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针对公交站台乘客汽车尾气暴露风险,引入吸入量概念,分别对路段中直线、路段中港湾、交叉口直线和交叉口港湾四种公交站台布局类型建立乘客汽车尾气吸入量模型.以南京市鸡鸣寺公交站台为研究对象,运用该吸入量模型,对不同类型公交站台上乘客汽车尾气吸入量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相同条件下路段中港湾式公交站台布局环境中乘客尾气吸入量最小;增加公交车辆线路和发车间隔在相同条件下会增加乘客尾气吸入量.本文的研究为城市公交线和公交站台从乘客健康角度进行人性化布局规划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受城市道路红线条件限制,许多公交车站只能设置直线式公交站台;这种形式的站台很容易产生拥堵排队和机动车冲突的交通现象。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共享超车道感应信号控制的优化方案,使用VISSIM软件对共享超车道前后车辆的延误水平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设置共享超车道能有效地缓解公交车辆在公交站点拥堵排队和机动车冲突的交通现象;在交通量较大和公交发车频率较高情况下,通过设置带有共享超车道的直线式公交站台能有效地提升公交服务水平,保障近道路交叉口上游路段的公交优先通行和社会车辆有序通行,提升了交通的流畅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城市公交线路密集点是城市公交规划与优化中的重要节点.线路密集点公交站台的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到城市公交整体服务表现.针对线路密集点的公交站台线路容量问题,本文以排队论为方法基础,引入公交达到率、服务台数、乘客平均上下车时间等为模型参数,构建线路密集点公交站台线路容量计算模型,并通过改变参数来进行公交站台的容量优化,为公交站台的线路数及泊位数设计提供理论方法依据.模型应用于西安市某公交站台,计算该站台线路容量并进行了优化分析.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计算线路密集点公交站台线路容量并做出优化分析.  相似文献   

4.
公交停靠站站台尺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长度和宽度对公交停靠站台的尺寸进行了计算和研究.根据公交车辆在不同停靠站布设形式下,公交进出站所需的长度不同,将公交停靠站分为三类(非港湾式站台、一般港湾式站台以及锯齿型站台);并根据各布设形式下公交进出站的动态过程和车辆转弯半径,通过对单个公交停靠泊位长度的研究,分别对三种公交站台的长度进行了确定.同时,在分析轨道交通站台宽度计算模型不适应于地面公共交通的基础上,提出了公交停靠站宽度计算的基本模型,并通过对站台候车区影响因素的分析,以数学建模的思路对站台候车区的宽度进行了重点研究,最终建立公交停靠站站台宽度的计算模型.最后,通过示例对研究成果进行了应用,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证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公交站台是公交系统中关键的节点,其服务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公交车的运行效率,也会直接影响周边交通的运行状况。为了提高常规公交车通过港湾式站台的效率,首先分析了公交站台内车辆运行和乘客候车的特性,引入排队论模型中的基本参数,并将服务时间改进为根据站内车辆数不同而动态变化的函数。同时针对不同时段公交的达到规律,采用分时段参数提高模型精度;其次在港湾式停靠站内设置了主、副站台,从而将站台模拟为M/M/2/N的系统,并制定了公交智能化进站的引导模式;最后运用该模型对重庆市大庙公交站台进行了实例分析,现状调查表明:大庙公交站台内部的延误时间占总运行时间的40.1%,公交车通过大庙公交站台的时间会在高峰时期急剧增加。采用站台分区管理和公交智能诱导模式后,可以有效控制大庙站台公交的进出秩序,排队车辆数减少了77.5%且不会出现排队溢出的现象,同时在高峰时期车辆通过大庙公交站台的时间降低了41.1%。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轨道交通站台宽度计算模型对公共交通的不适应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公交停靠站宽度计算的基本模型,并通过对站台候车区影响因素的分析,以数学建模的思路对站台候车区的宽度进行了重点研究,最终建立公交停靠站站台宽度的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站台宽度与候车区乘客的分布状态、每辆公交车的平均上车人数以及各站台泊位的停靠线路数有着明显的关系,计算模型基本与实际相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杭州市公交线路站点GIS数据和车辆运行GPS数据进行分析,将公交车到站时间分为站点停靠时间和站间行程时间,得到公交车站点之间运行可能总时间的分布概率.通过实际的公交路网结构,定义扩展的公交网络有效路径.在考虑公交线路联合发车频率和根据乘客路径选择的广义成本下,建立出行策略与行程时间不确定下的公交客流分配模型,并将公交线路发车时刻表引入用户均衡模型中,设计了基于扩展网络最短路的Method of Successive Average(MSA)算法求解,通过对两个交通小区间高峰小时的客流分配结果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客流分布的快速公交车弹性发车间隔优化,在以往文献和IC卡刷卡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推算各个公交站点到站客流分布.同时考虑不同车型最大载客量对发车间隔的影响,以乘客在站等待时间最小和公交公司运营成本最小建立公交车发车间隔优化模型.并以大连市快速公交为研究对象,利用NSGA-Ⅱ算法对研究时段内的上下行两个方向的发车计划进行优化,并取解集中值与实际发车计划进行对比.最终得出优化后上行方向的发车计划可在运营成本几乎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乘客的在站等待时间;下行方向则在保持乘客等待时间有9.4%小幅上升的情况下,节约33%的运营成本.可见优化模型可以有效地安排线路上下行两种车型的联合发车计划,提高公交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9.
设置分离式公交站台能够有效缓解单站台由于负荷过重造成的拥堵,而车辆停靠组织方案是其功效发挥的关键.本文将分离式两站台作为一个系统,通过分析上下游站台停靠车辆运行特征及相互作用,使用排队论和间隙接受理论分别构建了公交站台内服务延误和上游站台公交车辆驶出延误的测算模型,然后以分离式公交站台系统内车均延误最小为目标,提出了公交车辆在上下游站台的停靠分配模型.最后,以杭州市天目山路-环城北路路段的公交站点为例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相比于平均分配,车均延误下降16. 53%和10. 29%,这对于提高城市干线公交系统的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公交准时定点到站是衡量公交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居民公交出行的最大期盼。公交日常运营能产生海量的GPS定位数据,运用海量公交车辆GPS数据,基于站点、路段及线路维度,精准计算公交车辆运行时长及速度变化特征,并计算公交运行时间的可靠度,从而评估公交准点到站的可靠性。以厦门市公交专用道的开通为背景,提出基于公交专用道背景的公交准点到站预测方法,预测公交专用道上公交线路的定点到站时间,实现公交专用道沿线线路的"定点发车,准时到站"目标。  相似文献   

11.
通过公交站距优化可以缩短单程公交线路公交车的运行时间,提高公交服务水平.以公共汽车客运能力和最优平均站距为站距优化的定量指标,以客流需求量及站距选取两方面相结合作为站距优化时站点合并或取消的依据,得出以距离为分配原则的客流需求量分配模型方法.最后以长春市265公交车为例进行案例分析,得出该优化原理节省了乘客乘车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国贸桥交通枢纽拥有庞大的公交运输车队,但难以应付过于集中的晚高 峰期出行需求.本文对国贸桥周边 1.1 平方公里内停车场、地铁、公交车站及周边大厦交通 需求展开广泛细致的交通调查,重点分析了 10 个公交车站的 116 条公交线路的公交运行 情况.通过对公交出行客运量、公交车辆到站时间间隔、乘客候车人数及候车时间等运行 指标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国贸桥交通枢纽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本研究对公 交主导型大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公交中间站是实现旅客沿途乘降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公交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土地发展与公共交通发展初期,简单的公交中间站设置便可满足车辆停靠与旅客乘降需求。但当土地利用强度不断增大,公共交通线路规模不断扩张时,在某些线路密集、人流众多的公交中间站点,简单的站点设立方式已不能满足车辆停靠及旅客乘降需求,车站在站滞留时间过长,公交服务水平急速下降。此时,必须对车站的形式、规模进行必要的研究,以保证能力与需求的良好协调,从而降低车辆在站滞留时间,提高公交服务水平,保障公交的正常运营。针对此问题,论文对公交中间站的形式分类及其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结合公交中间站通过能力的计算以及广州公交运营实际,研究了通过车辆停靠数、旅客乘降量以及用地条件等因素确定公交站形式与规模的方法,并举出了实例,可为实际工作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郑长安  姜华  黎茂盛 《湖南交通科技》2012,38(1):142-145,150
受客运路线上旅行时间波动,以及旅客上、下车时间波动的影响,农村客运班车到达客运班线中途停靠点时间也是随机的,农村客运班线运行状态适时信息手机(或电话)查询系统能有效减少这种随机性对班线营运带来的损失。通过定义乘客的主动候车时间概念,定量化地分析了农村客运班车缩短或延长乘客主动候车时间所带来的营运损失,从而定量化分析了农村客运班线运行状态适时信息手机(或电话)查询系统对提高农村旅客候车质量、增加农村客运运营收入程度。研究发现农村客运班车缩短主动候车时间带来营运损失小于延长主动候车时间带来的营运损失。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日益严重的今天,公共交通的发展受到各大中城市的高度重视.发展公交,除了增加公交车数量,修筑公交专用道外,如何提高公交的服务质量,提高公交的运行效率至关重要,本文将结合RFID技术,就如何提高公交的运行效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公交停靠站作为重要的城市公交设施,其设置不合理会导致公交站服务水平低,道路通行能力下降等问题.针对目前城市公交停靠站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公交站台设置的形式、方法、位置、站台物理条件及停靠线路五个方面入手,基于这五方面对公交站及公交服务水平的影响,归纳公交站台设置改善措施,并结合实例展开关于公交站设置的实际研究.通过对公交...  相似文献   

17.
����ͣ��վ��λ��ȷ�������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停靠站泊位设计合理性是衡量停靠站设计合理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合理的公交停靠站泊位数对于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拥堵具有重要意义。以公交车辆到达服从柏松分布、车辆停靠时间服从正态分布为前提,分析了公交车辆停靠过程,给出了停靠时间、清空时间、运营时间裕量的计算方法,根据停靠站通行能力计算模型给出了有效泊位数和设计泊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对南坪公交停靠站分别按港湾式停靠站和直接式停靠站两种方式进行了泊位设计,得出按两种方式设计均需设计3个泊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锯齿形公交优先进口道的设置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减少公交延误,发挥锯齿形公交优先进口道作用,分析了公交优先进口道的工作流程、车辆到达流量、通行能力、预信号区使用条件,提出了将锯齿形公交优先进口道车辆到达流量与通行能力匹配的优化模型与设置方法,建立了锯齿形公交优先进口道设置适宜的交通条件,提出了进口道主信号与预信号协调配时,与车辆流量适宜的候驶区长度确定的方法,计算了公交优先进口道设置前后公交车辆与社会车辆的延误。发现给定条件的城市主干道公交进口道优先可以使公交车的平均延误减少3.7S,社会车辆平均延误增加1.4S,所有乘客平均延误减少2.4S。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严重,优先发展公交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作为乘客和公交运输服务的基本纽带的多线路公交停靠站在大城市的公交系统中也十分常见.本文从泊位数与站台通行能力之间的关系入手给出了利用停靠站通行能力计算泊位数的方法.利用排队论分析与评价站点能更好地满足高峰时段公交的停靠需求.利用泊位数和站台服务水平的概念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