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船艇》1998,(4)
橡胶靠球是充气型橡胶护舷的一种,当前充气型橡胶护舷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护舷品种之一,是海上靠泊、海上采油和建设强大海军有效地船舶防护设施。它利用压缩空气作为缓冲介质吸收船舶的冲击能量,与一般压缩型橡胶护舷比较具有特殊冲击  相似文献   

2.
船舶靠泊时撞击能量和橡胶护舷的受力分析是橡胶护舷选型最重要的部分。以加纳某新集装箱码头为例,通过对橡胶护舷吸能的分配进行分析计算,将原设计单个护舷吸能模式改为中外规范允许的多个护舷吸能的模式,并以靠泊时船艏撞击点的不同来分析不利靠泊工况,以船舶船艏圆弧半径、护舷组吸能能量及对应的变形为分析因素,确定不同撞击点时参与吸能的护舷数量(不同的吸能护舷的数量也称为不同的靠泊工况)。根据不同的靠泊工况对护舷组的吸能和变形进行分析计算,得出满足吸能及码头结构保护的最佳橡胶护舷型号,实现对护舷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3.
在计算船舶撞击力时同时考虑靠船桩和橡胶护舷的吸能效果。本文分析靠船桩和橡胶护舷在各阶段各自分担的撞击能量,据此进行橡胶护舷选型和撞击力计算,使靠船桩撞击力的计算更接近工程实际,靠船桩结构设计更合理。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M型、D型、CY型和鼓型橡胶护舷防撞装置,从产品结构、力学性能、安装维护与成本价格进行了相关的比较,结果证明,鼓型橡胶护舷防撞装置的优点突出,是大型万吨级修船码头防撞装置最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长江中下游10座高桩码头橡胶护舷设计的调查和分析,指出了以往有的工程护舷配置不尽合理的主要原因,护舷布置不能片面追求高密度,而应结合靠泊船型的质量、靠泊速度、船舶线型和各种水位的靠泊情况进行计算分析。建议长江中下游高桩码头排架间距不宜超过竖向护舷水平间距,力求使竖向护舷承受船舶撞击力和挤靠力,减少乃至取消2-4层水平向护舷,使码头护舷的配置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6.
张建  唐文献 《船舶工程》2012,34(3):21-23
根据材料拉伸试验结果,采用OGDEN三阶模型定义橡胶的超弹性特性,建立鼓型橡胶护舷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结果和仿真结果具有良好一致性,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护舷的吸能量随着压缩量的增加而稳定增长,反力变化可分为稳定增加、相对稳定、快速增加三个阶段;护舷中的铁片应力分布明显高于橡胶部分,最大应力的变化与护舷反力数值有很大相关性;护舷橡胶部分的MISES应力和最大主应变都随着压缩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大,在第一阶段最大应力和应变从护舷外表面的上下拐角处转移到护舷中部对称面上,之后,随着压缩量的增加,护舷的最大应力和应变区域在这个对称面上开始由里向外发生缓慢转移。  相似文献   

7.
鼓型橡胶护舷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及试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  唐文献 《船舶工程》2012,34(3):21-23,49
根据材料拉伸试验结果,采用OGDEN三阶模型定义橡胶的超弹性特性,建立鼓型橡胶护舷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结果和仿真结果具有良好一致性,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护舷的吸能量随着压缩量的增加而稳定增长,反力变化可分为稳定增加、相对稳定、快速增加三个阶段;护舷中的铁片应力分布明显高于橡胶部分,最大应力的变化与护舷反力数值有很大相关性;护舷橡胶部分的MISES应力和最大主应变都随着压缩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大,在第一阶段最大应力和应变从护舷外表面的上下拐角处转移到护舷中部对称面上,之后,随着压缩量的增加,护舷的最大应力和应变区域在这个对称面上开始由里向外发生缓慢转移。  相似文献   

8.
刘速 《水运工程》2008,(4):23-25
采用NL法来计算桩身内力和变形,同时,对NL法计算出的多个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最小二乘法或Lagrange插值多项式曲线分别模拟钢簇桩和橡胶护舷承受的水平力和相应的变形之间的关系来求解钢簇桩和橡胶护舷能量分配比例。  相似文献   

9.
姜萌  刘岩 《港工技术》2003,(3):31-33
简要叙述聚氨酯弹性体的特点;聚氨酯护舷与橡胶护舷的性能比较以及进一步改善聚氨酯护舷性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橡胶护舷设计中的几个技术和经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括介绍在码头护舷选型设计,布置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技术和经济问题,并阐述在大水位差码头设计中采用浮钢梁式靠船橡胶护舷的经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孙菊香  朱珉虎 《船舶》2002,(4):63-64,33
充气护舷是当今世界流行的船舶防撞装备。本文介绍了我国船用充气橡胶靠球的崛起,充气护舷的性能及其选用参照例,最后提示了它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保障LNG船系泊安全,通过引入OPTIMOOR软件的输入矩阵(标准的环境限制条件和LNG码头布置参数)得出系泊分析的输出矩阵(缆绳张力占破断强度百分比、船体承受护舷反力、护舷形变量、护舷承受的压强、护舷与船平行中体的接船面积百分比等参数)。结合某大型LNG接收站实例分析,梳理出影响LNG船系泊安全的直接因素和根本因素,提出优化措施:选取平行中体平滑的LNG船型,缩短橡胶护舷的中心间距,提高橡胶护舷的理基高程。  相似文献   

13.
苗挺 《中国水运》2007,(2):50-51
指出目前更换橡胶护舷方法存在的不足。结合工程实例,创造干施工环境下通过化学锚固螺栓的方法,实现了低水位以下成套橡胶护舷的更换。  相似文献   

14.
苗挺 《水运工程》2007,(5):104-106
指出目前更换橡胶护舷方法存在的不足。结合工程实例,在创造干施工环境下,通过化学锚固螺栓的方法,实现了更换低水位以下成套橡胶护舷。  相似文献   

15.
苗挺 《港口科技》2007,(4):37-39
介绍了目前更换橡胶护舷方法存在的不足。结合工程实例,在创造干施工环境下,通过化学锚固螺栓的方法,实现了更换低水位以下成套橡胶护舷。  相似文献   

16.
码头附属橡胶护舷的设计对船舶靠离泊作业的安全至关重要,因此在码头工程的通航安全评估中应对其选型的合理性和布置的适应性进行论证。橡胶护舷的选型不仅要满足一定的力学性能标准,平面布置更要满足一定的竖向与横向布置原则,以兼顾不同类型和大小的船舶靠泊要求,并有效保障船舶和码头的安全。文中的研究对码头附属橡胶护舷配置的合理性评估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目前更换橡胶护舷方法存在的不足.结合工程实例,在创造干施工环境下,通过化学锚固螺栓的方法,实现了更换低水位以下成套橡胶护舷.  相似文献   

18.
张新福  王琦  吴立洋 《船舶工程》2020,42(10):68-73
针对潜没式护舷的结构形式和性能特点,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橡胶护舷单体、并靠两船和潜没式护舷整体及局部的有限元模型。以两船并靠状态下的运动响应结果为输入条件,对船体和潜没式护舷的低速碰撞问题进行评估,分析并靠状态下潜没式护舷力学性能,并对护舷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为海上并靠方案和潜没式护舷方案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9.
护舷碰撞过程有限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ANSYS-LSDYNA,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钢板撞击橡胶泡沫型护舷的全过程,分析了钢板在撞击过程中速度改变量、不同时刻护舷的应变量以及护舷等效应力,结果表明有限元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护舷碰撞过程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主要介绍一鼓一板的鼓型橡胶护舷剪切链的布置下,长度设计及其张力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