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林  董佳慧  王骑  廖海黎 《铁道学报》2023,(10):144-155
钝体钢箱梁在大跨度铁路桥梁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某大跨度钝体钢箱梁铁路斜拉桥为背景,采用1∶50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对该类箱梁的涡振响应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梁体在各测试风攻角(0°、±3°、±5°)下均存在涡激振动。为抑制涡激振动,通过风洞试验并结合计算流体动力学研究风嘴外形对钝体钢箱梁涡振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采用下行风嘴形式与减小风嘴角度均能提高三角形风嘴的制振能力。在传统三角形风嘴上部设置平台可显著提高风嘴制振性能,增加平台长度与减小风嘴角度均可有效提高该类风嘴的制振效果,但其中平台长度是主导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一种带平台的三角形下行风嘴制振措施,并通过1∶25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对该措施有效性进行验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改变风嘴外形可有效降低主梁表面的旋涡尺寸,从而起到抑振主梁涡振的作用。研究成果可为大跨度钝体钢箱梁铁路桥的涡振制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跨铁路站场的带高防护结构边箱叠合梁斜拉桥的涡振性能及抑振措施,开展1:50节段模型涡激振动风洞试验研究。试验分析风攻角(+3°,0°和-3°)以及防护结构对主梁涡振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综合测试水平稳定板、梁底稳定板、风嘴、改变防护结构透风率等气动措施对桥梁涡振性能的提升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带高防护结构的边箱叠合梁涡振性能较差,3个风攻角工况均出现了大幅竖向涡激振动;防护结构以及断面本身较钝的外形造成了主梁的气动不稳定,考虑到其本身较明显的钝体效应,建议在断面两侧安装风嘴;采用风嘴+两道梁底稳定板的方式能显著提高主梁涡振性能;在安装风嘴的基础上,增大防护结构下部实心段的透风率能够较好的控制主梁涡激振动。  相似文献   

3.
对某大跨斜拉桥进行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研究该桥采用π型断面时抑制主梁涡激振动的气动措施。对其主梁节段模型进行涡激振动试验,通过对比研究,检验中央稳定板及改变栏杆透风率的气动措施的有效性。并借助CFD仿真技术,分析主梁断面周边绕流特性,探索气动措施抑制涡激振动的机理。结果表明,气动措施可以改善π型截面梁空气动力学特性,得到了抑制涡激振动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正1深茂铁路江门至茂名段关键控制性工程——潭江特大桥各项工程已经完工,4月进入联调联试,标志着我国首座高铁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建设完工,建设技术实现新的飞跃。据介绍,潭江特大桥设计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依托该项工程,与西南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开展铁路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设计参数、关键构造、抗风气动选型等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构建了铁路混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西南山区超250 m级高塔大跨铁路斜拉桥抗震约束体系,获得大桥减隔震关键设计参数合理取值范围,以跨径布置(70+208+500+208+70) m的双线铁路钢桁梁斜拉桥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大桥地震响应特征,分析塔梁处设置不同纵向弹性刚度时大桥动力特性和结构地震响应规律,探讨黏滞阻尼器设计参数对大桥各关键构件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这类超250 m级高塔铁路斜拉桥设置黏滞阻尼器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塔梁、墩梁位置处同时设置黏滞阻尼器可以有效控制超250 m级高塔铁路斜拉桥的梁端位移,明显改善超高塔自身的地震力分布情况。研究得到的大桥地震响应随黏滞阻尼器设计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适用于超高塔铁路斜拉桥的合理阻尼器设计参数,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鳊鱼洲长江大桥为铁路斜拉桥,其矩形钢箱梁主梁在常遇风速下会发生涡激振动.为了抑制其主梁涡激振动,通过一系列风洞试验,研究减小栏杆透风率、增设裙板、导流板及风嘴等气动措施对矩形钢箱梁主梁涡振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减小栏杆透风率、增设裙板、导流板不能有效提高矩形钢箱梁的涡振性能;三角形风嘴能够适当降低主梁的竖弯涡振,但对扭转涡振无明显作用.提出了一种带平台的三角形下行风嘴,可完全消除矩形钢箱梁的涡振现象,并通过1:25大尺度节段模型风洞试验验证了该措施的有效性.论文研究成果可为大跨度铁路斜拉桥钢箱梁的涡振制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质量、阻尼对桥梁钝体构件涡振幅值响应影响的独立性和敏感性,本文以一组矩形截面杆件节段模型为基础,通过调整模型系统等效质量、阻尼、刚度,实现单参数研究工况设计,开展测振风洞试验,实测涡激共振幅值响应并进行对比研究.试验实测了单参数变化节段模型系统等效质量、阻尼、以及相同Scruton数不同质量阻尼参数组合工况下的涡...  相似文献   

8.
广佛江珠城际铁路西江特大桥主桥为(50+60+60+60+532+60+60+60+50)m的钢箱混凝土混合梁斜拉桥,结构采用半漂浮体系,主梁和桥塔之间设置阻尼器。钢混结合段位置位于主梁中跨距桥塔20 m处,即主跨492 m采用钢箱梁,其余主桥范围均采用单箱三室混凝土梁;桥塔采用花瓶形混凝土结构,塔总高187 m,上塔柱设钢锚箱锚固斜拉索;斜拉索采用1 670 MPa的平行钢丝,双索面扇形布置,最长拉索299.5 m;基础采用大直径群桩基础。混凝土梁采用悬臂对称施工,节省了大临工程的设置;钢箱梁采用节段吊装施工法;边墩及辅助墩均采用圆端形空心桥墩。本桥的设计丰富了铁路斜拉桥的形式,有利于混合梁斜拉桥在铁路桥梁中的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9.
介绍丫髻沙大桥抗风性能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相应的结论 ,包括转体施工阶段的抗风稳定性分析、节段模型风洞试验、气动弹性模型风洞试验、风致响应分析计算等  相似文献   

10.
佛山东平水道桥为主跨260 m公轨两用独塔斜拉桥,主桥范围内轨道交通和公路同层布置,桥面布置为双线轨道交通+六车道公路+两侧人行道,桥面总宽46.5 m。主梁采用等高度钢-混凝土混合主梁,主塔采用“A”形,为墩-塔-梁固结体系。对该桥结构形式、设计关键技术和动力性能进行研究,建立斜拉桥整体和局部有限元模型,通过理论分析方法对斜拉桥结构和力学行为进行研究,重点进行全桥静力计算、竖向刚度限值研究、钢桥面板受力分析和剪力滞系数分析。开展节段和全桥模型风洞试验,对该桥进行风-车-线-桥耦合振动分析,保证车辆运行平稳性良好。研究结果表明,该桥刚度、强度、稳定和舒适性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以在建斜拉桥倒角方形截面桥塔为工程背景,通过节段模型风洞静力试验研究了该截面形式桥塔在风场中的驰振特性。试验数据表明,桥塔在0°~5°风向角区间时存在驰振失稳的可能,采用45°直倒角对方形截面的驰振性能极为不利。随后在桥塔倒角处分别加设了圆弧形导流板和矩形垂直翼板,发现2种气动措施均可以有效提高倒角方形桥塔的驰振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2.
新建广州南沙港铁路西江特大桥跨西江主桥为(2×57.5+172.5+600+4×57.5)m混合梁斜拉桥,主跨600 m跨越西江。钢-混结合段是钢箱梁与混凝土箱梁的连接点,也是混合梁斜拉桥的施工关键控制点。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全桥的刚度、过渡段平顺性及应力传递的可靠性。为确保西江特大桥钢-混结合段混凝土浇筑工艺的可靠性并有效保证钢-混结合段混凝土施工质量,在实体工程施工前现场进行了1:1的模型试验,重点对试验模型的结构设计和制作、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与优化、混凝土的浇筑工艺以及试验结果分析等进行了阐述,进一步完善了钢-混结合段混凝土浇筑工艺试验的做法,为将来类似斜拉桥钢-混结合段施工工艺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商合杭高铁芜湖长江公铁大桥为世界首座高低矮塔公铁两用斜拉桥。因跨度大、重载线路多、塔矮索平等因素,大桥采用了强箱弱桁组合结构钢主梁。根据主梁结构特点和安装难点,提出除主塔墩顶节段外,其余节段采用悬臂架设的总体安装方案。区别于同类常规的悬臂架设技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钢主梁安装采用800 t变幅式架梁吊机站位于上层公路梁、先直接提升安装铁路梁后变幅安装公路梁的分层架设技术。该悬臂架设技术充分利用主梁的承载能力,最大程度减小吊机规模,提高架梁效率,缩短架梁时间,是适宜强箱弱桁组合结构钢主梁的悬臂架设技术。  相似文献   

14.
重载铁路部分32 m预应力混凝土T梁腹板斜向开裂现象日渐突出。为了深入探究铁路典型T梁斜截面抗剪性能,设计制备了1片跨度5.0 m的钢筋混凝土模型梁,通过静载试验研究混凝土抗裂性能和斜截面开裂后梁体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不考虑塑性系数时纯弯段混凝土弯曲抗拉强度大于轴心抗拉强度,腹板斜截面混凝土抗拉强度与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接近;不考虑塑性影响的剪弯段混凝土弯曲抗拉强度略低于轴拉强度;模型梁斜截面开裂后,在外荷载作用下斜裂缝宽度变化沿梁高方向的分布无明显规律。当荷载达到剪压破坏抗剪承载力理论值时,箍筋屈服,梁体未发生剪压破坏。经过3次循环静载作用后,梁体纵筋未屈服,纯弯段上缘混凝土仍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四线铁路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的受力特征及传力机理,以新建福厦高铁乌龙江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为背景,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该桥钢-混结合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最不利荷载工况下钢-混结合段中钢结构和混凝土的受力状态及轴力分配比例。结果表明:(1)钢-混结合段的受力状态处于安全设计范围之内;(2)结合段横向宽度大,剪力滞效应需给予关注;(3)刚度过渡段顶、底板轴力传递比例随外荷载变化而不同,但钢壳体总体传力规律与外荷载相关性较小;(4)钢-混结合段约46%的轴力由承压板以压力方式传递至混凝土,约18%的轴力由PBL剪力键传递给混凝土,剩余约36%的轴力由钢壳体上剪力钉和界面粘结力传递给混凝土。分析验证新建乌龙江大桥钢-混结合段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分析数据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结合包西铁路甘泉洛河大桥施工实例,介绍了总体施工方案以及节段拼装梁线形控制、整孔斜移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7.
结合甬江左线特大桥主桥工程,论述铁路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设计;从钢-混结合段分块、支架体系、组拼和BIM技术应用方面阐述钢-混结合段在设计与施工方面的创新技术,提出钢-混结合段模块组拼施工方法,并利用BIM技术模拟施工工序等,可为同类桥梁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大跨度铁路钢箱梁混合斜拉桥钢混结合段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大跨度铁路钢箱梁混合斜拉桥钢混结合段的承载能力,本文以甬江特大桥钢混结合段为研究对象,设计制作相似比1∶5的全截面缩尺模型并进行有限元分析和试验研究,分别考察正常使用工况、超载工况及破坏工况下钢混结合段正应力分布情况及承载能力。结果表明,该桥钢混结合段设计构造合理,传力可靠,具有足够的安全储备。本文研究成果为本桥钢混结合段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设计依据,并为类似桥梁设计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依托新建福州至平潭铁路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铁路梁的施工,研发了SPZ2700×2/64型双孔连做节段拼装造桥机,分别对节段拼装造桥机的组成结构及主要技术参数、特点、施工步骤进行详细的介绍,为以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针对具有类矩形双肢钝体断面拱肋的大跨度拱桥在风洞试验过程易出现大幅涡激振动问题,沿拱肋模型表面进行动态风压同步测量及基于POD算法的本征气动力荷载分布模式分解,获得了涡振发生时对于周期性涡激力具有最大贡献的气动力荷载作用位置,初步揭示出此类断面涡激动发生时的局部气动力荷载作用机制。以上海卢浦大桥和肇庆西江特大桥此类具有双肢钝体断面拱桥为工程实例,结合涡激气动力沿拱肋周向时空气分布特征,提出并以二维悬吊节段模型风洞试验验证了拱肋断面多种有针对性的气动控制措施;结合实际桥梁拱肋的三维空间效应,利用全桥气弹模型风洞试验再现了涡振发生效果的气动力特征、阻尼比效应、三维尺寸渐变效应和质量分布效应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类矩形钝体拱肋断面的上下悬板方案和全盖板方案能大幅度降低涡振振幅并使锁定风速区间向高风速段迁移,但实际涡振抑制效果仍需结合三维模型气弹试验最终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