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闻睿 《专用汽车》2011,(8):25-26
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办、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承办的"2011中国商用车发展交流研讨会"近日在北京举行。 来自国家汽车行业主管部门、行业机构、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等的代表,就商用车行业关注的政策、产业链资源整合、产品结构调整、轻量化技术等热点话题展开研讨,为商用车技术与核心竞争力提升汇集专家智慧。  相似文献   

2.
以"生产一致性与企业转型升级"为主题的2014中国专用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邀请有关领导、专家、企业代表重点就2014年初以来行业存在的尤其是被媒体曝光的一些企业产品生产不一致性问题,展开了系统的讨论,指出问题根源,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大内探秘     
刘承重 《轿车情报》2018,(5):104-104
宝沃安排的这次活动不仅展示了BX7 TS车型的出色脱困能力,以德国工业4.0标准建造的宝沃工厂也被我们尽收眼底。"单轮脱困俱乐部"又多了一位新成员。鉴于这个俱乐部的成员要么是装有至少两把机械差速锁的越野车,要么是售价多在30万元以上的SUV产品,能在3s内就成功脱困的宝沃BX7 TS确实令人眼前一亮。难度在于对于以前驱车型为基础打造的智能适时四驱车型来说。  相似文献   

4.
杨焱 《商用汽车》2014,(9):82-83
"我们非常重视与香港九龙巴士之间的合作,在最严格的标准下竞争,会使得我们的产品在未来更具有市场竞争力。"9年前,当记者第一次采访庞青年时,身为青年汽车集团董事局主席的他,对自己企业的未来充满憧憬:"青年汽车的品牌就是我的名字,所以,我会越发重视我的产品和市场,青年汽车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是汽车产品金字塔的最高端。"这些年他一直很努力践行着自己的承诺,无论在传统客车还是新能源客车领域,且行且珍惜,他没给自己的名字丢脸。  相似文献   

5.
2010年是中国"后经济危机"时代的第一年,在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的带动下,中国重卡行业实现了史无前例的井喷增长。在一片繁荣过后,重卡行业迎来"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以控为主"的"调结构、抑通胀、保增长"等宏观经济政策下,国内主流重卡企业纷纷调低行业增长预期,将关注点由销量转向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6.
在行业产业链内,"创新"包括很多方面,如理念、产品、工艺、质量、销量、应用、政策等等,但其中产品、应用和政策之创新,因分别代表了生产企业、用户企业和管理部门的发展、应用和管理水平,而成为推动整个行业发展的关键"棋子",更体现出社会的最大进步。  相似文献   

7.
熊道辉 《摩托车》2003,(2):14-15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企业在产品问世之后,都知道要将自己的新产品及时推向市场、推向用户,然而就多数企业而言,在新产品推广上又往往走入了一个误区,要么不惜投入巨资在媒体宣传上来个“狂轰乱炸”,要么做  相似文献   

8.
中国车企收购兼并海外企业或品牌的新闻近几年比较热,要么是空穴来风,要么是自身炒作,最后证明,收购海外品牌或企业最后成功的少之又少,即使收购成功后也是麻烦不断,亏损连连,上汽收购韩国双龙就是十分惨痛的教训。然而看到一汽、上汽、东风都有了自主品牌的轿车产品,北汽像样的自主品牌轿车一直弄不出来,心里就有点急了,心急之下难免走出浑招。  相似文献   

9.
摩托车行业发展到今天,市场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总的来说是由东向西发展,西南、西北市场成为了企业 角逐的主战场。早在一年前,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决策层就以敏锐的眼光,洞察到了这一发展趋势,再一 次在行业中率先亮剑,以先进的建设YB平衡动力平台为支撑,以完善的建设"五芯"产品阵营为利器,以中国兵 器摩托整合为契机,启动了"西部战役"。那么,面对我国西部摩托车市场的发展现状、消费特征、使用环境以 及国Ⅲ排放标准即将正式实施等因素,建设将以什么样的营销战略去实施"西部战役"?  相似文献   

10.
陈鹏 《摩托车信息》2011,(10):22-23
2011年,是中国摩托车行业发展的一个动荡之年。整体销量下滑、"国Ⅲ"产品涨价、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国Ⅲ"政策切换等因素的影响给各大厂商带来不小的压力,市场表现一度疲软,合资品牌也因此受累,表现平平。而就在近期,为了拉动市场销量,盘活品牌人气,雅马哈、本田等合资品牌都选择旗下某些特定产品进行低价促销,价格区间在5000元~6000元,直逼国内自主品牌的主流产品价格线,一场价格战在所难免。那么,这是合资品牌战略发展规划的有利部署?还是拉动销量的无奈之举呢?本刊选取了部分区域市场的合资品牌经销商进行电话采访,意欲看清这次降价行动给市场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久陵 《汽车与配件》2000,(19):10-11
·有句流行的话说:“要么实施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这么说或许有点绝对,但也说明了电子商务的盛行。 ·抢占先机就有了成功的可能。汽配行业在新旧经济交替的时代不能甘居落后。 ·如何跨越门槛,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读完此文,你或许就找着了门槛。  相似文献   

12.
杨亮 《运输车辆》2011,(7):56-57
在"三龙一通"外,其实也有不少人曾为某家客车企业的无意被忽视而感到委屈。这家企业有着优秀的欧洲血统,其产品在工艺、技术指标上首屈一指;这家企业在高端客车领域纵横捭阖,市场占有率一度超过70%;这家企业过于低调,在行业以销量为基准的统计中总是并不显眼,但从销售额计算,这家企业早就可以被称之行业领袖……  相似文献   

13.
近日,美通重机荣获"中国交通企业名牌产品"称号,获奖的产品为美通橡胶沥青设备和沥青碎石同步封层车。此项评奖由交通企业行业协会、企业及行业专家共同评审,经过长达两个月的时间,最终对外公布获奖单位名单。美通重机的产品在设计研发上有着严格的程序,这从产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正>在互联网思维下谈产品,和过去我们理解的产品有很大的不同:传统企业要推出一款产品,往往是产品研发部门闭门捣鼓,然后想当然地说我们需要做这个那个,用户应该是需要这个那个,然后一个产品研发好几年,加上一堆想当然的功能推向市场,也不管最终是否真的能够满足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比较典型的如当年微软开发的操作系统Vista,动用了好几万名程序员,前后花了5年时间,耗资无数,在系统里加入了无数功能,最后的结果却是用户根本就不接受,上市后旋即惨败。事实上,我们摩托车行业的产品研发走的就是这样的路子。过去大家一窝蜂地拿着五羊款、铃木王款这些经典车型一通抄袭略过不谈,近几年个性化产品蔚然成风后,很多摩企不搞市场调研,也不收集终端商家意见反馈,研发小组和分管销售的大佬们一通头脑风暴,要么在通路产品上添加点儿运动元素,要么就给运动车型装个货架,美其名日跨界新品,招摇上市,也不管这四不像的产品是不是市场真正需要的,反正卖不动那就是市场的错。也许几年前,迫于国内摩托车市场信息滞后、审美滞后、消费能力滞后等市场特点,消费者选择有限,只能被迫买单,这样的产品理念还能够被市场接受,但放到已经习惯了互联网思维的当下,如此不负责任的产品研发怎能  相似文献   

15.
徐润 《专用汽车》2011,(12):17-17
最近,笔者读了管理大师赫尔曼·西蒙的文章《专注打造企业"隐形冠军"》,很受启发。联想起我国专用车行业的发展状况和目前遇到的问题,笔者认为,我国的专用车行业太需要"隐形冠军"了。赫尔曼·西蒙对"隐形冠军"的描述是:"隐形"是指这些企业几乎不为外界所关注;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中国摩托车行业未来在哪里?摩托车技术未来在哪里?业界一直都有思考,于是就有了摩托车行业的"夕阳说",但是我们更相信"成年说"。中国摩托车行业因求新求变而不断衍生出发展道路,一次次跨越和调整方向表明了这个行业的成熟,这份成熟从宗申集团这样的企业身上可以看到。  相似文献   

17.
在各种利好政策的拉动下,我国的商用车一路高歌猛进,其中代表性产品大客和重卡的增幅在2010年前3季度甚至一度超过了50%.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商用车企业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但在新晋企业中,能够迅速崛起跻身行业前列的却寥寥无几,更多的新加入者在统计数据中只能被归在"其他"一栏中,在行业中呼风唤雨的依然是那些传统的商用车企业.  相似文献   

18.
由于城市"限摩令"、产品同质化、国外摩托车品牌参与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近年来中国摩托车行业发展可谓如履薄冰。笔者认为,企业若想要走出困境,就必须苦练产品"内功",在产品创新方面多下工夫。下面笔者就现今摩托车产品创新力不足,同质化现象严重的情况发表一下看法。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是现今摩托车行业面临的问题之一,这是企业缺乏创新的表现,是很多行业在产品升级换代时期都会面临的问题。就拿房地产行业来说,无论是普通高层住宅、花园洋房,还是别墅,建筑外观无外乎是中式古韵、欧洲风情、澳美情怀等,站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城市都可见"千盘一面"的景象。但为什么中国房地产行业依然火热,让许多商家垂涎?这无非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的消费人群庞大,产品贴近百姓生活;二是在产品外形同质化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各商家在户型功能设计、住  相似文献   

19.
“全球金融危机”、“摩托车下乡”是2009年摩托车行业最频繁的话题。在国际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企业虽共享“摩托车下乡”的普惠政策,但产品、质量和服务仍然是最具市场竞争力的三大要素。  相似文献   

20.
国Ⅲ实施 几遭波折,几度延迟,2011年7月11日,国Ⅲ标准终于施行,行业震荡随即而起。就宏观层面看,国Ⅲ是行业洗牌的加速器;就微观层面看,国Ⅲ是道"坎",在技术、成本、市场方面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疑,这把"双刃剑"可将强企武装得更强,也可将弱企斩于刀下。而投机取巧的"假国Ⅲ"们,仅能在这场刀光剑影的夹缝中偷生一时,惹得市场短暂混乱,而明与暗,白与黑,定将在国Ⅲ潮流中趋于清晰。国Ⅲ,为中国摩托车行业实现产业升级奠定了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