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港区大比例尺机助测图系统的子系统-内业后处理自动绘图软件包的特点。功能和设计方法,该软件包是基于对外业所采集的电子记录数据实现内业后处理自动绘图,在MV/800Ⅱ计算机上采用FORTRAN77语言编写的,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  相似文献   

2.
3.
4.
本文叙述了直立式防波堤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VBWCAD”软件的功能,在设计中程序可按规范进行各种稳定计算,并对结构构件进行内力弯矩分析计算,进行钢筋混凝土配筋设计,绘制出断面图和构件的钢筋布置图,给出钢筋用量表,工程量造价概算表,提高了设计效率和水平,填补了防波堤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空白 。  相似文献   

5.
MPL是在微机上运行的功能较强的绘图软件包,可供FORTRAN源程序调用,能以统一的用户界面支持多种不同的显示器和绘图仪。本文阐述了MPL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6.
7.
以我国、美国和日本的港口码头设计规范、手册为基础,对我国、美国和日本港口码头抗震设计的方法进行分析,同时介绍了国际航运协会标准《港口结构抗震设计指南》的有关规定。该系列论文共分6部分,此文为第2部分。分析和比较了我国规范、美国指南、日本规范和《港口结构抗震设计指南》中港口水工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原则、设防目标和设防水准、建筑物的设防类别。结果表明:国外标准基本都采用多设防标准的抗震设计方法,根据港口水工建筑物的重要性和性能要求划分了不同的抗震等级。  相似文献   

8.
以我国、美国和日本的港口码头设计规范、手册为基础,对我国、美国和日本港口码头抗震设计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同时介绍了国际航运协会标准《港口结构抗震设计指南》的有关规定。此系列论文共分6部分,该文为第4部分,分析和比较了我国、美国和日本规范中重力式码头和板桩码头抗震设计的方法。比较表明,对于重力式码头抗震设计,我国规范计算惯性力时考虑了加速度系数沿码头高度的变化,日本规范在基于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确定的地震系数中包含着要求控制的变形。对于板桩码头抗震设计,我国、美国和日本规范计算拉杆拉力和板桩墙弯矩时采用的方法不同。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美国和日本的港口码头设计规范、手册为基础,对我国、美国和日本港口码头抗震设计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同时介绍了国际航运协会标准《港口结构抗震设计指南》的有关规定。此系列论文共分6部分,该文为第6部分,重点分析了美国多本手册中关于高桩码头抗震构造措施的规定及与我国规范的差别。分析表明:美国规范明确了码头布置的规则性和不规则性、桩基布置原则及板-桩连接的钢筋细部规定等。抗震设计中我国规范与美国规范在叉桩使用方面的规定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0.
以我国、美国和日本的港口码头设计规范、手册为基础,对我国、美国和日本港口码头抗震设计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同时介绍了国际航运协会标准《港口结构抗震设计指南》的有关规定。此系列论文共分6部分,该文为第3部分。分析和对比了上述规范中抗震设计时场地类别划分、地基液化判别、动主动土压力和动被动土压力的计算方法。对比表明,我国、美国和日本场地土的分类方法相似,但划分的类别数不同。对于地基液化,我国规范通过土的地质年代、黏粒含量和标准贯入击数采用两步判别法进行判别;美国港口设计手册采用地震剪应力方法进行判别;日本的液化判别方法比较复杂,采用土的均匀系数、标准贯入击数、等效加速度和循环三轴试验进行综合判别。对于动土压力计算,各规范都采用经典的物部-冈部公式或以该公式为基础改进的公式。  相似文献   

11.
港口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发展(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贡金鑫 《水运工程》2012,(11):57-62
以我国、美国和日本的港口码头设计规范、手册为基础,对我国、美国和日本港口码头抗震设计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同时介绍了国际航运协会标准《港口结构抗震设计指南》的有关规定.此系列论文共分6部分,该文为第5部分,分析和比较了我国、美国和日本规范中高桩码头的抗震设计方法.比较表明:对于高桩码头抗震设计,我国规范和美国规范采用反应谱法确定地震力,日本规范则将地震危险性分析得到的结果作为输入的地震波,根据结构的反应确定地震系数.美国规范给出了多种码头变形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评述了在旧混凝土结合面上不同处理方法对新旧混凝土结合界面粘结强度的影响,提高新旧混凝土结合界面强度的途径,混凝土浇筑允许间歇时间及浇筑间歇期对新旧混凝土结合的影响及新混凝土结合面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4.
15.
钱铁 《水运工程》1996,(10):203-206
地面数值模型是场地设计的基础,用于描述自然地面,地层面或其他天然界面的形态,也可用于描述任意单值二元函数的形态。文章简要地介绍了地面数值模型的建立和使用。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