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祖国医学认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强调针感和疗效的关系。大量临床实践证实,针感是产生疗效的重要指标,是针刺治疗病的关键。无论针刺治疗,针刺镇痛,甚至于研究经络实质,都是从针刺穴位产生针感开始的,所以,搞清楚产生针感的组组结  相似文献   

2.
穴位是否有相对特异性?在针麻中是有不同看法的。多数单位认为有特异性很注意选穴,有些单位强调在针麻中穴位特异性不明显。而在针灸治疗、针刺调整作用以及在实验镇痛中,几乎都认为穴位有相对特异性!以下试用现有材料加以讨论。这一问题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关系到穴位组织结构、经络实质以及针麻选穴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以脊髓背表面电位为指标,在猫身上观察到穴位针剌冲动在脊髓具有相对集中的投射节段,同一经络上不同部位的穴位具有不同的脊髓投射节段;邻近部位的穴位则可具有相同或相互重叠的投射节段。穴位针感的这种投射特征可能就是穴位作用具有节段性特征的基础。穴位的这种节段性特征似与古典经络循行线没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针刺猫“内关区”所兴奋的深部感受器及其传入纤维类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的工作证明:针刺可兴奋穴位内的多种感受器,通过各类纤维向中枢传导。在肌肉丰厚处的穴位,针感与针刺效应,主要与深部感受器的活动有关,有的观察到压力感受器在穴位处的密度较大,认为压力感受器参于针感形成,而牵张感受器在针刺时则起某种调整作用,有的用形态与机能学结合的方法,研究合谷穴的资料表明,穴位内肌梭的分布比较密集,认为在针感形成中肌梭起主要作用。关于针感传入纤维类  相似文献   

5.
前言上海认为针感、穴位肌电及手下感的有无和强弱间有规律性关系。山东认为针感、穴位肌电及手下感三者间的一致率为100%。面山东和我们协作结果有针感而无穴位肌电的实验例为81.6%。为什么出现这三种不同情况,有进一步研究探讨的必要。这对于在人体探讨穴位结构是很重要的。为此进行了本项工作。藉以探讨:(1)为什么上述三项工作的结果不同;(2)进而讨论针感及穴位肌电间是否有规律性关系?(3)穴位肌电可否作为研究穴位组织结构之一肌梭的指标?同时讨论穴位肌电是否是肌梭发放的。  相似文献   

6.
目前许多单位工作表明,针刺“得气”时的酸、重、胀感觉是由深部感受器接受针刺刺激而产生的。西安医学院针麻原理研究室曾用形态和生理学的方法证明合谷穴针感感受器主要是肌梭。并给动物静脉注射三碘季铵酚观察到呼吸停止后,合谷穴穴位肌电仍相当活跃。它具有持续时间长、电压低、“单位型”放电的特征。特命名为  相似文献   

7.
最近有较多的资料表明,体针穴位针感位于深部组织之中,针感可能和深部感受器活动有关。而深部感受器一般认为有肌梭、腱器官,Pacinian小体,自由神经末梢,关节囊感受器等五种。针刺穴位时到底兴奋了那一种感受器?或兴奋了以那一种为主的感  相似文献   

8.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的宝库之一。但经络是什么?经络的实质怎样?目前尚无定论。不过有下列几种看法:一、认为经络就是神经系统,针刺治病乃通过反射作用,调整了机体的机能。二、认为单由神经系统不能说明经络,经络乃是“各个经络本身往复的功能道路,各自成立一个体系。”  相似文献   

9.
祖国医学认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也证明,无论是针刺治病还是针刺麻醉,均必须在被刺者“得气”即发生酸、麻、重、胀感觉(统称“针感”)时才能获得予期的治疗或麻醉效果。因此临床针刺中十分重视针感的有无及其程度之强弱。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随着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的破产、针刺麻醉在  相似文献   

10.
激光针灸的电磁效应及其作用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激光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时磁效应的角度,根据细胞生物物理学的有关研究资料,论证了激光针灸的实质之一是磁场作用穴位组织产生电信号。该电信号通过人体经络和神经系统传国例题以相应患病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病目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分离单一肌梭的方法,对在针刺条件下肌梭的传入放电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应用快速付里叶(Fourier)变换算法对其传入放电的波形特征作功率谱分析。结果表明,针刺时肌梭传入放电的频率明显增多且趋于平稳,而留针期间,肌梭的放电频率随留时间的延长而规律性递减,表现有一定的适应现象。提示针感的强弱应是针刺>留针>去针后。功率谱分析表明,针刺前、针刺时、留针及去针后等4种情况下,单一肌梭传入放电的主要能量都集中在低频段内,针刺时略向较高频率偏移,提示针刺时肌梭中的较粗纤维活动增强。  相似文献   

12.
<正> 急性扁桃体炎是常见病。我们单纯采用针刺治疗50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导于下: 选用穴位:取双侧合谷及颊车透地仓,留针半小时,在留针期间捻针1—2次,一日一次。孕妇忌用。所治病人均未经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钨丝微电极法以内关穴为典型观察参与针感冲动传导的纤维类别及其与针感性质的关系发现: 1.电针内关穴时可以兴奋Ⅰ、Ⅱ、Ⅲ及Ⅳ类传入纤维。2.该Ⅳ类传入纤维的动作电位的性质与皮肤交感传出C电位不同。它是电针穴位时所诱发的。3.初步观察到针感性质和传入纤维类别间有一定的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 以往工作证明,在穴位处用针电极可以引导出长持续、单位型的肌电发放。因其在非穴位处很难引导出,特命名为“穴位肌电”。经一系列动物实验和人体观察,证明穴位肌电具有梭内肌放电的生理特性。因此认为它是梭内肌发放的。  相似文献   

15.
祖国医学针炙治病、针刺麻醉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针刺时不管手法多变,而“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可见,得气是达到疗效的重要指标、是针刺治病的关键。这一大量实践得出的结论、亦是古今中外共同承认的事实。因此认为:得气即针感原理的研  相似文献   

16.
对经络实质的看法颇多,神经说、神经体液说及特殊结构说等尚无统一认识。阐明经络实质是贯彻执行伟大领袖毛主席:“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伟大指示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研究针麻原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觉得如果搜集祖国医学中有关经络的论述,运用近代科学知识和方法来整理和研究,将对阐明经络实质有所帮助。恩格斯教导我们说:“辩证法是从事物的相互联系来考察事物,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年来应用手法针刺、穴位按摩,低频脉冲电刺激穴位等方法在全国十数万人群中进行普查,查出有不同程度的循经感传以不同的机率出现。感传的循行路线和古书上记载的路线基本上一致,感传的速度,经过笔者认真的核算,也和《难经》上记载的相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经长轴突反射和背根反射引起的皮肤循足太阳膀胱经及相关内脏的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可能是由细传入纤维内 P物质等神经递质的释放引起的 ,用 Capsaicin作为工具药 ,进行穴位注射后 ,观察两种反射条件下穴位刺激引起的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分布。结果发现 ,穴位注射 Capsaicin后 ,在长轴突反射和背根反射条件下电刺激承山穴均不能引起相应部位肉眼可见的神经源性炎症反应 ,定量分析也未发现 Evans蓝的明显渗出。结果提示 ,细纤维的长轴突反射和背根反射参与了经络活动。在经脉信息传递和经脉 -脏腑相关联系中 ,P物质等神经递质可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毛主席有关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中西医结合的一系列教导指引下诞生,并在文化大革命中再获得新生的“针刺麻醉”,几年来不仅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成功的完成了上百万次手术,而且在原理研究方面也不断趋向细致深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可喜成果。“穴位与针感”专题,1975年通过打破院校界限、学科界限的社会主义大协作,无  相似文献   

20.
1977年作者曾提出经络实质二重反射假说。认为针刺除通过中枢引起反射效应外(长反射),还可能通过外周神经末梢的联系传递信息(短反射)。本实验用大鼠,以氨基甲酸乙脂麻醉,找出并切断腓浅与腓深神经,断绝其与中枢的联系。电刺激腓浅神经而在腓深神经干与引导动作电位(AP)。结果发现只有少数可以引出(5.7%),但在“足三里”穴电针诱导30分钟,拔出毫针后,再用电刺激腓浅神经,在29只大鼠中有17只(58.6%)从腓深神经干上引出了AP。由于“足三里”的部分组织既有腓浅又有腓深神经支配,故本实验提示在一定条件下外周神经末梢间能够进行信息传递,一根神经纤维的冲动可以通过末梢引起另一纤维的兴奋。这种信息传递也许是经络感传的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