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张斌  罗邦杰 《汽车工程》1993,15(5):285-290,298
本文提出了液力变矩器叶片表面准三维边界层计算的一种数值方法,并将边界层的计算与叶轮主流区三维流动计算相互迭代,完成了叶轮内无粘-有粘相互作用的三维流场计算。利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对YB-355变矩器内部流场进行了实测,测定结果与理论计算对比表明,本文所提出的计算变矩器内部流场的方法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W305液力变矩器的系列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W305液力变矩器为基型,通过试验研究和统计资料,确定了液力变矩器的系列化型谱;利用CFD数值分析软件对W305变矩器内部流场进行分析计算,基于计算结果进行W305液力变矩器的系列化设计;对于有效直径不同的液力变矩器,介绍了与基型变矩器相似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叶片数变化对液力变矩器原始特性的影响,通过Imageware逆向建模得到了变矩器的流道模型,并进行了高速比工况下的三维流场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不同工作轮叶片数对变矩器原始特性的影响;选取4种典型工作轮叶片数的组合方案进行台架试验,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试验与计算结果平均误差为3.1%,最大误差为4.2%,证明三维流场计算结果是准确的,采用三维流场计算液力变矩器性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张斌  罗邦杰 《汽车工程》1993,15(3):154-159
本文推导了适合于液力变矩器叶片设计的S_1流面改进流线曲率法计算方程,提出了流场判别准则和环量分配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多个S_1流面积叠进行变矩器叶片设计的准三维方法,以及在传统的叶片设计方法中加入流场计算环节的叶片设计新途径。并把利用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法和利用传统的设计方法所设计出来的YB300变矩器进行了特性试验对比,结果表明:新提出的设计方法与传统方法所设计出的变矩器相比,最高效率提高了1.80%,而其它性能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5.
利用流固耦合仿真平台,对液力变矩器各工况下的流场进行数值计算,分析其结构与流体之间的耦合作用,得到3个工作轮叶片的应力应变和叶片变形后变矩器内部流场情况;并通过与不考虑流固耦合时流场分布的对比,分析了流固耦合作用对液力变矩器传动效率和叶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变形使得流场中涡带增加,紊动加剧,液力变矩器传动效率有所下降;另外,考虑流固耦合作用后,速比0.01时的涡轮叶片最大变形增大了约46.5%,相应的最大应力也增加约45.2%,这意味着忽略叶片弹性高估叶片结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液力变矩器泵轮流场数值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严鹏  吴光强  谢硕 《汽车工程》2004,26(2):183-186
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采用非结构网格和稳态交互面技术,模拟了液力变矩器三维内流场,并与试验相对照,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正确性。分析了泵轮进口、中弦面、出口面速度场和压力场,以及泵轮流道流场形态及流场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液力变矩器流场计算的有限元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金海  马文星 《汽车工程》1993,15(5):291-298
本文以两类相对流面模型为基础,发展了变矩器内部流场计算的液体有限元法。文中推求了流面上的流函数方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计算了部分实例。  相似文献   

8.
轿车液力变矩器的改进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工作介质流动状况复杂,难以形成准确、可靠的轿车液力变矩器设计方法,本文建立了液力变矩器内流场的计算模型,得到了正确,可信的轿车液力变矩器内流场计算结果,在分析后,本文认为泵轮流道入口处的径向扩张影响了液力变矩器的性能,依此,本文成功地改进了该液力变矩器。  相似文献   

9.
为了得到高效率的液力变矩器,对工作轮叶片角与变矩器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根据变矩器的能量损失和平衡建立了某工程机械用液力变矩器的数学模型,得到了转速比为0.12和0.28时工作轮叶片出口角度对变矩器效率、泵轮力矩、涡轮力矩和变矩系数的影响规律;通过Imageware建立了变矩器的流道模型,并进行高速比工况的三维流场数值模拟,对泵轮和导轮不同出口角时变矩器的原始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导轮出口角的大小对变矩器性能有较大影响,角度过大或者过小都会降低变矩器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车用液力变矩器的变形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扬  吴荣仁  洪伟荣  陆君毅 《汽车工程》2002,24(3):266-268,244
为确保液力变矩器的使用安全,对液力变矩器(空壳)在同一离心力场下的不同油压作用进行了实际工况仿真和有限元分析,通过对实际车用液力变矩器空壳的试验测试,结果表明液力变矩器颈端(Hub)和柄端(Pilot)的轴向变形与油压呈线性关系,理论计算值与试验测试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液力变矩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阎清东  杨文正 《汽车工程》1997,19(4):210-215,225
本文简述了液力变矩器设计与制造的研究和发展,以及计算机在液力变矩器设计与制造行业的应用,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建立了液力变矩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的一体化系统;实现了液力变矩器性能预估、叶形判断与叶栅系统入,出口参数计算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2.
液体粘性联轴器剪切转矩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亮  夏国栋  陈雪梅  马重芳 《汽车工程》2003,25(1):30-33,45
建立了液体粘性联轴器剪切转矩计算的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温度、剪切率对硅油粘度的影响,推导出粘性联轴器在剪切工作状态下转矩输出值的计算式。另外,从盘片结构、几何形态与尺寸等因素出发,得出了有孔(槽)盘片的液体粘性联轴器剪切转矩计算的一种近似方法。将计算结果与台架试验取得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解耦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勇  赵涛 《汽车工程》2007,29(12):1094-1097
阐述了用于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解耦设计的转矩轴理论和能量解耦法,给出了这2种理论的计算方法,并利用这2种方法对某国产汽车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了解耦设计,结果表明:将悬置布置在转矩轴上,通过合理设计悬置的刚度可以对动力总成悬置进行很好的解耦设计。  相似文献   

14.
应用三维CFD计算发动机进气门流量系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CFD计算求得了 4 91QE电控汽油机的进气门流量系数 ,并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 ,分析了误差的产生原因。分别用计算和试验得到的流量系数对发动机进行了循环模拟 ,计算了发动机在额定点和最大扭矩点进气总管管内的压力波和气体流量 ,二者间的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estimation model of the internal flow field of a torque converter. Compared with performance experiment results, the converter based on the one-dimensional model does not satisfy the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demanded in practice. Therefore, we need to develop more predictable and reliable performance estimation models. In order to obtain shape information on three-dimensional blade geometry, a process of reverse engineering conducts a torque converter assembly, impeller, turbine and stator. In addition, a CFD simulation including mesh generation and post-processing was carried out to extract equivalent parameters from the internal flow field. The internal flow field can be explained by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 performance estimation model and CFD analysis. The equivalent performance model adopts the variation of energy loss coefficients for a given operating condition according to the application of a changing energy loss coefficient by the least mean squares method. The estimated equivalent model improves the agreement in performance between experiments and the theoretical model. This model can reduce the error to within about 3 percent. Furthermore, this procedure for predicted performance achieves eminence in the estimation of the capacity factor.  相似文献   

16.
液力变矩器流场计算的压力修正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建立流体流动通用方程的有限差分方程,使用交错网格和非正交适休坐标,采用速度—压力耦合的压力修正法求解液力变矩器内三维粘性流动,并将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7.
国外车辆液力传动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文星 《汽车工程》1996,18(4):193-198
本文综合了国外近几年来车辆液力传动研究的进展和研究水平的现状,内容包括求解液力变矩器内部三维,粘性,湍流,不稳定流动的数值模拟,采用先进流动测量技术的流场测试,以及将液力传动元件为车辆传动系的子系统所进行的动态特性辨识。  相似文献   

18.
选取福田轻卡车型空调降温工况为研究对象,利用Theseus-FE和Star-CCM+软件进行乘员舱冷流场与温度场的联合仿真分析。建立完整的人体热调节模型,利用传热学基本原理,进行太阳辐射、乘员舱内辐射的耦合计算,得出乘员舱内的三维流场和温度场分布以及假人表面的速度和温度分布情况,达到对乘员舱热舒适性进行评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