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应用排队论的理论,对铁路货场用起重机装卸汽车这一随机服务系统进行了探讨。通过理论分析,现场查标,统计推断指明:铁路货场笨重货物装卸作业区的汽车到达流基本上是普阿松流;服务时间服从负指数分布。因而M/M/1模型可以用于这一类随机服务系统。本文为提高设备效率而准确设置装卸机械找到了理论依据;为合理安排货场装卸机械的数量提供了一个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北美行车自动化系统ATCS的述评与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北美铁路行自动化系统ATCS的构成的特点,ATCS的目的是利用当今的高新技术,改造现有的行车与调度控制系统,以全面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有效和经济性,文中还介绍了ATCS系统的一些主要功能部件,分析了文书诉功能和特点,并提出了我在我国如何开展行车自动化系统研究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铁路客票系统已在全国车站推广多年,但铁路客运到站补票业务却一直采用人工的计算方法,业务操作和信息维护都很复杂,信息化程度低。为改善铁路客运车站到站补票业务的落后信息化现状,充分利用现有的客票系统网络和应用资源,本文将车站补票系统作为客票系统业务延伸,弥补了客票系统在车站补票领域的空白,完备了客票系统对铁路旅客运输统计分析中的数据来源。提出了车站出站口补票系统的总体结构、网络结构、数据资源及结构,设计了系统主要功能和实现流程,建立了补票系统业务中的事由自动推算和票价自动计算模型。本文开发的客运车站补票系统已投入运营,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在总结大量框架桥监测工程及BIM技术应用的基础上,探索和研发了基于BIM技术的框架桥下穿既有铁路智慧监测平台.以福建龙岩市永定区凤城街道下坑一路框架桥下穿漳龙线铁路工程实践,融合自动监测系统、视频安全监控系统、云端数据存储和综合预警系统,通过发挥BIM技术的实时可视化、信息共享等特性,将框架桥顶进施工监测信息通过BIM模型快速准确的传递给参建单位,将监测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处理的自动化技术和预警系统结合,对监测数据实时分析拟合预测变形趋势,保证了框架桥下穿既有铁路的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基于视频的铁路列车车号的识别系统,为铁路列车设计了一种全新的列车车号识别方法.系统通过对铁路现有设备的利用优化了列车图像的采集方法,同时提出用图像的色彩信息准确进行列车车牌图像定位分割和以像素面积原理为基础的搜索寻优进行列车车牌倾斜校正.在字符分割与识别部分使用了改善后的快速准确算法对列车车号进行处理.各个部分均采用改进了的针对性强、实用、快捷的算法和技术,完成了对列车车号识别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运用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对铁路应急预案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在分析铁路应急预案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走访调查,从预案全面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可扩展性的角度出发,通过聚类分析,设计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理论,以0.1~0.9的9级标度法为基础,提出一种"二次标度转换"的方法,获得更为公正准确的指标权重,并构建了铁路应急预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某铁路局专项应急预案为例,进行了预案评价的实证分析,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指导应急预案的改进、调整。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列车现有轴温监测系统的不足,介绍了一种新型的轴温监测系统.采用总线数字式温度传感嚣,具有测温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工作稳定可靠的特点.系统包括实时温度检测、显示、语音报警、数据记录和IC卡转储的能力.能满足当前铁路提速的要求,对保障列车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深入研究客运市场需求,是有效开展客运产品营销工作的前提.区别于既有的以问卷调查为基础的旅客选择行为研究,本文利用客票销售数据研究铁路客运产品选择偏好的估计方法.该方法考虑了部分时段部分列车在供不应求情况下,客票存根数据难以反映旅客真实选择行为的特点,根据预售期内各产品的实时余票数据,对预售期进行划分,建立了分时段的极大似然函数.针对所构建的似然函数,利用EM算法处理流失客流不可获知的问题,从而估计旅客选择偏好.通过实例,估计了徐州东至南京南方向旅客对京沪高铁客运产品的选择偏好.该方法以日常销售数据为基础,能够及时获取旅客选择偏好,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可为铁路日常营销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通勤者使用公交出行的比例,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对应用智能公交系统数据(Advanced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s,APTS)获得公交通勤出行需求的方法进行研究.采集APTS数据,通过对公交IC卡数据和智能调度系统数据的关联获得公交乘客的上车站点信息.根据早、晚高峰的出行频率判断公交通勤乘客,利用通勤出行的时间和空间特征确定居住地点和工作地点.以此基本思路,提出公交卡乘客通勤OD分布估计算法,并应用海量APTS系统数据对算法进行了试验和分析.最后,通过与基于"出行链"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了算法的精度.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精度高、可操作性强的优点,为快速、经济地获取公交通勤OD分布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前半刚性基层材料干缩特性测试方法在精度、可操作性及环境条件控制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为此,研制了能够模拟路面实际工作环境、自动化程度高、测试准确性好,且能实时采集数据的路面半刚性基层材料干缩测试仪,并提出了相关试验方法,进行了性能验证,可为评价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干缩特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开放的RITS体系框架是建设RITS标准体系的前提,而适宜的RITS标准体系则是构建开放的RITS体系框架并确保其大规模无缝集成的基础.在2000年开展的RITS体系框架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中国铁道科学院于2003年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下启动了有关RITS标准体系的研究.本文介绍了RITS标准体系的研究背景,在对国内外RITS相关标准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系统的角度提出了中国RITS标准体系的总体架构及其中涵盖的标准的种类和标准要素群内容.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了城市轻轨钢轨道梁在工厂内进行静荷载试验的方法和步骤,同类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阐述制定战时超限限界意义以及总结国外相关问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了各种铁路限界标准的对比分析,对制定铁路超限限界的主要影响因素作了初步探讨,认为制定战时超限限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建设规模的逐年扩大.对各类工程建设规范和标准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故应在统计国内现行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技术标准数量和分布的基础上,分析标准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建立技术标准体系,系统地开展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标准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建设规模的逐年扩大,对各类工程建设规范和标准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故应在统计国内现行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技术标准数量和分布的基础上,分析标准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建立技术标准体系,系统地开展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标准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数字铁路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遥感(RS)、信息系统、物联网、虚拟化、信息集成等技术,研究中国铁路基础设施、移动装备及铁路环境的数字化,实现铁路服务资源和运力资源的全面管理和直观展示的新一代铁路信息系统. 它是在现有铁路信息系统基础上的改造和完善,对于提升铁路管理、服务的水平和形象,保证运输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分析了数字铁路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提出了数字铁路总体框架和标准体系,并对其中铁路地理信息平台进行了结构设计,对于建设数字铁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铁路客运站始发列车检票时间通常采用写实查定的方法来确定,工作量大且 不能及时反映客流不均衡性和检票设备更新后的变化,因此有必要对始发列车检票时间 进行定量化研究.本文首先采用K-S 检验方法,对旅客检票时间随机分布进行建模研究; 其次,针对旅客检票过程中的排队、拥挤和换队行为,构建基于实时人群密度的路径规划 算法,建立始发列车旅客检票过程仿真模型,并对模型的正确性进行验证;最后,以发送 旅客人数和自动检票闸机数量为自变量设计正交试验,根据仿真实验数据分析结果,提 出铁路客运站始发列车检票时间算法,并对算法的正确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8.
��·�����ʹ�ʱ��Ĺ�����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物送达时间是评价运输方式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科学地估计货物送达时间是指定运输组织方案和指定运输合同的依据。通过对铁路四个有代表性货运站的货物送达时间的抽样调查,运用数理统计理论对非直达运输货物的送达时间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到了整车和集装箱货物货物送达时间的回归方程;并相应地提出了货物送达时间的的预测方法。研究结论为预报铁路货物送达时间提供了一个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我国城际铁路的运营特征,应用代数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城际铁路跨线列车发车时域的求解方法,并以沪宁城际高铁和京津城际铁路为背景,针对夕发朝至和有折返要求的两种典型跨线列车发车时域的确定问题进行了例证分析,验证了丈中方法的有效和实用性.该方法能为城际铁路列车开行方案编制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市区段铁路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展,铁路线穿越城市市区现象比较普遍;土地的集约利用,使临铁路线的两侧进行住宅开发增多。居民住宅区与铁路线的亲密接触,使铁路运营产生的污染成为亟待解决的居住环境问题。考虑噪声环境、振动、大气、电磁、废弃物等5个影响因素,建立因素集。备择集(评语集)中包括轻微影响、较小影响、较大影响和严重影响4个评判等级,通过德尔菲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建立权重集。确定单个评判对象对备择集的隶属程度,得到单因素评价集,建立评价矩阵。最后,建立模糊综合评价集,对市区铁路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