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无碍他船行驶”这~概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避碰规则》(《内规》)中被引用以来一直未进行深入地讨论.它与让路之间究竟是何种关系?是否在《内规》中还存在着“让路”以外的另一种责任关系?文中通过对“无碍他船行驶”的法律意义及其与“让路”关系的理论分析,结合典型案例提出《内规》中存在除“让路”、“互为让路”以外的第三种责任关系——无碍他船行驶,并阐述了“无碍他船行驶”在《内规》各条款中的具体含义.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选择的优化原则要求,允许背离的时机必然是当背离《规则》的行动成为当是的最优手段时,为避免碰撞,避让行动必须协调一致,因此,避让的协调原则要求,允许背离的时机是:当为保证协调而需要采取不符合《规则》要求的 时候。根据上述两原则对允许背离的时机应进行全面的探讨,并应根据英语原文对《规则》的规定进行深刻分析。现行译文中存在不妥之处,允许背离的时机应是:当为避免紧迫危险所必要时。  相似文献   

3.
在两船构成碰撞危险或紧迫局面时,只要当时环境许可,驾驶员应及早地按规则要求采取避让行动,如有足够水域一船采取转向避让。在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两船已逼近到相当接近的局面时,单用转向避免碰撞的两船最近距离模拟器试验为10-12倍船长。  相似文献   

4.
船舶在互见中航行避让时,由于对各种条件的认识不同或当时的局面比较复杂,常常使船舶驾驶员产生判断上的失误,而导致两船或多船间的不协调行动,严重时产生碰撞。导致不协调行动的原因中,有两个因素不容忽视,即驾驶员的认识、判断和当时会遇的局面。为了能够真正做到防止互见中船舶不协调行为的发生,不仅要对会遇情况正确认识判断,还要根据局面的不同,采取适合于当时情况的避让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两船构成碰撞危险或紧迫局面时,只要当时环境许可,驾驶员应及早地按规则要求采取避让行动,如有足够水域一般采取转向避让。在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两船已逼近到相当接近的局面时,单用转向避免碰撞的两船最近距离模拟器试验为10—12倍船长。  相似文献   

6.
《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以下简称《规则》)的主要作用是指导船舶驾驶员、引航员如何采取避让行动以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以及为船舶间发生碰撞事故后的责任划分提供法律依据,因此,如何正确理解和执行《规则》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规则》里面"驾驶和航行规则"中的存在容易引起误解的有关"不应妨碍"条款,提出个人的理解和修改意见,以利于《规则》的更加完善和正确实施。  相似文献   

7.
追越,对遇和交叉相遇是航行中两船相遇的3种局面。舰艇在航行中如何避免碰撞,要正确地判断当时的局面与存在的碰撞危险,按《内规》的要求,采取有效地避让行动。  相似文献   

8.
与正横前来船构成交叉相遇时,如让路船采取单用减速的措施,则随着减速幅度大小的变化,TCPA(最近会遇时间)和DCPA(最近会遇距离)也按一定规律变化,文中结合数学报导,分析了两者的变化规律,从而为驾驶员确立最佳避让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以下简称“规则”)第19条第5款要求,在能见度受限制水域及其附近航行相互看不见的船舶,“除已断定不存在碰撞危险外,每一船舶当昕到它船雾号显似在本船正横以前,或与正横以前的他船不能避免紧迫局面时,应将航速降低到能维持其航向的最小速度。必要时应把船完全停住,而且,无论如何,应极其谨慎驾驶,直到碰撞危险过去为止”。对本款如何正确理解?对一般船舶来说决定维持航向最小速度应考虑哪些因素?在操船实践中如何执行以上规定?这些问题教材和专著涉及较少,但实际操船中对正确执行“规则”,正确采取避让行动都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雷达标绘实例对在能见度不良情况下,多船会遇并构成碰撞危险时,本船应如何确定重点物标,如何采取避让行动,在采取行动后如何查核避让行动的有效性,以及最终可于何时恢复原航向(航速)等内容作了必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追越、对遇和交叉相遇是航行中两船相遇的 3种局面 .船舶在航行中如何避免碰撞 ,要正确地判断当时的局面与存在的碰撞危险 ,按《内规》的要求 ,采取有效地避让行动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船舶在互见中不协调避让行为产生的原因;为防止互见中船舶不协调避让行为的发生,不仅要对当时的会遇情况作出正确判断,还要采取适合于当时环境和局面的避让措施。  相似文献   

13.
考虑船舶操纵特性、《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和良好船艺要求,提出了动态自适应目标船不协调避碰行动的开阔水域智能航行方法;将物标分类、建模并构建数字孪生交通环境,结合航向控制方法、操纵运动和复航模型构建了自动航行模型,推演了船舶非线性操纵运动;基于自动航行模型量化解析了《规则》要求,探究动态避碰机理,建立了可行航向求取方法;在多目标环境中,提出了目标船机动判别方法,研究了《规则》约束下构成自主航行方案的改向时机、幅度和复航时机等要素求取方法。仿真结果表明:依靠信息秒级更新的滚动计算,提出的智能航行方法可自适应剩余误差和目标船随机运动;提出的智能航行方法能将可行航向区间和改向幅度精确到1°;将程序运行和复航时机计算步长设置为1、10 s,设置多类静态物标和6艘保向保速目标船,在640、1 053、2 561和3 489 s,本船进行右转9°、复航、保向保速和复航等操纵可让请所有目标并自主航行至终点;设置目标船在300 s采取不协调转向避让行动,本船在980、2 790、3 622、5 470 s时进行右转9°、左转12°、右转17°和复航等操纵可让请所有目标并自主航行至终点。可见,任意初始状态下的船舶均可沿计划航线自动航行至终点,提出的方法能满足多个、多类动静态物标共存的真实开阔水域环境中的智能航行需要。   相似文献   

14.
就《避碰规则》第八条中的“不应妨碍”条款进行讨论与分析,并对此条款的理解、执行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内河避碰规则》中背离条款的目的、意义及法律性的探析,阐述了“背离”在内河船舶避碰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并对背离条款的理解、条款中文字修辞的修改,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相似文献   

16.
“有些高速路段限制最高时速60公里/小时,高速公路不‘高速’怎么办?”“《条例(草案)》规定机动车遇老人、儿童、孕妇、盲人、残疾人横过马路时应减速避让,难道遇到健全人士就不减速避让?减速避让是否应统一为停车让行?”近日。在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分组会议上,代表们在审议《广东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草案)》(简称《条例》)时屡屡发问,省公安厅交管局秩序处负责人一一作答。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长江江苏段多起船舶碰撞事故进行原因分析,探讨船舶在航行和避让时其行动通则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避碰规则》和《长江江苏段船舶定线制规定》中的有关规定;并提出了加强船舶安全航行的对策和建议,同时指出严格遵守规则和按章操作是保证船舶安全航行的先决条件,以期船舶的驾引人员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保证船舶的安全航行.  相似文献   

18.
李成  何琦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4,27(5):75-75,77
“瞭望”,通常意指“对船舶所处水域的一切情况进行观察,并对所发生的一切情况作出充分的估计与分析。”《黑龙江水系航行规则》(以下简称《航规》)规定:“船舶驾驶员应当随时用视觉、听觉以及一切有效手段保持正规的瞭望,随时注意周围的环境和来船动态,以便对形势和碰撞危险作出充分的估计。”其目的就是要求船舶驾驶员通过正规的瞭望对  相似文献   

19.
《交通标准化》2007,(10):197-197
由交通部水运司获悉.《国际海运条例》实施5年来.交通部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有效打击了无船承运业务市场违规经营行为.增强了经营者守法经营的意识.无船承运业务市场得到了进一步的有效规范.申请数量明显增加,截至8月30日.取得我国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资格的中外企业已超过2100家。  相似文献   

20.
“互见”的原义是两互相以视觉看到对方;互见中的行动规则同样也要求如此,随着雷达等助航仪器的出现,最早发现来船的手段常常不是视觉,这使得互见的定义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需要修订,否则即不严密又难于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