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水电管线众多,而港区传统管线埋地敷设的方式存在着占用港区用地、维护不便、抗不均匀沉降差等特点,无法适应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自动化、无人化、集约化的管线敷设要求。通过分析港区综合管沟与城市综合管廊的区别,结合广州港南沙四期码头工程、钦州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工程等综合管沟的应用情况,提出港口工程常用综合管沟的断面形式。结果表明,适用于港口工程综合管沟的主要断面形式为方便开启的单舱结构形式,该形式对一般港区、工业园区、城中村改造等管线较多、用地受限的区域也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河工物理模型断面人工制作存在的效率低、耗时长、精度无法保障等问题,设计断面制作数字化系统,实现断面原始提取数据到雕刻文件数据的自动生成。经实际测试,系统数据自动化处理过程准确、高效,大幅减少了断面制作的中间操作过程,满足模型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隧道激光断面仪检测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以内蒙古隆盛隧道为工程背景,使用激光断面仪对初期支护断面轮廓和二衬断面进行了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检测出的断面轮廓数据所出现的偏差。  相似文献   

4.
防波堤堤后次生波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戈龙仔  迟杰  张慈珩 《水道港口》2010,31(3):204-209
在小比尺的大范围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中,由于模型本身存在底摩阻、比尺效应及计算软件等影响因素,测量所得堤后次生波波高精度较低。因此通过采用大比尺波浪断面物理模型试验,选取不同入射波要素和堤顶淹没水深,研究次生波的基本特性,得到入射波高与次生波的关系;同时利用局部整体模型,分析得出波浪对防波堤不同角度入射时,角度与堤后次生波的关系。试验结果可为大范围整体物理模型试验提供校验依据,也可为数值模拟防波堤堤顶越浪,进行参数调整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通过波浪断面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不同设计标准下,不同区域护岸挡浪墙的越浪情况、块体和胸墙等结构稳定性,并提供相关的优化建议,为护岸设计、实施及安全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连卫东  曹玉芬 《水道港口》2009,30(4):286-289
模型按重力相似准则设计,根据试验场地、现有块体重量及试验要求,4个断面选用不同长度比尺。采用新型吸收式造波机造波并选用合适的波谱按《波浪模拟规程》要求进行率波,进行了3个斜坡式断面和1个直立式沉箱断面的稳定性、越浪量及堤后次生波试验,针对沉箱断面进行了测力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各种试验工况组合下,0+190 m断面(+6.0 m)和0+1 451.3 m(+7.0 m)断面各部分均保持稳定,随堤顶高程的增加,越浪量及堤后次生波明显减小;0+750 m断面和0+800 m断面顶高程为+7.0 m断面在极端高水位重现期50 a不规则波连续作用3 h后栅栏板失稳,增至+8.0 m后,栅栏板为临界稳定,其他部分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7.
陈新泉 《中国水运》2014,(1):347-348,351
小断面长距离隧洞掘进工效低、进度慢、通风难。文中结合龙津溪引水工程C3标掘进施工技术应用,介绍扩大导洞全断面开挖、混合式强制通风、挖掘式装载机挖渣、梭式矿车有轨运输技术。该技术具有环保、高效的特点,能取得良好的质量、进度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9.
复式断面滩槽流速分布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彪  胡旭跃  徐立君 《水道港口》2005,26(4):228-232
综述了复式断面渠道漫滩水流的阻力特性、流速分布、流量计算等在运动过程中的规律,并通过相关比较、分析,得到较为系统的滩槽水流流速分布规律,进而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厦门港嵩屿规划港区位于两股潮汐水流分流、汇流处,水流流态复杂导致规划码头岸线前沿水域存在缓流区和回流区。涨、落潮流态对港区平面布置十分敏感。岸线方案如不能满足两股水流的分流要求,将在码头前沿水域产生大尺度回流区或导致泥沙严重回淤。进行24组物理模型试验,确定嵩屿港区布置方案。现场实测资料表明,物模试验成果能较好地预测嵩屿港区建成后的水流条件。  相似文献   

12.
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是航运安全的关键,为研究不同形式隔流墙整流效果,依托浯溪枢纽二线船闸工程,建立定床物理模型通过测量表面流速分布评价船闸通航水流条件,系统地对比研究全实体形式隔流墙、实体与多型透空隔流墙组合、排桩整流等方案的整流效果,并提出排桩与桩基插板隔流墙组合方案。结果表明:延长隔流墙长度可以降低横、纵向流速,有效改善引航道水流条件;合理布置浮式隔流结构可以满足引航道水流条件,整流效果优于全实体隔流墙;排桩方案的整流效果较佳;排桩与桩基插板隔流墙组合方案综合浮式隔流结构、排桩整流技术的优势,在保障整流效果的同时降低了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3.
徐啸  佘小建  崔峥  毛宁  张磊 《水运工程》2017,(10):73-79
大小洋山海域潮强、流急、含沙量高,岛屿之间潮流形态复杂。布置在小洋山岛链上的一期工程方案实施后,涨潮期在码头水域形成大尺度回流区。针对此问题,进行潮流物理模型试验,得到一期工程推荐方案。该方案实施后较好地解决了码头水域涨潮流的回流问题。同时,结合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方案比选试验,对岛屿附近典型潮汐水流及对应的泥沙运动特点进行分析,指出在这些水域布置海洋工程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4.
物理模型试验一直是解决新型结构或复杂课题的重要手段,数学模型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是解决工程问题的有效方法。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学模型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某大型高桩梁板式结构,该结构特点是长桩、深梁、大跨度、大荷载。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数学模型计算和物理模型试验数据基本吻合,从而确保了码头结构设计的可靠性,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码头结构试验和计算手段。  相似文献   

15.
斯里兰卡科伦坡南港南侧新建科伦坡港口城基础设施项目为填海工程,区域内设有人工河道、游艇泊位、人造沙滩等。工程实施后工程水域内水体交换是该工程面临的一大问题。通过潮汐物理模型试验,对工程实施后工程水域水动力特性、过流能力、水交换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水系各水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南游艇码头区水动力最弱;人造运河3个弯道的弯顶位置不论南向流北向流均为弱流回流区;但只要南北口存在微小的水位差,就能形成一定的置换流量。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水交换能力主要取决于单向流流速大小及其持续时间。在试验条件下,人造运河水体交换基本可满足10 d交换一次的要求;由于南游艇码头区深度内凹,水动力最弱,水体交换不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在水工模型试验中,基础数据的准确度与精确度直接关系到科研成果的质量。流速是模型试验中观测的主要数据之一。模型流速的测量方法有许多种,如示踪物法、光电法、声学多普勒法等。光电法是目前水工模型试验中应用最多的流速测量方法。文章所述的模型测杆流速处理程序实现的功能就是计算流速测杆采集流速的平均值并直观地以流速过程线图显示。通过应用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港区整体物理模型试验的实践表明,程序采用微调方法,解决了判断涨落潮时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水工模型试验工作的精度和效率,为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高敏  顾峰峰  范期锦 《水运工程》2011,(11):166-180
潮汐河口受径流和潮流共同作用。径潮流动力的不同及其复杂的时空变化导致河口的不同区段水沙特性等也明显不同。在河口治理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征。河口治理研究应采用数模、物模多种手段综合研究的方 法,因数模和物模技术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研究方法及具体评价指标应根据研究区段的水沙特性和研究目的合理选用。以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实践为例,介绍数物模综合研究技术的应用及效果。  相似文献   

18.
波浪经过透水结构的传播是波波相互作用非线性的过程,难以用数学模型进行准确模拟。针对这一复杂问题,选取了矩形、梯形、三角形、半圆形4种结构形式的潜堤,采用波浪断面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对这4种结构形式潜堤的消浪特性进行了研究。选取常用的影响因子,分析4种潜堤在波浪作用下透射系数随影响因子的变化规律,并通过经验公式对试验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潜堤消浪性能受入射波浪要素、潜堤相对堤顶水深、潜堤自身尺寸等因素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刘猛  张宏伟  李为华 《水运工程》2013,(11):106-110
首次在潮汐河口采用局部正态物理模型研究了局部冲刷问题,结果表明:采用局部正态物理模型研究潮汐河口 相关工程问题是可行的,试验水力条件的选择、模型边界的确定以及模型的整体变坡是将局部正态模型应用于潮汐河口的 关键技术,提出了简便易行且效果良好的模型边界的确定方法,阐述了模型整体变坡的必要性及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