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金属型重力铸造工艺条件下,成功生产复杂的发动机铝合金缸盖铸件的过程。在工艺设计方面,根据产品结构与合金特性确定铸造工艺方案,合理地设计浇注系统、冒口系统;在生产方面,严格控制芯砂的性能、原辅材料质量及合金的冶炼工艺及浇注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2.
电磁泵充型砂型低压铸造复杂铝铸件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引进电磁泵工艺参数测定实验研究及结果分析 ,结合复杂铝合金铸件的特点 ,确定电磁泵砂型低压铸造工艺。应用结果表明 ,采用该技术生产的车用发动机铝合金缸盖综合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3.
发动机缸盖罩的传统用材是薄钢板、铸造铝合金和复合钢板,简要介绍了3种材质缸盖罩的特点。为降低发动机的噪声和制造成本,开发了一种缸盖罩用SMC(片状模塑料)材料,并以此制造出1款缸盖罩。通过台架试验,测试了SMC发动机缸盖罩的使用可靠性和降噪效果。结果表明,与使用最广泛的铸铝缸盖罩相比,SMC缸盖罩在减重、降噪和降成本方面都有一定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应用TIG再熔处理技术,作为局部强化铝合金铸件的一种方法,并阐明了这种技术可使铝合金铸件的强度、韧性等机械性能和缸盖鼻梁区的抗热龟裂性能明显改善。这种技术具有在急冷凝固作用下使金属组织细化和减少铸造缺陷的优点。对处理技术和实际评价结果表明,它在性能方面以及批量生产方面,对于新型大功率发动机来说,都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正> 本文主要介绍采用科斯沃思(Cosworth)铸造法生产汽车发动机用气缸盖的情况。文中的“铸造试验计划”一节中叙述了这种铸造工艺方法的有关问题,并列举了铸造试验的结果。本文也是一篇关于研制出的低成本铝合金以及用Cosworth铸造法所生产的性能优良铸件的初步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6.
汽油发动机的缸盖是影响混合气形成和燃烧的重要零部件,是决定发动机性能和可靠性的关键零部件。本文通过试验分析在缸盖国产化后,缸盖的差异对发动机燃烧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对发动机电喷系统数据采取重新标定的方法,来改善发动机的性能。同时,通过本文介绍,提供了一种对缸盖进行分析研究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重型汽车发动机缸盖开裂是一个普遍问题,缸盖裂纹也是生产中的常见问题,涉及设计、铸造、热处理、原材料、机加工、试验控制等多个方面原因。缸盖开裂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设计、铸造及使用上的原因。缸盖开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由于浇铸铸件时,合金分布不均使金属内存在应力;②由于交变或脉动的应力作用,导致出现疲劳裂纹,疲劳裂纹逐渐发展,以瞬间裂纹为起点,在周期作用下扩大;③冷却系  相似文献   

8.
金延安  付卫元  刘娅 《天津汽车》2010,(3):58-58,61
发动机缸盖罩漏油是影响汽车发动机性能和整车性能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针对发动机缸盖罩漏油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发动机缸盖罩和缸盖的连接橡胶圈老化导致密封性下降是漏油的主要原因,通过将原紧固方式更改为刚性联接方式彻底解决了发动机缸盖罩漏油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AlSi10Mg(Cu)五阀缸盖毛坯的切削加工性能,对合金中的Fe含量进行了分析、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铁含量在0.45%~0.55%时,AlSi10Mg(Cu)五阀缸盖毛坯的综合性能和加工性能最为适宜;在保证合金成分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提高铁元素的含量,以提高合金的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10.
金镭  陈欣广  廖慧阳 《北京汽车》2018,(4):14-15,46
缸盖是发动机三大核心部件之一,顶面和底面都是大面积平面,与其他重要部件密封装配,承受高压冲击,精度要求高。通过对铝合金缸盖生产加工过程中造成表面损伤的原因分析和相关控制方法的探究,为发动机缸盖表面损伤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总结分析国外铝合金桥梁受力性能研究成果及设计与工程实践经验。考虑铝合金焊接热效应及较低弹性模量的影响,对铝合金桥梁的结构形式应进行合理设计;对铝合金受弯构件的稳定性能分析后,提出提高铝结构稳定性的有效措施;借鉴荷兰学者对铝合金桥梁疲劳性能的研究成果,对铝桥的构造细节及整体疲劳性能进行分析。国外研究与工程实践表明,铝合金可以安全、经济地应用于桥梁工程。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铝合金车轮技术的高速发展,使铝合金车轮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必须要提高现有摩托车铝合金车轮强度性能指标.原标准中的部分强度性能指标比较原则缺少可操作性,如各项疲劳试验完成后,缺少对车轮变形量的具体指标,在标准修改时,需再进行细化、再补充部分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3.
罗亦洲  郭小农 《隧道建设》2019,39(Z1):227-234
为安全经济地设计铝合金腔体复合构件,使其达到加固要求,以铝合金腔体复合构件在加固过程中的实际工况为背景,对其抗弯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并采用数值模型进行验证。通过描述试件的加载破坏过程,分析各类试件的破坏机制,得到试件的承载力、延性和抗弯刚度的增长规律。试验结果表明: 1)砂浆压碎或铝合金拉断是铝合金腔体复合构件丧失承载能力的标志; 2)砂浆材料能显著提升试件承载能力,并降低试件延性,对试件抗弯刚度贡献不大; 3)碳纤维材料能显著提升试件抗弯刚度,并有限地提升试件的延性和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6063、6061和日本7×××Zn系列铝合金材料试样进行拉力对比,选用材料6063(Mg+Si合金)经T6热处理后,强度有很大提高。铝合金MIG焊,焊接接头易出现焊缝成型差、裂纹、气孔、烧穿,未焊透、未熔合和夹渣等缺陷;而TIG焊是一种高效焊接方法,焊接时保护气体从焊枪的喷嘴中连续喷出,在电弧周围形成气体保护层隔绝空气,防止对钨极、熔池及邻近热影响区的有害影响,从而获得优质的焊缝。整改后的后平叉经过跌落试验能达到8500次左右,路试验证也较整改前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以碳纤维复合材料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Plastic,CFRP) /铝合金复合多胞吸能管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试验验证的高精度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CFRP/铝合金复合单胞管与多胞管在多角度斜向压缩工况下的动力学响应,阐明CFRP/铝合金复合多胞管的优缺点,解析CFRP与铝合金的吸能贡献机制。针对CFRP/铝合金多胞管大角度工况下的斜压失稳问题,提出一种基于CFRP梯度缠绕策略的失稳控制方法,明确了以CFRP正向梯度缠绕铝合金复合多胞管为基础构型的解决方案。通过对梯度厚度差值与梯度层数进行参数化研究,建立了高效精准的梯度设计策略,确保CFRP/铝合金复合多胞管在期望角度范围内始终保持稳定高效的变形模式,实现多工况综合耐撞性能的显著提升。研究 成果为多材料轻质安全车身结构的耐撞性设计提供理论指导与共性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电动汽车电池能量密度不达标问题,电池壳采用7075铝合金代替6系铝合金,研究7075铝合金焊接性能,分别对7075和7075-T6进行搅拌摩擦焊,及对7075焊后T6热处理,并且焊后进行力学性能对比分析及显微组织观察。得出结论:未经热处理的7075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缝系数可达0.96;热处理后焊缝抗拉强度有所提升,但焊前热处理强度提升明显;焊前热处理和焊后热处理的焊缝抗拉强度与转速/焊接速度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均在转速1600r/min,焊接速度600/min时获得较高抗拉强度。为实际生产过程中7075铝合金的热处理及焊接状态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钢质、铝合金质吸能盒的吸能特性进行对比研究,采用不同的损伤模型模拟材料的变形行为,比较了两种吸能盒轴向压缩距离、变形模式、评价指标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下吸能盒的轴向压缩距离和变形模式与试验结果吻合。在冲击速度为10 m/s的低速碰撞下,铝合金质吸能盒吸收的能量与钢质吸能盒相比减少了6%;钢质吸能盒的吸能效率为35.5 kJ/mm,比铝合金质吸能盒高。铝合金质吸能盒相较于钢质吸能盒在压缩过程中形成了明显的折叠褶皱,边缘处材料失效,单元被移除。吸能盒的评价指标中铝合金质吸能盒的比吸能 (SEA)、峰值碰撞力 (PCF) 均比钢质吸能盒更优,钢质吸能盒的吸能量 (EA)、平均碰撞力 (MCF) 比铝合金质吸能盒更优。铝合金相比钢更适合作为中低速碰撞时车用吸能盒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铝合金/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筋近表面嵌入式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以加固方式、加固筋类型和加固量为变量,设计了5根钢筋混凝土梁试件进行单调静载试验,重点分析了混凝土加固梁的破坏模式和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铝合金筋或GFRP筋嵌入式加固后混凝土梁的受弯承载力均显著提高;加固量相同时,GFRP筋加固梁、铝合金/GFRP筋混合加固梁和铝合金筋加固梁的极限荷载比未加固梁分别提高了105.8%、45.7%和17.5%,但混凝土梁采用GFRP筋加固后延性降低、脆性突出,而采用铝合金/GFRP筋混合加固或铝合金加固后混凝土梁的延性则与对比梁相当;GFRP筋嵌入式加固梁和铝合金筋嵌入式加固梁分别发生了混凝土保护层剥落破坏和加固筋屈服后混凝土压溃破坏,而铝合金/GFRP筋混合加固梁则先是GFRP筋与混凝土保护层发生剥离,之后随着作用跨中位移的持续增大,受压区混凝土发生压溃,破坏过程有两重防线。在试验研究基础上,采用截面分析法给出了嵌入式加固梁抗弯强度的理论计算模型与工程实用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加固梁极限弯矩的试验值与理论预测值之比及与实用模型计算值之比的平均值分别为1.081和1.063,方差分别为0.003和0.005,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Aluminum alloys are important technological materials for the application on lightweight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vehicle body. The research works for characterizing warm forming behavior of aluminum alloys have generally reported. However, there were few researches focused on the flow behavior of warm forming aluminum alloy parts for the energy absorbing performance during crash. The tensile stress-strain response for warm forming AA5182 specimens tested under the strain rates of 0.0015 s?1, 0.015 s?1, 0.15 s?1 and 1.5 s?1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data were fit to the Johnson-Cook constitutive model for the simulation of frontal impact. The energy absorbing performance of warm forming AA5182 part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e higher flow stresses and lower fractured strain of warm forming aluminum alloy parts with the strain rate increasing. The flow stresses of warm forming aluminum alloy parts are insensitive to strain rate, while the fractured strain and elongation are sensitive to strain rate. The intrusion displacement of the warm forming aluminum alloy parts is appropriate for the satisfaction of vehicle body design avoiding the excessive deformation for the injury of passenger or the failure of frontal door opening. The feasibility of warm forming aluminum alloy parts is verified with the analysis of energy absorbing performance, stiffness and modal of vehicle body.  相似文献   

20.
摩托车铝合金车轮材料硬度和仲长率对轮辋静负荷性能影响很大,试验表明,当铝合金车轮材料硬度超过90HB时,随着硬度的提高,轮辋承受的最大变形量逐渐下降,即轮辋抗静负荷性能下降;随着铝合金车轮材料伸长率的提高,轮辋承受的最大变形量上升,即轮辋抗静负荷性能上升。材料硬度对轮辋变形能量的影响比材料伸长率对轮辋变形能量的影响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