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晓宇 《船舶》2016,27(6):60-65
为保证航行安全,国际公约要求船舶必须配备航行灯。对航行灯的型式以及布置的掌握可以保证航行灯安装的准确性,以保障航行安全。文章针对50 m以上的国际航行海船,从船舶航行灯本身的设计及其在船上的布置两个方面对船舶航行灯的应用要点进行了论述,并结合《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公约》及相关标准,对航行灯在船上的设计与安装提出了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2.
为了船舶航行安全,探讨船舶航行安全主要影响因素,针对性采取措施是船舶航行安全的关键。本研究采用协同学(Synergetics)理论方法,构建船舶海上航行安全模型;运用船舶航行安全运动力学对船舶海上航行安全主要影响因素,导致船舶处于危险局面的因素C和处于安全情形的因素E之间相互转换的规律做出了进一步的探讨,并通过动态动力方程,推导出C和E之间的转换概率流方程,分析出了对某类型船舶处于不同航行动态对应某一船时的定态求解结果,对海上交通安全监管机关、船公司和船舶加强管理,保障船舶海上航行安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船舶安全保障是海上航行中的首要任务,港口水域大批量渔船作业会造成安全隐患,需要引航员在引领船舶进出港口时做出避让渔船行动,要能认清避让渔船的种类,熟练掌握渔船避让适用条件,做到充分考虑、果断决策、把握时机、正确避让,并在采取避让行动后仔细观察避让行动的有效性,以确保船舶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4.
《世界海运》2016,(1):35-37
能见度变化与船舶所适用的行动规则及避让责任紧密相关,正确认识和理解能见度变化时的规则直接影响船舶驾驶员避让行动。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和对《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相关条款的理解,探讨能见度变化时船舶应该如何理解适用的规则从而采取合适的避让行动,提出气象条件从互见变为能见度不良时和从能见度不良变为互见中时船舶应采取的避让行动,希望引起大家对相关问题的关注,进一步保障船舶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5.
渔船在海上作业中,渔网在海上拖曳、围捕、漂流或定置,给航行船舶带来了麻烦,对船舶航行安全有一定的影响。对海洋渔业各种作业讯号和作业特性的了解,可以帮助航行船舶采取妥善措施,在渔船作业中避让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海上大型拖航业务越来越红火,它的优点是方便、简捷和低成本,深受货主和船东的青睐。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海上大型拖航虽说优点不少,风险却也很大。如在狭水道避让来往船舶;在复杂水域避让渔船、渔网;尤其在大风浪天气中航行,操作稍有不当或疏忽,便有可能发生拖航事故。现根据自己多年海上拖航经历,谈谈大型拖航船队海上拖航操作上的一些注意问题,供同行参考。1大型拖航船队海上避让流网渔船的操作流网渔船在我国浙江、福建沿海较为常见。由于这些地区的渔民对船舶信号以及航行规则不熟悉,安全意识又差,时常给海船航行,尤其对救助船…  相似文献   

7.
牟勤  张敏  白军 《世界海运》2018,(2):38-41
针对疏浚作业船舶在喀麦隆杜阿拉航道浅区航行和施工过程中避让进出港船舶、渔船、渔具等较为困难的现状,依据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相关条款,分析疏浚船与进出港船舶、捕鱼船在不同情况下的避让关系,总结疏浚船舶在该航道浅区航行和施工时所需采取的特殊避让和操纵措施,为在该航道进行疏浚作业的船舶以及进出杜阿拉港的船舶提供切实可行的避让和操纵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一起因为船员过失而导致的船舶碰撞事故,分析这起事故的原因和船员在本事故中的人为过失,阐述在航行值班中严格遵守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重要性,指出船舶在采用避让行动前,应该相互沟通以确保避让行动的协调性,采取避让行动后应仔细检查避让行动的有效性,船东应当引导船员提高操纵技能,正确使用各种操纵信号,从而确保海上安全。  相似文献   

9.
吴志华 《中国水运》2010,334(7):22-23
雾对海上船舶航行安全构成威胁,船舶在尽力采取避让措施仍难以避免雾中碰撞事故发生时,应面对现实,积极采取各项行动,尽力挽救人命财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根据SOLAS公约第Ⅳ章的规定,所有客船和300总吨及以上的货船,应设有一台甚高频无线电话(以下简称VHF).随着AIS设备的广泛安装和AIS技术在电子海图、雷达/ARPA中的使用,船舶间的互相识别变得快捷、准确和容易;VHF被越来越多地用来了解两船或多船所形成的会遇局面和交换各自的航行意图、协调船舶间的避让,成为船舶...  相似文献   

11.
刘昭青 《世界海运》2008,31(4):31-31
最近IMO出版了一本新版船用无线电通信和航行设备执行标准,其对造船业、设备制造商、船厂和管理当局是必读之书。该2008综合版标准取代其2002版本,合并了截至2007年11月所有的和修订的执行标准,其中包括:电子海图显示和信息系统;组合导航系统;船用伽利略接收设备;救生艇筏自动标识系统搜救应答器;船舶远程识别与跟踪功能要求;船用航海数据记录器和船用简易航程数据记录仪;航行灯、航行灯控制器和相关设备;有关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无线电服务规定。  相似文献   

12.
为对不同环境影响因素下的船舶异常行为进行有效识别,提出一种综合考虑船舶位置和船舶航行状态的多角度船舶异常行为识别方法。将船舶航行状态分为停留、直行和转向等3类,对网格化水域内的船舶航行状态进行统计,获得船舶正常航行状态的区域分布情况;利用核密度估计算法对船舶位置特征进行提取,获得正常航行位置的区域分布;利用正常船舶航行状态和船舶位置分布情况对船舶异常行为进行识别。选取曹妃甸水域的船舶轨迹数据,用以验证异常行为识别模型的检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船舶位置异常识别取决于阈值的设定,宽松的阈值识别的异常位置包含船舶较少的航线轨迹,严格的阈值识别的异常位置反映船舶的危险行为;在船舶航行状态异常识别中,该方法可以对航向大幅度波动和航速剧烈变化的船舶异常航行行为状态进行有效的识别。  相似文献   

13.
有效的船舶监管对保障海上航行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文中分别对AIS(CLASS B)与小船动态监控系统进行了研究,对比发现,AIS(CLASS B)的使用有利于对小型船只、渔船等的动态监控,保障海上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14.
仝金强 《中国水运》2006,6(11):31-32
滚装客船易受风浪影响,大角度避让会产生更大的横倾,导致汽车倾翻、失火、沉船等事故。根据《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要求,结合本类船舶的特点,值班驾驶员应及早地小舵角避让,确保安全航行。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航运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海上航行的船舶不仅数量剧增,并且向大型化,高速化发展。在通航高密度,能见度不良的水域,船舶驾驶人员的操纵受到极大考验。为了加强海上交通安全,防止海事事故发生,笔者在此阐述了能见度不良情况下船舶航行的注意事项、航行规则以及近距离避让方法,确保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16.
《水运管理》2009,31(2):43-43
《SOLAS公约》(修正案)生效后,船旗国可将接收到的船舶远程识别与跟踪系统(LRIT)信息用于海上安全和环境保护。LRIT信息对船舶海上安全航行和船旗国对其境内船舶的安全管理都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很多船舶由于设备兼容性方面问题,难以实现LRIT船舶终端的安装.  相似文献   

17.
《世界海运》2017,(3):30-32
船舶间背离《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进行协议避让的行为,破坏正常的船舶航行秩序,严重影响水上交通安全。以两起由协议避让导致的船舶碰撞事故案例引出协议避让的定义,结合业内专家学者的态度,对船舶驾引人员使用协议避让的行为进行原因分析,并从推动立法、强化管理,培养船员自觉遵守《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意识等海事监管的角度提出对策和建议,尽量减少协议避让给水上交通带来的危害,最终达到规范通航秩序、保障水上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人类是从使用独木舟、划桨船等小型船舶开始,逐步发展到今天的各种各样船舶,有载重吨达56万吨的最大油船“海上巨人”轮、可装载1.8万TEU的最大集装箱船“马士基·迈克凯尼穆勒”轮、可搭载6360名游客和2100名船员的最大邮船“海洋魅力”轮和载重吨达40万吨(淡水河谷系列)的最大散货船等。随着世界贸易的增长,船舶数量的增加以及船舶向大型化和高速化方向发展,世界重要水道显得越来越拥挤,以致海上交通事故或者事故隐患频繁发生,给航行安全和海洋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为了加强和促进船舶的航行安全,船舶之间的互相识别一直备受重视,船舶之间以及船岸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越来越重要。依托全球定位系统、现代通信和计算机技术,通过航海科技人员十几年的研究,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9.
<正>《海上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六条第一款对于AIS的开启规定,从法律解释、AIS开启必要性等角度分析,应当适用于船舶的“航行”“停泊”“作业”等3种状态,以便更好地保障航行安全、提升航运效率、维护水域清洁《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简称《海安法》)第三十六条第一款要求“船舶在航行中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开启船舶的自动识别、航行数据记录、远程识别和跟踪、通信等与航行安全、保安、防治污染相关的装置,  相似文献   

20.
船舶在海上航行,值班驾驶员的主要工作就是认真了望,勤测船位,小心避让,谨慎驾驶,这是驾驶员的基本职责.<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五条规定:每一船在任何时候都应使用视觉、听觉以及适合当时环境和情况的一切有效手段保持正规的了望,以便对局面和碰撞危险作出充分的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