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发动机的燃烧原理,我们希望混合气能燃烧得更加充分,完全。因此汽油发动机的混合气稀薄化是节能、排气净化的一种主要措施,但它要求火花塞点火更加可靠,发火力更强。现将国外通行的几种主要节能、排气净化用的火花塞简介如下:一、突出型火花塞突出型火花塞的绝缘体裙部较长,突出在壳体端面之外,见图1。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在维护和保养汽油车时,常发现火花塞上有很多积碳.火花塞是汽油机释放高压电的终端,具有使燃烧室内被压缩了的混合气发生系列物理、化学变化进而形成火焰的能力,其性能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正常燃烧.由于火花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燃烧产物聚积在火花塞绝缘体上,并影响火花塞正常跳火,这种燃烧后新产物的聚积,我们称之为火花塞的积污.  相似文献   

3.
火花塞烧蚀当发现火花塞顶端有疤痕或是电极出现熔化、烧蚀现象时,都表明火花塞已经毁坏,此时就应该更换火花塞。在更换过程中可以通过火花塞烧蚀的症象来判断发动机的技术状况。①电极熔化且绝缘体呈白色。这种现象表明燃烧室内温度过高。这可能是燃烧室内积炭过多,从而造  相似文献   

4.
新品推荐     
ACDelco Professional铂金火花塞独特设计的双铂金电极,点火效率强,表现优越,并保证使用寿命高达 16万公里。超群的燃烧效率,瞬间加速铱合金火花塞和一般的火花塞相比,铱金火花塞点火时的火焰迅速扩大,具有超群的燃烧效率,优良的放电特性及强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发动机采用双火花塞点火模式降低燃烧循环变动率的特性,利用单缸汽油机进行了4种不同单/双火花塞点火策略下的燃烧诊断。测试数据表明,双火花塞点火策略可有效促进缸内燃烧过程,缩短燃烧持续期,其最大压力和平均指示压力(Indicated Mean Effective Pressure,IMEP)循环变动率均降低,尤其是在低负荷工况时降低效果更明显。测试数据的分析表明,缸内最大压力与燃烧持续期的循环变动呈现强相关特征,而快速燃烧前期和快速燃烧后期的循环变动是造成燃烧持续期循环变动的主要因素;当采用双火花塞点火时,其快速燃烧前期和快速燃烧后期的循环变动率均显著降低,尤其是快速燃烧前期循环变动率降幅最大,是发动机燃烧持续期循环变动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火花塞是汽车发动机的关键部件.对发动机的混合气正常燃烧起决定性作用。火花塞在工作时它会出现磨损和污染阻塞因而它必须定期进行保养,更换。通常火花塞使用寿命为15000km长效火花塞使用寿命为30000km。  相似文献   

7.
火 花塞螺纹 长度系指从火花塞密封垫圈座至螺纹末端的距离,它是汽油发动机燃烧室内火花点火位置的决定性尺寸,对混合气的完全燃烧和正常火焰迅速地传播影响很大。可是,在维修更换火花塞时,火花塞螺纹长度与气缸盖安装孔深的一致性往往容易被忽视,经常出现螺纹超长或过短现象。究其主要原因,主要是由于用户弄错火花塞型号的标识等所致。下面以株洲  相似文献   

8.
《摩托车技术》2010,(3):75-75
火花塞的作用是将点火线圈所产生的脉冲高压电引进燃烧室,利用电极产生的电火花点燃混合气,完成燃烧。通常火花塞使用寿命为1.5万km,长效火花塞使用寿命为3万km。发动机工作时,火花塞绝缘体裙部的温度应保持在500~600℃。如果温度过低,绝缘体容易积炭,  相似文献   

9.
火花塞     
一、火花塞的作用和使用要求火花塞是汽油发动机点火系统高压线路终端的一个电器元件。被安装在气缸盖的燃烧室中。由分电器送来的高电压,在由中心电极与侧电极组成的间隙中形成跳火,使气缸中的可燃混合气点燃而作功。如果说,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那末,在某种意义上,火花塞又是发动机的心脏。因为火花塞的良好工作,对发动机工况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由于火花塞是在气缸中燃烧气体的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工作,而且要经受温度和压力的急剧变化。例如:混合气爆发时,瞬时燃烧温度最高达3000℃,压力达50公斤/厘米,当燃烧气体排出后,继而再度吸入新鲜的混合气时,温度又骤降到60℃,压力接近外界相同的一个大气压。特别是近代要求  相似文献   

10.
常见故障的原因 火花塞电极烧蚀 ①电极蚀损。当火花塞严重腐蚀或电极老化时,会发生电极蚀损,应更换火花塞。②电极熔断。燃油牌号不对、点火过早引起爆震、发动机过热、早燃等,会使火花塞电极熔断,应更换火花塞。③电极熔化且绝缘体呈白色。这种现象表明燃烧室内温度过高。这可能是因燃烧室内积炭过多、造成气门间隙过小,引发的排气门过热、或冷却装置工作不良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火花塞型号     
火花塞是汽油发动机点火系的重要部件,也是易损件,火花塞的类型和特性与发动机性能有极大关系.发动机工作时火花塞头部处于温度很高的燃烧气体中.火花塞应能把所吸收的热量很快地散发出去,否则其电极就会熔化或加剧氧化,导致火花塞很快地破损以致报废.  相似文献   

12.
摩托车发动机的连续工作依靠可燃混合气的正常燃烧,即由火花塞高压跳火,点燃混合气形成火焰中心,并以一定的速度连续地向燃烧室四周传播,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所有的混合气烧完。可燃混合气在气缸内正常燃烧时,缸内压力均匀,发动机声音清晰柔和。若燃烧不是由火花塞点燃(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或其火焰传播速度超过正常的传播速度(正  相似文献   

13.
美国加州的汽车资源公司开发了一种“智能火花塞”(SMARTPLUG),已申请了专利,并由此导致了自动正时催化点火(ACI)技术。ACI可取代常用的火花塞,能提供更完全的燃烧;提高汽车的行驶里程;更高的稀薄燃烧能力;降低废气排放。 SMARTPLUG与传统的火花塞在外观上非常相似。它们均从气缸盖拧入,其头部伸出的电线与点火系统相连。两者之间的相似点仅此而已。  相似文献   

14.
维修档案     
实例一故障现象一辆港田CT125摩托车行驶中熄火,熄火后无法启动,询问车主,得知此车近期每次启动都困难。故障分析与排除根据维修机理,通过检查火花塞的工作情况便可得知病变的原因。卸下火花塞查看电极颜色尚可,则表明混合气在气缸内燃烧情况良好,化油器供给的混合气正常。在卸下火花塞的同时,检查气缸压缩压力正常。当火花塞装上高压帽跳火时,电极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一台三缸1.5TGDI增压直喷发动机研究了三火花塞点火均质稀燃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火花塞可有效拓展稀燃极限,压缩比15时,采用三火花塞在2 000 r/min、8 bar BMEP的特征工况点可实现lambda 1.95的稳定燃烧,最低油耗相比单火花塞降低约5 g/(k W·h),NOx原始排放可降低至约50×10-6,此时lambda受增压能力限制难以进一步增加;压缩比增加至16所能实现的最低油耗相比压缩比15改善不明显,且稀燃极限有所下降。三火花塞对爆震倾向改善作用较小,但可显著加快稀混合气的燃烧速率,相同lambda条件下其燃烧持续期相比单火花塞可缩短约3-6°CA,lambda 1.95时的燃烧持续期相比当量燃烧仅增加约2°CA。通过对潜在最高热效率的研究表明,采用三火花塞设计可在压缩比15条件下最终实现45.02%的有效热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一辆采用AEP发动机的帕萨特B4轿车,由于热车时不能着车,被拖进修理厂。 首先用VAG1552检测,无显示故障码。拆下火花塞,看到火花塞由于燃烧不良全是积碳,清理火花塞后,启动困难,着车不久就开始发抖,直至熄火。  相似文献   

17.
火花塞的正确安裝时请配用一只密封垫圈,不得多用或不用(锥座型除外)。但安装中常常会出现下列两种错误。如图所示: 1.图a)是不装密封垫圈的安装:结果是燃烧室内燃烧着的高温高压气体从火花塞壳体螺纹处泄漏出来,致使火花塞过热发生炽热点火,影响发动机的功能。同时火花塞发火端伸入气缸内过多,聚积残渣而焦化,甚至可能把花塞的螺纹烧坏,更换拆卸火花塞时发生困难。  相似文献   

18.
<正>1传统火花塞点火方式的缺点火花塞点火应用于汽油机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点火虽然从一开始的单点点火发展到了目前的多点点火,但却依然是沿用火花塞点火技术,而火花塞点火技术的进步却掩盖不了火花塞点火系统存在的问题。(1)火花塞点火方式造成的汽油机燃烧循环波动率要高于柴油机,且有研究表明燃烧循环波动率每增大1%,汽油机的指示热效率便降低1.5%。(2)均质可燃混合气单点点火的燃烧模式易使汽油机  相似文献   

19.
阿炜 《汽车与配件》1997,(12):19-19
面对风靡全球的每缸4气门、DOHC的V型发动机,奔驰公司的这种新V型发动机极具挑战性:每缸3气门、双火花塞、单凸轮轴、全铝合金铸造(如图1)。 减少了一个排气门,多出来的空间精心设置了2个火花塞。这两个火花塞从不同的角度向气缸内点火,使可燃混合气得到充分燃烧,可获得更高的燃烧效率;另外,由于两个火花塞的点火正时不同(如图2),使混合气的空燃比达到最佳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在火花点火发动机中,较快的和最均匀的能量转换,能够由涡流室式火花塞来完成。在发动机的燃烧过程中,能量的转换必须是最迅速和最均匀,以便实现进一步降低燃油消耗和废气排放。由Bosch公司研制的涡流室式火花塞,有一个小室,其上有一个中心喷孔和4个切向喷孔见图1,在压缩冲程时可使进入到小室中的混合气产生涡流。涡流使燃烧迅速地发生,产生出5股火焰喷射束,可在主燃烧室中确保良好的燃烧。发动机的试验表明,发动机的运转比使用常规火花塞更加平稳。并提高较低的部份负荷范围和暖车时的热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