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实现快速救援和提高救援成功率,依据多体船概念设计出一款新型三体式救生装置,这是一种桥连接的三体式救生装置,装置包括前体、侧体和连接桥.在满足快速救援的条件下以阻力性能最优为指标确定新型三体式救生装置的总体设计.其总体设计思路主要是实现快速救援,新型三体式救生装置需同时满足性能和布置上的要求,性能需满足快速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海洋事故的频发和传统的救生装置存在不能进行及时救援和易受环境影响的缺陷,使得救援十分困难,因此新型救生装置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对三体叉式和整体式两种不同线型的新型救生装置进行阻力性能的数值仿真,分析其在空载、搭载儿童、搭载成人和极限四种载重工况下不同速度(0.5m/s,1m/s,1.5m/s,2m/s)时的流场性能,对比两种救生装置的阻力性能,得出相较于A型三体叉式救生装置,B型整体式救生装置的侧体对装置的阻力性能影响更大,且搭载重量越大,其阻力先增后减;救生装置表面高压的分布区域会随速度变大而发生变化,由前体向侧体后移,高低压差是影响阻力大小的关键因素。本文的研究对新型救生装置的优化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根据集装箱船加改装成医院船工作中的需要,为满足船上人员海上遇险救生需要,研制了模块化的救生装置。针对模块化医院船的特点,提出担架伤员撤离主要通过救生艇,并对救生艇模块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还介绍了海上撤离系统和气胀式救生筏。通过海上试验,证明该套救生装置可顺利地在集装箱船上安装和使用,可有效满足医院船的人员海上遇险救生需要。  相似文献   

4.
阮士成 《江苏船舶》1997,14(4):28-32
<正> 船舶救生装置是全船舾装设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船舶遇难后救生的一个关键,每艘船舶必须配备。随着国际航运事业的发展,国际海事组织(IMO)对救生设备与装置提出了不断更新的要求。1983年6月17日,在伦敦召开的第四十八届海上安全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对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1983年修正案(以下简称《83SOLAS修正案》),并定于1986年7月1日起生效。在《83SOLAS修正案》中对救生设备和装置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原有的救生设备和装置在许多方面已难以满足修正案的要求。在这种特定的条件下,近几年来,国外厂商已纷纷设计和制造了不同型式的安装于船尾中线处的自由降落式救生装置来满足修正案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抛落式救生艇是目前最有效的海事救助设备之一,在遇到事故后由高度较高的母船甲板上自然下滑至水中,在进水瞬间受到强大的水上撞击,为了保证艇体结构、艇内设备和内部人员不受损害,抛落式救生艇的强度在工程设计需要重点进行考虑。本文主要介绍逆思考的工程设计基本原理,通过逆向思考研究抛落式救生艇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一些问题,通过梳理抛落式救生艇的一般思路和求异规律,探讨抛落式救生艇外形构造和内部工程设计的改进方案,为抛落式救生艇的设计提供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BH-6.0型自由抛落式救生艇的使用实际出发,指出其使用中的一些不足,并探寻改进这些不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SOLAS公约规定2006年7月1日起建造造的散货船均应配备自由降落式救生艇,其他型船也早于此配备了此型艇.本研究以HH76FC型艇和FH-70型艇架为例,探索研究了自由降落救生艇试验的过程,并运用物理和数学的方法对整个自由抛落的过程进行了分析,为日后其他类似的试验和设计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滑落式救生艇在风浪作用下抛落入水的问题,研究了风浪环境中不同乘载状态下救生艇空中抛落及入水砰击载荷特性。根据滑落式救生艇的数值模型,利用STAR CCM+软件对满载、前半载、后半载3种乘载状态救生艇抛落和入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救生艇姿态角度、速度及砰击载荷特性的变化。研究结果对救生艇乘员生命安全和救生艇结构设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运用非线性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某抛落式救生艇在主机怠速运转时推进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计算分析该救生艇落水时产生的冲击载荷对其推进系统主要轴承及艉轴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主轴承受力明显增大,轴心偏移增加6倍;艉轴承水平方向最大受力增大263%,垂直方向最大受力增大292%;艉轴水平方向弯曲振动偏移量增加190%,螺旋桨径向位移增大147%。曲轴和艉轴最大受力均在许用范围内,且有较大安全裕度,原来的设计方案不会对入水冲击带来不安全。这项研究为自由抛落式救生艇的可靠性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议弃船演习     
《世界海运》2016,(10):15-18
重点探讨切合实际的弃船演习方案,并以最典型的重力倒臂式救生艇、自由降落式救生艇和救助艇为例,对实船演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提出切合实际的演习方案,以帮助公司及船长等开展行之有效的弃船"实战"演习。  相似文献   

11.
胡定军  赵柯  张芊 《船舶工程》2015,37(S1):298-301
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投射式救生装置的总体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该装置由瞄准模块、动力模块、弹头模块和发射模块组成,重点介绍了瞄准模块和弹头模块的设计组成。瞄准模块由激光测距模块、风向风速传感器、电子罗盘、倾角传感器、控制运算模块、LCD液晶显示屏及电源模块组成,通过运算控制模块将各个仪器测量的数据进行运算处理,得出合适的角度进行投射,保证了救生设备的精确度。弹头模块由充气式救生气囊、高压CO2小气瓶、触发装置等部件组成,给落水人员提供浮力。整个系统通过试验,运行可靠,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2.
潜艇救生球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潜艇艇员救生技术-潜艇自携可释放救生球。它是一种艇员集体,快速,常压,干救救生装置,由潜艇自携,通过对接过渡舱与潜艇对接。本文通过样机试验研究,成功地研制出救生球与对接密封释放装置,这是救生球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自由抛落式救生艇入水过程开始时,艇体与水面接触瞬间将产生巨大的冲击力脉冲,这一脉冲力有可能造成救生艇内部结构失效.在救生艇入水过程中,存在固、液、气三相的耦合,其过程较为复杂.文中以某救生艇为研究对象,主机配置为380 J,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其入水冲击过程进行数值仿真,分析自由抛落后冲击载荷对艇体的冲击响应.最终得出:最大变形发生在入水时间t=0.35 s,即救生艇开始向水面浮升的时,最大变形量为34.3 mm;最大应力发生在t=0.035s,为95 MPa,应力变化在材料承受范围内,艇身不会被破坏.  相似文献   

14.
深潜救生艇及其对接装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潜艇失事救生,介绍了潜艇失事的脱险救生方法,结合目前世界各国所拥有的深潜救生艇,分析了国内外深潜救生艇及其对接装置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总结了深潜救生艇对接装置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针对潜航器遭遇大幅度掉深险情,探讨了一种爆涨式气囊装置工作原理,通过对潜航器在大振幅内波环境中运动状态分析,提出了应急救生装置所需固态气体发生剂的最小体积及估算方法,以及爆涨式气体发生器及气囊结构的基本原理;确定了选择具有产气率高、气体产物温度低和无毒材料作为气体发生剂,以及耐腐蚀、柔韧性高和耐温高材料作为气囊材料的基本原则。应用分析表明:与传统潜航器应急救援手段相比,新型爆涨式气囊装置具有操作简单、可靠性高以及发挥作用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非线性显式动力分析软件LS-DYNA,采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算法(固体结构采用拉格朗日描述,水域采用欧拉描述),对玻璃钢救生艇入水的过程进行数值仿真。通过数值仿真,分析抛落式玻璃钢救生艇入水过程船体应力分布情况,利用复合材料破坏准则Tsai-Wu定律判断入水冲击过程是否会对船体造成破坏,根据FEA数值分析结果指导抛落式玻璃钢救生艇设计,避免在实艇试验时船体破坏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救生圈受风浪流影响较大,救生艇受水域水深影响而易导致救援时间延误的问题,从市场需求出发,研制一款U型布局救生装置。利用Fluent软件,针对该装置不同搭载工况、不同航速下的阻力性能和流场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发现,随着救生装置搭载重量逐渐增大,装置产生的阻力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救生设备培训的效率,保证受训人员的安全,分析船舶救生培训系统的功能需求,设计系统的整体架构。分别为救生艇和救助艇建立四自由度运动数学模型,模拟小艇在水面受风、浪干扰时的运动。根据实际操作需要,设计多角色协同训练模式,提高多人训练的灵活性。为救生艇建立自由降落运动数学模型,模拟其自由降落的过程。应用三维建模软件和Unity 3D引擎构建火灾、大风浪天气、沉船和人员落水等场景,模拟救生演习的一系列过程。研发的船舶救生培训系统运行稳定,培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论述埃勒曼公司新型集装箱船上采用的独特的救生系统。该救生系统全是气胀式救生设备。它不仅符合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关于救生系统的要求,而且采纳了该组织有关救生筏的建议。本文中介绍了“普利茅斯”号上配备的各种救生设备的容积、安装情况、作业能力和防护措施等,并附有影印图片的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20.
潜艇防险救生历来是海军潜艇部队受困扰且急需解决的问题,自“库尔斯克”号导弹核潜艇毁来性地沉没后,引起世界各国海军极大的震惊,进而对潜艇的防险救生问题更为重视和关注。主要论述俄罗斯核潜艇上救生装置的设计观点,研制过程,装备的性能和目前达到的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