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现行的《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有关弯沉计算存在的问题,根据动态控制的观点,路面结构层的实测代表弯沉值应以其下一层的实测代表弯沉值为基础进行反算,并通过偏差分析,了解其层间接触状态,计算实际层底弯拉应力,预估其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行的<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有关弯沉计算存在的问题,根据动态控制的观点,路面结构层的实测代表弯沉值应以其下一层的实测代表弯沉值为基础进行反算,并通过偏差分析,了解其层间接触状态,计算实际层底弯拉应力,预估其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3.
采用FWD对某高速公路旧沥青路面进行全线弯沉检测,以及对不同路面结构型式进行FWD与贝克曼梁弯沉比对试验检测,以分析评价旧沥青路面结构的强度状况。根据代表性路段旧沥青路面实测的结构层厚度和力学参数代表值,采用公路路面设计程序计算旧沥青路面顶面弯沉值,比较其与将FWD实测弯沉值转化为贝克曼梁弯沉代表值的差异,有益于旧沥青路面的弯沉检测。  相似文献   

4.
根据实测路基回弹模量和弯沉值,通过回归分析和计算,提出适于实测路基的回弹模量与弯沉之间的换算公式,与规范中推荐的计算公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受不同地域、土质类型和含水量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实测建立路基回弹模量与弯沉值的相关关系,并根据设计路基回弹模量计算路基交工验收弯沉标准值,更有利于路基施工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根据实测路基回弹模量和弯沉值,通过回归分析和计算,提出适于实测路基的回弹模量与弯沉之间的换算公式,与规范中推荐的计算公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受不同地域、土质类型和含水量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实测建立路基回弹模量与弯沉值的相关关系,并根据设计路基回弹模量计算路基交工验收弯沉标准值,更有利于路基施工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半刚性基层路面暴露出反射裂缝较多、路面早期局部破损等问题,因此倒装结构路面在部分省份开始了应用,但因倒装结构力学计算模型、土基模量、材料特性等方面理论假设与实际状态之间存在一些差异,图纸给定的弯沉交工验收值与实测值难以匹配,不能实际指导施工现场交工验收工作。结合工程实际,使用实测的土基回弹模量及弯沉实测值,依据相关规范计算得到修正计算弯沉值,可为路面倒装结构的沥青层弯沉交工验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用自动弯沉仪检测大连市两条1km路段的弯沉,对检测数据进行拟合优度的χ2检验,判断其是否服从正态分布。结果表明其中一条路段的检测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可采用规范中的方法计算代表弯沉值;而另一条路段的检测值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小波分析的方法对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检测数据进行消噪,经假设检验发现消噪后数据服从正态分布,此时可采用规范中的方法计算代表弯沉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路基弯沉值测量中的注意事项,详细介绍了代表弯沉值的计算方法和评定。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沥青路面厚度是根据多层弹性理论、层间接触是紧密而不产生层间滑移的完全连接体系为原则设计的,以在双圆均匀荷载作用下轮隙中心处实测路表弯沉值作为设计依据。层间结合完好程度对路面弯沉值的大小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层间结合牢固可提高道路的整体强度,减小弯沉值,增大轴载次数,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我们以本地某一级公路实例探讨加强路面层间结合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0.
沥青路面设计是根据多层弹性理论、层间接触紧密而不产生层间滑移的完全连接体系,以及在车辆均匀荷载作用下轮隙中心处实测路表弯沉值决定的。层间接触的条件对路面弯沉值的大小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层间接触牢固可提高路的整体强度,使弯沉值变小,增大轴载次数,延长路面使用年限。有文献记载,层间条件从连续到滑动的变化可以导致极限轴载降低大约40%。  相似文献   

11.
落锤式弯沉仪作为一种动态无损检测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弯沉盆包含了大量路面结构信息,可据此对结构层模量进行评价.该文利用谱元法路面计算程序,通过逐步回归和多层感知元神经网络2种方法,对路面模量反算模型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基于弯沉盆的动态模量反算方法.对半刚性沥青路面的实测弯沉数据进行反算后,发现由于实测和理...  相似文献   

12.
路基、路面回弹模量是设计和施工的重要指标,但回弹模量是变化的线性函数,较难直接测量,在施工中采用了路基弯沉测量来间接控制回弹模量。用多层弹性体系理论方法全方位阐述路基路面各层回弹模量与总弯沉值的关系,给出施工过程中控制弯沉值的理论标准。用此方法计算理论弯沉值可以在实际施工中及时了解路基质量情况。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新疆公路工程路基、路面验收时实测弯沉值与设计弯沉值的对比分析,提出新疆公路设计弯沉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通过对设计参数的调查,对设计参数的取值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根据路床填料的类型分别进行了设计弯沉值的计算,并通过多个项目的现场弯沉值的对比分析,对设计弯沉值进行了修正,对公路设计中的弯沉计算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选取辽宁省典型公路的路基进行贝克曼梁弯沉试验和FWD弯沉试验,基于不同贝克曼梁弯沉测试值范围内的动静弯沉代表值,开展了动静弯沉的转化关系模型研究,提出了适合于辽宁省的路基动静弯沉转化线性模型,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基于FWD的路基动弯沉验收标准值。  相似文献   

16.
冯瑞 《交通标准化》2010,(7):111-114
回弹弯沉值能反映路基路面的承载能力,通常用于路面结构及旧路补强的设计。但规范中弯沉值的计算值往往偏大,结合一实例对其进行验证,并推荐一种弯沉值的确定方法,能更真实地反映路基路面的承栽能力。  相似文献   

17.
基于FWD路表弯沉盆特征分析相应数学模型拟合条件,分析Sigmoid函数曲线与其相似型,并将该模型用于拟合不同路面状况的检测弯沉盆,分析拟合不同路面的精度变化,寻求了可以减少理论弯沉盆和实测弯沉盆差异的方法,得出函数Sigmoid曲线用于拟合路面弯沉盆的精度随着路面性能状况PCI的值变大而递增,曲线的形态随PCI差值变化增大而陡增的特点,这些规律将为今后路面健康管理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基于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利用 BISAR 软件,计算了 FWD 标准荷载作用下结构层动态模量、厚度以及层间粘结状态对路表弯沉盆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路基模量是影响路表弯沉大小的主要因素,路基模量减小造成弯沉盆的整体下移;面层模量主要影响荷载中心外20 cm 范围内的弯沉,基层模量的影响范围为30~120 cm;结构层中基层厚度对路表弯沉盆影响较大;层间出现滑移后,路表弯沉迅速增大。当 ALK =10时,最大弯沉增幅可达27.13%。  相似文献   

19.
李斌 《浙江交通科技》2005,(1):11-12,15
通过工程实例,对比分析采用&;lt;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gt;(JTJ014-97)与《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与JTJ034-93)计算弯沉值的差异,说明设计弯沉值本身就存在差异,在施工过程中弯沉值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值。或者通过修建实验路段,找出适合本工程的弯沉综合修正系数,从而建立本工程或本地区的弯沉值计算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20.
通过激光断面综合测试仪,对路面性能指标——平整度、横向力摩擦系数和表面回弹弯沉值进行测试,发现平整度、横向力摩擦系数都在可接受范围内,特别是回弹弯沉代表值没有出现显著下降,其对理论研究及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