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本文观察了27例癌性胸腹水中肿瘤相关性淋巴细胞(TAL)的白细胞间介素2(IL-2)产生能力并与结核患者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TAL产生IL-2明显低于结核组;加入8%的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TAM)可抑制TAL的IL-2产生而结核组中需加16%的巨噬细胞才有抑制作用;消炎痛可逆转这种抑制。TAL可抑制PBL对PHA刺激的增殖反应。作者认为癌性渗出浓淋巴细胞功能降低与抑制性淋巴细胞的存在及TAM抑制活性增强有关。TAM的抑制作用似主要通过释放PGE而实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LPS和IFNγ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M1)极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不同浓度姜黄素(6.25、12.5、25μmol/L)干预LPS和IFNγ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M1)12h,同时再加入20μmol/L GW9662与25μmol/L姜黄素共同干预LPS和IFNγ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M1)12h,采用Real-time PCR、ELISA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L-1β、IL-6和M2表型标志分子KLF4、FIZZ1、MGL1、PPARγ的表达,及阻断PPARγ后KLF4和FIZZ1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姜黄素均能上调LPS和IFNγ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M1)的M2标志分子的表达,并且抑制炎症因子IL-1β和IL-6的分泌;阻断PPARγ后,RAW264.7巨噬细胞源性M1表型巨噬细胞表达M2标志分子下调。结论姜黄素通过活化PPARγ促进LPS和IFNγ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M1)向M2表型极化。  相似文献   

3.
多抗甲素是我国首创的甲型链球菌抗癌制剂。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证明该药具有抑瘤作用,但对其作用机制不甚明了。本文用小鼠S180实体瘤对多抗甲素抑制肿瘤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多抗甲素确有抑瘤作用。多抗甲素可激活Mφ,使其呈现典型的活化特征,活化Mφ在体外粘附及杀伤瘤细胞能力增强:用药后瘤周浸润的Mφ数目增多,肿瘤出血坏死更为显著;提示在多抗甲素抑瘤效应中活化的Mφ起着重要作用。实验结果还提示多抗甲素的直接细胞毒性作用及宿主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在本实验的抑瘤效应中并无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剂AG490对M2样巨噬细胞功能表型的调控作用,以及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采用佛波酯(PMA)体外诱导人单核细胞系THP-1分化为M0型巨噬细胞,分别用脂多糖(LPS)和干扰素-γ(IFN-γ)诱导为M1样表型,IL-4和IL-13诱导为M2样表型,并应用免疫荧光标记CD68、CD86和CD206鉴定。RT-qPCR检测巨噬细胞的CD163、Arg1、CCL22、PPARγ、IL-10、IL-20和TNF-α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JAK2/STAT3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JAK2/STAT3抑制剂AG490处理M2样巨噬细胞,检测M2表型的标志基因。分别将巨噬细胞与胃癌细胞共培养,通过CCK-8法、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基质胶侵袭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制备裸鼠MKN45胃癌异种皮下移植瘤模型,造模后连续20 d观察肿瘤大小及质量。结果 AG490处理的M2样巨噬细胞时,P38MAPK、JAK2、p-STAT3/STAT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癌性胸腹水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有人曾计约有30%的晚期恶性肿瘤可能出现胸水或腹水。癌性胸腔积液以中晚期肿瘤多见,其次为胸膜间皮瘤及其他恶性肿瘤胸膜转移,如卵巢液、结肠癌、肿瘤、骨肉瘤等。癌性腹水多见于肝癌、腹膜恶性间皮瘤、即卵巢癌等。临床癌性胸腹水往往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甚至发生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实践证明,穿刺抽水只能暂时缓解症状,但越放水,越导致病人衰竭,胸腹水生长越快。为了控制癌性胸腹水(包括心包积液),近年来采用放水后向胸腔或腹腔内注入化疗药物、放射性同位素或病毒,确使部分病人获得了暂时缓解,甚至为延长寿命提供了进一步治疗的条件。然而,单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多抗甲素对S_(180)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作用,结果表明,多抗甲素能促进巨噬细胞定向趋化及活化强度,并提高其吞噬鸡红血球和产生TNF_α能力。提示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TNF_α细胞毒作用可能是多抗甲素抗肿瘤作用的一个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熊果酸免疫调节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熊果酸(UA)对正常小鼠及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用MTT染色法检测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用溶血分光光度法检测抗体形成细胞功能,用巨噬细胞吞噬实验检测非特异免疫功能,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和Th2型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质量浓度的变化。结果UA对于正常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为小剂量促进,大剂量抑制,对体液免疫功能表现出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对于免疫抑制的小鼠,UA可以全面改善免疫功能,各个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以中剂量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UA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对于正常的机体表现出使免疫功能向Th1漂移的特点。UA能够显著增强环磷酰胺致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哈萨克族(哈族)食管鳞癌发生和发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例食管鳞癌、癌旁正常组织及样本临床病理学资料。以CD68为分子标记物,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哈族食管鳞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分布,通过计数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数目来量化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肿瘤(癌巢和间质部位)以及癌旁正常组织(上皮和间质部位)的分布及密度。同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及患者预后情况,分析高密度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是否与哈族食管鳞癌发生和发展及不良预后具有相关性。结果 (1)哈族食管组织癌巢及间质中CD68阳性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密度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均<0.05);(2)哈族食管鳞癌癌巢中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密度与哈族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分期(晚期)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而这种相关性更明显的体现在哈族食管鳞癌间质中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分期(晚期)之间(P<0.001);(3)通过生存分析发现在哈族食管鳞癌癌巢中高密度CD68阳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分布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高密度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可促进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且可作为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的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癌性胸水细胞中影响免疫状态的 7种细胞因子的表达 ,初步探讨肿瘤局部免疫微环境对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影响 ,揭示肿瘤逃逸机制。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癌性胸水和结核性胸膜炎炎性胸水细胞中IL 2、INF γ、IL 1 2、IL 1 8、IL 1 0、IL 4、TGF β1mRNA表达 ,比较其差异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癌性胸水细胞中IL 1 0、TGF β1、IL 4表达者显著高于IL 2、INF γ、IL 1 2、IL 1 8,且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核患者表达的各细胞因子水平均较低 ,且各因子的表达细胞数量相互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性胸水细胞中Ⅱ型细胞因子表达者占主导地位 ,IL 1 0和TGF β1共同高表达 ,提示二者可能共同作用 ,参与形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病机制一直是血管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在众多试图解释AS发病机制的学说中,"免疫炎症学说"受到了多数学者的肯定。免疫系统分为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二者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巨噬细胞属于先天性免疫系统,其可塑性及多能性成为近期研究的热点。在不同环境影响下,巨噬细胞可分为M1型和M2型,一般认为M1型(经典活化型)为促炎亚型,分泌促炎因子,因此促进AS的进展;而M2型(替代活化型)为抗炎亚型,可以抑制促炎因子的产生,有可能延缓AS发展进程。不同亚型巨噬细胞作用不同,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属于适应性免疫系统。实验已证实,先天性免疫细胞和适应性免疫细胞之间是可以相互作用的。本文主要介绍巨噬细胞不同亚型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发挥的不同作用,并着重介绍适应性免疫系统也即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对巨噬细胞亚型分化及转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MDA-7/IL-24——肿瘤基因治疗的新武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消减杂交法从人黑色素瘤细胞中分离出来的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melonoma differentiation associated gene 7, MDA-7),因其分子生物学特性与IL-10相似,故将其归入IL-10家族,并重新命名为IL-24.位于人染色体1q32的MDA-7/IL-24基因在原始黑色素瘤细胞及人免疫相关组织中表达.MDA-7/IL-24的膜受体IL-20R1、IL-20R2和IL-22R1在不同组织、细胞中的分布存在差异.MDA-7/IL-24具有广泛的抗肿瘤生物学作用.它能够通过膜受体或非受体介导的凋亡途径对多种肿瘤细胞产生杀伤作用,而不影响正常细胞.此外,MDA-7/IL-24还具有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增强放疗敏感性和免疫调节作用.作为一种具有多种抗肿瘤功能的细胞因子,MDA-7/IL-24在临床Ⅰ期试验中已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将成为肿瘤基因治疗的新武器.  相似文献   

12.
揭示肿瘤内环境对局部浸润细胞比例改变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及单克隆抗体标记的方法研究胶质瘤提取物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PBMC)的影响。结果 肿瘤提取物可明显抑制植物血凝素 ( PHA)促 PBMC增殖和白细胞介素 - 2 ( IL- 2 )的诱生 ,且不被外源性 IL- 2逆转。结论 胶质瘤可破坏血脑屏障 ,外周血 T淋巴细胞随机渗入 ,肿瘤细胞可释放某种物质抑制 TH 细胞产生 IL- 2 ,进而抑制 TH 细胞的克隆性扩增 ,导致 CD+ 4/CD+ 8比例倒置  相似文献   

13.
免疫抑制因子对宫颈癌患者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体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对宫颈癌患者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DC)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培养宫颈癌患者自体DC的小牛血清体系中加入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IL 4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 ;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 ;甲基噻唑蓝法 (MTT)法检测异体混和淋巴细胞反应 (MLR)和细胞毒实验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液中IL 10和VEGF含量。结果  10例宫颈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 10d后 ,获得 (40± 2 0 ) %的DC ,此类DC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减低 ,刺激自体T细胞杀伤癌细胞能力不足 ,分泌IL 10及VEGF的含量却升高。结论 IL 10和VEGF抑制了宫颈癌患者自体DC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白术挥发油治疗癌性恶病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白术挥发油治疗癌性恶病质的效果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C57BL6小鼠接种Lewis(小鼠肺腺癌)建立癌性恶病质动物模型。实验动物分5组: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白术水煎剂组(DA)、白术挥发油组(VOA)、康莱特组(KLT)。观察癌性恶病质鼠治疗后的生理状况(体重、摄食量等)并采用RIA检测血清TNF-α及IL-6水平。结果①各治疗组小鼠生理状况明显改善、摄食量增加,体重增加仅见于KLT组,但均未恢复到正常水平。②VOA组与DA组小鼠血清TNF-α、IL-6水平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VOA优于DA组。KLT虽然能使TNF-α水平降低,但却明显提高了IL-6水平。结论白术挥发油具有明显的抗癌性恶病质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能抑制肿瘤生长、调节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的异常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脾脏巨噬细胞表型变化及体外诱导培养的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与胃癌细胞共培养对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以期了解脾脏在胃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期间15例行进展期近端胃癌根治术联合脾脏切除术患者的新鲜手术切除脾脏组织,分离巨噬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各型巨噬细胞表型变化;全自动磁珠提取系统从健康志愿者新鲜血液中分离单核细胞,分别给予10 ng/mL的GM-CSF和M-CSF诱导成M1型、M2型巨噬细胞,并用CD16和CD163进行鉴定;利用Transwell共培养法将胃癌细胞SGC-7901和AGS与M1、M2型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共培养,锥虫蓝(台盼蓝)染色进行计数来检测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变化。结果进展期胃癌患者脾脏中M2型巨噬细胞比例增加,M1型巨噬细胞比例降低;单核细胞经GM-CSF和M-CSF体外培养,可分别诱导为M1型、M2型巨噬细胞,其阳性率分别为(95.46±4.21)%和(94.67±4.97)%;M2型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可促进胃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M1型巨噬细胞则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结论本研究鉴定出进展期胃癌患者脾脏组织中不同巨噬细胞的比例,证实了不同类型巨噬细胞对胃癌细胞的影响不同,M2型巨噬细胞起促进胃癌细胞进展,而M1型巨噬细胞则对胃癌细胞起抑制作用,进一步揭示了脾脏在胃癌进展中的作用,为临床制订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方案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采用体外软骨细胞培养方法,观察由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产生的自由基对人胚软骨细胞DNA、基质蛋白多糖、胶原合成功能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酶系产生的自由基抑制人胚软骨细胞DNA、蛋白多糖、胶原的合成,对软骨细胞膜及细胞器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从而间接说明某些炎性关节疾病时活化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释放的氧自由基是引起关节软骨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以阿托伐他汀为标准对照,研究中成药脑心通对人THP-1单核源性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CD36和SR-A表达的影响.方法 人THP-1单核源性巨噬细胞与50mg/L oxLDL共培养0、8、16、24h,流式细胞术检测各时间点细胞表面清道夫受体CD36和SR-A的表达.不同浓度脑心通(0.125、0.25、0.5、1g/L)和1μmol/L阿托伐他汀分别干预THP-1单核源性巨噬细胞12h后换液,分别加入上述浓度药液及50mg/L oxLDL孵育24h,检测CD36和SR-A的表达量,统计分析不同浓度脑心通及1μmol/L阿托伐他汀对CD36和SR-A表达的影响.结果 oxLDL明显促进人THP-1单核源性巨噬细胞CD36和SR-A的表达;脑心通呈剂量依赖性抑制CD36和SR-A的表达,1g/L脑心通作用最为明显(分别降低22.3%、25.0%,P<0.05);1μmol/L阿托伐他汀显著抑制两者表达(分别下降63.3%、70.5%,P<0.05).结论 中成药脑心通有轻度抑制THP-1单核源性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表达的作用,此作用弱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8.
3次重复实验研究了酸枣仁油对艾氏腹水癌小鼠体重和生存期的作用。本研究实验条件稳定,诱癌率为100%。酸枣仁油以1.40m1/kg和0.35m1/kg剂量灌胃能明显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天数,生命延长率大于50%,明显抑制荷瘤小鼠生命后期的体重增长,说明酸枣仁油对艾氏腹水癌小鼠有明显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抑凋亡蛋白Survivin及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蛋白P-糖蛋白(P-gp)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分析其在卵巢癌化学治疗耐药中的作用及与临床病理学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8例正常卵巢组织、16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46例上皮性卵巢癌(浆液性癌28例、粘液性癌12例、内膜样癌6例)组织中的Survivin、P-gp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P-gp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9%和34.8%,显著高于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31.3%、0%和正常卵巢组织(阴性)(P<0.05)。Survivin蛋白在Ⅲ-Ⅳ期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中的阳性表达高于Ⅰ-Ⅱ期肿瘤组(P<0.05);在低分化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高于中、高分化肿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肿瘤组织类型无关。Survivin与P-gp在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中存在共同表达,卡方检验P<0.05,呈正性相关。结论卵巢癌存在原发性耐药,而由Survivin高表达引起的凋亡抑制在卵巢癌多药耐药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鱼腥草注射剂的免疫毒性。方法将昆明种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鱼腥草注射剂组(0.5 mL/20 g,1 mL药液相当于生药材2 g)、牛血清蛋白组(0.5 mg/20 g)和生理盐水组(0.5 mg/20 g),静脉注射30 d,第30天检测血常规、淋巴细胞分类,并进行免疫器官质量检测及脏器指数实验、溶血空斑实验(PFC)、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试验(半抗体法),比较各组小鼠的免疫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鱼腥草注射剂组小鼠免疫器官脏体比下降、吞噬细胞功能显著增强、溶血空斑数明显增加、CD4+/CD8+比值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鱼腥草注射剂具有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但其免疫毒性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