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交通拥挤日益严重,交通事故不断加剧。而多数交通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驾驶员违章行车造成,其中驾驶员闯红灯即是交通安全隐患的潜在因素之一。利用基于视频检测技术的车辆闯红灯自动抓拍系统,采集来自哈尔滨市东直路黑龙江工程学院侧门路段处的违章数据,从违章时间、违章速度、违章车型以及违章时红灯启亮时间等方面对数据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交通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交通量数据采集系统由红外线轴检测传感器电路、环形线圈检测传感器电路、数据处理分机板电路和计算机组成.能自动识别车型种类及记数,利用PC机实现数据报表,实时及远程监控.系统适用于各级公路和城市道路的交通量调查使用.  相似文献   

3.
付凌峰 《ITS通讯》2006,8(1):61-63
通过拥挤收费来缓解中心城市交通拥挤,是交通管理者探讨的一个热点,也出现了一些成功实施的案例。针对目前ERP系统的不足,本文利用ITS先进技术将拥挤收费与交通信息平台相结合,提出一个基于GPS技术的实时拥挤收费系统,描述了系统的工作流程与基本功能,并且建立起多车型多准则弹性需求下的拥挤收费费率优化双层规划模型。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速公路施工段、收费站等通行能力瓶颈路段等时常出现的车辆拥挤缓行、频繁停行、燃油急剧增加的问题,在充分调查交通拥挤缓行时车流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交通控制、感应检测等技术,建立了基于节能减排的交通拥挤缓行车流控制系统。实例分析表明:该控制系统在不增加车辆通过时间的前提下,大幅减少了车辆的起停次数,降低了燃油消耗。  相似文献   

5.
准确掌握地铁车辆内拥挤程度是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的手段之一。本文在对地铁车辆监控视频图像提取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车辆拥挤度识别方法。该方法使用车辆监控视频建立了车厢乘客数据集,通过提取视频图像检测区域以及人群特征检测来实现地铁列车车辆拥挤度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检测速度快,能够满足实际应用中实时性要求,三级拥挤度分类识别实验准确度为98%,四级拥挤度分类识别实验准确度为87%,其检测结果可辅助城市轨道交通管理者快速掌握线网实时客流拥挤情况。  相似文献   

6.
从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拥挤收费可以应用以下几种技术模式:一种是基于车辆身份识别(AVI)的技术模式,这种自动车辆识别的技术模式是通过射频微波、红外、激光、声表面波等方式自动识别(读写)车辆信息,实现收费交易的数据通讯,其中基于5.8GHz射频微波专用短程通信(DSRC)技术的ETC系统以其成熟的技术,卓越的性能成为城市道路拥挤收费主流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7.
基于车辆动态导航的拥挤定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传统拥挤定价理论局限性的分析,结合车辆动态导航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基于车辆动态导航的拥挤定价新思路,并据此设计出基于车辆动态导航技术的拥挤定价准则。该定价准则能真实地反映交通拥挤在空间上的分布,充分考虑路径之间的相互替代性,及时准确地体现路网交通的动态变化,从而能很好地克服传统理论的弊端。最后分析了基于车辆动态导航拥挤定价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将机磁阻抗技术用于金属板结构健康监测的方法,并使用BP神经网络数据处理技术实现金属板损伤程度的定量识别.首先,建立铝板与磁致伸缩材料构成的机磁阻抗模型,并推导出模型的耦合电阻抗表达式.然后,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耦合系统的三维模型,并通过有限元谐响应分析方法得到铝板在缺陷尺寸从5mm变化到13mm的机磁阻抗谱.同时,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对缺陷尺寸为7 mm和12 mm的机磁阻抗谱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神经网络能够准确识别出铝板缺陷的损伤级别.在铝板机磁阻抗检测中使用神经网络进行数据处理,不仅可以实现缺陷尺寸的精确定量,而且还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3GS(GPS,GIS,GPRS)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高速公路全线交通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对该系统的功能、物理框架和逻辑框架进行了设计。重点分析了基于3GS的交通信息采集技术、基于人工智能的交通信息处理技术、交通拥挤判别与交通事件检测技术以及交通控制与诱导技术等交通状态监控的关键技术。研究表明:以3GS技术为手段,可以实时、准确、全面、直观地采集、传输与显示全路网的交通运行状况信息,能够实现快速、准确地判定交通拥挤和交通事件的发生以及交通拥挤类型、拥挤状态和拥挤排队长度,能够对拥挤条件下的交通流实行有效地控制与诱导。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基于GPS全球定位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的公交车辆监控调度解决方案.概述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组成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并着重对监控调度中心的软件平台进行了设计和实现.该系统为城市公交系统提供了实时监控和调度功能,由此提高了公交运营车辆的效率,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缓解了交通拥挤问题,而且还有助于降低公交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11.
自动车型分类(AVC)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和讨论了自动车型分类系统原理及发展状况以及各自的优缺点,同时根据比较各种AVC原理的差异和可行性,通过利用自动车型分类系统的关键技术中的红外扫描检测、光纤传感器检测的两大部分,提出了一种比较适合中国国际情况的自动车型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北京公交车辆技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低底盘后置发动机车型;发动机普遍采用了进气增压中冷技术;自动变速箱和缓速器广泛采用;装备了空调系统等等.……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克服卫星信号盲区GPS定位间断或失效以及航位推算(DR)定位误差随时间积累等缺陷,设计了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GPS/DR/MM车辆组合导航定位系统。通过Kalman滤波对多传感器信息进行最优估计,并应用地图匹配(MM)技术,以得到最佳定位信息。系统的各模块任务使用t~C/OS—II嵌入式操作系统统一调度。经测试,该系统能实现车辆的可靠、准确定位,并且能精确地在上位机的导航地图上实时显示出车辆当前的位置和其他状态信息。该组合导航定位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ITS)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的通行效率,减少收费站稽查人员劳动量,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测距系统的货运车辆快速检测方法;分析了鲜活农产品承运车型的特点,通过车辆流向归纳,确定了常见的鲜活农产品承运车型;引入车辆外廓尺寸激光测距系统,建立了货物密度数据库作为判定基础;通过分析免征通行费的合理装载要求,结合货物密度的概率分布,以8×4载货车为分析对象,分析了货物密度上限与下限阈值的取值范围,提出了违规装载的货物密度判定模型;根据货车轴组间距的规律,运用力矩平衡原理确定靠近货厢最前端轴组的理论质量,提出了轴组判定模型;利用收费站实测数据,验证了货物密度判定模型和轴组判定模型的可行性,分析了计算误差,并对比了该检测方法的稽查优势。研究结果表明:鲜活农产品的主要承运货车车型有5种;货物密度判定模型测算的体积偏差率、密度偏差率分别为±3.75%、±4.94%,明显小于判定逻辑中合理区间、警告区间公差的50%;轴组判定模型对激光测距系统的依赖性较大;依托2种模型构建的快速检测方法是人工稽查效率的5.97倍,能够有效提高车道通行效率;被调查车道内的开厢查验率为16.62%,能够减少货车开厢查验频次,节省稽查人员劳动量和岗位配置;虽然增加的选择和输入参数过程平均耗时0.41 min,但仅为人工稽查耗时的15.70%。   相似文献   

15.
加强高速公路入口检测管理一直是国家治理车辆超载超限的重点。针对车辆的超宽超高检测,主要探讨基于激光式测距的宽高仪在高速公路入口治超检测中的应用。通过选用LMS111型激光传感器、宽高仪数据处理器和检测车道控制器,组建成一套完整的宽高仪检测系统。系统利用激光反射测距的原理,可以准确测量出车辆的宽度和高度信息。经实践检验证明,检测数据准确,系统运行稳定,能有效遏制超限车辆的驶入。不仅提高了治超的工作效率,而且为车辆在高速公路的正常通行提供了保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的车辆检测方法容易对路面造成伤害、传感器易受周围环境的干扰等问题,通过融合无线通信、集成电路、传感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研究开发出一种无人值守且对道路没有损害的新型交通量数据采集系统。  相似文献   

17.
随着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北京公交车辆中低底盘发动机后置车型成了主力车型,许多车辆装备了空气弹簧悬架系统,发动机后置第三桥驱动的铰接式大客车也出现在城市主干道上。  相似文献   

18.
地磁车辆检测器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交通流信息检测技术,而利用单节点检测数据完成车速估计是该技术研究的重点之一. 本文首先对地磁车辆检测技术予以简要介绍,然后基于对道路车辆车长分布规律的分析,在合理假设的前提下,提出了车流特征分区的车速估计算法. 该算法充分考虑实际应用中各类车型组成情况,应用最大类间方差法实现大型车与小型车的分类,基于城市道路小型车居多且车长分布集中的特点,仅利用小型车通过时间检测数据完成对平均车速的估计. 最后,选取实际路段开展试验,并基于Matlab平台对该算法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车流特征分区算法稳定性好,平均准确率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19.
论述一种汽车安全检测计算机智能化控制系统的组成和设计要点。该系统采用集中控制模式 ,具有智能化功能 ,自动识别上线车辆和车型 ,全自动灯光测量 ,多媒体提示信息 ,系统界面友好、自动化程度高、检测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传统基于断面高程的平整度检测方法耗时费力、价格昂贵等问题,从系统响应的角 度出发,结合无线传感技术与谱密度分析法等,通过测量车辆悬架的振动变化推算了路面的平整 度,构建了平整度快速采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设备、车载数据终端及信息处理应用。其中,利 用高精度三轴传感器采集车辆不同位点的振动信息,利用Zigbee 短程无线传输技术保证数据的实 时采集与稳定传输,利用数据标签实现多源信息融合,通过3G模块实现车辆数据与信息中心的 平台对接,借助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分析模型实时计算测量路段的平整度情况,并结合电子地图进 行发布与储存。现场试验证明:国际平整度指数与悬架振动的均方根值呈明显的多元线性关系; 与激光平整度仪检测数据相比,该系统的测量误差基本保持在10%以内,能够满足道路养护的精 度需求,适用于大范围的城市道路平整度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