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了土地开发强度的概念,并从土地开发对周围交通系统的影响以及交通系统对土地开发的制约两方面对土地开发强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介绍了土地开发强度的概念,并从土地开发对周围交通系统的影响以及交通系统对土地开发的制约两方面对土地开发强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交通承载力分析方法,是针对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重点地区土地开发,从交通系统视角对土地开发规模进行校核、评估和指导,并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建议,以促进重点开发地区的科学建设.在给出交通承载力分析方法总体思路,综合考虑各交通系统情况下,重点给出道路系统交通承载力分析方法,为城市规划设计技术人员提供城市规划和设计考虑的依据,为交通规划设计技术人员提供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依据,为领导决策人员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文化生态资源保护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基于城市单元的概念,探讨其自然生态属性和文化社会属性,分析城市文化生态系统与城市交通系统在两种属性上的相互影响与作用。指出应适当限制交通系统在自然生态属性突出的城市单元中的规模,努力做到两者的相互融合;针对老城区应尽量减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对单元文化肌理的冲击,针对新城区应注重交通与土地开发一体化,形成绿色交通主导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最后,针对居住、商业、交通枢纽等具有不同主功能的城市单元提出不同的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5.
土地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西北地区土地资源数量、分布及其利用状况,进一步分析了西北地区土地资源非持续性的特征,提出了西北地区土地资源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介绍,指出中国城市交通的纪展正面,临着人口持续向大城市聚集,城市机动车数量增长迅猛,土地资源约束严重,公共交通主导地位有待强化等形势和挑战。针对中国的资源条件和发展要求,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城市交通的政蓑措施,如确立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发展战略,构筑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加强城市交通规划的调控作用,继续加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等。并预测了未来10年中国城市交通的发展,认为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将取得突破性进展,城市公共交通将实现跨越式发展,城市交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7.
从城市职住平衡的影响因素出发,以城市发展政策、土地开发政策、交通系统发展、居民收入与产业发展等视角探讨大城市职住平衡形成的政策与规划因素。然后,从政策和规划两个层面思考促进城市职住平衡实现的途径。指出调整城市发展政策是调整职住平衡的根本,而职住平衡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研究政策对职住平衡发展过程的影响。强调通过大城市活动组织分区来控制出行距离,在这些分区内城市服务配置相对完善、就业与居住平衡。最后指出,在把握职住平衡形成规律的基础上应充分考虑弹性,在城市空间规划与交通规划中坚持城市活动分区组织,同时将发展时序与政策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8.
交通资讯     
《城市交通》2010,(5):95-99
中国城市可用土地资源已接近极限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3》,指出中国城市可用土地资源已接近极限。中国粮食安全需要保持耕地红线,因此必须保留自然生产力高的土地。东南沿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可用土地已开发殆尽,城市即使想外延扩张,也没有土地空间。  相似文献   

9.
正公共交通导向型土地开发模式(TOD)已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认可,然而TOD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诸如噪声、人居环境下降、交通拥堵、公平等一系列由高密度、高强度开发带来的负面问题。近年,随着共享单车在国内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城市出行选择自行车作为轨道交通的主要接驳方式,然而交通系统和土地资源的配置并未跟上共享单车的发展。本文在已有TOD思  相似文献   

10.
影响城市交通的土地开发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恒  周娟 《城市交通》2006,4(4):26-31
试图用经济学原理探讨城市土地开发中,开发商忽略土地开发带来的交通拥堵,而仍旧在地块上进行高密度土地开发的原因,进而解释为什么市场规律在调节土地开发强度上是无效的;同时分析政府现行的土地开发管制政策的效用,探讨现有做法的局限性以及可能产生的长期不利影响;在分析企业和政府两方面行为的基础上,提出可能的控制土地开发强度的手段,即政府实行将土地开发带来的外部效应(交通拥堵)内在化的政策,通过市场调节企业土地开发行为,来达到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目的。最后,分析内在化政策的适用性和制约因素,指出不同城市,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政策应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土地开发模式的变革对城市交通系统的产生了新的要求,同时城市交通系统也会反作用于城市形态和用地开发.文章首先探讨了城市交通与土地开发的互动关系,并从内涵、基本结构和规划原则等方面对基于公交导向的土地开发模式(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简称TOD)进行了初步探究.然后以新加坡、香港新市和波特兰及巴西库里蒂巴为例进行TOD模式实践剖析,体现TOD模式优越性与可持续性,最后总结了我国城市发展TOD的问题并给出了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陈必壮  朱洪 《城市交通》2003,1(1):47-51
城市发展与交通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交通既服务于城市空间拓展,又引导着城市空间拓展,因此城市空间发展中交通系统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以上海为例。回顾了上海市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相互发展的关系,分析了上海市城市空间拓展与交通系统发展之间的矛盾,阐述了未来城市空间发展对交通系统的要求和交通系统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引导作用。本文在这一基础上,提出了上海市城市空间发展的交通战略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在今天变的日益稀缺。为了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土地资源需要集约化利用与发展,我国许多城市都有将城市公共交通枢纽与城市建筑综合体进行集约化整合发展的需求。本文对西安城市公共交通枢纽与城市建筑综合体整合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在世界范围内对两者空间衔接方式进行归纳分析,并从不同综合体的类型对两者整合发展情况进行归纳分析,为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及规划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4.
读书     
《城市交通》2016,(4):102-102
本书特别将焦点聚集到“铁路系统与城市开发的相互作用”这一主题上,探寻东京铁路系统与城市的形成史,讨论总结巨型城市东京的郊外铁路与城市一体化开发模式及发展经验,得出很多有益结论。中国城市的发展已经由单中心独立城市、多中心独立城市向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发展形态演变,值此关键时刻回答都市圈的合理规模和结构,都市圈土地使用与交通系统的关系等问题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以分析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特别是片区的土地开发与城市交通网络设施容量的适应性为目的,针对城市交通系统对引导城市开发的作用,提出了一种基于城市交通网络设施容量的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规划方法.同时,提出了交通规划软件(TransCAD)仿真实现流程,分析各阶段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交通网络规划的互动结果,实现交通引导城市发展作用.最后,该方法应用于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洋湖垸片区城市规划与设计,得到了很好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城市应用TOD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策略(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简称TOD)是一种新兴的、节约土地资源、综合效益高的城市发展策略.作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TOD的优势体现在解决城市拥堵、改善人居环境等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7.
交通影响评价是分析评价项目建成后对周边路网交通影响的一种评价方式,是目前我国解决城市土地开发与交通系统间矛盾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以绵阳市富临东方广场为研究背景,通过调查及采用四阶段法预测目标年背景交通量与项目生成量,做出交通影响程度评价,最后提出对策以减小其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8.
刘强 《轨道交通》2010,(8):72-7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开展,城市是一个有机体,轨道交通是其中的脉络,而土地则是供其展现活力的基础和源泉,因此必须充分理解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按其规律对土地进行管理,保障城市土地的充分利用和开发,推进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专题导读     
<正>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作为指导城市综合交通发展的战略性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各子系统规划的依据。然而,往往由于交通与产业发展及用地规划建设结合不够,以及交通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性不强等原因,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协调和统筹功能未得到良好的发挥。当前,深圳城市发展已面临土地资源、财政资源、环境资源等多重约束,增加交通设施为主的交通  相似文献   

20.
刘欣 《城市交通》2008,6(5):11-14
为实现"城市土地与交通协调发展",达到交通供给与土地开发之间的动态供需均衡,除了制订科学合理的规划,还要保障规划有序实施。通过北京市城市交通拥堵与土地开发矛盾的关系解析,指出问题的症结既可能来自规划编制环节,也可能来自规划实施环节。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针对开发经营、城市管理和政策法规三要素,分别提出保障交通基础设施资源配置、统一规划、同步实施、一体化开发的对策建议;注重需求引导型城市管理、提高机构协调能力、发挥规划部门协调作用的对策建议;以及寻求各类政策法规相同的适用性和一致的实效性、建立公共交通法规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