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黄伦超  刘晓平 《水运工程》2000,(10):34-35,38
结合大源渡枢纽理论计算及模型试验有泄洪能力情况,对低坝枢纽中常用的实用堰的流公式进行了计算误差分析,得出相对淹没度hs/Ho〉0.85时理论计算泄洪能力可能产生较大误差枢纽泄洪能力,需要配合模型试验才能较准确地确定枢纽泄洪能力。  相似文献   

2.
葫芦湾枢纽泄水闸泄流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相关资料,通过断面模型试验研究了葫芦湾枢纽设计中的单孔泄水闸泄流能力问题,发现枢纽原设计方案试验中,在洪水期水闸单孔泄流能力不能满足要求。通过分析该水闸泄洪时的水力特性,采取降低闸底板高程的措施有效地解决了问题,优化了泄水闸结构设计,并通过试验描绘出单孔水闸的泄流曲线,为枢纽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澧水青山枢纽改造工程主要是在左汊拆除原有建筑物后新建船闸和挡泄水建筑物.针对青山枢纽改造工程整体布置方案中涉及的枢纽泄洪能力、通航问题,研究了枢纽整体布置、泄洪能力和船闸口门区通航条件.采用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对比分析枢纽现状及设计方案的泄流能力、口门区水流通航条件,优化了原设计方案.得出结果:枢纽泄流能力与现状接近,将...  相似文献   

4.
徐敏  陈立  刘燃  范红利 《水道港口》2012,(5):411-415
崔家营枢纽施工期间由导流明渠实施泄洪与通航。文章依据导流明渠运行期的实测资料,分析了导流明渠运行期的实际通航条件、实际通航条件与模型试验结果的异同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导流明渠内的实测流速与水面比降与设计阶段的模型试验结果较为一致,明渠通航条件基本达到了设计目的,但由于河床组成抗冲性较弱,导流明渠出口及枢纽下游近坝处河床冲刷下切,枯水期同流量水位下降,致使导流明渠内在设计最低通航流量下的水深不能满足通航水深要求。  相似文献   

5.
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船闸平面布置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6  
根据模型试验成果,从泄流能力和船闸上、下游口门区及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等方面,对枢纽不同布置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提出了满足枢纽泄流能力和船舶(队)安全航行的枢纽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6.
内河航运枢纽厂坝间上游导墙布置参数与电站运行及枢纽泄洪密切相关。针对汉江雅口航运枢纽,采用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厂坝间导墙长度以及墙身开孔对电站进流和枢纽泄流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计拟定的三种导墙布置长度下,导墙长度越短对枢纽泄流能力及电站进流条件影响越小,同时导墙开孔可进一步提高泄流能力和改善电站引流条件。  相似文献   

7.
派河口船闸是引江济淮派河口枢纽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派河入巢湖口门段,建设条件复杂。综合已有工程、河道边界和相关规划,提出了复线船闸平面布置初拟方案。采用定床河工模型试验的技术手段对船闸下游引航道与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开展了详尽研究,探明了节制闸泄洪时下游通航水域纵向和横向表面流速、流态特征,分析了通航水流条件不满足规范要求的原因,指出可通过岸线平顺、新开泄洪分流通道和控制临界安全泄洪流量等措施进行改善。优化后的方案可满足设计要求,为工程设计和今后运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苏翠玲  李岩 《中国水运》2014,(11):227-228
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工程泄洪冲砂洞具有高水头、高流速、运用水头变幅大等特点,为了论证泄洪冲砂洞各部分设计的合理性、可靠性和对设计的掺气措施和消能措施的优化,进行了模型试验,根据模型试验结果,对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9.
汛期发电调度应服从防洪调度,并兼顾航运调度,为摸索向家坝电站泄洪工况下对航运安全的影响,组织开展了不同流量级泄洪工况下实船通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向家坝升船机当前最大通航流量可由7900m~3/s(枢纽泄洪不超过1500m~3/s)调整为:①1000吨级标船:最大通航流量为8500m~3/s(枢纽泄洪不超过2200m~3/s);②500吨级以上非标船:最大通航流量为7500m~3/s(枢纽泄洪不超过1000m~3/s)。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唐家渡枢纽不同的闸门启闭方式对船闸上下游口门区及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唐家渡枢纽水工模型实验成果,重点对枢纽敞泄前闸门局部泄洪各运行工况下船闸下游通航条件进行研究,从而得出为满足通航要求,枢纽敞泄前不应单独局部开启5孔冲沙闸泄洪通航等结论。该研究成果可为唐家渡枢纽优化运行方式提供一定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