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5 毫秒
1.
船舶的停车制动是船舶操纵与避碰的一种重要手段。船舶紧急制动成功与否,取决于主机的正确操纵。船舶制动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船舶的安全。文中介绍了各种船舶制动方法,对超大型船舶的制动特性进行分析,并对拖船倒车制动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港口码头行业,有很多关于宏观经济对港口吞吐量的影响、集装箱码头间的竞争与合作或口岸环境对码头竞争力的影响等宏观方面的讨论,而对码头操作环节等微观方面的讨论比较少,而码头在操作方面的好与坏,是影响船公司选择是否挂靠该码头的一个重要原因,笔者就如何应用项目管理中的计划与控制,对集装箱码头操作中,特别是船舶作业的进度控制等方面做初步的探讨,希望能同集装箱码头基层生产管理者产生共鸣.本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对集装箱码头作业进度控制的含义进行阐述,第二部分重点介绍如何对船舶作业项目进行计划,第三部分介绍如何对船舶作业进度进行控制,第四部分进行简要的总结  相似文献   

3.
<正>1智能航运发展规划动态1.1欧盟先进、高效和绿色多式联运系统AEGIS项目欧洲提出了在2050年将50%以上的公路运输转移到铁路或水路的发展目标,这对于实现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然而,水路运输的发展受制于其依赖铁路和陆路的转运和运输,因此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为了克服这个挑战,航运行业迫切需要1种全新的组织运营模式,以促进欧洲近海和内河航运的发展,包括船舶、港口及其之间的数字信息交换。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船舶、港口和作业任务的自动化对于实现这个目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港口运输船调度计算机辅助决策中的若干问题的解决算法,包括装载系数计算方法、船舶最大装载测算、船舶的选取算法,讨论了装载避开船舱中轴线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才星 《交通科技》2010,(4):108-110
随着沿海地区港口建设的规模和速度日益增大,通航水域的船舶交通更加拥挤,船舶大型化和专业化趋势明显,船舶压港、锚地压船等现象在沿海某些港口较为普遍,给日趋复杂的通航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压力,锚地以及锚泊船的安全管理问题凸显。文中结合海南锚地安全管理现状和辖区具体工作实践,对锚地的安全管理对策进行探讨,同时提出锚地定点锚泊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VTS系统在航道交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港口航道交通管理的要求,探讨如何利用VTS系统对航道船舶交通和浮标实施有效的安全监控。利用航道水文气象数据通过具体的管理监控方法研究和报警装置的设置,对合理组织船舶交通、预防船舶误航、船舶航行动态信息提供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杨军  王当利 《交通科技》2003,(4):116-118
根据灰色模糊数学理论,给出将隶属度与灰度结合起来的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用该方法对港口船舶溢油风险进行区划,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所得结果更加客观可信。  相似文献   

8.
针对长江及内河中小港口装卸工艺落后的状态.探讨矿石及散货滚卸作业新工艺,并就千吨级甲板驳滚卸作业强度和稳性校核进行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9.
港船作业区域人员的异常行为识别可为智能航运的管控与决策提供重要数据支撑,有利于推动智慧港口和智能船舶的发展.基于异步交互聚合网络开展了面向港船工作环境下的人员异常行为识别研究.基于YOLO模型对港船图像进行卷积操作,利用特征金字塔优化卷积结果得到图像序列中每一帧的人员位置,结合联合学习检测和嵌入范式输出港船图像序列中的...  相似文献   

10.
章介绍了南宁港口监督及船舶检验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情况。内容包括系统分析、需求分析、系统目标、结构设计、系统的功能,及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为克服传统"四阶段"预测模型以用地为原单位方法在货运需求预测中的不足,该文在充分考虑了不同性质用地货运特征不同的基础上,以整个海港集疏运系统为研究对象,借鉴出行链模型的相关内容,对海港集疏运涉及的外部路网、堆场、港口等各个产生货运交通流的环节进行全面的分析,得出一种基于吞吐量反推的海港交通需求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SHJS聚碳硅氧烷防水防腐防撞耐磨涂料从体系设计定位、 设计原则及潜有深层次协同效应等方面分析探讨了其优异性能由来机理, 明确了该涂料在海港潮湿环境下施工的优越性。通过实际工程应用, 观察其效果, 证明SHJS聚碳硅氧烷涂料的优异性能。  相似文献   

13.
围海造陆工程中的吹填软土地基具有独特的成因,往往存在着渗透性较大的夹砂层或者局部夹砂层。基于夹砂层具有良好透水性的特点,提出了深井井点降水联合真空预压法加固该类软基的新思路,并深入分析了该方法的加固机理。依托珠海港高栏港区神华煤炭储运中心一期工程软基处理工程设立了现场试验区,探讨了依托工程采用深井井点降水联合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基的优越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深井井点降水联合真空预压法加固类似于依托工程的夹砂层软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南通市某工业园区难降解废水深度处理需求,以Fe OOH为主的铁基催化剂搭建了一套处理规模为20 m3/d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中试装置,优化了系统运行参数,考察了中试装置长期运行过程中的有机物处理效果、投资和运行成本,并与均相臭氧催化氧化中试装置和三相催化氧化中试装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系统在臭氧浓度200 mg/L、臭氧投加气量2 L/min、催化反应时间30 min时实现了57.6%±7.3%的COD去除率,优于均相臭氧催化氧化系统和三相催化氧化系统,且其占地面积小,去除单位COD的投资和运行成本为16.7元/kg COD,仅为均相臭氧催化氧化系统和三相催化氧化系统的70%左右,综合处理效能更高,具备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潜力。  相似文献   

15.
秦大同  杨为  舒红  朱才朝 《汽车工程》2001,23(6):414-418
本文建立了速比i=2.0、i=0.5两种工况下的金属带式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的实体和有限元模型,针对其复杂的结构,提出了节点-节点离散杆单元模型,简化并建立了系统的结构动态模型。运用灵敏度 Lanczos迭代法求解系统的振动模态。在车辆传动实验台上采集了运行过程中传动系统的加速响应信号。在此基础上运用环境激励的模态分析方法识别了系统的固有特性参数,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证明本文提出模型的正确合理性。该研究所用的方法及计算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无级变速器传动系统的运行平稳性,为降低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一路一公司"小规模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格局的弊端,研究高速公路最佳运营区域划分的量化分析方法。首先提出运营区域划分原则与各项原则的量化描述方法;通过建立相似性指标的计算方法,将运营区域划分构造成空间与属性信息的一体化聚类问题,并利用层次聚类分析,获得分区备选方案;最后通过建立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方案选择的多目标决策模型,获得最佳运营区域划分方案。实例分析表明,利用这一分析方法获得的最佳区域划分方案,符合实际情况,可以较全面的体现决策者的思想与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7.
吴涛 《专用汽车》2011,(8):74-75
针对垃圾转运车液压系统在操作时只能依靠人为的操作实现动作顺序化,设计出一种利用顺序阀和两位三通阀实现自动控制、顺序动作的液压系统,从而使垃圾转运车在操作时完全可以按照预设的动作运行,避免人为误操作产生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8.
国外深隧排水系统调度运行方案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隧排水系统构成复杂,管理难度大,我国大陆又无此类工程可参考,需要探索高效的、合理的深隧排水系统的调度运行模式。通过分析国外典型的深隧排水系统调度运行方式,结合我国城市排水和深隧建设情况进一步研究,在浅层排水系统和深隧排水系统的整体调度、深隧调度运行与降雨信息相结合、降低深隧运行和维护成本及对深隧进行精确调度4方面得到了启示,以期为我国的深隧排水系统完善和优化其调度运行方式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公交车辆运行微观交通仿真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与吉林大学共同开发的微观交通仿真系统MTSS的体系结构;建立了公交网络描述模型、公交车辆产生模型、乘客需求模型、公交站点事件反应模型和公交车辆运行模型;以微观交通仿真系统MTSS为仿真平台构建了公交车辆运行微观仿真模型;对上海市斜土路非港湾式站点与华山路港湾式站点进行了实地数据调查,利用实测数据对建立的公交车辆运行微观交通仿真模型进行了验证,测量值与仿真值之间的误差在10%以内。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公交车辆运行微观交通仿真模型可以较好的描述公交车辆的运行过程以及与其他交通流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为了满足高等级自动驾驶转向执行机构的高安全性需求,研究一种采用冗余双电机转向执行机构的线控转向系统,针对双电机在转角伺服控制过程中存在的不同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滑模控制的同步控制策略。首先,对采用冗余双电机转向执行机构的线控转向系统进行结构原理的分析,建立线控系统转向执行机构模型和车辆二自由度模型;然后,为实现转向执行机构的转角伺服控制,在位置、速度、电流的三闭环控制策略的基础上设计速度同步控制器。为解决2个转向执行电机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速度不同步问题,采用滑模控制方法,将2个电机的转速差值作为控制器的输入量,得到双电机电流的补偿量,并将其叠加至双电机的目标电流中。同时,将上述控制策略与传统PID控制进行对比仿真试验,验证了基于滑模同步控制的线控双电机执行器能够更好地协调双电机的转速,实现双电机同步运行。最后,搭建线控转向硬件在环试验台,对所设计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双电机线控转向系统滑模同步控制策略能够在实现转角伺服控制的同时,减少双电机的速度不同步现象,保证线控转向系统转角伺服的同步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