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学炜 《铁路航测》2014,(3):104-106
从柱截面形式、柱构造分析等方面对双层吊车钢结构厂房柱子系统进行全面研究。此类钢结构厂房适合采用格构柱、实腹钢梁和钢桁架屋盖排架结构。重点利用ansys有限元进行肩梁节点分析,柱肩梁采用适当的加劲肋可以较好传递大吨位吊车荷载,有效实现强节点、弱杆件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2.
在近期一些工程的简支吊车梁设计中,采用在端部设置水平隅撑来提高吊车梁的稳定性,但是对设置水平隅撑后刚架柱受力变化很少考虑。对设置吊车梁水平隅撑的厂房进行整体建模分析,对吊车横向刹车力对称作用和不对称作用时刚架柱侧移和最大应力进行比较。比较表明,设置隅撑后刚架柱的扭转很小,但钢柱的平面外出现少量弯矩。其应力在刹车力作用截面大约在10MPa,钢柱设计时应在此部位的应力比需留有适当的余地。  相似文献   

3.
怀化客车段修车库主厂房为单层厂房,其主体结构采用门式轻型刚架结构。在该厂房的轻型钢结构的设计中,对屋面系统、柱及吊车梁系统、墙面及檩条系统、特别是对轻型钢结构的节点系统采用了许多有创意手法。  相似文献   

4.
吊车梁端部设置水平隅撑来提高吊车梁稳定性的方法在一些工程中是经常采用的,但是对设置水平隅撑后刚架柱受力有什么变化很少考虑。为此,对设置吊车梁水平隅撑的单跨厂房进行整体建模分析;对吊车横向刹车力对称作用和不对称作用时刚架柱侧移和最大应力进行比较。比较表明,设置隅撑后刚架柱的扭转很小,但钢柱的平面外出现了弯矩,其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   

5.
介绍铁路救援及工程起重吊车稳定性监控系统,分析起重吊车作业过程和受力情况,提出吊车安全监测的实施方案.该系统将时铁路事故救援起重吊车在起重作业时的自身安全提供十分可靠和有效的保障,并对提高事故救援效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罗开明 《铁道建筑》1993,(11):16-19
本文介绍使用10t吊车的厂房的柱基采用岩石杯口基础的形式。实践证明,此大放脚基础型式简单,施工方便,岩石的开挖量和混凝土用量减少。说明在岩石地基条件下采用杯口基础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7.
以石河子独塔斜拉桥为工程背景,建立有限元抗震模型,采用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对该桥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横桥向抗震分析。为研究横向约束体系对独塔斜拉桥抗震性能的影响,主塔处分别采用塔梁固结、塔梁分离、塔梁铰接、竖向支承、竖向支承加弹性索、竖向支承加黏滞阻尼器(FVD)等不同横向约束形式、边墩处分别采用横向铰接、竖向支承、铅芯支座、竖向支承加黏滞阻尼器等不同约束形式进行抗震计算,通过分析对比,得出以下结论:若边墩受力不控制设计,则主塔处采用竖向支承加黏滞阻尼器、边墩横向铰接是相对最优的约束体系;若边墩受力控制设计,则主塔处采用竖向支承加弹性索、边墩设置铅芯支座是相对最优的约束体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网架厂房设计中,多台、多跨悬挂吊车荷载的计算问题,采用动态规划法将吊车最不利荷载这样一个排列组合问题转化为逐步递推计算极大值、极小值函数的问题,从而根据动态规划法最优原理,从极值函数图形上直接获取最不利荷载组合结果。  相似文献   

9.
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可以有效提升铁路抢修钢梁器材的承载能力和竖向刚度,但实际抢修中复杂的工况可能对加固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以32 m跨双层六四式铁路军用梁为研究对象,提出设有撑杆的折线形加固方案,从受力状况和竖向挠度2个方面,分析了预应力、荷载和撑杆长度3种因素对六四式铁路军用梁加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预应力可使六四式铁路军用梁的弦杆应力和跨中竖向挠度明显减小,但应力和挠度的下降速率也随之减小;荷载的变化可明显影响弦杆应力和竖向挠度的大小,但对应力和挠度随预应力的变化规律影响很小;增大撑杆长度可明显提升六四式铁路军用梁的承载能力和竖向刚度。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为研究列车动载作用下的土工格栅-桩间土-桩相互作用机理,建立桩网结构低路基加筋垫层双层土工格栅动力分析有限元模型,分析列车动载作用下的土工格栅的受力及变形规律。研究结论:(1)路基结构加筋垫层中,沿线路纵向方向的双层土工格栅其下层格栅拉力较大,列车荷载作用下,下层土工格栅的拉力增量较大;(2)上层土工格栅的竖向位移较大;沿路基横断面方向,上层土工格栅拉力较大,路基中心到坡脚的上、下双层土工格栅拉力的差逐渐减小;(3)列车荷载下的下层土工格栅拉力增量较大;(4)双层土工格栅能够减小其竖向位移和动荷载后格栅拉力的增量,进而减小沿线路纵向和沿路基横断面方向上的不均匀沉降,且较单层土工格栅更易发挥格栅的张力膜效应;(5)本研究可为铁路路基结构土工格栅工作机理分析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