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借助上海市隆昌路下立交条形深基坑工程,从围护选型、支护设计、验算与实测总结交通重载下的支护设计重点和难点,主要得到以下结论:从安全性和经济性考虑,10m以内基坑采用型钢水泥土搅拌墙较合理。采用同济启明星软件进行设计验算,各项控制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但实际围护变形量明显偏大。通过对现场施工工况、变形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此次变形过大的主要原因为支撑不及时、降水效果不佳、周边交通重载持续作用、围护刚度偏弱。在加强现场施工管理等措施的前提下,仍需要针对此类基坑的支护进行加强设计,例如部分深基坑考虑型钢密插以提高围护刚度;地基加固抽条间距加密,加固深度加深;建议钢支撑间距加密至3~3.5m。  相似文献   

2.
根据常青花园站基坑的深度、场地水文地质等情况,并通过对各种基坑支护结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进行比选,确定本站施工期间的临时围护结构方案;然后制定设计原则及确定计算荷载,并采用同济启明星FRWS<深基坑支挡结构分析软件>对其进行设计和计算,最终确定本站的围护结构为直径850 mm、间距600 mm的SMW工法桩内插型钢,设两道内支撑.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合流一期污水总管运行时间长、管状较差,在轨道交通和港城路拓宽施工前,需对其港城路区段进行加固。施工采用的双轮铣搅拌墙工法(CSM工法)是一种新型水泥土深层搅拌工艺,具有成桩质量好、施工场地灵活、环境影响小、施工周期短等优点。为保证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好铣头定位、垂直精度、铣削速度、浆液配制等各项工序控制。通过采用双轮铣搅拌墙工法,在预定工期内完成了工程内容,并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如何在有限的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内建设超深、高刚度的地下连续墙,上海市轨道交通19号线世博大道站工程项目在基坑围护施工中引入锁扣型钢地下连续墙施工法,开展该工法的试验研究。本文阐述了该工法的关键施工工艺,并对其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锁扣型钢地下连续墙在中心城区软体地区深基坑围护施工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该工法钢构件工厂化制作、止水效果好并能节约施工场地,特别是在中心城区场地面积狭小大规模工程的快速施工中能发挥其优越性能。  相似文献   

5.
SMW工法桩采用三轴水泥搅拌桩,内插型钢劲性材料成型,在地铁的围护结构中广泛采用。规划杭州地铁5号线与在建紫金港隧道斜交,考虑到未来地铁盾构机的施工而在相交区段采用了SMW工法桩。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在一个开挖断面上的SMW工法桩与地连墙在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水平位移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变化规律,分析墙后不同距离内沉降量变化值,以及对比施工过程中内支撑轴力的理论值与实测值的变化情况,研究采用SMW工法桩与地连墙的协同变形能力,为相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徐璋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1):122-126, 148
随着地下空间开发的蓬勃发展,国内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国内现有施工设备及技术无法满足超深基坑围护止水及地基加固施工需求。介绍了国内唯一的、 目前世界上能施工直径最大、 深度最深、最先进的超高压喷射搅拌成桩(墙)旋喷工艺。总结了几种大直径旋喷工法的特点, 通过实际工程应用实例, 阐述了超高压喷射搅拌成桩(墙)工法在城市建设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张河 《隧道建设》2019,39(Z2):294-300
为确保昆明轨道交通4 号线朱家村站基坑开挖及支护过程中基坑及挡土墙的安全,通过对不同深基坑支护措施及挡土墙保护方案的比选,并结合数值模拟验算结果,分析在深基坑开挖支护各工况阶段的挡土墙安全指标,选出工期短、经济性好、安全性高的挡土墙保护方案。结果表明,在挡土墙高度较小时,采用型钢斜撑结合基坑支护结构对挡土墙进行保护,安全、快捷、经济、高效, 对于以后类似条件下的紧邻深基坑挡土墙保护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危岩带下深基坑开挖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问题,以一在建悬索桥锚碇深基坑为研究对象,探讨该基坑的开挖关键技术,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危岩带下深基坑坑底位移,锚杆、锚索的受力情况,护壁墙受力、位移情况及边坡稳定系数等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边坡分级分区域开挖的施工方案进行基坑开挖,各项验算指标均满足开挖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控制效果,可保证该项目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
王翼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2):200-202,208,M0021,M0022
详细阐述了上海市杨浦区民星南排水系统工程中主体泵站地下连续墙基坑设计,介绍了异形平面地下连续墙布置、钢筋混凝土支护结构与泵房主体结构一体化设计,采用启明星软件对地下连续墙的内力进行了计算分析、对深基坑的变形进行了验算、对深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理论计算分析和施工监测结果表明,设计的基坑安全可靠,施工对周边影响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为深基坑地下连续墙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以张靖皋长江大桥北航道桥南锚碇项目为例,开展了双轮铣深搅(CSM)工法与传统的三轴搅拌桩等技术的比选,并在锚碇现场进行试桩试验,分析了CSM工法搅拌桩在深厚软土覆盖层中的成桩效果,归纳总结搅拌桩施工过程中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李义华  翟志国  许维青  刘柳 《隧道建设》2022,42(8):1482-1490
针对京沈客专望京隧道2号竖井施工中68 m深的地下连续墙在富含承压水且以粉细砂层为主的软弱地层中成槽难、垂直度控制难、42 m深的基坑安全与主体结构质量控制难等问题,提出对超深地下连续墙创新采用双拼工字钢接头柱、基坑上半部采用钢支撑替代混凝土支撑、基坑下半部环框梁与混凝土内支撑逆作、环框梁和腰梁合二为一、改进接头防水方式、改变竖井主体结构施工工艺等多项技术革新。得出主要结论如下: 1)在地下水丰富的软弱地层中,采用双拼工字钢接头柱可以显著提高超深地下连续墙的垂直度,减少接缝渗漏水现象; 2)通过优化超深竖井内部支撑体系和主体结构的施工顺序,并且将临时支撑结构和永久结构合二为一,可以显著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安全、节省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12.
杜文举 《路基工程》2011,(2):147-149
介绍了钢板桩支护在沪宁城际铁路一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通过对钢板桩围堰的检算,确定了较好的支护方案和施工工艺,控制基坑开挖防护的关键环节,有效地保证了既有线铁路的正常运行和基础的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13.
金生吉  陈华  舒哲  何丽娟 《隧道建设》2018,38(5):740-746
为研究深基坑开挖过程中钢支撑轴力的变化情况,以沈阳市南北快速干线隧道深17.8 m基坑工程支护体系中横向钢支撑为研究对象,对基坑开挖过程中的轴力变化值进行现场实时监测,并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对不同工况下的钢支撑轴力进行模拟研究,得出各道钢支撑的轴力云图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1)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坑壁主动土压力逐渐增大,使得每道钢支撑轴力在短期内均呈线性增长趋势; 2)同一断面钢支撑全部架设完成后轴力有所衰减,其原因之一是连续墙后的土体发生了流变现象,使得土体应力重新分配并达到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龙喜安 《路基工程》2015,(2):137-141
针对佛山地区的深厚软土地基,以荔村站地段基坑开挖为例,分析了基坑围护结构计算模式,根据基坑开挖工况和施工顺序,按作用在弹性地基上的竖向弹性地基梁模型逐阶段计算其内力及变形。对深厚软土地基条件下基坑围护结构选型进行了分析,基坑采用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的支护形式和明挖法施工。拟设了基坑围护结构尺寸,运用理正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了基底加固深度、连续墙嵌固深度和支撑间距条件对基坑整体抗滑动稳定性、抗倾覆稳定性和抗隆起稳定性、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和内力的影响,优化了满足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的围护结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5.
韦青岑  张俊儒  何基香 《隧道建设》2018,38(6):1014-1021
佛山地铁2号线换乘车站张槎站基坑宽50.3 m,深16.9 m,局部位于既有禅西大道桥下(净高仅7 m)。为解决低矮空间下超宽深基坑支护、既有高架桥桩基托换等难题,提出如下技术措施: 1)采用高桩承台桩基托换技术对位于车站中央桥桩进行托换,托换承台高于车站基坑面,基坑内支撑穿过新旧桩基形成对撑,内支撑与新旧桩相对独立; 2)地下连续墙幅宽调整为4 m,采用小型钻机成槽,以改善桥下施工工艺; 3)地下连续墙与两侧既有桩之间增加防塌孔措施; 4)基坑内支撑均采用混凝土支撑并加临时立柱以增加内支撑稳定性。以上措施解决了托换体系与车站基坑相互影响的问题,确保了低矮空间下超宽深基坑施工安全及既有桩基的安全。经数值计算论证、现场施工验证,提出的超宽深基坑内既有高架桥梁桩基托换关键技术是合理、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依托昆明轨道交通火车北站深大基坑的工程实例,运用理正深基坑软件模拟基坑开挖和回筑全过程,计算深大基坑地下连续墙的内力、位移,对富水圆砾地层深大基坑地下连续墙的变形规律进行研究,并对地下连续墙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比选。分析研究得出:对于富水圆砾地层采用分层开挖方法及内支撑体系,其深度达到35.0 m的深大基坑,地下连续墙嵌入深度建议值为35.0 m,厚度建议值为1.5 m,并满足整体稳定性、抗倾覆、抗隆起、抗管涌验算要求。同时,针对性地提出了富水圆砾地层地下连续墙施工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7.
黄福杰  陈浩民  何则干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188-190,213,M0021
为确保处于深厚淤泥区的临近地铁基坑在新建基坑开挖支护过程中的安全性.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精细的三维计算模型,计算分析地铁基坑对新建基坑开挖、支护的力学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开挖完成后,地铁车站基坑位移呈现岀“鼓肚型”,符合连续墙加内支撑基坑支护型式一般的变形规律;新建基坑围护桩最大侧移为24.5 mm,竖向位移为6.54 mm,均小于围护桩位移控制值,说明新建基坑支护体系设计具备合理性;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最大位移为12.16 mm,远小于一级基坑位移限值。同时发现其地下连续墙两侧的位移增量不同,右侧(靠近新建基坑一侧)地下连续墙位移增量较小。其原因是新建基坑开挖淤泥区使右侧地下连续墙所受的主动土压力减少。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介绍的端头井基坑深度为17.73m,基坑支护采用连续墙+内衬的复合墙结构形式,重点叙述了支护方法的比选过程和计算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