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者探讨了投给三价铬和六价铬在脏器內的分布。实验方法将60支ICR雄性小鼠(10周龄)分为3组,第1组投给硝酸铬(三价铬),第2组投给重铬酸钾(六价铬),投给方法是以每周6天,每天皮下注射5毫克铬/公斤,共33天。第3组为对照组,注射等量蒸馏水。  相似文献   

2.
用比色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体中六价格,国内外常用二苯偕肼法。对于受污染的水体必须预先将水中三价铬分离掉,然后进行氧化、还原,再以二苯偕肼比色法定量六价铬。为此,中国医科院卫生研究所在“地面水水质检验”(修订稿)中推荐了离子交换-二苯偕肼比色法测定废水中六价铬。此法对于铁路货洗废水是否适用,我们进行了研究,研究目的在于了解该方法适用或不适用的事实和根据,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测试方法。根据文献报导,天然水源中三价铬和六价铬是互相转化的,从而影响水中铬的分布。结合货洗废水水质特点,化学耗氧  相似文献   

3.
活性炭能将各种络合离子、重金属离子还原,是众所周知的。作者以重铬酸钾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用活性炭在各种情况下还原六价铬的实验。溶液中的铬按JIS-K1010二苯炭酰二肼法定量。重铬酸钾在碱性溶液中。随PH值上升六价铬几乎不被还原。在酸性溶液中,PH为1以下时,其还原效果最好,0.5克活性炭能把50毫升(其中加有18N硫酸0.5毫升)合六价铬300PPM的溶液完全还原,相当于15毫克铬。使用后的活性炭滤出清洗再用时,其还原能力显著减弱以至消失。实验证明,其原因并非由于生成的三价铬被吸附所致,故推想活性炭可能有“活性点”存在,“活性点”为还原反应中心,“活性点”减少了,还原能力就减弱。  相似文献   

4.
我厂采用硫代硫酸钠为还原剂使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后沉淀的方法处理电镀合铬废水和镀锌钝化废水。应用此法可避免对环境的二次污染,用其副产物作皮革厂制造鞣剂的原材料,这样既处理了废水又利用了废渣。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很久以来,人们已承认作业环境中六价铬有极大的腐蚀性,但从1950年后,人们才普遍认为某些铬化合物的工业气溶胶有致癌作用。为了推荐职业接触铬的标准,本文根据收集的全部实验研究和流行病学资料,报导了铬化合物的生物学作用。虽然在许多工业中应用了铬,但仅在电镀车间,矿物处理和颜料生产中进行了国际性的广泛调查。电镀车间的六价水溶性铬具有极大的腐蚀性,但没有证实  相似文献   

6.
三氧化铬和亚硝酸钠影响高铁血红蛋白形成的实验研究山东医科大学劳动卫生学教研室(250012)童振蔡章金铬化合物中毒主要由六价铬所致,铬作业工人可患铬鼻病〔1〕、皮肤损害、肺癌及肝肾损害〔2〕等。六价铬是强氧化剂,以其性质,能使血红蛋白变性成高铁血红蛋...  相似文献   

7.
汞是一种常见的强烈的亲神经性毒物,自然界中汞主要以金属汞、无机汞盐及有机汞化合物三种形式存在,不同形式存在的汞,其对人体毒作用表现差异较大。工业生产中接触到的主要是金属汞,吸入汞蒸气可引起中毒,随着劳动防护工作的深入开展,目前急性汞中毒病例已十分少见,在大量的职业接触人群中,慢性汞中毒越来越成为突出的问题。近年来有关慢性汞中毒神经系统损害的研究有一定进展,尤其是应用行为心理测验和电生理技术,更全面地阐述了汞中毒早期神经行为功能的改变。本文就金属汞的神经毒性及近年研究作一概述。一、汞的神经毒性表现据估计,在化工行业中约有五十多种职业需要  相似文献   

8.
作者为探讨诱发职业性肺癌的铬化合物在肺内的动态,将铅酸[铬(Ⅵ)]及氯化铬[铬(Ⅲ)]用吸入法或静脉注入法投与大白鼠,然后测定铬在血液及脏器中的浓度,经比较和探讨后得如下结果。铬酸雾吸入后,铬(Ⅵ)经肺很快分布到血液中,其扩散性高于铬(Ⅲ)。分布到血液中的铬(Ⅵ)几乎全部以原形存在,并从血液分布到肝、肾、脾组织中,而铬(Ⅲ)只存在于血液中。  相似文献   

9.
多种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不同的化合物均可使肝脏产生病变。大部分外源性化合物不论其毒性如何均需在体内、特别在肝内代谢(或生物转化)并变为其代谢物质,代谢物质的毒性可高于或低于原化合物,部分还可导致畸形,致突变和致癌等。但亦有一些化合物经代谢后毒性并无明显改变。肝脏功能极为复杂;从分子水平看肝细胞恰如一个发生着无数反应的宇宙。现已证实外源性化合物经代谢后可转变为极性更大的代谢产物,并排出体外;这些代谢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的内质网中。内质网为细胞的亚微结构,是一种管状脂旦白网,有光面和粗面内质网之分,而代谢外源性化合物的酶活性主要集中在滑面内质网内,统称为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或肝微粒体酶或混合功能氧化酶  相似文献   

10.
铬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应用比较广泛,铁路系统机械修配、配件等厂段中的电镀工人,接触铬更为频繁。铬中毒是电镀工人常见的一种职业病。此类作业环境中氰化物、强酸、强碱等化学毒物,对人体也有一定的危害。为了解电镀作业工人职业性危害情况,笔者于1977年对成都铁路局管内电镀作业进行了卫生学调查,并同时对电务、通讯等电源室的充电作业作了类似的卫生学调查研究,以探讨铬、氰化物及酸雾等毒物综合作用的规律,为预防电镀作业职业性危害提供科学依据。一、对象 (一)对成都局管内电镀作业较集中的5个厂段作车间空气中铬、氰化物、硫酸、盐酸浓度测定,对42名电镀作业工人临床体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镀铬作业者为对象,测定低浓度或中等浓度铬暴露时尿中铬的排泄量,研究两者的相关性。男性作业者8名(17~59岁,平均33岁,连续工龄平均4.5年),佩戴个人采样器5天,连续7天采集全日尿。同时以13厂90名(女性15名)作业者为对象,在同一周的星期一、四两天于作业前后采尿。环境中六价铬的测定和个人采样同时进行。测定结果:8名作业者24小时的尿铬排泄量与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外聚氨酯产品的产量和品种迅速增加,并广泛应用于造船、机车、客车、汽车、管道、电机制造等工业部门,以及玩具、家具、游泳制品等。聚氨酯是由多元异氰酸酯和多元羟基化合物作用而生成。其中主要的单体为异氰酸酯,常见的有二异氰酸甲苯酯(TDI),二苯甲撑二异氰酸酯(MDI)和聚甲撑多苯基异氰酸酯(PAPI)等。本类化合物对上呼吸道、眼和皮肤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其刺激性随化合物的分子量增大而减弱。异氰酸酯类化合物的毒性以TDI为最大。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Hela细胞研究了铁化合物对6价铬化合物抑制细胞增殖效果及细胞摄取铬方面的影响。实验中细胞增殖率是将细胞与所试金属化合物经共同培养后,根据锥虫兰排除试验(Trypan blue exlusion test),用血球计数器算出活细胞数,求得对对照纽增殖的百分率。细胞内铬含量系用浓硝酸,将经培养的细胞最后加热分解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铬含量,以10~6个细胞所含铬量来表示。  相似文献   

14.
金属元素与人类关系密切,相当数量的微量金属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但有些金属在体内超过一定的量将影响机体的健康。尤其是一些具有遗传毒性的金属会给人体及其后代造成一定的危害。为探讨和研究某些金属的遗传毒性效应,我们选几种对人体有危害的金属化合物为受试物,以小鼠细胞染色体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分析研究这些金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用发铬含量作为制革厂工人暴露于铬的指数。因为较早报道血清铬和尿铬在制革工人较未暴露的对照组明显增加,认为三价铬化物用于鞣革工业,该工人是吸收铬的。本实验的头发样品由安大略南方四个制革厂71名男性制革工人和53名男性未暴露铬的工厂工人为对照。受试者的年龄、种族和社会经济条件相似。头发样品要清洗,在低温灰化炉灰化,用无焰原子吸收法分析。制革厂工人发铬含量中位数(551ng/g)明显高于对照(123ng  相似文献   

16.
正己烷是引起周围神经疾患的一种溶剂。有几次假设其毒性可能是通过代谢产物起作用的。因此研究了己烷主要的代谢产物—己醇—1和己醇—2的神经毒性。给大鼠皮下注射化合物8个月。己醇—1对周围神经系统产生的神经毒性症状是可疑的。己醇—2引起了神经生理和组织学上可证实的周围神经病。该神经病与正己烷、甲基正丁酮和2,5—hexanedione在实验多发性种经炎中所观察到的一样。因此,己醇—2可认为是与正己烷和  相似文献   

17.
    
铊是一种化学元素,属于周期表第三族,原子量为204.37。天然铊具有两个稳定的同位素,质量分别为203和205。在自然环境中可在铀、钍、锕等一系列放射性元素的分解产物中发现铊。铊可是一价的或三价的,一价铊较为稳定。铊可蓄积在细胞间液中,可进入到氨基酸化合物中,并以磷酸盐的形式蓄积在骨骼里。  相似文献   

18.
重庆九龙坡车辆段对镀铬废水,采用离子交换法进行处理,通过实践初步证明效果是满意的,现将该段废水处理前后效果报告如下。一、工艺流程采用阳桂、阴柱逆流交换,体内体外结合方式进行再生。阳柱是交换废水中的钙、镁、三价铬、铜、铁等阳离子,阴柱是交换六价铬离子及其他阴离子,逆流交换主要是便于体外再生,减少氧化时间。处理的水经过泵从阳柱底部输入经树脂层从柱的上部流出,进入阴柱的底部,再经阴树脂层从柱的上部流出,流进去离子水箱回用镀铬洗涤水,吸附饱和后的树脂可以随时从柱的底部排出柱外进行再生。再生后的树脂经输管送回交换柱上部,通过  相似文献   

19.
我国过去铁路所用木材防腐剂,几乎全部为油状防腐剂和粘稠油载防腐剂。为了扩大防腐木材在造船、建筑、坑木和民用家具等方面的应用,需要无色或浅色,无臭,低毒,以及能在防腐木材上喷涂油漆的木材防腐剂。现在国外应用最广泛的防腐剂为加铬砷酸铜(CCA)及氨溶砷酸铜(ACA)。我们曾作过ACA的毒性试验证明其毒性较低。关于CCA的毒性,国外曾作过动物毒性试验及调查研究,认为使用时对人畜比较安全。CCA  相似文献   

20.
丙烯醇用于制药、塑料、树脂及其它化学工业,具中等毒性,对皮肤及眼、鼻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并具有全身毒性。车间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2mg/m~3。测定空气中丙烯醇的方法有二甲氨基苯甲醛比色法,其灵敏度低(2μg/3ml),且无特异性,当空气中有三个碳原子以上的醇和不饱和化合物共存时有干扰。在生产与使用的现场空气中有环氧丙烷、丙醛、丙酮、苯、氯丙烯等共存物,因此,比色法不能满足需要。我们根据全国车间空气监测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