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无锡市地下水开采、超采情况严重 ,致使地下水资源面临枯竭 ,同时引发了地面沉降 ,对城市防汛和人民生活等方面带来极大的危害。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关系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七里10#滑坡内地下水水位较高,为探究地下水对土体变形的影响作用,在调查滑坡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布置了监测系统对地下水和土体变形进行监测。在5种不同水位工况下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结论:该滑坡变形受到地下水影响较大,降低地下水的对滑坡稳定性有非常明显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研究隧道设计、施工面临的地下水处治难题,为高压富水隧道设计、施工提供理论依据,对隧道地下水处治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不同部门在不同时期和社会经济条件下,提出了不同规范和地下水处理措施。针对隧道工程设计、施工过程所遭遇的地下水问题,尤其是隧道衬砌水压力荷载问题,各行业部门在隧道(洞)工程支护结构设计中对富水地层地下水压力对支护结构的影响认识并不一致,尤其是对外水压力能否折减仍存在一定争议,对地下水作用的认识仍未达成共识。为此,对隧道地下水问题从概念和方法上进行研究,在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王坤  黄涛  邓俊 《路基工程》2010,(6):150-152
对深基坑施工前期降水影响下地下连续墙的受力进行分析,重点考量了地下水的静水压力及渗流压力对连续墙的影响。以Saenz模型和地下水渗流模型及Darcy公式为基础,对天津地铁二号线青年路站工程条件进行分析概化,建立了地下水作用下连续墙墙体的应力-应变模型,为地下水影响下连续墙稳定性的量化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前关于地下水与岩土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及由地下水诱发的工程事故和地质灾害的研究不足,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笔者在总结地下水的工程影响和其诱发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基础上以滑坡为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的存在给工程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基于地下水的破坏效应,分析研究了地下水引起的应力变化,结合基坑土钉支护具体分析了基坑失稳机理。  相似文献   

7.
崔凌秋  杨晓青等 《东北公路》2002,25(4):31-32,100
寒冷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经过季节性温度变化,会产生脱皮,错台,断板和啃边等病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设计,施工,冰冻,行车荷载作用和地下水变化引起的,这些病害的产生给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维修和养护带来很大困难,本文提出了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该文通过对贵阳市排水管网现状地下水渗入和雨污混接情况的调查研究,对贵阳市排水管网现状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地下水渗入和管道混接管理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隧道开挖可能加剧地下水疏干,引发居民生产生活地表用水困难的问题,系统地总结了隧道地下水保护设计经验和存在的不足,改变传统山岭公路隧道"以排为主"的设计理念,在春天门隧道设计中首次完全按"以堵为主"的有压隧道进行设计,通过多形式注浆堵水、根据水压分类设置抗水压衬砌、地表水体防渗和引水回灌等综合措施,地下水保护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山岭公路隧道地下水保护设计提供了示范。  相似文献   

10.
从今以后,上海重大地下工程以及建筑物的深基础工程,其开工建设前都须经过地面沉降评估测试,以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地下水大量流失而引起的“渐进型”和“突发型”的地面沉降,杜绝地质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基于水安全的城市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水安全的城市发展对策,要求根据城市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灾害问题的特殊性,维护和保障城市水生态系统的合理结构与科学配置,有针对性地加强城市水基础设施建设,从而达到水生态与城市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以位于陇中黄土高原地区的天水市为例,分析了突出的水资源、水环境和涉水灾害等水安全问题。并从提高城市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和城市抵御突发性自然灾害能力的思路出发,提出加强水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发展规划等几点具体措施。强调黄土高原地区在城市化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城市水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2.
非饱和土体气态水迁移引起的含水量变化方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基于现有土力学理论及流体力学理论 ,结合非饱和土气态水迁移特征 ,得到了根据土体基质吸力和温度确定土孔隙饱和蒸气压力的表述关系式 ,推导得到非饱和土体中气态水迁移引起含水量变化的非稳态方程 ,方程揭示了气态水迁移的动力是温度梯度和含水量梯度 ,气态水迁移现象是温度不均匀分布和含水量不均匀分布单独或共同作用的表现形式 ,方程表述了实验揭示的现象。最后应用含水量变化方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计算分析 ,验证了该方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岩溶隧道涌突水原因分析及治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张炜  李治国  王全胜 《隧道建设》2008,28(3):257-262
对岩溶发育特征与涌突水的关系作了深入介绍并给出了判断标准,提出岩溶涌水与气温、降雨量和降雨强度、施工引起的应力分布等因素有关,通过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阐述了岩溶突水的止水岩柱受拉破坏、裂隙剪切破坏、裂隙水力扩张、块体失稳破坏等突水机理,并对突水压力和突水量的估算和岩溶治理技术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王义军 《隧道建设》2015,35(5):478-483
某地铁深基坑工程,工程主体分布于富水上软下硬的复杂地质条件,设计选用三轴搅拌桩作为止水帷幕并要求三轴搅拌桩进入风化岩层,隔断基坑内外的透水层,搅拌桩如何进入风化岩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技术难题。通过对三轴搅拌桩的机械选型、设计三轴搅拌桩钻头的结构形式、适用此地质条件下的施工参数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实现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在泥质粉砂岩中的成功施工,达到彻底隔断透水层的目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富水上软下硬复杂地质条件下可以选用三轴搅拌桩作为止水帷幕; 2)三轴搅拌桩入岩后,在类似地质条件下可选用钻孔桩+三轴搅拌桩代替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体系,以节约投资。  相似文献   

15.
地下液化石油气储库人工水幕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锡云 《路基工程》2010,(5):164-167
BP珠海地下液化石油气储库洞室采用人工水幕密封方式。文中阐述了在洞室上部围岩中钻孔注水的人工水幕的施工方法,重点介绍水幕水平钻孔、水幕临时注水调试等施工技术,确保地下水维持在安全水位。在丁烷储库水幕和丙烷储库的临时供水方案中,丙烷储库水幕临时供水,利用了通道内裂隙渗漏水作为水源,不仅节约了用水,还减轻了洞内排水的压力。其施工技术对类似地下洞室工程施工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湖库众多,各类湖库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如今湖库污染越来越严重,水体异味问题突出。分析了作为饮用水水源地的湖库异味产生的主要原因为藻类等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和有机物的厌氧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止水体异味产生的方法,对水体建立起藻类爆发的预警机制,确定藻类可能爆发的潜在区域,针对性地投加化学增氧剂,从而快速解决水体产生异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福州仓山龙津阳岐水系补水活水项目为例,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特征,采用适合平原河网地区且能灵活调度水工建筑物的MIKE 11模型,对不同工况下的补水活水方案进行模拟。所提出的补水方案是:丰水期进行自然纳潮补水,补水方向为南引北排;枯水期因闽江潮汐动力不足,应利用泵站补水,补水方向则为东引西排和南引北排。所得结论可为后期水系运维调度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南昌复合地层盾构渣土改良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卫 《隧道建设》2015,35(5):455-462
为解决在南昌富水条件下砂层与泥质粉砂岩复合地层中喷涌、结"泥饼"、渣土"流塑性差、含水量高、渗透系数大"等施工难点,以南昌地铁1号线中子(中山西路站—子固路站)区间、八八(八一广场站—八一馆站)区间盾构施工为背景,通过数据统计及案例分析,得出液态高分子聚合物可作为抑制喷涌常态措施,泥质粉砂岩及富水砾砂层地质条件下,选取泡沫剂作为渣土改良添加剂,在砂砾石与泥质粉砂岩的复合地层,可考虑添加一定量的膨润土或高分子聚合物,解决砂砾石地层中渣土流动性差、防喷涌及粉质泥沙岩中结"泥饼"等问题。砂砾层体积与渣土总体积之比小于等于1/3时,渣土改良方式采用泡沫剂与分散剂溶液;大于1/3而小于2/3时,改良方式采用膨润土与泡沫剂溶液;大于等于2/3时,改良方式采用水土比8∶1膨润土与浓度为3%泡沫剂溶液,但膨润土用量应增加。  相似文献   

19.
佘林辉 《隧道建设》2012,32(2):164-168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涌突水是常见的施工灾害之一,严重威胁着现场施工安全及进度。为了能更准确地预测预防涌突水的发生,减少危害,从常规地质方法角度进行研究,从地下水补给、流通、存储和水压等几方面进行系统分析,解析涌突水的原因以及可能性;对几个隧道涌突水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探索,并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提出一些勘察、预报时容易忽视的地方,以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20.
在机制砂生产过程中,机制砂级配断档和环水保是影响机制砂生产的2个技术难题。渝黔铁路天坪隧道机制砂生产中采取增设FG500螺旋洗砂机和迂回式过滤水舱,并安装多档调节电气开关控制转速和加压过滤设备的方式,将0.075~0.15 mm档流失的砂子回收利用,使机制砂颗粒级配断档得到弥补。通过混凝土试验进行验证,得出机制砂颗粒级配是影响机制砂性能参数的关键因素;同时,增加过滤设备并将小于0.075 mm的石粉与水分离,使生产机制砂排出的污水干净清澈,实现污水零排放,对周边环境完全无污染;最后得出,在生产中要对这些关键生产技术加以控制,才能达到技术、经济和环保的最佳匹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