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郑郧 《湖北汽车》1992,(1):12-18
本文介绍了评价室内语言清晰度的RASTI方法,探讨了RASTI法在车内噪声评价中的应用,认为RASTI法对车内谈话语言清晰度和噪声评价很有成效,可为进一步综合评价汽车的舒适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郑郧 《汽车科技》2000,43(1):21-25
介绍了评价室内语言清晰度的RASTI方法,探讨了RASTI法在汽车内噪声评价听应用,认为RASTI法对车内谈话语言清晰度和噪声评价很有成效。为进一步综合评价汽车的乘座舒适性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道路交通运输中汽车车内次声声压级(ISPL)的大小,找出车内的主要次声源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车内次声对司乘人员的影响和车内次声的控制提供参考,对几种不同类型汽车的车内次声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次声是车内噪声的主要成分;当汽车高速行驶时,车内有较高的次声级,开窗时轿车内部的最高次声级达到120.5dB(ISPL),车内次声主要是由道路不平度随机激励引起车身板件的次声频振动及车外空气的紊流扰动所产生的空气动力学次声形成的;随着车速的增加,车内的次声级也随着增大;当车窗打开行驶时,在车速为20-120km/h的范围内,轿车和大客车的车内次声增加2-10dB(ISPL),对于空气动力性和车身悬置减振性能差的部分面包车和平头客货两用车,车内次声反而减小。在窗口处采用加装导流板的方法,可以使轿车开窗高速行驶时的车内次声降低约7dB(ISPL).  相似文献   

4.
一种分析车内声传递特性的实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光冶  蒋伟康 《汽车工程》2000,22(5):313-315,309
以电-声传递测量替代声-声传递或振-声传递测量的方法来分析封闭腔室内的声传递特性,尝试用该方法对车内部件的声辐射传递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实验分析方法对于确定产生车内噪声的主要部件,研究车厢内的声特性十分有效,并具有物理概念明晰、实施简便的显著优点。  相似文献   

5.
6.
针对某车车内噪声偏大的问题,对整车声学包进行了材料与声学性能方面的优化,并对优化后的零部件声学性能进行了对比测试,同时通过对整车车内声压级和语言清晰度进行了对比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声压级降低了2dB(A)左右,语言清晰度提升了大约10%,达到了车内降噪的目的,提升了客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一种用于车内结构声源辨识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渭平 《汽车工程》2002,24(2):145-148
结合“声学互易性原理”及车内噪声有限元分析,提出一种车内结构声源辨识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摆脱对试验的依赖,因而能够应用于车身结构的图纸设计阶段。然后,采用该方法对某型国产轿车的车内结构声源进行辨况,发现对驾驶员右耳位置处噪声贡献最大的车身结构板块为右前车项,这一结论与采用相关分析法所得结论相一致。最后,基于车内降噪优化模型对右前车顶进行降噪处理,获得了明显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8.
根据轿车消费者的切实需求,指出建立国内衡量车内空间大小的测量项目统一标准的必要性,并参考SAE标准中对轿车车内空间尺寸参数的定义,兼顾实际测量的可行性和便利性,制订出一种车内空间尺寸测量项目的规范,并根据该规范对部分国产轿车的车内空间进行了测量,验证了该规范的合理性和所推荐测量方法的有效性,同时给出了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9.
10.
用选择性声强技术识别车内噪声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识别车内噪声的方法有许多。其中,将测试部位噪声信号作为参考信号,与噪声源的声强进行相关分析以确定声源的位置和响应频谱的方法称为选择性声强技术。本文运用此技术,通过对国产轿车给定工况下的测试分析,确定出试验车发动机舱内最大噪声的位置和驾驶员耳旁辐射噪声产生的原因,为进一步降低该车噪声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汽车车内结构噪声新型控制方法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汽车车内噪声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许多方面。本文介绍了结构噪声控制的新概念-有源噪声控制(Active Noise Control ANC)系统,鉴于系统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比较困难,用模糊控制策略实现系统的控制功能结合实际设计了该系统,并进行了路面实验,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载货汽车车内噪声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汽车车内噪声的评价指标和CA1091K2L2型汽车噪声控制的研究成果。车内噪声的控制,应首先考虑抑制发动机的辐射噪声。在驾驶室密封好的前题下,应对透声严重的驾驶室围板和底板采取隔声措施,使车内噪声降到最低程度,然后再考虑吸声材料的使用以及避免驾驶室空腔共振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陆晓军  梁杰  王登峰 《汽车工程》2001,23(4):266-269
文中论述了车内次声的发生机理,并用实测法研究了车内次声的规律性。结果表明,在车内声波的总能量中,次声波的能量占主要成分,听声的能量所占比例极小。随着车的提高,车内次声总声压级也相应提高,120km/h时,开右前窗时次声总声压级达到121dB(IL),闭窗时次声总声压级达到114dB(IL)。次声的声压级峰值频率范围是1.5-9Hz,未发现明显的共振频率和谐波。  相似文献   

14.
王文 《汽车维修》2004,(8):59-59
近来,车内空气质量问题逐渐成为媒体和广大车友关注的焦点,有关车内空气质量的各种说法也纷至沓来,令广大车主心存顾忌。日前,有关部门对北京市部分车辆的车内空气质量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绝大部分新车的车内空气质量都不合格。此外,检测结果还证实,一直受人们高度关注的甲  相似文献   

15.
汽车空调压缩机引起的车内噪声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某汽车空调用斜盘式压缩机在怠速工况下运转时引起的车内噪声的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分为台架试验和整车试验两部分。通过试验,不仅了解了压缩机单机振动和噪声特性,而且对压缩机振动引起的车内噪声特性,以及影响车内噪声的机理也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初步结论。这些结论对于解决压缩机,乃至汽至汽车空调系统的减振降噪问题极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微型车在发动机转速1 500~2000 r/min时,空调开启导致车内存在强烈异响的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近场测量、分别运转和阶次分析等方法,确定空调开启时车内异响主要是由于空调系统高压管与车身刚性连接导致振动传递引起.通过采取高压铝管改成橡胶软管、改变高压管与车身连接方式等措施,使异响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7.
1 车内空气污染的危害 我国是世界第三汽车生产大国,2008年汽车的保有量已突破6000万辆,专家估计未来十年这个数字还会翻番。汽车的大量使用造成了两种环境污染,一是汽车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车外环境的污染,二是车体材料释放有害物质造成的车内环境污染。对于前者,在上世纪一度成为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但经过努力,  相似文献   

18.
《轿车情报》2003,(9):66-67
对于行驶在大街小巷形形色色的汽车,人们通常会很直观地去注意它的外表,而车内是否清爽则往往容易被忽视。其实,车内舒适与否恰恰是与自身息息相关的。我国南方由于雨水多、天气又热,使得汽车内很多部件经常会湿乎乎的,在这种环境下往往会滋生很多人眼看不到的霉菌,时间一长,汽车内的空气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怪气味,在这其中与人接触最多的就是座椅了。  相似文献   

19.
20.
简要介绍车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详细分析国内外车内空气质量的标准现状;重点阐述国内外车内空气质量的检测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