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文中针对乌江思林升船机电气系统,从总体规划设计角度,提出了升船机电气设计原则,电气控制网络结构,现地I/O子站的设置,三种控制模式,系统软件与硬件实现,主要流程设计。此总体方案设计已用于乌江思林升船机及乌江沙沱升船机电气系统。  相似文献   

2.
隔河岩第一级升船机主提升系统的设计是实现船机通航功能的关键,也是升船机可靠运行的保证。本文介绍了隔河岩第一级升船机主提升控制系统,并对其组成结构和功能做了详细说明。另外对系统的可靠性保证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包含塔柱、承船厢、水体、船舶、提升系统等构件的大型垂直升船机整体模型,计算分析了升船机结构的动力特性。计算结果表明:横荡、扭转、纵荡是承船厢结构低阶主要振型。厢内有船会降低承船厢系统的自振频率,其有船与无船工况下横荡自振频率分别为0. 130 9 Hz和0. 280 5 Hz;升船机整体结构低阶特征振型主要包括整体系统的横向摆动、绕竖向的扭转、纵向摆动。承船厢内有无船舶计算得到的同种振型下升船机整体结构的自振频率相差很小,表明船舶对升船机整体结构自振特性的影响不大;承船厢位置的升高会使得升船机整体结构的自振频率降低;承船厢位置的变化对升船机低阶振型影响较大,对高阶振型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屈斌 《中国水运》2015,(2):49-51
作为目前世界上提升高度最大的升船机,三峡升船机具有建设规模大、技术难度高、运行控制复杂特点。为确保三峡升船机的安全运行,三峡升船机采用先进计算机监控系统并配以各种先进的传感器实现三峡升船机的自动控制。本文介绍了三峡升船机电气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5.
结合景洪升船机的设计,对水力式升船机机械系统各子系统及部件的功能进行论述,对其结构和设计参数进行研究,并给出水力式升船机卷筒及同步系统、浮筒及动滑轮装置、钢丝绳组件和下水式承船厢的主要结构和设计参数。对水力式升船机浮筒的配重进行探讨,特别针对无间隙同步系统、承船厢充压对接密封装置提出新颖的结构,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于大型升船机在运行中承船厢倾斜问题,通过对起同步作用的同步轴系统进行结构分析,得出同步轴系统中影响承船厢倾斜的因素,并对升船机同步轴系统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清江隔河岩第二级升船机主拖动系统的组成结构,并对系统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简单介绍了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8.
分析垂直升船机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中关于系统结构、软件设计、故障保护等若干技术问题,并进行简要系统设计,因此提出采用分层分布式系统结构,并在关键部位采用冗余设计,是升船机计算机监控发展方向,技术上也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9.
刘锋 《水运工程》1996,(2):46-53
简介在三峡工程升船机筒梁方案结构计算中,使用ViziCad软件的计算结果,并就其有限元计算中的几个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高扬程升船机多子结构耦合系统动力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构建了高扬程升船机整体有限元模型,包括地基、塔柱、承船厢、厢内水体、钢丝绳、滑轮组、平衡重和纵横导向机构。通过数值模拟,对升船机整体系统进行了动力特性分析,探讨了地基刚度及承船厢竖向位置对升船机整体结构耦合振动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不考虑地基情况下,结构的振型更为密集,低阶模态中出现了频率为零的振型,运行系统可能发生动力失稳;升船机系统出现的以承船厢为主体的绕轴翻转振型和竖向升降振型将对安全机构的强度和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承船厢竖向位置由低到高变化时,升船机结构各阶主振型对应频率值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以白鹤滩超高扬程齿轮齿条垂直升船机工程为例,对不同机房形式的升船机方案,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考虑地基-塔柱-顶部机房共同作用的升船机塔柱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时程分析法计算升船机塔柱和顶部机房在不同工况下的位移和加速度响应,对比不同工况的地震响应和鞭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塔柱结构一阶振型是横向振动,二阶振型是扭转振动,进行塔柱结构设计时有必要适当增强结构的抗扭刚度;地震作用下超高扬程升船机结构鞭梢效应明显,分离式机房较整体式机房在鞭梢效应方面表现更弱。在升船机结构设计时宜合理选定机房形式,塔柱顶部宜采用梁板结构连系。  相似文献   

12.
为度量垂直升船机系统机构运行风险,针对垂直升船机系统机构的耦联性与运行风险的模糊性,融合决策实验室方法(DEMATEL)和模糊理论,构建垂直升船机系统机构运行风险模糊度量模型。从垂直升船机不同运行工况的角度出发,分析垂直升船机运行风险和风险因素之间的耦联性;构建基于DEMATEL的指标赋权模型,开发垂直升船机系统机构运行风险的模糊度量方法,并以三峡垂直升船机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垂直升船机系统机构运行风险等级为Ⅳ级低风险,但仍须关注船厢与闸首间隙漏水、船厢门无法正常启闭、防撞装置无法正常升降、间隙水无法正常充泄和闸首门无法正常启闭等导致垂直升船机运行不稳定的情况,应重点关注船厢水面波动对垂直升船机运行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水力式升船机包括水力输水系统、机械系统、上(下)闸首设备及电气系统等。分析升船机各系统可能出现的故障,以及这些故障对升船机运行可能造成的影响,结合升船机运行流程,对几种典型事故工况进行分析,提出水力式升船机运行事故工况分类及应对措施。研究成果可对类似升船机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郑卫力 《水运工程》2022,(9):112-115
三峡升船机规模大、技术难度高、机电设备种类繁多,维护难度大,且运行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高,极易出现停机故障,因此,保障升船机正常通航运行是三峡升船机建成后面临的一个挑战。本文全面回顾分析了三峡升船机2016年9月试通航以来在通航条件、设备设施运行与维护、船舶交通组织等方面面临的挑战,系统介绍了在设备设施运行改造、实船试验和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经验,指出了三峡升船机通航运行存在的不足以及后续工作展望。  相似文献   

15.
水力式升船机是我国发明的一种新型升船机,尤其适合大吨级、大水位变幅的升船机建设,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依托岩滩扩能工程,提出2×1 000吨级水力式升船机的总体布置形式,创新了水力驱动系统,在保证塔柱结构稳定性的前提下,改善竖井水流条件,保障平衡重同步、稳定升降,并利用一维数学模型计算分析船厢运行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千吨级水力式升船机的设计合理、可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余良民 《造船技术》1997,(12):27-30
本文记录并分析了作为三峡升船机的中间试验工程的水口升船机承船厢下水计算,技术准备和下水过程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17.
岔管群是水力式升船机输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布置及设计较复杂。针对景洪水电站水力式升船机岔管的受力特点,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水力式升船机典型的三分梁式岔管及四通岔管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岔管的结构形式合理可行,满足水力式升船机输水系统布置的要求。研究成果可为水力式升船机岔管群结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水力浮动式升船机工作原理,提出了水力浮动式升船机的适用条件判别准则,以及平衡重、输水系统等关键部件的设计方法,并建立了水力浮动式升船机的数学运行仿真模型,为水力浮动式升船机的设计运行提供了基础分析理论和依据,为进一步研究该新型升船机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9.
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包含塔柱、承船厢、提升系统和地基的超高扬程齿轮齿条爬升式升船机整体模型,并对其进行动力特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1)提升系统及升船机整体结构的主要低阶特征振型包括横向摆动、竖向扭转、纵向摆动,厢内有船工况下的自振频率要小于厢内无船工况。2)对比塔柱-地基系统模型、有船工况下修正HOUSNER简化船舶模型、流固耦合实体船舶模型,发现考虑提升系统后的升船机整体结构模型的主要振型频率均减小;同时发现采用修正HOUSNER简化船舶模型与流固耦合实体船舶模型具有相似的固有频率值,简化船舶模型的结构系统自振频率均小于实体船舶模型。  相似文献   

20.
文中针对乌江构皮滩升船机电气系统,从总体规划设计角度,提出了升船机电气设计原则,电气控制网络结构,现地I/O子站的设置,三种控制模式,系统软件与硬件实现,主要流程设计。此总体方案设计已用于乌江构皮滩升船机的电气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