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7 毫秒
1.
针对现有干线交通信号绿波控制方法采用平行等宽的绿波带宽,无法考虑相邻交叉口间交通流运行速度波动性的缺陷,引入了基于路段速度波动区间的不等绿波带宽,提出了干线交通双向绿波优化控制方法.该方法在满足非绿波相位交通需求的前提下,以相邻交叉口之间的绿波带宽最大化为优化目标,通过构建带宽最大化模型,调整相邻交叉口之间的相对相位差,并以重叠度检验为约束条件,防止了绿波带断层现象的产生,进而实现了干线道路交通信号的双向绿波控制.以昆山市长江路为例,基于效率层面的评价指标对提出的干线交通双向绿波优化控制方法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之传统的绿波控制方法在绿波带宽方面增加了11.8%,在交通延误和车辆排队长度方面分别减少了15.34%和10.86%.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城市土地开发强度与交通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以供定需"的用地交通关系.通过对路网交通需求量和交通供给量的定量研究,建立路网饱和度与土地开发强度之间的数学模型,并提出得到合理土地开发强度的交通门槛值.最后以上海市徐汇区为实例,验证论文提出的确定合理土地开发强度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在实际绿波控制应用中,公交车进站停靠所形成的交通瓶颈往往会使路段实际通行能力降低,对绿波控制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应用集散波理论分析了公交车进站停靠对最大绿波带宽的影响,并提出了在无公交车停靠和有公交车停靠两种情况下,不同的绿波控制相位差及最大绿波带宽的计算方法,在VISSIM仿真平台进行了在线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考虑公交瓶颈影响下获得的绿波带参数,其控制效果明显优于未考虑公交瓶颈影响下的控制效果,同时也验证了应用集散波理论获取公交停靠瓶颈下绿波控制参数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陈科  戴志中 《城市交通》2011,(1):58-64,11
山地城市建筑项目的高强度开发与亟待改善的道路交通之间矛盾突出,亟须拟定道路交通改善与建筑项目开发一体化策略,促使建筑项目与道路交通协调发展。从建筑项目开发与交通改善措施的结合点出发,围绕减少道路交通量和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两方面探讨道路交通改善的主要措施。总结了10项建筑项目开发与交通改善的一体化策略,包括用地控制、与交通设施结合等内容。最后指出,在城市道路交通与建筑项目的协同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采用可行性较强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道路饱和度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饱和度是研究和分析道路交通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但目前人们仍比较简单地用V/C来计算饱和度,未能根据各鼢类不同道路的标准进行计算,尤其是公路和城市道路,其计算方法并不一致,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6.
空隙率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室内试验并以AC13为例,对空隙率与沥青饱和度和吸水率、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模量、劈裂强度,抗剪强度)、冻融劈裂强度(比)及疲劳寿命间关系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空隙率影响沥青混合料性能,其间存在很好的相关性;随着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增大,沥青饱和度降低,吸水率增大;空隙率增大,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模量、劈裂强度、抗剪强度)降低;空隙率增大,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强度降低,冻融劈裂强度比减小,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坏性能降低;随着空隙率增大,沥青混合料剪切疲劳寿命减少.  相似文献   

7.
道路运输的发展离不开土地的支持和保障,土地利用的形态决定了道路运输的分布。道路运输规划过程中越来越重视与土地利用的相互反馈作用,注意协调道路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在分析研究道路运输与土地利用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道路运输中如何实现土地合理利用的建议,可为道路运输与土地利用关系的协调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龙年在充满自信的欢呼中来到了。回顾过去的12年,我国的城市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中已开始十分重视交通规划,城市道路网的布局与城市用地的发展和交通的流量流向相结合,土地的开发强度与道路交通的集散能力相结合,解决城市车辆的各种停车问题也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家庭小汽车的强劲发展和有限的道路空间资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土地开发与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针对特定开发地块,采用交通承载力方法分析不同开发情境下的土地极限容积率。提出交通承载力动态静态结合模型,以静态道路网络容量测算路网总体服务水平,以交通动态模型分析关键路段服务水平,分别与路网可接受服务水平及路段临界服务水平比对,研究土地的临界开发强度,以陆家嘴金融城东扩区为案例,指导东扩区土地开发,同时为地区控详规划调整提供交通分析支撑。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黑龙江省2006~2010年间1万多起道路交通事故数据的基础上,选取道路交通控制设施、路侧防护设施、道路物理隔离设施、照明设施等四类典型道路交通设施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敏感条件下(如不同道路类型、不同天气条件、不同事故形态、不同路表条件等)发生的交通事故形态与特征,据此分析道路交通设施对交通事故发生的影响情况,这将有利于道路交通设施功能的有效发挥,道路交通安全度的提高,也有利于道路交通设施的管理与维护。  相似文献   

11.
从感应控制思想着手,采用面控的策略,寻找缓解城市一个区域道路交叉口高峰时期拥堵的有效方法。提出基于交通流相容性原理的协调式感应控制方案,针对城市交通高峰时期,在单条路径实现绿波控制的基础上,根据检测器检测信息实施区域多向绿波带,以提高区域交通信号的控制效率,使整个区域的通行能力达到更大和延误更小。最后用一简单路网说明该控制策略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提出城市主干路协调控制系统参数的道路物理结构分析计算法。通过分析道路线性物理结构与车流时空之间的联系,利用绿渡带宽和绿波时间间隔系数值δ两项指标进行相位差配时和周期时长的选择,拓宽绿波带宽,提高绿波系统效率,减少交通延误,为解决主干道绿波协调控制信号相位差配时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新的计算分析法。  相似文献   

13.
为弥补对包含有轨电车的干线绿波优化能力的不足,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路径绿波模型的干线绿波优化模型, 确保干线转向有轨电车与干线直行社会车辆的通行效率与独立运行; 确定了转向有轨电车线路的信号相位与干线社会车辆信号相位之间的协调关系, 构建了干线绿波模型的基本约束条件; 考虑有轨电车停车过程的加、减速特性, 以及通过交叉口时清空时间的要求, 建立了有轨电车补充约束条件; 设置了相位顺序控制变量, 增大解空间, 提高了干线绿波优化模型的建模能力; 设置旅行时间变量, 保证社会车辆行驶在路段规定的安全速度之内, 确保有轨电车上、下行总旅行时间一致, 保障调度运行的高效合理; 在满足有轨电车绿波带宽基本要求的条件下, 构建了社会车辆绿波带宽最大化的目标函数; 应用干线绿波优化模型对南京麒麟镇有轨电车干线路段沿线4处交叉口进行了交通信号协调优化。研究结果表明: 干线绿波优化模型能对各交叉口信号相序进行优化, 为有轨电车提供包含转弯相位的绿波; 优化后干线信号周期为142.4 s, 各交叉口相位差分别为0、116.8、52.0、5.7 s, 单方向社会车辆绿波带宽为26.6 s, 上、下行社会车辆绿信比达到37.4%, 有轨电车绿波带宽为10 s, 满足干线系统交通需求。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上升,导致交通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交通拥堵日益严重。针对干线局部拥堵提出绿波带与红波带协调控制策略。其原理是:通过绿波带控制,利用下游交叉口和路段,对瓶颈交叉口的拥堵车流进行快速疏散和卸载;通过红波带控制,运用上游交叉口和路段的空间优势,有效地将到达瓶颈交叉口的车流分别截流在上游的交叉口和路段,延长其到达瓶颈交叉口的行程时间,以防止瓶颈交叉口的拥堵蔓延和上溯。选择交叉口进口道协调相位饱和度和路段排队长度比作为评估指标,讨论协调控制策略的启动与结束条件。通过交叉口关联度模型分析协调控制的范围,并对协调控制的绿波带和红波带进行控制方案设计。算例分析表明,绿波带与红波带协调控制策略可以明显降低车辆在干线交叉口上的平均停车次数(-15%)和平均延误(-27%),提高干线交通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5.
影响城市交通的土地开发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恒  周娟 《城市交通》2006,4(4):26-31
试图用经济学原理探讨城市土地开发中,开发商忽略土地开发带来的交通拥堵,而仍旧在地块上进行高密度土地开发的原因,进而解释为什么市场规律在调节土地开发强度上是无效的;同时分析政府现行的土地开发管制政策的效用,探讨现有做法的局限性以及可能产生的长期不利影响;在分析企业和政府两方面行为的基础上,提出可能的控制土地开发强度的手段,即政府实行将土地开发带来的外部效应(交通拥堵)内在化的政策,通过市场调节企业土地开发行为,来达到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目的。最后,分析内在化政策的适用性和制约因素,指出不同城市,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政策应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6.
鉴于道路因素在交通事故诱因中的重要作用,针对真实交通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对改善道路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与以往单一事故率评价指标所不同,分析交通事故的多个特征,得出道路因素中的道路等级、路面结构、照明爷件、道路限速、道路饱和度等因素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期为改善道路建设和预防交通事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8种不同控制思路下的决策方案,并在每种决策方案下,综合考虑社会车流绿波带和公交车流绿波带,分析上游交叉口到达下游交叉口的时刻对绿波带的影响情况,建立了基于绿波带宽度的优化目标。以社会车流和公交车流能够获得的绿波带宽度之和最优为原则,确定出8种决策中的最佳决策,并对控制算法进行了验证。提出的信号配时优化方法不仅可以同时满足社会车流和公交车流需求,还可以实现绿波带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绿波协调控制方法在城市交通信号控制中占有重要地位.针对传统绿波协调时以公共绿波带宽最大为控制指标所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类考虑路口协调相位不同方向交通放行重要程度,且绿波带宽内连续通过车辆数最多的控制目标及优化求解方法;并将集散波、时距图分析等内容相结合,对下游车辆排队对绿波协调控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一种考虑红灯排队消散的绿波控制带宽搜索算法.仿真分析表明,虽然新方法所得到的绿波带宽不一定最大,但能够使绿波带宽内连续通过各路口的车辆数相对较多,从而更具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以两个单点信号控制交叉口组成的简单绿波系统为例,建立一个以干线车辆行程时间最短为目标,各相位有效绿灯时间、饱和度及周期时长为约束条件的非线性函数模型,分别运用遗传算法和遗传退火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优化,实现了对绿波系统各交叉口信号配时的优化设计,并以实例加以论证,其优化效果良好。结果表明:遗传退火算法更能快速、准确地寻找出全局最优解。  相似文献   

20.
在对现有盐城市五个交叉口的交通情况分析基础上,指出其信号配时的不合理。通过比较设计前后道路通行能力的变化和延误的变化以及交通综合效应的改善,证明单向绿波协调控制能够在不增加各交叉口总延误前提下,使主干道上主流方向的车辆在规定车速下不间断的通过各交叉口,从而改善该主流方向的交通运行状况。最后对盐城市一条实际道路上的五个交叉口进行单向绿波协调控制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