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随着汽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加,公交站点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日益突出, 对公交起迄点的研究,有助于公交站点的最优化布置,减少公交起迄点对道路交通的影响,提高公交起迄点路段的行车效率. 在Nagel-Schreckenberg交通流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双车道快车优先换道规则和开放边界条件,通过计算机模拟了公交车起讫站点车辆进出对城市双向四车道混合交通流的影响. 通过研究和分析发车时间间隔、车道注入概率和公交起迄站点位置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给出了比较合理的发车频率和公交起讫站点的位置,为改善城市道路交通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迅猛发展,实行快慢车运营模式成为了提高运行速度,适应不同客运需求的新选择.而此模式下的列车越行组织会对停站方案的最终效果产生较大影响.本文通过建立越行模式下不同停站方案的效果评估模型,评价了存在列车越行组织的情况下,不同停站方案的运行效果与各方案适用性.结果显示:①发车间隔逐渐增大时,慢车避让时间会随着快车停站数目的减少而缩短;②客流一定情况下,快车仅在始末站停车方案,会产生节约的总旅行时间的效果,程度达4. 49%;③随着快车停站数的减少,线路通过能力对发车间隔的敏感度也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3.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城市交通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公交车的运行特点入手,用数学方法描述公交车从发车到到站的运行过程,建立公交车到站模型,并利用简化模型分析公交站台车辆到站规律,计算车辆到站频次.最后,利用排队理论建立公交站台服务水平的计算模型.运用排队论模型对北京市某公交站台进行评价,证明对站点设置位置和停靠模式以及站台的线路数和线路发车频率的合理设置,可以有效地控制站台内公交车的排队情况,提高公交站台的运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4.
可超车条件下公交车站点延误估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解公交车在站点的等待过程,给出了公交车站点延误的分类和定义.运用排队论中的M/M/s模型,结合随机变量函数和幂级数等相关知识,基于平均排队时间、排队时间标准差和延误产生概率,采用理论推导的方法建立了公交车站点延误估算模型.该模型以公交车到达率、站点通行能力、泊位数和信号参数为解释变量.通过停靠站实地调查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表明所建模型可用于公交车站点延误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公交站点的停靠线路数和各停靠线路的运行特征着手,以各线路车辆合理、顺序、无延误地到达站点和从站点出发为优化目标,以公交站点的最大停靠能力和满足乘客的出行要求为约束建立优化模型,以确定各线路车辆在各时段的发车频率和依次占用站点停靠的时间段,并确定其合理的运行速度.最后通过某站点的调查数据来验证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客流分布的快速公交车弹性发车间隔优化,在以往文献和IC卡刷卡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推算各个公交站点到站客流分布.同时考虑不同车型最大载客量对发车间隔的影响,以乘客在站等待时间最小和公交公司运营成本最小建立公交车发车间隔优化模型.并以大连市快速公交为研究对象,利用NSGA-Ⅱ算法对研究时段内的上下行两个方向的发车计划进行优化,并取解集中值与实际发车计划进行对比.最终得出优化后上行方向的发车计划可在运营成本几乎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乘客的在站等待时间;下行方向则在保持乘客等待时间有9.4%小幅上升的情况下,节约33%的运营成本.可见优化模型可以有效地安排线路上下行两种车型的联合发车计划,提高公交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7.
为应对双源无轨电车系统节点拥堵问题,提出了一种多车型时刻表优化方法。首先,将站点同时出现的最大车辆数定义为该站点所需泊位数,以保证站点泊位数量充足,从而减小因车辆排队占据车道发生拥堵的概率。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双源无轨电车运行特性和客流时空分布不均衡性,建立双目标混合整数优化模型,以最小化企业运营成本和共同站点所需泊位数为目标,通过车型配置和发车间隔调整,确定双向最优多车型时刻表,并设计定制化多目标粒子群算法求解。最后,以北京市4条双源无轨电车线路为例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相比单一车型模式下的均匀发车时刻表,优化后的多车型时刻表有效均衡了3种常用双源无轨电车车型的最大载客率,避免了车辆在操作装置相遇,使企业运营成本最高降低了约26.9%,共同站点所需泊位数最多减少了约25.5%,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和所需泊位数,减少站点车辆最大排队长度,缓解双源无轨电车系统节点拥堵。  相似文献   

8.
路段通行能力不仅与公交站的设置形式有关,同时受到公交车停靠方式的影响.本文引入经典的c_M/M/1排队模型,结合概率论得出定点停靠公交站的进站排队时间.在此基础上,从时间占用的角度计算定点停靠公交站的路段通行能力.结果表明,与自由停靠相比,定点停靠公交站有效泊位数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更为显著.一方面,定点停靠排队溢出概率较大引起路段通行能力降低;另一方面定点停靠公交车服务时长减小导致路段通行能力变大.当公交到达率接近饱和值时,定点停靠公交站的路段通行能力约为普通路段通行能力的96%,比自由停靠公交站提高了1%.  相似文献   

9.
公交都市是未来城市缓解交通压力、改善城市环境的必然选择,公交站点是服务于公交都市的连接点和服务终端.从公交都市建设的角度,分析了上海郊区新城公交站点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与特征,从规划层面提出了构建公交走廊,以公交枢纽、站点为中心引导城市土地开发的城市发展策略,从建设层面提出了公交站点与道路设施,建筑空间一体化建设的建议,并在公交站点具体设置中,从选址、站点形式、站距等要素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公交线路是个看似简单但机理复杂的交通系统,诸多随机因素造成其运行的 不稳定.线路系统的车头时距分布特征和运行状态规律受到公交车的车载容量、发车间隔 和乘客到达率的影响.本文改进了以往的公交线路车头时距模型,用以研究公交车的车载 容量、公交车的发车间隔和线路系统的乘客到达率三个因素对公交线路车头时距特征和 运行状态的影响机制,得出了线路系统的状态相图及其相互演变过程.状态包含:规则态、 过渡态、组对态及聚簇态.研究公交线路运行状态的划分及其演变规律,有利于更深刻地 认识公交线路系统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11.
公交中间站是实现旅客沿途乘降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公交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土地发展与公共交通发展初期,简单的公交中间站设置便可满足车辆停靠与旅客乘降需求。但当土地利用强度不断增大,公共交通线路规模不断扩张时,在某些线路密集、人流众多的公交中间站点,简单的站点设立方式已不能满足车辆停靠及旅客乘降需求,车站在站滞留时间过长,公交服务水平急速下降。此时,必须对车站的形式、规模进行必要的研究,以保证能力与需求的良好协调,从而降低车辆在站滞留时间,提高公交服务水平,保障公交的正常运营。针对此问题,论文对公交中间站的形式分类及其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结合公交中间站通过能力的计算以及广州公交运营实际,研究了通过车辆停靠数、旅客乘降量以及用地条件等因素确定公交站形式与规模的方法,并举出了实例,可为实际工作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定点停靠公交的服务效率与停靠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线路公交站,为规范乘车秩序,实现乘客排队候乘车,需要公交车在公交站内各指定位置进行停靠,即定点停靠。但是现实中定点停靠措施使公交车出现排队拥堵的频率大为增加。鉴于此,首先根据排队论建立了定点停靠公交站排队模型(c_M/M/1型)与自由停靠公交站排队模型(M/M/c型),通过服务指标的比较探讨出现此现象的理论原因;其次,运用排队概率方法建立公交站合理停车位数量的计算模型,并在综合考虑公交车到达频率、平均停靠时间以及可忍受排队概率等因素的基础上.计算两种类型公交车站的合理停车位数量。研究得出,在公交车平均到达率与平均停靠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实施定点停靠措施后.公交车站的服务效率会降低,对停车泊位的需求会增加。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严重,优先发展公交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作为乘客和公交运输服务的基本纽带的多线路公交停靠站在大城市的公交系统中也十分常见.本文从泊位数与站台通行能力之间的关系入手给出了利用停靠站通行能力计算泊位数的方法.利用排队论分析与评价站点能更好地满足高峰时段公交的停靠需求.利用泊位数和站台服务水平的概念可...  相似文献   

14.
公交停靠站作为重要的城市公交设施,其设置不合理会导致公交站服务水平低,道路通行能力下降等问题.针对目前城市公交停靠站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公交站台设置的形式、方法、位置、站台物理条件及停靠线路五个方面入手,基于这五方面对公交站及公交服务水平的影响,归纳公交站台设置改善措施,并结合实例展开关于公交站设置的实际研究.通过对公交...  相似文献   

15.
根据车辆泊松到达分布,运用概率分布与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公交线路条数、发车频率以及到达公交车中途停靠站时间分布之间的关系,建立同时到达车辆数概率模型,据此确定某一概率水平下公交车中途停靠站设计停车位数量及车站长度。以北京菜市口公交车中途停靠站为例,运用模型进行演算,并与实际观测值进行对比验证,提出将公交车中途停靠站向交叉口靠近从而方便换乘的改善方案。  相似文献   

16.
由于现有的公交车多采用自由停靠方式,导致车辆出站延误,泊位利用率低及乘客安全等问题.本文依据现有的公交车到站“一键式”自动停靠系统,以优化自动停靠公交车的运行轨迹为目标,分别利用三次样条插值、Atan和 Sigmoid函数对港湾式站台公交车停靠轨迹进行仿真分析.非线性约束优化结果显示,利用这 3种方法生成的停靠轨迹,可以得到连续的曲率,满足公交车靠站碰撞约束及港湾式站台停靠要求,均可以实时生成公交车进站运行轨迹. 与港湾式站台泊位曲线相比,Atan 曲线的平均位差 1.01 远小于三次样条插值的平均位差 10.21和 Sigmoid曲线平均位差 5.96.因此,轨迹结果分析显示,公交车基于 Atan轨迹曲线的停靠更便于乘客乘车、具有实时性强、可靠性高的特点,减少了进出站延误.  相似文献   

17.
����ͣ��վ��λ��ȷ�������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停靠站泊位设计合理性是衡量停靠站设计合理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合理的公交停靠站泊位数对于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拥堵具有重要意义。以公交车辆到达服从柏松分布、车辆停靠时间服从正态分布为前提,分析了公交车辆停靠过程,给出了停靠时间、清空时间、运营时间裕量的计算方法,根据停靠站通行能力计算模型给出了有效泊位数和设计泊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对南坪公交停靠站分别按港湾式停靠站和直接式停靠站两种方式进行了泊位设计,得出按两种方式设计均需设计3个泊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公交停靠站对城市道路交通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车辆运行速度较快的主干路路段.以直线式、左侧港湾式、右侧港湾式停靠站为对象,利用无人机采集数据,构建影响率计算模型,研究和对比分析公交车辆进出不同型式停靠站时对主干路路段的交通影响.结果表明:受影响的社会车辆行为表现为减速跟驰、减速通过、停车等待、变换车道、借道通过 5种,以减速跟驰和变换车道为主;直线式停靠站对交通运行总影响最大;公交车辆在直线式停靠站静止停靠时影响最大,在港湾式停靠站加速出站时影响最大,且其在左侧港湾式停靠站处的停车不规范,易导致社会车辆的借道通过行为;受影响的社会车辆行为发生位置的分布亦区别较大.  相似文献   

19.
公交停靠站对城市道路交通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车辆运行速度较快的主干路路段.以直线式、左侧港湾式、右侧港湾式停靠站为对象,利用无人机采集数据,构建影响率计算模型,研究和对比分析公交车辆进出不同型式停靠站时对主干路路段的交通影响.结果表明:受影响的社会车辆行为表现为减速跟驰、减速通过、停车等待、变换车道、借道通过 5种,以减速跟驰和变换车道为主;直线式停靠站对交通运行总影响最大;公交车辆在直线式停靠站静止停靠时影响最大,在港湾式停靠站加速出站时影响最大,且其在左侧港湾式停靠站处的停车不规范,易导致社会车辆的借道通过行为;受影响的社会车辆行为发生位置的分布亦区别较大.  相似文献   

20.
城市公交中途站合理规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达  景啸 《城市交通》2009,7(5):68-71,26
泊位数与可容纳公交线路数的确定是公交中途站优化设计的重要部分,但国内外相关研究还不成熟。根据武汉市实际交通状况,改进了排队论计算模型,提出确定公交中途站泊位数与可容纳线路数关系的计算方法。以武汉市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可超越前车进出站和依次进出站两种情况的可容纳线路数进行计算,建议可超越前车进出站时,泊位数不超过4个,可容纳线路数为17~20条;依次进出站时,直线式中途站泊位数不超过3个,可容纳线路数为9~11条,港湾式中途站泊位数不超过4个,可容纳线路数为13~16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