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分析发生重特大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的原因,以2011—2020年我国发生的8起重特大事故案例为例,基于事故致因"2-4"模型,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车辆类型、碰撞形态等方面,归纳事故的共性特征及安全监管重点,对引发事故个体层面的不安全动作和习惯性行为,物态层面的货物、车辆、道路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组织层面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文化缺陷进行挖掘与归类,明确引发该类事故的关键因素及共性原因。根据致因分析结果,提出基于"知识控制"和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 PDCA)循环模式的个体及组织事故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降低高速公路出口匝道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研究不同类型出口匝道的安全性能。根据出口匝道在分流区与高速公路主线的衔接形式以及匝道车道数,将其分为类型Ⅰ、类型Ⅱ、类型Ⅲ、类型Ⅳ四类;建立了出口匝道事故数、事故严重程度与匝道类型以及其它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通过分析事故数及事故严重度与不同匝道类型的关系,对四种不同类型匝道的安全性进行了排序。结果表明:从事故总数及事故严重性预测方面(从好到差),类型Ⅰ类型Ⅲ类型Ⅳ类型Ⅱ。  相似文献   

3.
应用IHSDM安全评估软件,对"二十四道拐"盘山公路全线进行事故预测,并预测1944年改善工程前"第21拐"、"第22拐"路段与改善后对应路段发生事故的概率,以评价"二十四道拐"盘山公路的行车安全性及验证改善工程的合理性。预测结果发现"二十四道拐"盘山公路1940年至1945年5年的时间内共发生4.02起事故,其中68%的事故类型为"仅财产损失";在1944年改善工程调整"二十四道拐"盘山公路的"第21拐"、"第22拐"后,对应改善路段总预测事故起数降低了10.5%,且发生"死亡、严重受伤事故"的概率降低了14.3%,第4拐事故率降低了14.6%,第5拐事故率降低了38.8%。研究表明:"二十四道拐"盘山公路发生事故的概率较低,且事故损伤严重程度较轻;改善工程取消半径较小S型曲线后,行车安全性有所提高。可见,修筑于战时环境下的"二十四道拐"盘山公路线形设计基本能满足当时交通运输的行车安全性,其独特的线形设计也为现代山区公路的修建提供设计启示与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铁施工安全事故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城市地铁建设发展迅速,但也出现了各类施工安全事故频发的严峻事实.基于这一现状,以北京地铁近年来新建线路施工中出现的具体工程事故案例为背景,结合新建地铁的工程特点及施工难点,分析了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现有事故资料的整理分析,按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分为5种类型:地层过量变形引起坍塌、不良地质体突发灾害、施工诱发地下管线破坏、工程施工管理不力、施工设备及操作技术过失引发的事故.针对每一类事故,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及方案,进而提出适合于我国城市地铁施工安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以期为城市地铁及其他地下工程安全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多个角度论述山区公路路基破坏类型及其成因,并针对各类破坏进行风险因素分析,以期为保证公路施工质量,降低事故几率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论文通过沈阳地区某深基坑支护工程支护桩施工实例,从旋挖钻机成孔工艺原理出发,分析旋挖钻机在砂卵砾石层中坍孔事故的原因,提出施工中应注意问题和控制坍孔事故的措施。在不可避免出现坍孔事故的情况下,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给出了几种可行的处理措施方案。笔者目的在于为类似的深基坑支护桩施工工程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深基坑出现坍塌险情或事故是工程建设中常遇到的案例,其带来的损失和危害性较大,是基坑工程需要重点防范的安全问题。通过对某土钉墙基坑支护工程坍塌事故原因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基坑坍塌后的加固处理措施,希望对深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有所帮助,确保周围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地铁施工事故的多维关联规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铁施工事故频发,施工事故数据间的关系日益复杂的特点,提出了多维关联规则在地铁施工事故数据的具体应用方法,展现了“人-机-环境-管理”和事故发生类型之间如何挖掘强关联规则的过程。通过30个地铁施工事故数据的分析,利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找出可能导致地铁施工事故发生的频繁因素的组合来,发现并评论施工事故类型发生的潜在规律,并将这些规律作为现实中管理者做出预防措施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近期,公交集团公司组织召开了2009年-2011年及2012年前一季度道路安全生产事故走势及事故类型分析会。会议主要分析了4年来公交集团公司交通事故发生的规律、事故类型的分布、治理整改的意见和建议等内容;同时,还对事故数据资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10.
面对时有发生的公交行车安全事故,如何有效降低或避免一直是公交企业管理者十分重视的课题。本文以公交A公司2018年度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为例,从事故责任、事故类型、事故驾驶员性别和年龄、发生事故时间和地点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找出事故的发生规律、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为公交企业对安全事故的认识和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按照交通事故发生的道路特征和事故形态、道路用户、环境等因素,可以对道路交通事故进行分类,并依照这个分类对发生的交通事故进行数据收集,通过事故特性分析,找出发生较大机率的道路交通事故类型,根据不同事故类型的预防对策,提出包括对道路设施本身和道路用户方面的预防对策,从而降低该路段上的交通事故。运用这一手法,不仅对现有道路事故的预防,而且还可以对一条新建道路交通进行安全评估,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交通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安定和谐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大部分发生在载客量多、吨位大的道路运输车辆上,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又不同于一般的运输事故,往往还会衍生出燃烧、爆炸、泄漏等更加严重的后果,造成经济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员伤亡等一系列问题.论坛以"道路运输安全与管理"为主题,认为交通运输安全作为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并从提高安全意识、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创新安全管理手段模式、夯实安全管理基础等各方面,探讨了预防、遏制和减少重特大道路运输事故的发生,保障道路运输安全,全面提升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水平的机制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减小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变形、控制裂缝发生,设计中常在变高度连续箱梁中跨曲线底板内施加足够的纵向预加应力.这种情况下,箱梁底板将处于高开孔率、高应力状态,在近几年预应力混凝土箱形连续梁(刚构)桥施工中,经常出现箱梁底板在合龙束张拉过程中发生沿底板孔道上下层混凝土整体破坏的工程事故.文中对某典型破坏事故进行考虑材料非线性的箱梁底板破坏机理精细化数值分析,重现了破坏全过程,并根据箱梁底板在施工过程中所处状态和受力特点,分析了底板裂缝出现的机理、破坏路径以及底板不同类型普通钢筋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4.
以国内在建最长湖底隧道——太湖隧道为例,针对太湖隧道线路长、空间有限、环境特殊、发生事故后救援难度大、疏散困难等特点,为降低隧道事故发生后,造成的损失及人员伤亡,应用列举分析法,研究针对太湖隧道发生单点事故和两点事故的应急救援方案。当太湖隧道发生不同类型的交通事故后,采取有针对性的隧道设备控制和交通疏导措施,可有效疏导隧道内交通,降低二次事故的发生概率,该研究为太湖隧道投入运营后事故救援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掌握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的特点和规律,统计分析了1985~2015年我国121起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的发生时间、事故类型、事故发现环节及事故原因。统计表明:事故数量在季节分布上有明显特征;在时间段分布上有两个明显的高峰期;有两类物质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危险货物类型;泄露和火灾占危险货物运输事故主要类型;事故发现环节集中在站内作业时,两站间不易发现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针对发现的规律,从重视泄漏事故、研发自动监测报警装置、加强站间事故发现方法的研究、对托运人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等方面提出了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ikelihood exposure consequence,LEC)-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AHP)对地铁车站深基坑进行风险评估,通过分析多个深基坑塌方资料,总结影响施工安全的风险因素,结合太原地铁2号线H车站,遴选主要因素作为模糊层次评估方法的影响因子,统计分析得到各个因子对深基坑施工安全影响的概率。根据深基坑风险的传播性、模糊性、动态性,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计算风险因素排序及事故等级,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由于城市对市政工程项目的需求与日俱增,市政工程项目中难免出现深基坑开挖施工,容易对城市既有沟槽管线造成附加应力,使既有项目产生拉裂等事故。结合工程实践,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基坑开挖对坑底已建隧道的影响,包括数值分析的模型网格划分、模型力学参数及单元类型选择和开挖进程模拟及监测面设置。分析结果表明,处于坑底中心的隧道,其横截面在基坑开挖过程的最大直径改变发生在竖向与水平向,竖向伸长,水平向压缩。处于坑底靠近地连墙的隧道,绕垂直轴向在坑内旋转一定的角度。  相似文献   

18.
着重选择渝黔高速(重庆—贵州)重庆段、渝涪高速(重庆—涪陵)、成渝高速(重庆-成都)重庆段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了2005年—2006年共计746起单车掉线事故(ROR)资料,从事故发生数量、事故分布形态、事故发生时段、事故涉及车型以及事故路段分布5个方面探讨了高速公路ROR事故的一般规律,提出了在高速公路上大规模实施路侧振动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对高速公路ROR事故的安全管理以及路侧振动带的类型选择、设置位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融雪剂对高速公路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涛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33(7):198-198,200
冬季雪天造成交通困难,特别是危及人身安全,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可影响城市、地区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影响人民的正常生活,甚至会造成局部"瘫痪和大面积"事故"的发生。因此,及时化冰融雪具有重大社会经济和国防意义。但我国使用的多数融雪剂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对混凝土桥涵和路面破坏严重,减少公路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功能,对人民的经济和安全造成隐患。  相似文献   

20.
着重选择渝黔高速(重庆—贵州)重庆段、渝涪高速(重庆—涪陵)、成渝高速(重庆-成都)重庆段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了2005年—2006年共计746起单车掉线事故(ROR)资料,从事故发生数量、事故分布形态、事故发生时段、事故涉及车型以及事故路段分布5个方面探讨了高速公路ROR事故的一般规律,提出了在高速公路上大规模实施路侧振动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对高速公路ROR事故的安全管理以及路侧振动带的类型选择、设置位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