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CAR to CAR正面偏置碰撞的车辆碰撞相容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CAR TO CAR正面碰撞中,轻型车辆驾驶员相对于大型车辆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这是由于车辆具有不同的碰撞相容性造成的。碰撞相容性的不同主要取决于车辆自身的特性,车身重量、前部刚度和外形是影响车辆碰撞相容性的重要因素。本文从理论和试验数据方面探讨碰撞相容性在CAR TO CAR 正面碰撞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Euro NCAP(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欧盟新车评价规程)在2020年加入正面MPDB(Mobile Progressive Deformable Barrier,正面可变移动壁障)碰撞工况,并加入碰撞相容性评价。对MPDB碰撞工况及碰撞相容性评价规程进行了简要介绍,识别出现有某车型在MPDB工况试验后碰撞相容性的典型问题;对一种应对MPDB工况碰撞相容性同时兼顾其他典型碰撞工况的车辆前端优化设计思路与过程进行介绍说明,为其他需满足相应评价规程要求的车型提供了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
《运输车辆》2012,(19):19-19
日前,宇通ZK6102DX校车在交通部公路交通试验场进行了正面碰撞试验,获得成功。此次试验采用试验车辆100%重叠正面冲击固定刚性壁障的形式,旨在研究宇通校车的前部结构安全性和正面碰撞对乘客造成的伤害程度,同时为后续的校车研发提供宝贵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4.
汽车侧面碰撞移动变形壁障试验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移动变形壁障是实车侧面碰撞试验时用来撞击试验车辆的标准试验工具,移动变形壁障前部的吸能块可采用不同的材料和结构,其性能对试验结果起主要影响,因此必须对吸能块及检验方法作相应规定,以保证试验结果的一致性,介绍了国外对移动变形壁吸能块性能进行考核的各种试验方法和评价要求,这些试验方法能够为我们进行侧面碰撞移动壁障的设计制造及检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降低交通事故中的乘员伤亡率,用全宽可变形壁障(FWDB)测试方法,分析和评价了2款车型的车对车正碰撞的相容性。按照欧洲车辆安全促进委员会第15工作组(EEVC-WG15)的标准,建立了FWDB有限元模型;采用英国交通实验室(TRL)台车碰撞试验方法,进行标定。以碰撞作用力平均高度和车辆前端等效刚度2个参数,作为FWDB碰撞分析的评价指标,并以车对车正面100%重叠碰撞,进行验证。结果表明:FWDB碰撞分析结果与车对车碰撞分析结果相一致。这说明:FWDB测试方法能反映出车辆的碰撞相容性能,为改善碰撞相容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为了新版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能够有效地辨识车辆被动安全性能,通过对中国现有车辆前端外观参数的统计分析,确定影响车辆侧面碰撞安全性能的主要参数,并提出代表中国车辆特性的"平均"车型,在此基础上提出符合中国工况的移动壁障参数。将该新型移动壁障与2015版C-NCAP和2015版欧洲新车评价规程(Euro-NCAP)所采用的移动壁障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3种类型移动壁障进行3次针对同一车型的实车侧面碰撞试验,提出了符合中国实际工况的侧面碰撞试验评价方法。结果表明:不同移动壁障参数对车辆侧面车门侵入量、车门侵入速度和假人损伤都有较大影响;移动壁障质量越大、蜂窝铝保险杠下沿离地高度越高、车门的侵入量越大,车门侵入速度也越高;对于乘员损伤来说,新型移动壁障和2015版Euro-NCAP用壁障试验结果对假人损伤时刻比2015版C-NCAP用壁障结果时刻要提前,且新型壁障峰值更大;研究结果对推动中国汽车被动安全发展和车辆侧面安全防护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2021版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中,正面50%重叠移动渐进变形壁障碰撞试验(MPDB)取代了原有的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ODB),并首次提出了整车碰撞兼容性指标考核要求。为了确保整车碰撞兼容性指标在详细设计阶段满足要求,需要对整车进行碰撞兼容性优化分析。文章首先对某款中型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进行有限元碰撞仿真建模与MPDB工况分析,提出碰撞兼容性优化方案,最终进行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对比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增加车辆前端与壁障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并进行车身刚度匹配,可大幅度降低整车兼容性罚分,同时也为后续新车型设计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世界汽车》2008,(2):32-33
2008年1月7日,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管理中心公布了2007年第4批试验结果,又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在一年多的时间里,C—NCAP管理中心先后对37个车型进行了CNCAP测试,每款车型需要3辆相同车分别进行正面1。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可变形移动壁障侧面碰撞试验和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截至2008年1月7日,参加C—NCAP测试的车辆累计111辆。  相似文献   

9.
在L车型开发过程中,用ES-2型假人分别进行了FMVSS214和E-NCAP侧面撞柱试验。FMVSS214试验柱壁障从车辆碰撞侧偏前位置斜向侵入,E-NCAP试验柱壁障从碰撞侧垂直侵入。两种柱壁障侵入方式最终造成FMVSS214中假人向碰撞侧倾斜不明显,上半身受力时序依次为身体的上、中、下,且试验中座椅侧翼阻尼作用小,侧面安全气囊腹部位置易发生触底;E-NCAP中假人上半身有明显向碰撞侧倾斜现象,上半身受力时间比较接近,且座椅侧翼起到一定保护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与现在执行的E-NCAP相比,在用ES-2型假人碰撞下,FMVSS214试验中假人胸部伤害相对偏小,腹部伤害相对偏大;在2015版E-NCAP侧面撞柱试验调整方案实施时,约束系统开发需要提高对腹部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倩  王友俊 《时代汽车》2023,(14):195-198
正面50%重叠移动渐进变形壁障(MPDB)工况是源于不同类型车辆碰撞相容性的研究,本文针对MPDB试验中的Hybrid Ⅲ 5百分位假人在碰撞试验中受到的损伤进行研究。通过对比汽车副驾位置的Hybrid Ⅲ 5百分位假人和驾驶员后排位置的Hybrid Ⅲ 5百分位假人的头颈,胸腹部,大腿、骨盆等身体部位的伤害值,分析Hybrid Ⅲ 5假人在车辆不同位置的损伤情况。结果表明,Hybrid Ⅲ 5假人在副驾位置时比在主驾后排位置时受到的损伤较小,尤其是其头部HIC值和头部合成加速度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