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3.
丹江口水库蓄水运用以后,下游河段来水来沙发生改变,引发兴隆以下(特别是兴隆至新泗港河段)的河流再造床过程,河床发生了冲刷调整。文章基于对该河段建库以后原型观测资料,分析了兴隆至新泗港这一宽浅弯道段河道的冲淤变化情况,并结合本河段的水流泥沙运动特性,阐述了该河段浅滩碍航机理。结论表明,兴隆至新泗港河段由于河道断面宽浅,河床可动性强,使得河段内洲滩年内年际间变化大,航道条件较差,特别是丹江口水库运行以后该河段发生了较大强度的冲刷,目前冲刷仍在继续,但冲刷强度已有所减弱;河段浅滩碍航与汛后退水快慢有关,退水较快则发生碍航,退水较慢则不会碍航。 相似文献
4.
鸭窝沙浅滩扼长江口通海航槽的咽喉,1978年开始疏浚维护。辟为人工航槽。文章论证浅滩形成及不断恶化的原因及所采取的疏浚维护措施;并论证老航槽消亡,新航槽产生的周期性演变规律及确定新航槽选线的原则,和介绍新人工航槽的浚挖结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研究了牡丹江入汇松花江对三姓浅滩河段水流、泥沙及河道冲淤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干、支流水流泥沙特性、洪峰遭遇特性以及交汇角度与支流入汇位置等主要因素对汇流特性的影响,并提出了汇流口的航道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7.
8.
基于瓯江河口和温州浅滩多年实测水文泥沙及地形水深资料,研究其冲淤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瓯江流域径流量呈现年际、洪枯流量差别大的特点,此特性对瓯江河床冲淤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瓯江口外及温州浅滩区域由于风浪作用引起泥沙再悬浮,导致其含沙量增大;瓯江河口地形表现为"洪冲枯淤"的特点,尽管河床纵、横向冲淤变化频繁,但河床冲淤幅度和河道容积在年间与年内变化不大,相对稳定;而温州浅滩则处于不断淤涨状态。特别是近期的人工围垦工程的建设进一步加大了其淤积速度,浅滩内普遍发生淤积,其中浅滩南端、北段及邻近灵霓大堤附近淤积最甚。同时,温州浅滩靠南口水道部分由于灵霓北堤建设及完成后封堵了其北侧上浅滩的潮量,从而加大了大、小霓屿岛间进入浅滩的潮量,使得其在1999—2010年间处于冲刷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10.
<正>1 前言 正在兴建的三峡工程.改变了下泄水沙条件及过程,水库运用初期排沙比仅为 30%,悬移质粒径变细,其中值粒径约为建库前的31%,这样坝下游河道水流挟沙能力远大于含沙量, 水流就要从河床中补充泥沙冲刷河床,并使床沙粗化;水库运用中后期,出库含沙量增加,粒径变粗, 并逐渐接近建库前, 而在冲刷已经平衡的河段上, 挟沙能力又小于含沙量, 悬移质就要回淤, 经过一段时间回淤后,河床与水流之间产生新的平衡。如此坝下游河道从冲刷回淤再到新的冲淤平衡过程, 势必引起水位降落及河势的调整, 给航道、港口的运用带来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东江下游航道整治工程中的碍航浅段进行河床演变分析,并通过梳理整治过程中工程措施的调整变化,总结有效处理碍航浅段的整治思路,为今后珠江干流河道下游航道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西江下游河流及水沙特性、近期河床演变,对西江下游不同河流特性河段提出相应的整治原则,计算出适合各河段的整治尺度,给出主要浅滩整治工程布置方案,并分析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旨在分析西林县西平河河道下游水域的治理方案,针对河道年久失修、下游水位的人为破坏等因素引起的一系列问题,笔者对该下游水域的治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郁江的河道演变对河流的堤防安全、河势稳定、防汛抢险等影响重大。以郁江贵港市区河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资料,分析了研究河段的历史演变,对24个典型断面的断面特征和河床演变的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河段在近30 a河槽变化不大,河势相对较为稳定,河道各个断面有冲有淤且变化幅度较小;在现有水沙条件下,未来河段将呈缓慢淤积的趋势,贵港和桂平航运枢纽对河势及冲淤变化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18.
松花江三姓浅滩是松花江碍航严重区段,通过对该江段自然条件详细分析掌握全面资料基础上,精心设计,周密的施工准备,通过爆破清渣实验,定出具体施工方案,使三姓浅滩二期整治工程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辽河口西水道的泥沙、水文动力条件,分析该水道的演变规律和泥沙来源,给出西水道分沙及分流比值和冲淤变化的内外条件,并得出计算的经验公式,该公式通过动床模型试验结果验证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可以为西水道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