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3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适应国际贸易的发展,研究国际海运规则,完善我国海上保险制度,本文针对PICC一切险条款和ICC(A)条款的承保范围作了详细的分析比较,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完善我国海上货物运输保险中"一切险"条款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怡 《珠江水运》2004,(7):34-35
"一切险"条款是当今海上货物运输保险中最常用的格式.根据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以下简称PICC)1981年1月1日修订的<海洋运输货物保险条款>的规定:"一切险是除包括平安险和水渍险的各项责任外,还负责被保险货物在运输途中由于外来原因所致的全部或部分损失."  相似文献   

3.
我国企业在从事进出口贸易购买海运货物保险时,有中国海洋运输货物保险(C1C)与伦敦保险协会海运货物保险OCC)两种条款可供选择。实践中,人们经常将两者的主要险别一一对应,不加区分,而纠纷也经常由此而发。本文存概述两者的基础上二,先对它们进行了总体上的比较,然后分别指出了CIC平安险与ICC(C)险、CIC水渍险与ICC(B)险及CIC一切险与ICC(A)险存承保范嗣与除外责任等方面的异同点,以便于人们在投保时正确选择,防止错保或引起纠纷。  相似文献   

4.
浅析提单的首要条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光明 《世界海运》2003,26(5):36-37
首要条款形式上与法律选择条款,都选择了某一法律解决纠纷,但两者有本质的区别,首要条款是提单上一条具有实体内容的条款,其特殊性在于相对提单其他条款而言,它是至高的,与之相抵触者无效。分析了订立首要条款的初衷,首要条款的性质和效力,同时也就指明受“海牙规则”约束的首要条款在我国的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5.
孟祥伟 《世界海运》1997,20(3):24-26
I.T.C.Hulls1995.11.1(本文乐95新条款)是伦敦保险人协会为适应法律上,商业上的变化,在修改83年条款基础上制定的一套新的船舶定期险条款,在与83年条款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主要分析和探讨了新条款的船级条款,承保风险,被保险人克习职责的主体范围,共同海损,救助费用以及索赔通知等方面的新规定,分析的结果是:新条款在上述诸方面的条款缩小了保险人的承保范围,加重了被保险人的保证义务,对被保  相似文献   

6.
《世界海运》2015,(8):48-50
航运条款作为煤炭贸易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货物风险管理及成本控制均具有重要作用。从海上货物运输单证的签发与法律效力、承运人对海运途中货物灭失或损毁的责任、装港滞期费/速遣费的承担方三个方面对我国内外贸煤炭贸易合同的航运条款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内贸煤炭贸易合同的航运条款尚有进一步修订完善的余地,立足我国法律法规实际,发挥市场行业协会的调节作用,成为内贸煤炭贸易合同航运条款未来调整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世界海运》2015,(9):45-49
海上货物保险一般是采用格式合同,适用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2009年《海洋运输货物保险条款》,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一切险的承保范围一直存在争议,核心在于何为"外来原因"。2015年4月最高院公布了第十批指导性案例,其中第52号案例对于一切险的承保范围最高院作出了明确界定,对于各级法院的司法审判工作和保险实务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认为从该指导性案例来看,对于一切险的争议基本尘埃落定。从该案例的视角出发,进一步探讨一切险的承保范围,并与ICC(A)条款比较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世界海运》2015,(6):47-50
喜马拉雅条款是现在提单条款上的一条典型、必不可少的条款,其由来已久。但是由于喜马拉雅条款与一般的提单条款内容相比较为特殊,是属于牵扯到第三人利益的条款,因此在实践的历史道路上十分曲折,而认定和界定喜马拉雅条款效力的程度和范围可以更好地配合商业的需要。从喜马拉雅条款效力问题入手,首先辨析喜马拉雅条款效力问题的对立观点,分析确立该条款效力的主要依据,其次反思我国《海商法》中关于喜马拉雅条款规定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我国《海商法》中涉及喜马拉雅条款规定问题的实质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寄 《中国水运》2007,7(4):235-236
首要条款是提单诸多背面条款中重要的条款之一,不仅关系到提单各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和义务,而且还会涉及有关法律适用的一系列复杂问题。提单背面条款中还会出现法律选择条款、地区条款、管辖权条款等一些规定法律适用方面的条款,使得首要条款的性质、效力等问题变得错综复杂。而要解决首要条款的效力问题,避免同一案件适用不同的法律,产生不同的结果,必须要先认清首要条款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蒋芳 《水运管理》2004,26(12):18-20
通过对国际海上保险中的保证条款的分析,针对我国目前适用海上保险的法律对海上保险的保证条款并无明确的定义和内容,建议在立法上对此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浅谈 PMA 规定的起因、发展经过到最终定格的全过程,提示船舶设计人员 SOLAS 有关 PMA 的技术规定生效以及执行的时间节点及其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程新岩 《世界海运》2005,28(5):15-16
浅谈PMA规定的起因、发展、经过到最终定格的全过程,提示船舶安检人员对SOLAS有关PMA的技术规定生效以及执行的时间节点的理解及其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维茂 《船舶》2003,(4):40-43
随着造船工业的飞速发展,缩短船舶建造周期是获得日趋剧烈的国内外造船业竞争优势的有效对策之一。船舶日用食物储存冷库(以下简称冷库)的建造,己经从船厂的传统手工建造方法逐步走向成型板材拼装、预装工厂化等先进的制造方法。目的是尽可能缩短冷库的建造周期,为整船设备安装周期的缩短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摆脱了繁重的现场手工劳作,改善了施工环境条件,并显著提高了冷库外观和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14.
船舶伙食冷藏库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浙江某船业公司16500t货轮伙食冷藏库工程设计的过程,介绍船用冷库工作特性和常规的工艺设计方案,以及设计技术参数和冷量的选定等,供有关设计、使用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江少文 《水运管理》2007,29(6):9-10
对CY-CY运输条款的具体应用展开讨论,认为随着国际货物运输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海上承运人运输模式也发生变化,并针对CY-CY运输条款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案例给出解释。  相似文献   

16.
The provision of home to school transport in Northern Irelan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rovision of home to school transport is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transport policy in local communitie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rovision of home to school transport in Northern Ireland. It reviews the nature of demand and provision, and the costs involved in providing the current system of home to school transport compared to other parts of the UK. In addition it also discusses issues surrounding the use of the statutory walking distance, safety on buses including the provision of ‘3 for 2’, standing on buses and seatbelts in Northern Ireland.  相似文献   

17.
船用冷库产品的国内生产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模块式组合冷库改变了传统在船上现场搭建冷库的落后工艺方法,提高了船舶建造中的预安装比重,因此已在国内各类船舶上获得了广泛应用.该文介绍了近年来模块式组合冷库在国内在船用伙食冷库领域的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况哲 《中国水运》2007,7(4):237-239
装卸时间起算是航次租船合同订立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因为何时起算装卸时间直接关系到船舶所有人和承租人在时间风险上的划分,从而决定了双方当事人利益的得失。由于缔约双方在装卸时间问题上无不尽力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而导致了英国普通法在装卸时间起算的默示地位常常会被承租双方订立的特殊条款所超越,然而,承租双方的法律水平往往并不对等,这可能会给弱势一方带来难以承受的损失,因此,研究和掌握这些特殊条款的法律地位,对正确的指导实务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19.
Workshop 2 focused on the role of BRT as part of enhanced public transport service provision. Discussion topics included case studies around the world; improved performance and operations; and better contracts, institutional settings and enhanced policies. BRT was identified as a vital component of modern public transport systems due to its ability to provide high performance and rapid implementation at a lower cost than comparable rail transit. The participants concluded that on top of improving trunk transit corridors, it is important to look to the first and last kilometers and the connections among transport modes. In addition, 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all dimensions, not just the technical issues. The workshop identified the desirable ingredients for BRT success, created a table of bus based options for different applications and a list of research top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