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概述某船厂在分段制作外检过程中发现多处焊接裂纹,对产生焊接裂纹的分段进行探伤检测和专题研讨分析,找出焊接裂纹的种类和主要影响因素,制定预防措施.杜绝后续船分段制作过程中类似问题重复发生,为其他造船企业焊接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季建忠 《江苏船舶》2015,32(1):38-39
详细介绍了船舶建造检验中发现的常见焊接缺陷主要为气孔、夹渣、咬边、未焊透或未溶合焊接裂纹等,分析了在船舶建造中由于船厂焊接工艺控制不严导致的各种焊接问题,提出了在船舶焊接质量中应抓好的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铝合金材料线膨胀系数大、导热性强,焊接时容易产生翘曲、波浪变形等,因此建造全焊接铝合金船体要比建造钢质船体困难得多。精度控制与变形控制等船体建造关键工艺技术研究是全焊接铝合金船体结构建造工艺研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保证产品建造质量的关键。针对某船全焊接铝合金船体结构装焊易变形的特点,开展焊接变形分析并考虑合理可行的变形控制措施,深入研究总结铝合金船体建造过程中变形的控制方法,为系列船的批量化生产积累经验和技术,同时也为其他铝合金产品的生产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3000t江海直达货船建造检验中的焊接裂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培宏 《江苏船舶》2004,21(1):21-22
针对 30 0 0t江海直达货船建造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一系列焊接裂纹 ,从理论上分析了产生的原因 ,提出了避免焊接裂纹的关键措施 ,即严把焊接工艺关和加强现场质量监督检查  相似文献   

5.
结合某型高速船钢质结构的建造,阐述了在薄板焊接成型质量控制过程中,针对船体建造流程和船体结构特点,制定详细的焊接施工工艺。通过采用多种自动化焊接方式以及不同焊接方式的组合,有效控制了薄板的焊接变形,使该船薄板结构的整体成型效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总结的大量自动化焊接技术在薄板成型中的应用经验,可供业内同行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6.
IMO-I型化学品船液货舱内壁结构选用了2205双相不锈钢材料。与普通碳钢相比,其热传导率低,焊接变形大,施工难度大。甲板舱为船舶主甲板上的独立罐式货舱,为八边形筒形结构,对接要求高,焊接难度大。通过对关键工艺的研究,对此化学品船甲板舱采取复合焊接法施工,提高了棱角处的焊接质量;通过控制关键工艺解决预舾装的难点,保证了预舾装工作的开展。此甲板舱建造关键技术的研究成果为建造后续八边形结构罐体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7.
由交通部长江船舶设计院设计、江苏省江都造船厂制造的5000吨级海洋甲板驳,11月5日在江都通过了省级鉴定。该船是江都造船厂为广州海难救助打捞局建造的。由于该船吨位大、质量要求高、建造难度较大。该厂通过精心组织、科学施工,采用了平面分段预制、网络计算技术、激光定位划线、自动焊接等工艺,焊接工作全部由国家船检局资格认可的焊工担任,保证了焊接质  相似文献   

8.
在"波维特"LPG船修理中,由于应力及化学腐蚀,导致不锈钢舱体出现裂纹,需要换新和修理。而舱体采用S316LN奥氏体不锈钢,国内暂无此类材料供货。船东为了缩短修理周期,要求采用各项性能优于S316LN的双相2205不锈钢进行换新修理。在异种不锈钢焊接中,为了防止出现裂纹或力学性能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故主要从耐蚀性、焊接性及焊材、焊接工艺方面对S316LN奥氏体不锈钢与2205双相不锈钢进行试验分析。在实船应用中,焊缝的UT和MT检测合格率达到了100%,取得较好效果,为今后船舶建造、修理及改装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9.
王寿祥 《上海造船》2017,33(2):53-56
为更好地控制集装箱滚装船门框结构的安装精度,以45000t集装箱滚装船中只包含水密门结构的分段为例进行水密门精度控制研究。通过研究该分段的建造方式,改进分段的建造工艺,合理安排门框结构在分段建造过程中的安装顺序,进而缩减结构变形;同时,利用精度测量仪器进行跟踪测量,保证始终把精度控制在有效范围内。对焊接过程中采用的焊接方法进行研究,改进焊接工艺,采取逐步退焊法控制焊接热量,进而减少焊接变形。通过对分段水密门门框结构的安装工艺及焊接工艺进行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建造工艺,确保分段门框结构安装精度得到有效控制,保证水密门的性能,为该系列船后续的分段建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方建辉 《船舶工程》2015,37(S1):189-193
船体结构焊接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焊接缺陷,焊接裂纹则是最危险的一种缺陷。从船厂生产实际出发,分析船舶建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焊接裂纹的部位以及裂纹类型,对产生裂纹的原因进行“把脉分析”,进行一系列的会诊;并结合具体的案例及现场试验结果,找到真正的“病因”所在;独辟蹊径,对容易忽略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具体的生产条件,提出切合实际、经济有效的方法,来提高焊接质量和产品结构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