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快海洋工程装备发展推动船舶工业调整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国家正式发布了《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把发展海洋工程装备作为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进一步说明了海洋工程装备在船舶工业调整振兴中的重要地位。把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海洋工程装备作为未来发展重点,不仅有利于船舶工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升级,提高综合技术水平,而且可以利用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周期与船舶市场周期不完全同步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国际船市骤然降温,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我国船舶工业的必然选择.据了解,越来越多的造船企业将下一步重点锁定为海洋工程装备市场.事实上,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并不是我国船舶工业应对危机,增强抵御风险采取的权宜之计,而是进一步扩大发展空间、实现造船强国目标的战略之举.  相似文献   

3.
刘有节  兰敏超 《船艇》2007,(10B):18-20
船舶工业是大型装备制造业,也是航运业、渔业、海洋工程的基础。具有技术先导性强、产业关联度大、资本与劳动密集相结合等特点。发展船舶工业对于加快我市临港型工业建设,发展海洋经济,促进我市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已将海洋工程装备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畴,上海市也将海洋工程装备作为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一个重要领域。为适应海洋工程装备技术的发展,我国船舶工业将"加强海洋工程装备的标准化研究和标准制修订"列为船舶标准化工作的重要领域。国家标准委指出"要推进重点领域综合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上  相似文献   

5.
<正>工信部装备工业司日前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系列解读,文章称,船舶工业是为水上交通、海洋资源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和战略性产业,是国家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基础和重要支撑。为此,《中国制造2025》把海洋工程装  相似文献   

6.
<正>工信部装备工业司日前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系列解读文章。文章称,船舶工业是为水上交通、海洋资源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和战略性产业,是国家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基础和重要支撑。为此,《中国制造2025》把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作为十大重点发展领  相似文献   

7.
谢奇 《广东造船》2013,(2):20-21
目前海洋矿山、冶金、建筑产业主要集中于海洋能源开发,因此,海洋矿山、冶金、建筑专用设备制造一般又称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得益于新近国家海洋战略的实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长期看好海洋工程装备主要指海洋资源(特别是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采、加工、储运、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大型  相似文献   

8.
"2012年,上海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规模将达到1500亿元,上海将建成国内最具实力的海洋工程装备研发、设计、总成总包基地",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上海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副会长杨新发在上海国际造船工业装备和船舶设计技术展和国际海洋工程技术装备展开幕前夕表示,加快自主创新,开发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当前的主要抓手.  相似文献   

9.
谢奇 《广东造船》2013,(2):18-19,17
海洋工程服务装备作为海洋工程产业的核心支持装备,在海洋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为海洋工程平台提供持续的作业、环保、协作、供应等全方位服务保障,其市场需求与海洋工程产业市场息息相关。今日的中国,将海洋经济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上,国家着力扶  相似文献   

10.
我国船舶工业正处在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的《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适时出台。振兴规划中强调指出:要“开发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全球造船市场已进入严冬,行业不景气将持续较长时间,借助海洋工程装备走出当前困境,是我国船舶业界的共同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为尽快提升我国造船行业海工装备制造水平,本文对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及标准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对海洋工程装备的特点及我国造船企业投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的潜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需要明确海洋工程装备标准化发展思路、在我国标准体系中纳入成熟的国际标准、合理制定界面接口标准、把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作为标准化的重要目标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海洋工程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也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随着海洋产业的高速兴起,海洋工程装备已成为世界主要造船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明确要求加快自主创新,发展海工装备,逐步扩大海工装备的市场份额,重点发展钻井平台、生产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装置、工程作业船、模块及海洋工程装备配套设备。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海洋工程发展现状进行了解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声音     
《中国远洋航务》2014,(5):12-12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围绕建设造船强国目标,中国船舶工业下一步要扎实推进七项工作,其中要构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支柱地位,产学研用协同,专业化国际化发展,提质增量,将海工装备制造业打造成为船舶产业发展的“第二引擎”,  相似文献   

14.
江苏造船企业发展海洋工程装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前言 2009年2月11日国务院第49次常务会议通过了《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规划》指出,2015年前是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目前我国海工装备进展仍相对缓慢,因此在这次会议上明确提出加快自主创新、发展海工装备、逐步扩大海工装备市场份额(目标达10%)的任务,其中重点发展钻井平台、生产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装置、工程作业船、模块及海洋工程装备配套设备。  相似文献   

15.
<正>6月19日,记者从第五届中国海洋工程国际研讨会上获悉,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牵头编制的船舶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前期研究思路初稿已经完成,提出到2020年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及关键配套设备制造能力明显增强,进入世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先进国家行列,成为世界上主要的配套设备制造国。此外,规划有望以船舶工业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专项规划形式出台,重点扶持高端海工装备。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聂丽娟介绍,行业协会  相似文献   

16.
李小平 《船舶》2023,(5):1-11
海洋工程装备是高度集成化的新兴战略产业,是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前提与基础。文章主要回顾了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历程,分析了现阶段全球海工装备产业创新格局,提出我国海工装备产业应抓住新一轮技术创新,加快结构调整的“时间窗口”,突破海洋装备原创性、引领性核心技术;以海洋油气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深海矿产资源和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装备为重点方向,着力突破总体设计、系统集成、关键系统与设备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推动构建自主完备的海工装备技术和产品体系,促进我国海工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地方造船业三分天下有其一 虽然中船两大集团是我国船舶工业的骨干中坚,在企业实力、技术水平、装备水平上具有龙头地位,对我国海军装备建设具有战略作用;但地方造船依靠自身的体制创新活力,获得迅猛壮大,不断成长,无可辩驳地确立了在行业中的不可忽视的战略地位。地方造船的发展,对形成我国船舶工业合理的产业结构、良性的竞争格局、促进地方工业化进程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接国家战略 推进上海海洋工程产业创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加快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成为世界各主要海洋国家发展的战略取向,开发和利用海洋油气资源特别是深海油气资源已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为对接"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在分析和研判海洋工程产业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深刻剖析了上海海洋工程产业现状与基础、优势与问题,探讨其产业转型升级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带来的机遇。提出了推进上海海洋工程产业升级发展总体思路、目标与原则,优先部署海洋工程重点发展的方向与项目,推动海洋工程产业领域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工信部近日公告的《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与《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相衔接,提出"十二五"期间船舶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根据"十二五"规划目标和2011年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船舶工业销售收入要从2011年的7,232亿元提高到12,000亿元,2012-2015年均复合增长率13.5%;我国前10家造船企业造船完工量占全国总量的比重要从2011年的47.7%提高到70%以上;船舶配套业销售收入要从目前852亿元提高到3,000亿元,2012-2015年均复合增长率37.0%;海洋工程装备收入要从目前300亿元提高到2,000亿元以上,2012-2015年均复合增长率60.7%,国际份额要从目前7%提高到20%以上;船舶出口额要从目前418亿美元提高到800亿美元,2012-2015年均复合增长率17.6%。据此,专家认为:海洋工程装备未来将迎来高速发展;船舶配套业未来将有快速发展;行业兼并重组得到进一步鼓励。  相似文献   

20.
正工信部日前发布《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其中包括: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造船基地成为世界级造船基地,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前10家造船企业造船完工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国际市场份额超过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