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了解新型双层空调客车内卫生学状况,对行驶中的硬座和软座车厢的上、下层进行了卫生学调查。每层设前、中、后3点,司机室设1点。结果显示:两类车厢及司机室内微小气候指标中湿度、硬座车厢空气中CO2平均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软座车厢空气中CO2平均浓度叶未超标,但样品达标率人氏于硬座车厢,上层车厢的噪声强度高于下层车厢,并超标,硬座车厢噪声高于座车厢。  相似文献   

2.
空调列车室内空气品质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空调列车的室内空气品质进行了调查分析,同时对硬座车厢,硬卧车厢和软卧车厢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从调查结果来看,3类车厢的空气了品质都严重超标,作者认为新风量不足是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杨培志  顾小松 《铁道学报》2006,28(4):109-113
列车车厢内空气品质的优劣与旅客实际得到的新风量密切相关。笔者以YW25G型空调硬卧列车车厢为研究对象,在物理模型中考虑了旅客以及车厢内各障碍物(包括边桌、行李架、床铺、折座)等对流场的影响,采用κ-ε湍流模型及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硬卧车厢内流场及空气龄的分布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从而得到车厢内的换气效率。研究结果表明:车厢内的换气效率基本符合室内空气品质的要求;整个车厢内流场及空气龄关于隔间存在良好的对称性;旅客区域的空气品质优劣排序依次是:下铺区域、中铺区域、上铺区域;气流组织的合理分布能够缩短空气龄,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研究结果对如何提高车厢内换气效率及空气品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旅客列车空调硬座车厢内热舒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空调车内气流组织研究是车厢内环境控制的基础,合理的气流组织可有效地改善乘客的热舒适性。采用k-ε湍流模型,对载客车厢内三维空气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在此基础上利用PMV(Predicted Mean Vote)指标分析了车厢内人体热舒适性。计算结果表明:在现有的条缝送风条件下,除车厢中部和两端外,车厢内气流分布比较均匀;由于回风口位于车厢两端,车厢中部和端部PMV分布不同,端部人体热舒适感较好,中部较差;座位区由于人员集中和受太阳照射的影响,温度较高,PMV值偏大;过道区温度适中,人体热舒适感较好。研究结果对空调车内气流组织优化设计和改善人体热舒适环境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单转向架磁悬浮列车试验成功1995年5月11日,在国防科技大学的一间改建的大教室内,一辆没有车轮、重达3t多的新型试验车,静静地停在天蓝色的轨道上。上午9点,参加试验的二十多名学员登上了车厢,随着指挥员一声命令:“启动……开车”.这个庞然大物轻轻地浮...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夏季高温天气,车厢内的温度冷热不均成为了地铁乘客反映最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地铁车厢环境温度对人体舒适率的影响问题。方法:对7条地铁线路强冷和弱冷车厢的温度及湿度平均值进行实测分析;建立车厢模型,并明确模型的边界条件;根据地铁车厢环境温度的实测数据,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针对强代谢率乘客和弱代谢率乘客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PMV(预测平均评价)热舒适性评价指标,分析地铁车厢内4种典型截面处的人体舒适率。结果及结论:强冷车厢内的温度约为23℃,弱冷车厢内的温度约为26℃,强冷车厢和弱冷车厢的温度差约为3℃,且同一节车厢内的温度也有2~3℃的上下浮动;强代谢率乘客在20.7~22.0℃温度范围内的舒适率较高,在22.0℃时的舒适率达到最高,车内舒适率为41%。强代谢率乘客在20.7~22.0℃温度范围内的车内舒适率较高;弱代谢率乘客在23.0~24.3℃温度范围内的舒适率较高,在24.3℃时的舒适率达到最高,车内舒适率为42%。  相似文献   

7.
海外动态     
《世界轨道交通》2013,(7):16-17
加拿大铁路桥梁垮塌致列车坠河无人员伤亡 加拿大安大略省中部萨德伯里市6月2日发生一起铁路桥梁垮塌事件,造成一列货运列车部分车厢坠入河中,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据当地媒体报道,桥梁垮塌造成太平洋铁路公司一列货车的5节车厢坠入河中。由于坠河车厢所载物品含有害物质,造成河水污染。  相似文献   

8.
对铁路普通旅客列车YW22型硬卧车厢冬季夜间编组运营中负离子状况进行现场检测,结果表明,在开启15个风帽的情况下,车厢内空气质量仍较差;虽然CO2可达卫生标准要求,但负离子浓度及评价指数Cl都低于标准要求。离子状况的好坏与开启风帽的多少密切正相关,吸烟可导致离子状况进一步恶化,CO2浓度和负离子浓度明显负相关。冬季运营中,在全面禁烟的基础上,车厢内宜设有离子发生功能的空气净化器,以有效改善车厢内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9.
基于模糊控制的客车变频空调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客车车厢温度波动过大,舒适性较差的现状,提出采用模糊控制的变频空调对车厢温度进行调节。建立了列车车厢温度传递函数,设计了模糊控制器,对车厢温度进行模糊控制,在Matlab上进行了仿真,并和传统的PID控制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0.
提出火灾时人员疏散评价指标-可用安全疏散时间,利用火灾动态模拟器(FDS)软件建立广州地铁3号线B型车前3节车厢全尺寸比例火灾仿真模型,对仿真结果进行烟气蔓延特性分析。根据实验单一变量原则,在车厢不同区域设置3类典型火源,对比其烟气蔓延特性,求解可用安全疏散时间。仿真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的火源燃烧对于静止地铁车厢的烟气蔓延特性有一定影响,相同火源功率条件下地铁车厢中部发生火灾的危险性比车厢端部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大。  相似文献   

11.
车厢间风挡形式对高速列车气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节车厢组成的CRH380型列车简化模型为基础,在速度分别为360、420、500 km/h的条件下,研究车厢间7种风挡形式对各车厢和车厢连接处气动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车厢间风挡形式对车厢的压差阻力和黏性阻力影响不大;上下风挡比侧风挡对车厢的升力影响更大;车厢间采用全风挡与采用典型风挡相比,前者车厢连接处的气动阻力约为后者的7%,而无风挡的车厢连接处的气动阻力约为其50%;若车厢间采用上下和两侧闭式风挡,则车厢连接处的压差阻力约为典型风挡的30%.综合考虑气动性能和工程易实现性,采用上下和两侧闭式风挡形式更适用于高速列车.  相似文献   

12.
外表重新喷漆,内部设施更新,北京铁路局的741节绿皮车车厢完成全面整修,投入到春运线路中。历年春运时,票价便宜的绿皮车深受广大返乡务工人员青睐。然而,绿皮车车厢内设备落后、装饰陈旧,令广大旅客旅途倍感辛苦。近日,为提高服务质量,北京铁路局对局内的741节绿皮车车厢进行翻新。2009年春运期间,绿皮车车厢内的环境将大为改善。  相似文献   

13.
现行标准中对于地铁车厢内温度场的评价,主要在车辆静止及空载情况下评价室内平均温度及各个测点断面温度差值。通过对某地铁列车的全天跟踪实测,获得运营中地铁列车车厢内的实测温度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空载与载人时段、不同位置高度以及人员密度等因素对室内温度场的影响,得出了较为合理的车厢温度分布特性,从而为优化车厢内温度控制策略、提高乘客舒适度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铁路列车大都挂有一节邮政车厢,有四名押运员担负着邮件的押送、分拣和传递工作。关于邮政车厢內作业工人的接尘情况,国內尚未见报道。据苏联资料,邮政车厢空气中粉尘浓度波动在5.5~50mg/m~3,大连市劳动卫生研究所在对邮政车厢押运员的体检中曾发现X线片的改变。为探索其粉尘的职业接触情况,并对诊断提供依据,本文对大连至哈尔滨间的413次直客列车邮政车厢进行了调查和测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地铁车厢的空调系统气流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车内乘客的热舒适性。以某型地铁车厢为研究对象,建立地铁车厢满载情况下的三维模型,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Fluent,对车厢内空气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讨论了不同送风工况(送风量和送风角度)对车厢内温度、速度的影响,并根据模拟结果对各工况的车厢气流性能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在6种工况中,送风量12 000 m3/h、送风角度60°的送风工况是最优工况,其总体气流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6.
对GSM-R线路测试数据进行统计比较,简单分析了车厢内移动通信的覆盖特点。对采取外部设备提高车厢内的覆盖进行定性分析,认为在现阶段不宜使用直放站技术提高车厢内的覆盖电平。  相似文献   

17.
以某列车车厢实际尺寸为依据,采用美国NIST开发的大涡模拟软件FDS建立列车火灾模型,以列车运行速度为变量,进行列车火灾数值模拟与分析,重点分析了典型低速和典型高速时的温度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列车运行速度在120km/h以下时,车厢内的平均温度在240℃以下,最高温在车厢外表面;运行速度在120km/h以上时,列车速度越高,车厢内的平均温度越高。  相似文献   

18.
高速空调列车内气流组织的大涡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空调列车车厢内气流的温度场和速度场研究是空调列车内气流组织设计的重要基础,也是空调车内舒适环境评价的依据.考虑到高速列车车厢内复杂的几何结构、数值模拟的边界条件以及空气流场的湍流特性,本文采用湍流大涡模拟方法对高速列车车厢内空气流动与热质传递过程建立了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容积法进行区域离散,应用均匀六面体网格划分车厢,并在同位网格的基础上采用SIMPLEX算法,考虑车内座椅、行李架等障碍物以及车体各壁面辐射、车窗热流、乘客散热和高速列车运行特性等因素的影响,对高速列车车厢内空气流场和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其结果对高速列车的空调效果及车内舒适环境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近年来旅行性精神障碍高发病率的98/97次旅客列车硬座车厢空气污染状况的调研及乌局有关资料总结,提出了改善冬季长途旅客列车硬座车厢空气质量的净化措施,概述了净化措施的原理及主要内容。该方案的实施可有效地改善由于旅客列车硬座车厢在冬季尤其是春运期间车窗关闭,严重超员所造成的车厢空气质量恶化。  相似文献   

20.
低空气湿度对空调车厢热舒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轨道交通车辆车厢内空气湿度及温度变化时对PMV值的影响.还给出了PMV-PPD的计算结果,结果表示当车厢空气温度范围是16~20 ℃时,湿度的降低,使热舒适性差;21~25 ℃时对热舒适性影响不大,冬季一般控制在18 ℃左右,在不能提高车厢内温度的前提下,建议增加空气加湿设备以提高车厢内的热舒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