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客运专线10kV单芯电缆接地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石太客运专线建设中,10 kV电力贯通线大部分采用高压单芯电缆.考虑到电气化铁路沿线不同电气回路的影响,对单相回路、三相回路的电缆金属护套感应电压进行研究,并根据GB 50217-2007的要求,对单芯电缆金属护套感应电动势进行计算,通过分析和比选不同的电缆金属护套接地方式,提出电缆敷设方式和金属护套接地问题的解决方案.研究结论:通过研究,三相电力贯通线单芯电缆宜采用正三角形布置,计算单芯电缆金属护套感应电动势时,接触网电流的影响不可忽略.通过对单芯电缆接地方式的研究,电缆金属护套不宜两端直接接地;电缆长度小于2 km时,采取一端直接接地、另一端保护接地方式;电缆长度为2~4 km时,采取电缆中间接地、两端保护接地方式;电缆长度大于4 km时,采取金属护套交叉互联接地方式.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沿线的信号电缆会受到牵引供电系统电磁危险影响。本文结合津秦客专联调联试,在唐山牵引变电所供电区段对一段2.7 km铁路信号电缆进行感应电压测试,设置电缆屏蔽层单端接地和双端接地,测试不同速度级正常行车情况下和接触网短路故障情况下,信号电缆芯线和屏蔽层的感应电压(电流),为评估高速铁路信号电缆受电磁干扰影响程度以及优化今后信号电缆电磁防护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研究结论:(1)津秦客运专线正常行车情况下信号电缆芯线感应电压可达36 V,接触网故障情况下可达360 V;(2)目前信号电缆采用每3 km分段单端接地的设计方案在接触网正常运行情况下满足电磁干扰防护要求;(3)电缆近侧线路负荷产生的纵向感应电动势为远侧线路的1.3倍,牵引网直供方式产生的纵向感应电动势为全并联AT供电方式的4倍以上;(4)测试电缆屏蔽层双端接地时,对回流的分流很小,但同时在接触网发生短路故障时存在造成电缆烧损的风险,因此应根据信号电缆信息传输可靠性要求等级以及线路的具体情况来合理选择屏蔽层接地方式;(5)本研究成果能够为高速铁路信号电缆接地方式的选择和电磁兼容设计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接触网用27.5k V电缆因GIS开关柜的使用、占用空间小和免维护的特点在我国高速铁路广泛使用。然而,运用以来发生的故障表明,高压电缆对牵引供电专业还是新生事物,运行维护管理经验明显不足。做好高压电缆的运行维护管理是供电专业近期必须攻克的技术难题。本文对近年来发生的高铁接触网电缆故障进行了分析,并对高压电缆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南昆线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感应电压的产生,静电感应电压及电磁感应电动势的计算,以及电力贯通线和接触网平行距离与静电感应电压和感应电动势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指出接触网感应电压可能给电力贯通线作业人员造成的危害,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漏泄同轴电缆耦合损耗的计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圆柱坐标系中的第二类并矢格林函数了解了漏泄同轴电缆附近的场分布,并进而求解了漏泄同轴电缆的耦合损耗。本文中的计算中以有效地计算出漏泄同轴电缆的结构变化时电缆辐射场分布的变化以及电缆耦合损耗的变化,从而有助于设计人员对漏泄电缆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6.
介绍地铁隧道间漏泄无线通信的越区切换区域设置和漏泄电缆的连接方式。通过对不同速度等级的地铁列车在隧道间漏泄无线通信越区切换区域设置方案和漏泄电缆连接方式的分析,从工程经济性、实施性、可靠性等不同方面进行多方案的比选研究。使用漏泄电缆的地铁移动通信系统解决了车-地间双向大容量信息的安全传输及其高效切换问题,为列车安全运行和乘客提供优质的无线通信服务。  相似文献   

7.
全面阐述漏泄电缆类型、结构、工作原理及其性能指标,用于指导地铁无线专用通信和公用通信系统工程对漏泄电缆的合理选择与运用。  相似文献   

8.
山区无线列调通信中LCX的最佳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通过对漏泄同轴电缆的结构原理 ,漏泄电缆加隧道中继器方案的系统构成 ,以及漏泄电缆传输特性的数学模型的理论论证 ,找出漏泄同轴电缆在解决山区无线列调弱场区中的配置方案。并且通过实际运用中的工程设计和测试调整 ,找出LCX的最佳配置 ,解决山区无线列调盲区及弱场区问题  相似文献   

9.
基于LTE(长期演进)技术的车地无线通信系统逐渐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车地通信新的发展方向。采用双漏泄电缆,覆盖的LTE-M(城市轨道交通车地综合通信系统),通过加载模拟业务,对漏泄同轴电缆覆盖的传输性能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发现:相比于相同极化方式,当两根漏泄电缆采用HV方式(即一根为水平极化、另一根为垂直极化)覆盖时,车地通信系统的平均传输速率约提升50%;当漏泄电缆间距由1.0 m减少至0.3 m时,系统的传输速率没有明显下降。提出了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环境的双漏泄电缆覆盖方案:采用由HV方式组成双漏泄电缆且漏缆间距设定为0.3 m。该方案可以在最小的漏缆间距下获得最佳的信号传输速率。  相似文献   

10.
分析地铁隧道内敷设的220 V高压电缆对地铁电力、通信与信号等设备的工频磁场影响。首先,采用有限元法建立地铁隧道内敷设的220 V高压电缆及隧道结构的二维仿真模型,分析电缆正常工作和发生故障运行时的磁场分布,以及对通信线路、直流牵引供电线路、钢轨等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波形及影响;然后,提出相应的工频磁场削弱方法,并进行二维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隧道电缆排列和屏蔽设计可有效地减少工频磁场对公共地铁隧道的干扰。为了验证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对实际隧道内220 V电缆的磁场进行了测量,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地铁各类无线通信系统的功能及所用技术制式,详细列出了各系统使用的频率;依据各种无线通信系统的运用需求,提出了多条漏泄电缆合并共享的建设方案;明确漏泄电缆的安装位置要求;对隧道中存在的频率干扰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对通信电缆存在电磁干扰,结合工程实例,介绍直接供电方式接触网对通信电缆线路危险影响产生的原因、计算方法及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叙述了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漏泄电缆的概况,分析了漏泄电缆的场强覆盖特性。以上海地面高架轨道无线通信系统为例,介绍了漏泄电缆的方格状分布,从经验公式和工程建设2个角度计算了周围场强大小。在上海地铁1号线南站段进行现场实测,基于变量控制法得到场强衰减结论,并针对漏泄电缆使用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通过ATP-EMTP软件仿真计算和实验室模拟试验,研究铁路10 kV三相电力电缆短路电流对通信信号电缆的电磁影响。结果表明:电力电缆单相接地短路电流随着电力电缆长度的增加呈线性递增关系,而两相接地短路电流的大小与电缆屏蔽层接地电阻和供电变压器电源容量有关;电力电缆接地短路电流在通信信号电缆上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取决于电力电缆和通信信号电缆平行铺设的长度、电缆间距、接地方式及电流的大小;电力电缆发生单相和两相接地短路故障时会在通信信号电缆上产生较大幅值的感应电动势,随着电缆间距的增大,感应电动势逐渐减小;通信信号电缆屏蔽层经综合地线接地比屏蔽层两端经接地装置接地时的感应电动势要大。根据仿真计算和实验室模拟结果,给出在电力电缆发生短路故障时,在屏蔽层不同接地方式、不同接地电阻、不同电缆间距时通信信号电缆最大铺设长度与电缆间距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公用移动通信引入铁路时将进行不同制式移动通信系统的共建共享,通过对多系统间产生干扰的机制和隔离度计算进行剖析,探讨多系统共用铁塔和漏泄电缆的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6.
针对机凿拆除法,结合受影响漏泄电缆的实际情况,依托太焦铁路上某处旧桥拆除工程,对机凿拆除法拆旧桥时受影响的漏泄电缆迁改防护进行探讨,为今后此类工程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7.
在铁路信号电缆的应用环境中,对电缆线路传输特性影响最大的主要因素有传输线路、电气化铁道接触网、大功率用电设备、雷电放电、无线电台和有线广播网等.根据影响程度这些场源大致可分为2类,即危险影响和干扰影响.这种由外界电磁场产生的危险影响和干扰影响,会对铁路信号电缆的传输线路产生重大危害,轻则引起串音干扰,降低传输质量,重则破坏信号设备、引起信号设备的误动作.  相似文献   

18.
电缆绝缘性能的好坏对供电系统连续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直流漏泄电流方法,提出一种无铠装电缆的绝缘性能检测方法。该方法把电缆两端电流的同步测量,转换成电缆输出端开路时输入端电流的准确测量,简化了测量的复杂性,提高了直流漏泄电流的测量精度,改善了电缆绝缘性能的诊断准确度。该法用于地铁牵引变电站直流馈线电缆绝缘性能检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概括介绍动车组高压电缆总成基础上,以运用现场发生的一起CR400AF型动车组高压电缆终端放电击穿(正文简称为高压电缆终端放电击穿故障)为例,对电缆终端局部放电产生的表象及危害进行分析,针对故障成因提出对策,旨在为防止和处理同类故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接触网上网电缆连接方案,国内项目多采用电缆直接与接触网连接的供电模式,不仅电缆连接的数量多,在实际的长期运营过程中极容易受到损坏,且不易提前发现。从提高运行安全可靠性的角度,提出优化方案,通过在与接触网上网连接点的合适位置设置上网电缆分接装置,实现不同电缆规格种类和数量的转换,并对其安全性及优化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