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工艺流程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一般采用中心站集中拌合法施工。施工工艺流程为:准备下承层→施工放样→厂拌混合料→混合料运输→摊铺→碾压→养生。  相似文献   

2.
段东旭 《交通标准化》2010,(19):111-113
阜阳至合肥高速公路K24+000~K49+052合同段路面采用38cm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分两层进行机械摊铺施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稳定土厂拌设备集中拌和、摊铺机摊铺的作业法进行施工,避免了原材料不合格、配合比不准确、拌和不均匀、摊铺不平整、粗细料离析、碾压不密实、接缝不平整等质量弊病,以及松散、弹簧、翻浆、强度不合格等质量缺陷的出现,确保了路面基层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3.
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是路面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公路建设中已经普及,其施工工艺和方法已日趋成熟。其质量将影响路面的行车速度、安全、舒适性及使用寿命,因此在水稳施工中必须加强质量控制,才能确保路面的施工质量。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是半刚性路面,根据施工方法主要有路拌法和集中场拌法两种。目前我国主要使用的为集中场拌,现就场拌法施工中质量控制要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高等级公路均必不可少的设置半刚性基层做路面结构的承重层,半刚性基层是用石灰、水泥做胶凝材料,通过与细粒土或工业废渣相互拌合成为半刚性(石灰稳定土、水泥稳定土、石灰+粉煤灰+石料、水泥+矿料)基层,在施工初期具有柔性材料的特征,随着时间的延长强度逐渐提高,板体性增加;刚度增大,因为最终强度比水泥混凝土要小的多,故称为半刚性材料基层。  相似文献   

5.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进行双层连续摊铺是一项新的施工工艺。本文结合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双层连铺技术在双洮高速公路项目应用的实例,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6cm(18cm+18cm)的双层连续施工过程进行总结。从双层连铺长度控制、施工机械的配置、水稳上基层摊铺及碾压施工组合、上下基层施工转换等方面,对其配合比设计、机械设备组合、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进行试验研究。从实际应用结果可以看出,对于多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连铺施工方法,有效避免了分层摊铺施工造成的层间分离,节约了分层施工的养护成本,提高了上下基层层间连接质量,缩短了施工工期,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了科学的施工工法。  相似文献   

6.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根据水泥、碎石、砂和水按一定比例进行配制的路面结构层承重结构,也是底基层与路面两层的中间结构,它具有强度高、水稳定性较好的优点。但由于其结合料为水泥,施工工艺要求较高,而且需要较好的施工管理环境,否则极易产生早期裂缝。从原材料优选、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及加强养护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综合的防治措施,以减少或避免水稳基层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路面基层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主要承重层,广东省目前在建的各等级路面基层一般采用水泥稳定碎石结构形式。文中根据广州市同和至大源段路面改善工程实践,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水稳碎石施工工艺、养生和交通管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将水泥、碎石、砂和水按一定比例进行配制形成的路面结构层承重结构,也是底基层与路面两层的中间结构,它具有强度高、水稳定性好的优点。由于其结合料为水泥,施工工艺要求较高,而且需要较好的施工管理环境,否则就极易产生早期裂缝。从原材料、施工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的提出了综合的防治措施,以保证公路路面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上海地区早期用二灰碎石(简称三渣)基层回收料部分或全部替代天然集料用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建设中。为了研究水泥稳定三渣基层回收料收缩性能,基于干缩应变、失水率、干缩系数等指标,考虑三渣回收料掺量、水泥剂量等因素的影响,对其收缩特性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并对比分析了水泥稳定三渣基层回收料与普通水泥稳定碎石收缩性能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暴露时间、失水率、三渣回收料掺量及水泥用量等因素,均对水泥稳定三渣基层回收料的收缩变形特性产生明显影响;普通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收缩性能优于水泥稳定三渣基层回收料。  相似文献   

10.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高等级公路路面工程中已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针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准备、混合料拌制、运输、摊铺、碾压、养生等施工全过程进行研讨,分析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提出控制质量的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对防止路面的早期损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施工工艺及流程二级公路底基层、基层的施工方法是根据试验段提供的数据,采用水泥稳定砂砾场拌、自卸汽车运输、摊铺机摊铺、压路机碾压、洒水车洒水养生的全过程机械化施工。工艺流程为:施工放样→上料拌和→混合料运输→摊铺→碾压→养护→封闭交通。  相似文献   

12.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高等级公路路面工程中已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针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准备、混合料拌制、运输、摊铺、碾压、养生等施工全过程进行研讨,分析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提出控制质量的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对防止路面的早期损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重点介绍了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底基层施工中的材料、拌制、摊铺、碾压、养生等环节的施工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施工工艺及流程 二级公路底基层、基层的施工方法是根据试验段提供的数据.采用水泥稳定砂砾场拌、自卸汽车运输.摊铺机摊铺、压路机碾压、洒水车洒水养生的全过程机械化施工。工艺流程为:施工放样→上料拌和→混合料运输→摊铺→碾压→养护→封闭交通。  相似文献   

15.
马丽珍 《北方交通》2001,24(6):26-28
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用路拌法施工,工程质量达到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16.
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用路拌法施工,工程质量达到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17.
贺隽 《交通标准化》2013,(16):120-122
目前我国各等级公路路面基层大多采用水泥稳定碎石结构。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各项技术指标,确保施工质量。结合工程实例,详细介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中混合料的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等技术环节,并提出相应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沥青路面结构中含有一层或一层以上厚度大于10cm的半刚性材料且能发挥其特性时,此沥青路面结构称为半刚性路面。水泥稳定砂砾材料铺筑沥青路面基层是半刚性路面中一种比较优越和理想的结构形式.近年来在许多高等级公路的设计和施工中已广泛采用.本文就水泥稳定砂砾基层路面施工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简单技术小结。  相似文献   

19.
研究将水泥稳定砂砾碎石材料应用于垦区公路基层建设中,分别以不同水泥剂量、养生条件、处治方法及倒装结构铺筑了8个试验段,对砂砾基层强度和裂缝开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水稳砂砾基层的水泥适宜剂量不宜超过4. 5%,水稳砂砾层的养生有利于强度形成和减少初期开裂,建议有条件的地区采用塑料薄膜的覆盖养生方式。采用沥青面层和水稳砂砾层之间设置级配砾石的倒装结构、在水稳砂砾基层顶面铺设土工材料可有效抵抗反射裂缝,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增长迅速。90%以上半刚性沥青路面结构存在裂缝、车辙、水损坏等一系列问题。吉林省为了改进以上存在的问题,对长珲高速公路结构层进行了改良,采用了柔性基层新型路面结构。柔性基层不仅可以作为路面结构中的抗疲劳层,同时也起到抵抗层底反射裂缝的作用。长珲高速公路ATB-30柔性基层施工,沥青混凝土采用安迈-4000型沥青混凝土拌合站进行厂拌,按照施工配合比控制剂量,自卸翻斗汽车运输混合料,热拌热铺,采用DYNAPAC型沥青混凝土摊铺机,两台摊铺机梯队距离控制在5m,热接缝,采用双驱双振钢轮压路机与胶轮压路机交替碾压成型,完成后封闭交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