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风积沙路基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风积沙路基的实际施工,介绍了风积沙路基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并提出应采用干振法确定其最大干密度作为路基压实度的控制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于粉性土、粘性土等高等级公路路基的主要填料,主要用干密度比进行压实度控制.不能完全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提出用空隙率法控制路基压实,并与现有的压实度控制方法作了比较,确定了合理的压实标准。实践证明,路基压实用空隙率法控制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土石混合非均质填料的压实特性与质量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武汉绕城高速公路的路基施工实践,采用室内试验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和研究土石混填路基中粗粒含量对压实效果的影响规律,提出土石混合填料标准干密度与粗粒含量的关系曲线,减少标准击实试验的工作量,为准确测定土石混填路基压实度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风积沙在我国西北部地区分布广泛、储量丰富、取材方便,是西北地区修筑路基的主要材料。而路基压实质量是保证公路整体强度与稳定性的关键。国内现有研究大多是通过重型击实试验或振动试验对风积沙压实影响因素有侧重地进行分析。本文通过经水撼后重型击实试验并结合理论分析与前者的试验成果,研究了各种因素对风积沙标准密度的影响规律。试验方法不同,测得的最大干密度存在差异,为了合理评价路基压实质量,对选取适合的试验方法,提出了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5.
榆神高速公路风积沙压实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涛  唐开富 《路基工程》2010,(5):145-147
风积沙作为沙漠地区高速公路路基的主要填料,其压实工艺尚有一系列的关键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其中压实特性的研究最为复杂,也是最重要的。文中通过对室内试验结果的分析总结,探讨了影响风积沙干密度的因素,并结合现场压实试验,得出了风积沙的压实特性。  相似文献   

6.
路基压实度是路基填筑过程中控制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关键指标。本文以某高速公路黄土路基压实度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了影响黄土路基压实度的主要因素。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含水量、灰剂量和压实功对不同类型路基土体压实干密度的影响。通过现场试验,分析了实际施工过程中路基压实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压实后土体的干密度随着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大,超过最佳含水量后,压实干密度开始减小。灰剂量越大,土体达到最大干密度对应的最佳含水量越大。随着压实功的提高,土体的最大干密度增大,最佳含水量减小。实际施工过程中土体的干密度小于试验所得,土体的压实度收到压实工艺、含水量、灰剂量、松铺厚度等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路基压实度剪切波测试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含砂低液限粘土、含砂低液限粉土与低液限粘土3种土样采用重型击实试验的方法进行了土的干密度与剪切波速的对比试验。大量试验结果表明,路基土干密度与剪切波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各种土质的干密度与剪切波速的关系模型各不相同,但都可以利用4种典型回归模型来描述。论证了路基表层土压实度可以代表本层的压实度,提出了利用直达剪切波检测路基干密度的新方法。最后应用"振三压三"的压实方法对所得模型进行验证,将按照模型用剪切波速计算得到的数据与灌砂法所得数据进行了比较。现场试验表明:通过建立具体工程的干密度与剪切波速的关系模型,采用直达剪切波速检测技术,可以较好地实现路基压实度的无损检测。  相似文献   

8.
针对击实试验法和表面振动压实试验法测得高速铁路路基填料最大干密度值存在较大差异问题,选取沪昆高速铁路湖南段粒径在60 mm以下路基粗粒土填料,分别采用室内击实试验和表面振实试验测取最大干密度,再将上述两种试验方法测得的最大干密度与同种填料现场填筑后的实测干密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表面振实试验法测得的最大干密度普遍小于击实试验法测得的最大干密度,同时还普遍小于施工现场实测的干密度。结合高速铁路路基填筑施工质量要求,建议采用击实试验测得的最大干密度作为现场压实质量的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9.
风积沙最大干密度确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风积沙最大干密度的确定采取三种方法进行比较,从在推荐出较为合理且适合风积沙特征的方法,为沙漠公路路基控制压实质量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最大干密度的确定方法,以便指导沙漠路基的施工。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中东部地区路基填料主要为细粒土,现行规范对细粒土压实控制已有详细规定,但对粗粒土无论是压实理论、检测标准都缺乏相关规定,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西部地区尤其是新疆公路建设迎来大发展,但新疆地区路基填料基本为天然砂砾,采用细粒土标准检测粗粒土,必定存在检测方法、检测标准的差异。为了更加准确的评定天然砂砾路基压实标准,方便快捷的服务工程建设,基于施工现场多种压实度检测方法的试验,得出了以便携式落锤弯沉仪(PFWD)作为施工快速检测的主要方法,结合沉降观测法和灌沙法辅助验证,实时动态的检测路基压效果和修正施工工序的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卢浦大桥引桥 T梁构造形式、跨径布置 ,并对不同跨径、不同桥宽的 T梁进行了设计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东海大桥陆上段约长 2 .4km,为 4~ 6跨一联的 PC连续梁桥 ,基础持力层取 71-2 层 ,即灰黄色粉砂层 ,根据地质钻孔资料综合分析 ,认为持力层以上的 71-1,即草黄色砂质粉土较均匀 ;71-2 层的标准贯入度 N63 .5及比贯入阻力 Ps的变异系数 δ较大 ,反映了持力层较大的不均匀性 ,在沉桩施工中则出现相应不规则的断续分布、突发性较大变化。对此 ,设计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并与管理、施工等有关部门密切联系协作 ,及时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13.
基于SolidWorks系列零件设计方案及自卸车货箱结构特点对其进行参数化驱动,从而自动生成指定规格的自卸车货箱图纸,实现自动化设计。  相似文献   

14.
悬索桥桥塔纵向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重庆市万州长江二桥桥塔设计,分析不同的边界条件对桥塔稳定计算的影响,提出桥塔稳定分析的简化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给出桥塔纵向计算长度系数与边界条件的关系,确定适用于该桥桥塔设计的纵向计算长度系数.  相似文献   

15.
盾构刀盘形式的选择是砂卵石地层盾构掘进面临的关键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以兰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为背景,综合运用现场调查、实验室试验、三维离散元数值模拟、现场原位监测等方法,对砂卵石地层土压平衡盾构施工颗粒流动和地表沉降的机制进行了研究。1)通过室内大直径(300 mm)试样三轴压缩试验获得了砂卵石地层的应力-应变曲线,基于试验结果和EDEM离散元三轴数值试验,标定了离散元数值模拟需要的参数。2)基于Solidworks软件建立了面板式刀盘盾构和辐条式刀盘盾构三维机械模型。3)将盾构三维机械模型导入离散元软件EDEM中,建立了砂卵石地层盾构掘进过程的三维离散元模型;将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对比,揭示了面板式刀盘和辐条式刀盘土压平衡盾构掘进对砂卵石地层扰动状态和地表沉降的影响机制。面板式刀盘土压平衡盾构掘进,刀盘前方、上方的"强烈扰动区"范围为(0.3~0.5)D(D为刀盘直径);辐条式刀盘土压平衡盾构掘进的"强烈扰动区"范围不足面板式刀盘的1/3,且扰动程度轻。  相似文献   

16.
板簧模型对车架强度计算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陆波 《汽车技术》2002,(4):9-10
轻型载货汽车钢板弹簧对车架的支持往往简化为对车架的弹性约束,由于悬架系统的工作特点,当车架受力变形时,可以带动车轮在地面上有微小的滚动,从而实现整个钢板弹簧的协调变形,为车架提供支持力,利用前后置处理软件MSC/PATRAN(V8.5)和有限元求解器MSC/PATRAN ADVANCED-FEA(V8.5)能够对轻型载货汽车钢板弹簧的模拟方式进行若干情况的分析和比较,得出能较好模拟真实结构的建模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盾构掘进机刀盘研制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刀盘是盾构机中的重要部件,具有开挖地层、稳定开挖面、搅拌碴土等功能,处于盾构机与地质状态紧密关联的最前沿。文章通过对刀盘研制实例的剖析,简单介绍了刀盘设计的基本方法、刀盘的制造工艺以及刀盘样机在工业性试验中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张志刚  林巍  刘晓东  王勇  刘洪洲 《隧道建设》2015,35(11):1188-1193
沉管隧道的回填防护根据功能需求,在纵向上可按照普通段、航道段及近陆域段3个分区进行防护。近陆域段防护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多,且安全风险高,是沉管隧道工程防护设计的重点。以正在建设的港珠澳跨海通道工程中海底沉管隧道近人工岛陆域段的回填防护为研究对象,针对近陆域段采用柔性与刚性2种防护方案进行研究比选,提出适合项目特点的护坦潜堤式柔性防护方案,并详细分析了柔性防护方案的设计细节,通过防撞、防锚及稳定性方面的计算分析以及工程实践,证明这种防护方式是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宁波市北仑区轿山路堑爆破工程的实施介绍,提出了爆破工程的施工控制方法。进而说明了爆破参数的选择、方案的落实、安全措施的贯彻等施工控制要点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影响半刚性基层、底基层层底弯拉应力因素的基础上,应用正交试验方法分析了影响基层、底基层层底弯拉应力各因素的敏感性,并采用极差及方差分析法对各因素敏感性进行了评价。分析表明,影响基层底拉应力最大的因素是层间约束,而影响底基层底拉应力最大的因素是基层厚度,合适的基层厚度是获得最佳路用性能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