沉降变形规律,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公路线路经过软土路基时会出现明显的不均匀沉降,其在设计和施工中的沉降分析和计算结果精度不足以满足无工后沉降的要求,需要对沉降进行实时观测和分析。以软土地基上某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沉降观测为例,介绍公路线路中路基沉降观测的流程、元器件的埋设方法,总结了沉降观测过程中各类元器件的适用性,及真实、准确、及时和连续采集沉降观测数据的方法,为以后类似工程的沉降观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对铁路阔大货物运输安全性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从装载加固、线路参数、管理水平3个层面构建评价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确立阔大货物运输安全性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计算各运输方案与标准运输方案的一致性程度,进行方案比选。通过成都至北京的铁路阔大货物装载加固的安全性分析实例,验证了模型与算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汝郴高速公路涵洞出现不均匀沉降差问题的分析,提出了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方式对涵洞地基土体进行注浆加固.并通过沉降观测和检查孔取芯的方法对注浆效果进行了验证,说明注浆能有效地加固涵洞地基土体.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推导了小半径无缝线路轨道在温度力和列车动力共同作用下的单元方程,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温度力及列车动荷载对小半径无缝线路轨道横向位移的影响.提出了控制小半径轨道横向位移的加固措施,对各种计算工况条件下的小半径无缝线路轨道横向位移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动力效应系数的概念用来分析列车动荷载对小半径无缝线路轨道横向位移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9.
基于FLAC3D,建立了复杂断面隧道和建筑物的三维数值模型,以沉降量和结构应力最小为优化目标, 对5种工法方案进行了优化,以确定最优工法.用最优工法开挖隧道,预测开挖引起的塑性破坏区,并提出有针 对性的预加固措施.在对塑性破坏区进行预加固的条件下,预测各开挖段地表和建筑物基础的沉降特征及最大 沉降量,对比分析地表沉降曲面与建筑物基础沉降曲面的差异,评价整个开挖过程中建筑物和隧道关键结构的 安全性.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规律一致,为复杂断面地铁隧道开挖的环境控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在工程设计中遇到软土硬壳地基时,一般是进行软土地基加固处理,这样一来就破坏了硬壳层的整体性,延长了工期,增加了造价。对路堤下软土硬壳层地基沉降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利用修正后的公式计算试验监测断面的沉降量,并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比较,目的是分析直接在软土硬壳层上填筑的路堤的沉降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