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琴  郝琳哲 《公路》2024,(1):212-218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和伴随而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建设低碳城市、倡导绿色出行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绿道慢行系统在规划绿色交通网络、营造低碳生态环境等方面与低碳城市相契合。基于对低碳生态理念的解析,分析了绿道慢行系统的低碳生态设计策略,并以武汉东湖绿道为例,从构建绿道生态网络、连接慢行交通系统、营造舒适慢行空间、建设人性化服务设施、打造智慧游览体验等5个方面对东湖绿道的低碳生态理念进行了诠释,探讨了绿道慢行系统低碳生态设计方法,以期能为绿道慢行系统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珠江三角洲历经30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乡发展也领先于全国大部分地区。珠江三角洲绿道作为慢行交通的一种,其规划设计与建设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在新时代下,为加快广东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旨在通过对绿道中慢行交通的规划设计方法了解与分析,以及结合绿道规划中慢行交通建设的实际效果,试图探寻绿道规划方法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3.
常州在生态绿城实施规划中确立了6大工程建设体系,其中生态绿道网络是形成生态绿城空间格局的骨架。常州市快速路系统(高架环)是城市对内对外交通联系的重要途径,环高架生态绿道的建设也成为构建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重要环节。在基于高架沿线生态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环高架生态绿道规划确立了构筑特色空间展示环和生态慢行文化环的目标定位;结合高架路两侧植被选择配置和绿化建设情况,对沿线生态绿道建设进行分类引导;并对环高架生态绿道与主要道路、河流的不同类型交叉口采取不同的处理引导措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采取了系统建设引导、示范段打造和堵点处理等措施来确保项目的可操作性和建设进度。目前已基本建成具有常州地方特色、方便市民通勤游憩的环高架绿色交通环线。  相似文献   

4.
对沈阳市绿道规划建设技术导则编制目的进行阐述,同时对导则编制背景和编制难点进行分析,明确了导则编制的指导思想,在绿道慢行道、节点及附属设施等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配置原则和技术要求。提出了三级绿道体系、三级绿道标识体系、三级驿站体系,并把绿道融入城市通勤交通系统,强化多模式换乘,满足建设者、决策者、管理者的相应需求,规范指导沈阳绿道建设,从而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城市绿道、滨水道路、市政慢行道路等城市慢行系统相互独立、衔接不畅的问题,针对现有研究缺乏三网融合水平评价的现状,研究了基于组合赋权-改进TOPSIS模型的三网融合评价方法。传统的TOP-SIS法采用理想解计算贴近度,没有考虑到异常值与实际情况,故运用基于高斯分布的离群点检测法处理极端异常值,建立了1个综合考虑三网融合水平的评价模型。以往路网评价通常是针对单个对象进行研究,而未考虑多个对象融合情况,因此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根据三网融合因素、慢行道路网络出行特点、居民出行便利性等,并结合实地调查,选取网络连通性、可达性等相关的13个指标。为了避免单一赋权产生的偏重性,本文建立权重组合优化模型使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的主客观权重与组合权重的偏离程度最小。本研究以朝阳区慢行系统网络为例进行验证分析,根据位置和功能,将其分成21个绿道段,得到21个评价对象的三网融合情况和综合排名。结果表明:相较于以往的慢行评价方法和经典的评价方法,该改进模型贴近度标准差为0.278,具有更好的区分度,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影响三网融合程度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各个指标权重做出针对性的优化工作。该评价方法可作为提升绿道、滨水道路与市政慢行道路衔接效果的优化指导方法,促进三网融合与慢行道路网络优化。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的慢行交通发展案例可为我国慢行交通发展提供参考.国外以哥本哈根、荷兰、日本、巴黎、纽约为典型,分别从自行车系统、结合站点的自行车停车设施、公共自行车以及步行街道设计导则方面为侧重点进行分析;国内以杭州、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为典型城市,从公共自行车带动、设计导则与系统规划指引、新型公共自行车模式、绿道模式、站点发达的步行系统为侧重点进行介绍.得出需要立足自身特色、进行慢行交通政策评估、重视慢行交通对公共交通补充功能以及与城市设计导则相结合的四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城市机动车交通的快速发展,交通拥堵加剧、空气污染严重。为了缓解城市交通问题,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规划建设高品质的慢行交通已迫在眉睫。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建设是创建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内容,也是缓解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途径。以某市凤山路慢行系统立交的方案设计为背景,从初始研究开始,经过一系列基于功能、景观造型、经济性的优化过程,以建成城市慢行系统规划设计的关键节点为目标,对原有欠合理交通组织重新梳理,提出先进、可靠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在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的进程中,推进绿道体系的建设,对改善首都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显得必要而紧迫。本论文主要对北京市第一条绿道建设的前期咨询过程进行积极探索,完善绿道建设规划和标准,探讨关于绿道建设的前期咨询方法,咨询成果对未来北京市绿道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多,城市现有停车位供应严重不足,以及国家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背景下,将停车场建设与海绵城市建设相结合,成为新的研究课题。对海绵生态停车场的定义及海绵生态停车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阐述。以武汉市东湖落雁东海绵生态停车场示范项目为建设实例,介绍了停车场建设目标、海绵设计理念及具体施工工艺,并对海绵生态停车场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全长约3.8 km的沪闵公路慢行系统生态景观工程(通称"沪闵路绿道")已列入今年上海市闵行区政府实事实施计划,并于2015年初开建。同时,闵行区规土、绿化部门将于年内启动全市首个区级绿道系统的专项规划编制,"十三五"期间"绿道"或将覆盖整个闵行区。"绿道"内设有可供行人和自行车进入的慢行道路,并与居民区、公园、公共文化设施等连接。沪闵路绿道位于沪闵公路东侧与北横泾之间,北至闵城路,南至六磊塘,  相似文献   

11.
韩柔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2,(9):283-287+28-29
河道生态空间是物质、人文景观资源较为丰富的开敞空间。在“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背景下,河道生态空间的片段化问题亟待解决。现选取天津市武清区黄花店镇永定河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永定河生态空间现状及问题,基于“织补”理念,对河道生态空间修复进行研究,以建设兼顾文化、生态、游憩、防洪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生态绿色廊道——绿道为“织补”手段,恢复河道自然生态,串联河道空间斑块,打造蓝绿交融生态格局,重焕河道两岸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2.
摘要:随着我国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城市道路规划建设注重机动车“排堵保畅”而忽略慢行系统尤其是人行空间打造的弊病日臻显现。本文从“以人为本”、“精细化设计”的角度阐述了完整街道的设计理念,并结合工程实例,进一步分析了道路、景观、建筑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为引导城市街道的建设提供了有意义的原则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工程技术条件的进步,江河两岸城区的发展和联系成为城市发展和交通系统面临的课题。然而机动化的发展加剧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的问题,非机动车作为绿色慢行交通的代表正逐渐得到重视。过江慢行通道不仅是城市风貌的展示窗口,也是城市生活品质的直接体现。为解决慢行交通跨河问题,以济南黄河凤凰大桥慢行系统设置为例,探讨不同慢行过河交通组织模式的不同情况的应用,为城市跨河通道慢行交通组织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绿道是一种具有生态、娱乐、文化、审美等多种功能,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线性开敞公共活动空间网络。结合城市发展目标,研究了两江新区绿道的功能定位,并根据自然特征的不同,以及生态本底、核心节点、开敞空间、道路条件等多因素叠加,形成了两江新区八纵十横的绿道网络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15.
在收集整理我国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以典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发展模式选择因素,从城市居民出行结构的角度出发进行了对比分析,针对不同类型城市发展特点,提出了5类慢行交通的发展模式,并分别论述了其各自的适用特点。  相似文献   

16.
张强 《公路》2023,(3):294-299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保有量剧增,严重影响到城市交通质量和人们的生活环境。建立慢行交通系统改善交通环境,成为实现绿色出行的一种有效解决方式。现从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现状出发,结合境内外建设、管理经验,从规划、设计、管理方面对城市交通慢行系统进行应用分析并进一步优化。在现有城市慢行系统网络规划基础上,提出慢行系统以短距离出行为宜,在保证交通安全,道路顺畅条件下,融合旅游观光、商业贸易、娱乐休闲,建立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慢行系统。在慢行道路空间利用中,采取立体交通系统设计,根据地面、地下和架空立体空间进行人流车流分组方式,合理利用共用交通、助力车、步行来实现不同类型交通出行衔接。从保障性、舒适性、公平性、效率性4个角度建立了慢行交通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城市慢行系统设计和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设计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部分城市交通规划往往较多考虑了汽车的通行,而忽视了城市慢行交通的设计,没有给非机动化交通提供足够的空间。为了改变我国慢行交通所处的弱势地位,在阐述城市慢行交通的特点与定位以及我国慢行交通系统的主要特征的基础上,从"以人为本"与"安全平等"的规划理念出发,以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提出了一系列城市慢行交通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8.
慢行交通是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为主体的绿色交通。以常州市为例,解读了常州市慢行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常州市慢行交通的发展战略目标。分析了常州市慢行交通的实施案例,希望通过实践来引导城市慢行空间及慢行网络的建设,满足居民安全慢行、舒适慢行、健康慢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现状及我国城市化道路的特殊性。进而明确指出:发展小城镇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有着重要意义。发展小城镇是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发展小城镇利于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小城镇是实现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发展小城镇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小城镇利于西部大开发,发展小城镇利于建设生态城市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在路权越来越向绿色交通倾斜的背景下,道路设计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滨河路是道路设计的一种特殊形态,依傍珍贵的河道资源,设计中除应满足道路交通功能外,还应重视对于河道景观资源的结合与利用。永引南路规划等级为城市主干路,线位平行于现状永定河引水渠,是位于河道南侧的一条东西向的滨河路。在设计过程中分析了相似工程的可效仿性,对不同建设理念下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对比,并且在永引南路的设计中对临河空间慢行系统采用绿道方案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该项目目前已经通车,结合永引南路的建设效果,对今后的北京市滨河路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