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象山隧道径向注浆堵水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志杰 《隧道建设》2009,29(2):235-238
象山隧道是新建龙岩至厦门铁路全线最长的双洞单线隧道和最重要的控制性工程,施工期间隧道集中涌水点多、涌水量大,施工防、排水压力大。通过对象山隧道已开挖地段地下水采取有效的径向注浆堵水措施,大大减小了隧道内的涌水量,减小了抽排水压力,节约了工程成本,同时阻止了地表沉降,恢复了地表地下水位,维护了地表周边的生态环境,取得的径向注浆堵水经验值得在今后类似工程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龙洲湾隧道施工中出现的大断面富水地层的注浆堵水问题,从注浆堵水的原则、注浆材料的选择、注浆的方案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论证,针对项目工程中不同的渗漏情况,提出了全断面超前帷幕注浆、局部注浆、径向注浆3种注浆堵水方式,在实践中综合使用以达到最佳注浆效果,并制定出了适宜本隧道特点的最优注浆堵水方案,确保了本隧道顺利通过富水段,同时优化和提高了目前的注浆方式和技术。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障高压富水区山岭隧道施工安全,现场经常采用注浆堵水措施,而目前隧道注浆堵水时地下水渗水量和支护结构外水压力变化特性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依托南大梁高速公路华蓥山隧道工程,基于复合式衬砌山岭隧道"堵水限排"的防排水理念,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高压富水区复合式衬砌山岭隧道围岩注浆堵水时地下水渗流场特征,推导了高压富水区山岭隧道采取注浆堵水时隧道渗水量和支护结构外水压力的计算公式,得到了隧道渗水量及支护结构外水压力与注浆圈厚度、围岩和注浆圈渗透系数之比及围岩和初期支护渗透系数之比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压富水区山岭隧道注浆堵水时,隧道渗水量和支护结构外水压力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注浆圈厚度、注浆圈及初期支护的渗透系数;隧道渗水量和支护结构外水压力随着注浆圈厚度的增加及其渗透系数的减小而降低,综合考虑注浆堵水效果及施工成本,建议注浆圈厚度为6~8 m、围岩与注浆圈渗透系数之比为100~200时较优;高压富水区山岭隧道防排水系统设计,需要考虑注浆圈和初期支护堵水作用以及横纵向排水管排水效果,即综合防排水设计才可以减小排水量,有效降低支护结构外水压力。研究所得隧道注浆堵水的相关参数成功应用于实际工程,为高压富水区隧道工程注浆堵水设计与施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高黎贡山隧道1#竖井(副井)掘砌时发生的高压突水淹井难题,根据地层特点和施工情况,分析突涌水原因; 类比其他行业深井淹井突水口封堵施工经验,提出水下混凝土直接封堵、静水压抛碴注浆封堵和改性水泥浆止水垫与注浆碎石堵水层相结合封堵3种方案并进行比选,选用在静水压状态下采用改性水泥浆止水垫与注浆碎石堵水层相结合封堵的方案,介绍其施工控制技术,并通过抽排水施工对封堵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 1)改性水泥浆止水垫与注浆碎石堵水层相结合封堵方案中采取的改性水泥止浆垫参数设计、构筑止浆垫施工工艺、改性水泥浆的配比等施工技术能够满足深大竖井突水口封堵施工要求; 2)深水承压摄像头能够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实施控制性排水能够准确检验封堵效果; 3)50 m厚改性水泥浆止水层能够达到封堵突水口的预期目的,完成后经抽水验证可知突水口封水率达99%,封堵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公路》2017,(1)
隧道开挖过程中富水流砂层易引发涌水涌砂及围岩失稳等地质灾害,针对青岛地铁区间隧道富水流砂层注浆堵水加固治理难题,结合帷幕注浆第四强度理论及工程爆破施工影响确定注浆加固圈厚度,设计注浆材料、注浆压力、注浆量等注浆参数;分析注浆加固效果及存在问题。研究表明,富水流砂层注浆堵水加固效果明显,围岩稳定性较好,但也存在地面隆起及管线破坏、掌子面跑浆、注浆加固效果不均等问题,根据现场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实现隧道安全开挖,对类似水害治理设计及施工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青岛胶州海底湾隧道施工为背景,通过对钻孔注浆技术的分析以及对该技术各项因素的特性研究,从注浆材料的选取、注浆方案的确定和设计以及注浆孔的合理布置等方面提出了海底隧道透水发育带堵水防渗注浆技术方案。首先,分析了注浆材料一般物理性质对注浆效果的影响,实验得到5种注浆材料的强度、凝胶时间等特性,确定了注浆材料的选择方案,阐述了注浆技术方案的选择以及设计,最后对于不同区域段注浆孔的合理布置进行了详细说明。文章从多个方面阐述了注浆技术在海底隧道透水发育带堵水防渗工程中的应用,为类似工程提供了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7.
注浆技术已成为地下工程中重要的辅助工法,它对于破碎带加固、断层注浆堵水、沉降控制等工程有着极好效果,而注浆效果检验评定技术对于注浆效果质量的优劣具有重要意义。以山西某隧道为试验隧道,采用物探法、开挖取样法、渗透系数测试法、数字钻孔电视法对隧道工程注浆效果进行评定。研究结果表明:注浆后黑色条纹已经变淡或者消失,注浆材料已充填破碎围岩,注浆后隧道岩层整体性得到提高;注浆后地层的渗透系数为1.57×10-5~1.64×10-5cm/s之间;注浆后裂隙数量减少20条且裂隙宽度明显降低;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稳定且无漏水现象,实现了安全开挖。  相似文献   

8.
孙国庆  张民庆 《隧道建设》2005,25(Z1):82-85
结合圆梁山隧道注浆施工,介绍对注浆材料及其配比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山岭隧道"控制排水"原则下的围岩注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会锋  秦忠诚  席健 《公路》2006,(10):219-222
通过对山岭隧道新的排水原则的理解,指出了要在隧道开挖前进行预注浆堵水,从而达到“控制排水”原则的目的;提出了在围岩注浆情况下隧道的两种外水荷载的概念;并分别对加固圈和衬砌结构的外水荷载进行了受力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单纯的围岩注浆,虽然可以达到堵水的目的,但并不能保证衬砌结构的安全,还必须采取“小排”的方式,排除衬砌背后多余的水,以消除衬砌背后的外水压力。  相似文献   

10.
以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大梁隧道软岩地层突水涌泥段注浆堵水加固为例,进行动水动态化注浆施工技术实践,根据钻孔注浆反馈地质水文情况,优化注浆方案,划分富水和弱水注浆区,通过控制注浆材料、注浆量和注浆压力等参数,达到科学、高效、可控帷幕注浆,实现"封堵地下水、固结软弱地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浅谈城市排涝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介绍城市内涝灾害的形成原因,探讨城市治涝的设计标准,针对已建成区的内涝成因,结合地域排水条件,在规划中考虑采用高水高排、低水低排、涝水抽排的原则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2.
泵站工程从功能上来说可分为引水和排涝两大类。某些平原圩区泵站枢纽工程要求同时具备机排、机引、自排、自引多种工况调度功能,相对于传统泵站,其具有节省投资、减少占地、管理集中等优点。引排结合泵站的设计要点和难点在于总体布置型式的选择及运行调度方案的确定。文章结合阜阳市某水系连通项目,对引排结合多工况泵站的几种总体布置方案进行了介绍及分析,设计方案均合理可行,可为其他相关的引排结合泵站设计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李方东 《隧道建设》2015,35(12):1321-1330
常规的隧道反坡排水方案都是基于设计涌水量制定的,往往由于对涌水量判断不准确而导致排水能力不足或过剩,造成涌水灾害或资源配置浪费。为此,在"提前整体配置,过程局部优化"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涌水量预估和动态监测的隧道长距离反坡排水技术。该技术采用瞬变电磁、激发极化超前探测技术,对掌子面前方含水区位置及水量进行较准确的定位和预估;提出成本最小化排水优化公式,优化泵站分级设计及水泵功率选择;同时,动态监测涌水量,根据监测结果进行排水设置,提出了增级截流集水坑技术,有效解决2级泵站之间的排水问题。在宁夏东毛高速公路六盘山隧道中对该技术进行了应用,通过对反坡排水方案的优化,较好地完成了反坡排水任务,节约了排水成本,保证了隧道施工安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上海市长宁区河道节制闸泵站、市政雨水泵站、城郊排灌泵闸现状为例,分析了中心城区泵闸存在的问题及对河道水环境影响,从河道水环境改善的角度探讨了泵闸工程建设和管理方面等方面的改进措施和设想。  相似文献   

15.
刘宗洲 《隧道建设》2011,31(5):588-592
为确定区间废水泵房的排水方式以及合理的选择水泵,本文对轨道交通隧道区间的2种排水方案进行了对比,同时对多台排水泵并联运行的工况进行了校核,得出如下结论: 1)隧道区间的排水泵房需经过方案对比后选择合理的方案; 2)应根据水泵厂家样本资料对单泵工况和双泵工况进行校核,从而选择出合适的水泵,使水泵在单双泵工况下都工作在高效区,而不是简单的进行流量的叠加。  相似文献   

16.
国家高度重视水污染工作,面对城市排水泵站的放江水质差的问题,上海规划新建设一批初雨调蓄池。泵站及调蓄池的设计应在进一步削减污染排放、充分对调蓄池内雨水处理和回用、最大程度综合利用土地等方面思考。以上海市中心城区某全地下排水泵站及初雨调蓄池为例,通过泵站海绵化改造、调蓄雨水就地处理、回水全面利用(喷泉景观补水、绿化浇灌、道路清洁)、景观提升开放等全方位改造,探索城市排水系统末端设施提质增效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长江中下游某城市南部污水系统为例,对污水系统外水入侵、高水位运行、进厂水质浓度低等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性的提出分片、分区、分阶段提质增效的思路,并给出降水位排查污水管网、市政管网系统整治、排水单元整治、污水管网优化运行等技术措施。先期实施的1#泵站片区通过上述措施,已挤出外水量约为12 708 m3/d,污水厂进水BOD5浓度由69.6 mg/L提升至78.3 mg/L,较整治前提升12.5%,城市污水集中收集率由61.6%提升至69.3%,基本实现了提质增效的阶段目标。  相似文献   

18.
高栏港经济区内河网密集,水系交错,水动力条件复杂。河道(涌)兼顾行洪、纳潮、排涝以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多重功能。同时,该区域水系溪、湖、河、湾、海交融,区域内的水闸、泵站等水利工程的运行调度,对水动力变化影响较大。为进一步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有效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完善水治理体系,本次研究完善区域水系布置,提高区域防洪、排涝能力,调整水利工程调度方案,优化各类水利工程设施的布局和规模,恢复河涌活力,可为其他河网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城市排水智慧水务系统建设是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以数字化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以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为试点进行了智慧水务体系设计思路研究,提出体系构建“三步法”的设计思路,并以该市区为试点开展了实证应用探索,研究成果可为我国类似城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