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㷽���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诱增交通量是交通需求预测与交通建设项目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诱增交通量概念出发,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阐述了区域诱增交通量产生的机理,分析了现行单个建设项目诱增交通量计算思路的局限性,研究提出了基于区域的诱增交通量计算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论文结合我国的国情,对该模型参数进行了标定,提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基于区域诱增交通量计算方法.利用北京地区改革开放之后(1978年至2003年)的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得到了道路建设对交通量的近期影响弹性系数0.17,远期影响弹性系数0.29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公路交通量预测的模型及参数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笔者着重研究了公路交通量预测中诱增经济预测模型和弹性系数及转移率的标定方法。在诱增经济预测模型中附讨论了常用时间距离模型外,还提出了当项目缩短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不明显时,采用相似模型更为合理;在转移率标定中提取了正向和逆向的二次转移曲线;地确定弹性系数的指标的选用,从而为正确推算公路交通量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开县临江-四川宣汉公路开县段远景交通量预测:总交通量=趋势交通量 诱增交通量;趋势交通量预测:采用开县历年客、货车交通量与开县历年国内生产总值进行相关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弹性系数法预测拖拉机及摩托车未来增长率及交通量;诱增交通量预测采用趋势交通量的4%~10%计。  相似文献   

4.
在诱增交通量的预测中,中国现有统计数据在精度和广度上的局限性,容易造成计算结果存在遗漏变量偏误和测量误差偏误;同时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容易导致计算结果存在联立性问题。为克服这些问题,采用工具变量法中的三阶段最小二乘法探讨道路供给与交通需求之间的关系。基于国家统计数据库数据,选择车辆出行距离、民用汽车拥有量和交通拥堵水平三个内生变量构建联立方程模型,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对联立方程进行估计,并给出短期、长期弹性系数的求解方法。结果表明,道路建设会导致车辆出行距离增加,不能解决中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可以降低交通拥堵水平。  相似文献   

5.
交通量预测分析是道路建设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环节,将预测的远景交通量划分为趋势交通量和诱增交通量。以重庆市万盛经开区鱼田堡至石林公路为例,基于弹性系数法,对远景交通量进行预测分析和计算,建立了回归预测模型,选用指标高度相关验证了计算的合理性,经综合分析预测,确定了各时期客货运弹性系数值,该交通量预测方法可为类似交通规划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公路诱增交通量的微观计算公式为前提,利用模糊聚类方法,评选出对计算诱增交通量贡献更大的诱增因子,降低因指标之间关系复杂而带来的分析难度.最后,结合新建的内蒙古赤峰市至辽宁省朝阳市高速公路某段的数据实例进行计算评选,利用模糊聚类方法,定性控制影响因子的修正幅度,对诱增交通量前期定量计算工作开始具有支持性与参考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证研究尝试预测考虑诱增交通量的交通需求预测方法,明确了诱增交通量的定义,在阐述了诱增出行和诱增交通量的关系的基础上,以大连东北快速路为例,通过在传统的四阶段模型(交通生成、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交通分配)中导入"可达性(accessibility)变量",建立具有反馈构造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通过计算最终得出由于新建东北快速路而产生约10.6%车公里的诱增交通量,证实了诱增交通量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单文胜  宋文 《交通标准化》2006,(12):127-130
公路变通量一般包括趋势交通量、诱增交通量、转移交通量三部分。目前趋势交通量预测大部采用国际通用的以OD调查为基础的“四阶段”法,但诱增交通量和转移交通量却没有比较成熟的预测方法,故对此进行探讨和研究,对于改进和提高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方法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某国道新集南段工程项目为实例,在现有路网交通OD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四阶段预测法"对交通生成、交通分布、诱增交通量和转移交通量及交通量分配进行合理预测,得到交通量在路网中的分配结果并进行分析.该方法合理可行,对公路交通规划及公路交通量预测具有理论和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加快,为缓解或有效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修建各种城市隧道和地下构筑物在我国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城市隧道对减少城市道路用地、缩短行车里程、减少对原有城市景观风貌的影响或破坏、疏导城市交通等方面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城市隧道的建设在解决交通需求的同时又诱增了新的交通量.从而又加速了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一定的良性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城市综合交通网络结构,帮助决策者合理配置城市交通资源,本文研究了城市综合交通网络中基于广义出行费用的各交通方式优势出行距离概率密度曲线.分析居民出行的广义出行费用(即交通方式的服务水平,包括出行时间和票价等)可以确定城市中常见交通方式出行所需的平均花费水平,从而构建出同一出行网络中不同交通方式优势出行距离的概率密度曲线,对概率密度曲线进行分析和拟合可以得到固定形式的基于广义出行费用的城市综合交通方式优势出行距离概率密度模型.最后,以南京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2.
比较了既有定量化交通网络效率评价方法, 考虑了网络结构、交通需求、出行选择和出行成本等因素, 分别从解析计算、固定网络结构下交通需求对网络效率的影响规律和固定交通需求下网络结构对网络效率的影响规律方面, 研究了3种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合理性, 总结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比较结果表明: 赋权网络运行效率计算方法(方法1) 未考虑交通网络拥挤效应, 计算的网络效率是交通需求的单调函数, 不能用于交通拥挤网络; 交通拥挤网络效率计算方法(方法2) 能适用于拥挤网络的效率评价, 但在需求不变的前提下, 计算的效率是OD间连通路径数的单调递增函数, 不能反映网络结构对交通网络效率的影响规律; 交通网络效率计算方法(方法3) 能更加真实地反映交通网络结构、交通需求、出行成本与出行选择对网络效率的综合影响效应, 而且采用该方法计算的网络效率能够与交通网络中的“Braess”诡异现象进行相互解释, 证明了该方法在评价交通网络的实际运行绩效方面具有相对更好的合理性; 在固定结构的交通网络中, 总存在一个交通需求量, 使采用方法3计算的网络效率最大; 在固定需求的交通网络中, 总存在一个网络结构, 使采用方法3计算的网络效率最大。  相似文献   

13.
分析通化市城市居民出行调查的有关数据,通过出行强度、出行方式、出行时间分布、出行空间分布等一系列指标,总结归纳通化市城市居民出行的特征及其原因。针对其出行总量增加、出行距离加长、出行耗时增加、城市交通大区间的联系通道交通量较大、高峰小时峰值强劲等特点,对通化市城市交通发展提出优化道路网络、优先发展公交、建设快速交通系统及合理配置停车设施等建议,对于推动该市的交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上海世博交通保障整体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锡明  朱洪  邵丹 《城市交通》2010,8(2):14-20,60
世博会交通具有客流规模大且不均衡、与日常交通同向叠加等特征。为确保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日常交通与世博交通有序畅通,提出研制世博交通保障整体方案。首先介绍了整体方案与具体规划方案的区别并提出其构架。在分析世博期间交通运行总体状况及交通需求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以集约交通为导向的总体策略。编制了高配置、多层次的公共交通保障方案,引导与管控相结合的道路交通保障方案,整合扩容的交通信息服务保障方案,并研究储备了配套交通政策以便调节可能出现的交通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混合交通路网中,出行者通常根据自己的出行偏好选择自己的交通方式和出行路径. 考虑城市道路中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相互影响,把出行者按照时间价值划分为多个用户类型,每类出行者可选择自驾车、出租车或公交车方式出行. 为解决这个多交通模式相互影响的混合交通均衡分配问题,从交通需求的角度出发,基于BPR公式构造了城市混合交通网络的路段旅行时间函数,建立了多用户多方式混合交通均衡变分不等式模型,并设计了基于对角化技术与MSA方法的混合求解算法. 算例结果表明,高时间价值类出行者倾向于选择自驾车或出租车出行,低时间价值类出行者倾向于选择公交车出行.  相似文献   

16.
龚星星 《城市交通》2009,7(5):49-55
介绍了芝加哥中心区交通规划建设情况,重点从道路网络、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等方面解读中心区交通体系,分析其交通出行特征以及所采取的交通发展策略。总结中心区交通发展的经验,认为解决城市中心区的交通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构建强大的公共交通系统,打造立体化的道路网络,倡导多元化交通方式,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乌海市海勃湾区居民出行进行问卷调查,针对不同类型的出行者出行方式所占比例,结合以耗散结构理论为基础的公交车-小汽车出行需求竞争模型计算分析了实施公交优先的必要性。分析结果表明按照现有的出行比例及出行量来推算未来的出行分配,不加限制的自由发展和实施公交优先对城市的交通影响截然不同,在有限的道路资源前提下,实施公交优先是解决未来交通拥堵、节约能源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公共自行车交通发展模式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解决城市交通出行困难的问题,建立多模式绿色交通体系是必然选择。围绕北京、杭州和上海三种不同的公共自行车交通发展模式,分析了各种模式的特点、系统运营状况以及未来需改进的方面。指出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引入的确可以大大改善人们的出行条件,对小汽车的过度使用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发展需要政府有明确的目标并提供有效支持,应鼓励采取企业与政府合作的模式,以充分发挥企业控制成本、技术创新优势,以及政府引导和整合社会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南京市实测数据分析了道路交通流实际随机、时变特征,证实现有行程时间最短路径算法相关研究中对道路交通流的随机、时变特征的假设与实际不符.以反例论证道路交通流实际随机、时变特征下,自适应算法(Adaptive Routing Policy)在求解行程时间最短路径方面的无效性.针对交通模式时段内道路交通流随机、时间无关的特征,以及路段行程过程中行程时间的确切概率分布难以知晓的实际情况,提出基于历史概率分布的历史期望行程时间最短k路径基础上的考虑风险衡量及当前道路实际交通流状况的路径选择算法.  相似文献   

20.
深圳市交通综合治理实践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积极应对机动化交通需求的快速增长、有效改善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状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深圳市前后开展了四轮交通综合治理.首先阐述了交通综合治理的工作目标与基本原则,根据四轮交通综合治理阶段的交通特征与问题,系统分析了各阶段交通综合治理采取的治理策略和主要改善措施.总结提出了深圳市交通综合治理成功的三个关键因素: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