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筱梅 《专用汽车》2013,(10):66-66
东风随专成立于2004年10月,是由东风汽车有限公司首次通过引进民营资本在湖北省随州市组建的全新公司,它不仅是东风旗下的专用车事业单元,同时也是东风品牌的战略延伸.作为国内知名度较高的专用汽车生产基地,东风商用车将东风随专作为在随州的一个战略布点.据了解,东风随专的注册资本为11 401.28万元,占地面积为17.4万平方米,主营业务为专用汽车的开发、生产、制造、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目前,东风随专已经拥有专用车、专用车底盘、特种车等30个系列115种产品.经销网络遍布全国25个省份,285个服务站辐射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产品出口俄罗斯、伊朗、安哥拉、塔吉克斯坦、缅甸、越南、朝鲜等海外市场.  相似文献   

2.
每周新闻     
商用车售后市场的成熟长期以来,商用车售后服务体系在市场的体现,始终与乘用车以4S店模式为主流的售后服务体系,保持一定的距离。除了像沃尔沃、斯堪尼亚等那些进口品牌之外,90%以上的国产品牌创建了一套保持其中国特色的售后服务体系。这倒并不是企业愿意放弃4S售后服务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轿车社会保有量增加和企业间竞争的加剧,轿车制造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售后服务体系建设.国外轿车制造企业以合资形式进入我国,并将各自的售后服务模式引入国内,促进了我国的轿车制造企业售后服务体系向国际通行运行模式靠拢.  相似文献   

4.
<正>与在产品技术、外型设计和自动化等方面领先的知名跨国企业相比,我国企业生产的专用车目前只能在产品质量、成本和服务方面下功夫。我国专用车涉及厢式汽车、罐式汽车、专用自卸汽车、仓栅式汽车、起重举升汽车和特种结构汽车六大类。2013年我国专用车行业增长迅速,六大类专用车产量达到1243912万辆。但2013年受国家宏观经济调整及专用车行业政策的影响,以及国内专用车生产企  相似文献   

5.
在最近召开的一次专用车行业研讨会上,一位业内权威人士在谈到中外合作成立专用车合资企业时指出,近几年,我国的专用车企业在对外合资谈判中的态度有所改变,一些企业在合资谈判中坚持"要合作可以,技术占股,不谈"的态度,要求合资双方对等投资。这表明国内专  相似文献   

6.
重新定位     
最近二三年,国内一些专用车企业的老板时常抱怨车子卖不上好价钱,生意不好做,与“我国专用车市场前景广阔”的判断正好相反。而出现这种情况的企业大多规模不大,以生产普通厢式车、半挂车、自卸车、罐式车等大路货为主。这种现象的背后,是我国专用车行业正在进行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在这个大背景下,国内的专用车企业需要重新定位、思考和确  相似文献   

7.
王晓辉 《时代汽车》2011,(11):66-66
在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和技术含量的同时,奥龙力图将自己打造成为随州地区乃至全国最优秀的专用汽车生产企业。5年前,湖北双龙选择了与国有专用车企业湖北航天合作。然而,这段姻缘最终未能持续下去。2010年,湖北双龙与湖北航天正式分家。  相似文献   

8.
轿车服务站(维修站)形象调查也就是轿车用户满意度调查。这项工作对改善服务站形象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国外各大汽车公司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每年要进行1~2次。国内目前只有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按照德国大众的模式和数据处理方法先后开展起来。上海大众开展得最早,已连续4年,这也是上海大众售后服务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前提条件之一。 由于上海大众在售后服务方面的领先对销售的促进作用很大,因而,近年来各轿车厂均加速了售后服务建设,增加维修网点,同时纷纷委托中介机构进行服务站或维修站的形象调查,其目的是对服务站形象、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2005年6月29日,河北福田重机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投产,预示着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阔步进入专用车行业。2005年5月10日,一汽解放与300余家专用车企业及“解放”经销商,召开了以“强化专用车网络体系,构筑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为主题的工作会议,表明一汽解放将在专用车行业全力构建自己的网络体系。早在2003上半年,安徽星马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就建成了重型卡车生产基地,并于2004年6月3日正式对外发布华菱重卡上市。从此,星马专用车将使用华菱重卡底盘为主。我国物流经济在这几年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专用车行业已经成为我国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次学生与老师的对话。学生很可爱,什么都敢问;老师很直率,一点儿也不保守。学生的身上充满了活力,前途无量;老师学识渊博,实力雄厚。随着我国专用车产业的发展和专用车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企业在对外合作中越来越注重“双赢”。实践证明,只有建立在“双赢”基础上的合资合作企业,才能真正发挥中外双方的优势,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