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调查小客车和大货车在甘肃省4条国道干线公路上的运行车速情况,并根据期望车速的概念,对期望车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对4条干线公路上典型路段的车速测量数据进行研究,提出干线公路期望车速确定方法,并结合甘肃省干线公路的实际车速测量数据,对期望车速模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2.
干线公路街道化路段交通安全保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街道化路段是城郊干线公路的瓶颈路段,合理地对街道化路段进行接入管理可以提高郊区干线公路通行能力和安全状况。结合山西某省道,对该干线公路的街道化路段进行交通安全分析,提出路侧接入控制,并进行相应的交通安全保障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不同用地性质条件下的过街需求到达特性和不同交通管制下不同过街实体的交通特性,对机动车在路段中的车速特征、离散性以及路段信号控制人行横道对机动车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山区双车道旅游公路交通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区双车道旅游公路的交通特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定量分析.基于交通量的分析结果,从旅游旺季节假日前后旅游公路交通量增长的角度将旅游公路分为A、B、C3类.速度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山区双车道旅游公路的现状车速偏高;陡坡路段速度离散性较大.这不仅与货车比例等交通组成有关,而且与陡坡路段自身的道路特性也有较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前,针对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长大下坡路段交通安全保障设施尚缺乏系统成熟的设计理论研究。结合驾驶员行车过程的驾驶特性,从道路线形、交通管理、应急措施等方面分析给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长大下坡路段安全保障系统设计思路。对长下坡路段交通标志做出系统研究,针对急弯陡坡路段给出处置建议,最后提出了长下坡路段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周边干线公路日益面临着城镇化干扰的问题,人流、车流量迅速增加,造成了部分路段交通拥堵、事故频发。如何将干线公路进行快速化改造,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该文从设计的总体思路、横断面设计、平纵面设计、设计车速等方面对干线公路快速化设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公路穿村镇路段的交通安全问题已是我国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通过对公路穿村镇路段的控速设施方法的分析,总结出了适用其交通特点的措施。以永安村为实例分析,通过对其控速设施设置前后的效果分析,得出结论,永安村路交通安全提升设施改善后速度有所降低,ΔV_(15)=3 km/h,ΔV_(50)=6 km/h,ΔV_(85)=8 km/h,尤其是85%位速度,降低了21%。由此可见永安村穿村镇路段交通安全提升设施改善是有作用的,交通安全性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工程实际应用及实地跟踪观测,认为就地冷再生技术应用于普通干线公路路面下基层后,其路面后期使用性能良好,且能够充分利用原路材料,大大减少铣刨废料,有效降低对沿线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适用于路面承载力不足路段的处治,在普通干线公路改造工程中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干线公路交叉口路段车辙"屡坏屡修"已成为干线公路建设和养护工作中的痛点.以江苏省干线公路为研究对象,从交叉口路段车辙发生层位、交通量、车辙现状及发展速率角度,对干线公路交叉口路段车辙现状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江苏省干线公路交叉口以双层AC结构为主,车辙变形层位主要是下面层,交叉口车辙发展速率是一般路段的两倍.交叉口路段...  相似文献   

10.
普通干线公路作为地区交通主要组成部分,承担连接区域主要经济点的交通运输功能,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通道,对地区普通干线公路交通特点进行系统分析,有利于掌握区域普通干线交通发展规律及道路的服务状态,为公路管理及路网规划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对2009~2013年间辽宁省普通干线公路交通量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辽宁省普通干线公路交通量特点。  相似文献   

11.
穿村镇公路交通冲突严重,事故频发.以密云琉辛路燕落段(总长860 m)为例,从主路及相交支路的交通调查入手,引入交通冲突分析技术,建立灰色聚类评价模型,利用可接入管理技术对穿村镇公路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保留优评相交支路,合并恶评相交支路,并对交叉路口的几何设计尺寸进行改造.研究表明,利用交通冲突理论对穿村镇公路交叉支路进行优化改造,路段冲突率明显降低,居民出行安全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以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行车道封闭施工区路段的车辆实测速度数据为分析对象,利用单样本K-S 检验方法对各检测断面大型车、小型车的车速分布形式进行了检验, 利用概率密度曲线分别拟合了不同检测断面大型车、小型车的车速分布,定量分析了施 工区内不同交通控制区域的车速分布形式及其变化规律,并分析了不同交通控制分区对 车速分布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速公路施工区路段车速服从正态分布,施工区交通控制分区对车速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影响显著.研究成果为高速公路施工 区交通安全管理和车速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道路交通事故车速分析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速度是诱发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为保证道路行车安全,车速控制非常必要。通过对行车速度与道路安全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了速度对事故的影响机理,重点强调了车速分布的离散性对事故的影响,并建立了车速模型,对车辆运行中如何控制车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公路线形设计的一致性水平与交通安全有很大的关联性,然而国内还缺少对双车道公路路段线形质量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在国内外关于运行速度及运行速度差值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评价双车道公路路段线形一致性的综合模型。该模型以运行车速图中第85%位车速与平均车速所围成的相对面积和路段各相邻单元运行车速差值的平均值为参数,融合了整条路段的运行速度及其差值的分布信息。通过灵敏度分析,标定了模型的参数,建立了评价标准和阈值。多个双车道公路路段的事故调查数据表明,模型建立的线形一致性评价指标与交通事故有较好的相关性,初步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限速值低于 60 km/h的公路上超速 50%以下仅给予警告处分,部分低限速公路无交通监控设施,超速现象严重.以北京市郊某限速 40 km/h的公路路段为背景,设计并实施意向偏好调查(Stated Preference Survey,SP调查),通过分析 SP数据,并建立随机效用-后悔混合模型,剖析驾驶人车速选择的影响因素,探索超速行为机理.结果表明,限速标志对车速有一定规范作用,其他车辆平均车速的影响会弱化违法监控设备的效果;性别、驾龄、驾驶车型和接受超速处罚的经历均对车速选择行为有显著影响;驾驶人面对超速带来的收益和损失,遵循后悔最小化原则进行决策.  相似文献   

16.
车速是描述车辆运行状态的基本参数,而掌握城市主干路路段车速分布特性更是许多后续研究的基础。本文以南京市部分主干路调查得到的数据为基础,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城市主干路路段车速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对车速的分布形式进行拟合,定性分析了不同类型主干路的分布形式;然后,从路段整体、横向两个角度对车速分布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市主干路路段车速分布的形式主要与车辆行驶时的自由度有关,道路条件以及交通流状态对车速分布的参数值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成果将对城市主干路的规划、设计、控制、管理以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基于车辆行驶记录仪法的道路危险路段排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新的公路危险路段排查方法,通过车辆行驶记录仪记录车辆全程实际运行车速,绘制全程速度曲线图,根据实际运行车速波动幅度的大小来确定交通冲突最大路段,经与实际交通事故数据对比,依据该法确定的路段与实际事故多发路段吻合。  相似文献   

18.
为获取道路线形、驾驶员属性、车辆类型、事故形态等因素对山区公路穿村镇路段过境车辆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机制。本文基于元双公路(元谋—牟定)2012—2017年事故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人、车、路、环境等方面筛选出15个影响因素;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以事故严重程度为决策变量,分析不同证据变量与驾驶员行为共同作用的推理结果。结果表明:不安全驾驶行为与危险事故因素的共同作用,将会增加事故严重程度;当涉及货车时,由于未保持安全距离,伤人事故率增加8.2%;在弯坡组合路段,由于驾驶员判断失误,伤人事故率增加 19.6%;阴雨天行驶时,由于驾驶员判断失误,伤人事故率增加5.4%;由于操作不当,发生侧翻事故时,伤人事故概率增加3.1%。  相似文献   

19.
隧道是公路上的特殊路段,空间环境狭窄、量车流大、车速快、光线变化大、视野不清等,多方面潜在交通事故的诱因。聚类分析是计算机领域数据挖掘的重要分支之一,运用CLIQUE算法对公路隧道事故数据进行聚类,对聚类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影响的主要因素,提供了一些建议,对于公路隧道的规划和运营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科学评价普通干线交通安全风险状况,以黑龙江省近5年普通干线交通事故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评定模型(Logit)进行风险因素识别,建立“风险输入-安全保障-事故输出”三维度风险评价体系;将基于指标相关性的权重确定法(CRITIC)与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AHP)进行组合,建立交通安全风险综合评价模型;以国道G229路段进行实例分析,力图为运营期交通安全管理决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救援响应时间、路面使用状况、平纵线型不良比例、V/C比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各路段评估结果与实际调查情况基本吻合,根据不同风险等级的路段应采取不同的改善措施,以有效提高普通干线公路交通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