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根据国内外的大量试验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混凝土强度、跨高比、配筋率和箍筋特征值等对布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的影响规律。提出的均布荷载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概念明确形式简捷,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2.
介绍国内外设计规范中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的特点,并根据大量试验资料,研究了混凝土和腹筋的受剪承载力,提出一般梁与深梁的统一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根据试验结果,以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为基础,采用对比分析方法,研究了混凝土强度,箍筋特征值,预制截面高度与叠合面高度之比,一期作用跨中弯矩与预测截面极限承载弯矩之比等参数对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受剪承载力的影响规律,提出了集中荷载作用了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受剪承载力的评估方法和对实际工程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关于抗剪极限承载力现有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发现梁的剪跨比是影响其抗剪极限承载力一个重要因素;对相关研究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对抗剪极限承载力公式进行了修正并通过模型验证进行了安全性,研究成果可为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钢筋混凝土无箍板的抗剪承载力受到板尺寸(板厚、板宽、板跨)、材料强度等级(混凝土、钢筋)、剪跨比、配筋率(纵向、横向)、荷载位置(中置及边置)和面积等多因素影响,但影响程度各有不同。应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对钢筋混凝土无箍板抗剪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找出了各因素对其抗剪承载力影响程度的大小,并依次排序,这对无箍板抗剪承载力的深度研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配置HRBF500高强钢筋的混凝土梁在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受剪试验,并依据《水运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条文规定,研究该高强钢筋在港口工程混凝土受剪构件中的应用。试验观测构件斜裂缝开展规律及破坏形态,采集构件不同状态时的荷载数据。依据《港口工程荷载规范》条文规定,并引入荷载长期影响系数,分析构件斜截面极限承载力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斜裂缝宽度。研究结果表明,配置高强钢筋的混凝土梁斜向开裂规律与普通梁基本相同,其钢筋强度可以被充分利用,基于水运规范所得极限承载力和考虑荷载长期影响的正常使用阶段斜裂缝宽度满足要求,且有较好的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7.
混凝土强度对无腹筋板抗剪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卷 《水道港口》1990,(3):7-15
本文在试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混凝土强度对无腹筋板抗剪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发现在同样条件下,较高强度的混凝土板截面的破坏机理,破坏形态、销栓力和抗剪强度跟普通标号混凝土板的一般规律不相符,並侧重分析研究了f_(cu)、f_t和f_(cu)~(1/2)对抗剪强度的影响。本文认为混凝土强度是影响无腹筋板斜截面抵剪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混凝土强度与无腹筋板抗剪强度的关系可有三种表达式,其中V=K_1 f_(cu)不宜采用;V=K_2f_t与试验结果的符合程度较好;随着混凝土向高强方向发展的趋势,采用V=K_3f_(cu)~(1/2)的形式是理想的。  相似文献   

8.
赵新铭  刘宁 《港工技术》2001,1(2):18-20,48
通过9块中置信荷载下,对边筒支、对边自由的双向预应力混凝土无腹筋叠合板裂缝的试验研究,探讨了裂缝种类,并根据实测数据建立了板底纵缝的开裂荷载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集中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板受冲剪的承载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集中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板受冲剪时的三种破坏界限,和冲剪区段承载力的建议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偏心受压钢骨-钢管高强混凝土组合柱承载力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骨—钢管高强混凝土组合柱是重载柱设计的新模式,它具有很高的承载力和良好的延性,对于大跨和高耸建筑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采用数值积分方法分析了影响偏心受压钢骨-钢管高强混凝土组合柱承载力的主要因素。计算分析表明由于钢管、钢骨和混凝土的相互作用,可有效地提高柱子的承载力。基于对数值计算结果的分析,给出了偏心受压钢骨-钢管高强混凝土组合柱的承载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高桩码头泊位的码头结构进行调查,对门机荷载作用下的码头进行结构响应试验,同时对码头结构的承载力、裂缝宽度、挠度和抗裂等进行复核计算,结果表明:在门机荷载作用下,门机轨道梁应变未达到混凝土开裂极限,裂缝宽度变化可忽略,横梁混凝土应变未达到混凝土开裂极限;在设计荷载作用下,码头门机轨道梁抗弯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剪力荷载作用效应设计值大于承载力设计值,不满足规范要求;最大裂缝宽度计算值大于裂缝宽度限值,不满足现行规范对裂缝宽度的限制要求;挠度计算值均小于挠度限值,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2.
梁超  陈文明 《水运工程》2021,(10):209-215
码头改造工程中,新老混凝土界面抗剪强度是影响被改造构件受力性能的关键因素,但国内相关混凝土设计规范中并未提供明确的计算方法和要求。结合大荷载作用下码头构件改造实例,总结新老混凝土强度等级、界面配筋率、界面粗糙程度、界面剂、掺加纤维等因素对新老混凝土黏结性能的影响,对比美国标准和欧洲标准中新老混凝土界面抗剪强度的计算方法,并对改造工程中新老混凝土界面设计提出构造建议。结果表明,BS EN 1992-1-1的计算公式经济合理,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抗剪配筋,以提高面板在板-桩连接处的强度和延性,并且讲话了它的优点。本文举出一个设计实例,说明这种抗剪本筋的用法,并同普通箍筋的设计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规范对混凝土叠合板结合面的设计只有一些构造的规定,无具体验算内容和计算方法,本文以中国规范GB50010-2010、JTS167-1-2010、欧标规范EN1992-1-1:2004为基础,给出了结合面的不同构造、计算内容和方法,并通过案例给出不同结构结合面的抗剪计算结果,表明结合面的抗剪承载力与结合面构造、叠合板的厚度、混凝土强度以及抗剪钢筋等有关,不是所有叠合板都要设置凹凸齿。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现行水运工程混凝土结构规范尚无装配式高桩码头节点结合面的抗剪设计方法,比较研究了美标ACI318、欧标EN 1992-1-1、日本装配式建筑规范和我国工民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技术规程》的推荐设计方法。从破坏机理出发总结了影响装配式节点的抗剪能力的主要因素:结合面的粗糙度、键槽作用和纵向钢筋的销栓作用。最后通过典型设计实例,比较不同标准下装配式节点竖向结合面的抗剪能力。建议在需要进行结合面的键槽设计时采用日本装配式建筑规范。  相似文献   

16.
关于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现行规范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建议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柱式桥墩是公路桥梁设计中普遍采用的结构形式,由于桥梁跨径、斜度、桥宽的变化,很难完全套用现行标准图和通用图,尤其是盖梁标准化程度底,往往需要设计者对盖粱进行内力分析与设计,《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仅对钢筋混凝土盖梁跨高比L/h〉5和2〈L/h≤5的情况进行了抗弯、抗剪承载力规定,而跨高比L/h≤2即盖梁作为深梁的承载力未作规定。文中参照建筑部门规范,论述了盖梁作为深梁时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和步骤,以及设计的构造要求,并列举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新型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梁界面的力学性能,对采用不同厚度环氧砂浆作为钢与混凝土界面粘结材料的标准试件进行推出试验,得到试件的破坏模式与荷载-滑移曲线,分析了环氧砂浆层厚度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引入弹簧单元对混凝土和胶结层界面粘结的力学行为进行模拟,建立了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基于模拟结果,得到了混凝土与胶结层剥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试件破坏均未发生在胶结层,数值模拟结果与推出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环氧砂浆黏结层剥离过程是典型的脆性破坏.  相似文献   

19.
马永刚 《水运工程》2019,(S2):104-108
目前国家标准和水运工程相关检测规范中,未明确十字板抗剪强度和地基承载力的换算关系,导致利用十字板剪切试验检测地基承载力的评价标准不统一。通过对岩土勘察、公路、铁路基础设计规范中十字板抗剪强度换算地基承载力的公式进行对比,并以某软基加固检测工程为例,运用多种公式进行承载力的计算和验证。结果表明,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推导的简化公式更适用于软基处理加固效果的评价,可作为十字板剪切试验检测软基加固承载力的验收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杨晓松  闫显亮  张兵 《水运工程》2023,(11):148-152
现行JTS 144-1—2010《港口工程荷载规范》提出了海冰和河冰的极限挤压冰力计算公式,但是规范中没有针对大面积淡水湖区的计算公式。基于实际工程,通过对比分析国内相关行业规范针对极限挤压冰力的计算公式,并结合数值模型实验得出,利用《港口工程荷载规范》的河冰公式计算得出的极限挤压冰力偏小,而海冰公式计算得出的极限挤压冰力偏大,根据现行JTG D60—201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得出的极限挤压冰力与数学模型模拟值基本一致。因此对于大面积淡水湖区极限挤压冰力的计算可以参考《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中的计算公式。该研究为计算大面积淡水湖区极限挤压冰力提供一定的依据,为修订规范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