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中分析介绍了当前海事管理面临的难题,提出了通过VTMIS系统开展海事管理的举措思路,并对VTMIS系统存在的问题展开了分析,提出了完善改进系统、培养专业人才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essel Traffic Service, VTS)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AIS)融合之后存在的特定场景下的数据精度较差、信息推断能力不足和与海事业务系统脱节等问题,提出一种能有效融合AIS、VTS和海事业务信息的算法,实现“海事监管“一船全景”。对AIS与VTS融合之后所得船舶航迹与海事业务数据进行有效关联,得到船舶海事业务全景数据,包括雷达信号、AIS信号、海事行政处罚和国内安检等。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在生产系统上稳定运行,在数据准确性和及时性方面相比以往有很大提升,能为海事交管中心值班人员提供有力支持,为智慧海事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3.
通过信息化手段尽可能早地发现沿海航运存在的安全隐患,尤其是精准识别船舶危险场景,对于保障沿海航运的安全性而言至关重要。基于我国东海市级海事局的实际业务需求,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引入CCTV(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高速摄像机、无人机、风速仪和能见度仪等感知设备,将其采集的数据与传统海事相关企业的数据相融合,建立一套适用于日均船舶流量7 000艘次(不含渔船)港口的海事监管平台。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平台投入使用之后,能将以往的被动海事执法转变为全天24 h不间断自动监控,减轻海事值班人员的工作量;通过采用超速预判算法计算,能实时输出危险行为预警,助力智慧海事监管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AIS系统作为新兴的海事管理技术,在当今的海事管理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文中从AIS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技术特点、AIS对航行安全的影响和AIS前景展望等多方面详细介绍了AIS系统在海事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结合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在船舶交通管理中心的实际应用,分析海事部门利用AIS的重大意义,总结目前尚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拓展AIS使用范围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世界海运》2015,(8):11-14
通过对我国VTS运行现状及构建VTS"分区-分时-分类-定责"管理模式(以下简称VTS"三分一定")的必要性分析,提出在VTS区域内进行"三分一定"管理体系的构建方案,并对方案中的监控区域、监控时段、监控船舶分类、管理职责确定给出具体划分方法。该管理模式的建立运行和实施可实现VTS全天候运行、全方位覆盖和增强水上快速反应能力,最终提升VTS安全监管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主体,实现海事管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作为新兴的海事管理技术,在当今的海事管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结合AIS结构及功能特点以及国内AIS发展现状,探讨了当前AIS系统在海事监管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并对AIS系统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从提升船舶交通服务(VTS)中心规范化管理水平及推进海事“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角度出发,分析VTS值班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并指出其在海事“正规化”建设中的意义。结合我国各VTS中心标准化建设的现状,提出值班标准化建设思路:构建VTS值班标准体系;编制值班标准化工作手册;成立值班标准化工作办公室;将值班标准纳入体系中。  相似文献   

9.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作为新兴的海事管理技术,在当今的海事管理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结合了AIS结构及功能特点,结合国内AiS发展现状,探讨当前AiS系统在海事监管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并对AIS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力求使AIS更好的服务当前海事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10.
文中提出了一种利用公共无线网络实现AIS、VHF、VTMIS功能的内河船舶管理与信息服务系统的总体架构,对实现原理、终端和服务器系统的设计进行了详细描述,就实现系统功能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通过天津港小型船舶管理系统的应用进行了实例说明这种系统的应用,将能够实现内河船舶避碰、安全通信、船舶调度和综合信息服务的多种功能,大大降低多种系统并行的建设、维护成本,并可以为内河航运信息化、智能化提供综合应用公用平台  相似文献   

11.
高学英  孙迪  刘胜利 《水运管理》2022,(5):15-18+29
为发挥海事无人机的最大效能,从海事系统协同作业、信息综合利用、运行管理和健康管理等多个角度分析当前海事无人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海事无人机任务规划、作业、信息处理和健康管理等4个智能化发展方向,提出智慧海事无人机运行管理系统架构和海事无人机智能化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尹健 《水运管理》2011,33(11):29-31,35
针对我国口岸迅速发展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海事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口岸管理的策略:推动海事管理立法;引入综合安全评估办法;建立港口码头开放海事监管和防污染配套建设验收标准;推进电子口岸建设;开展海事危机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将网格引入海事动态监管,是当前海事管理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促进该问题的解决,在分析网格和网格化海事动态监管模式的概念和特征、南京海事局网格化海事动态监管体系的基础上,以南京海事局船舶交通服务系统(Vessels Transportation Service,VTS)为例,从有效监管范围的网格化、信息分析方法和联动执法等方面出发,研究了网格化动态监管模式下VTS有效监管的方法.实践表明,该方法在南京VTS取得了良好效果,辖区安全形势同比好转,保障了长江南京段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14.
高猛 《水运管理》2002,(10):23-26
水运市场发展需要信用道德,海事管理需要建立在航运企业讲信用的基础上。目前,海事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失信情况。如何改进海事管理方式,探讨促进航运企业重建海事信用道德的途径,是海事机构的职责所在,也是海事管理为水运生产力发展保驾护航,建立公正、有序水运市场竞争环境的客观要求。 一、失信在海事管理中的表现及危害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运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经济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在海事管理中,还存在一些船舶企业和从业人员,为追求效益、减少税费、降低成本而违章航行,甚至有的船舶和人员采取造假行骗、投机取巧应付海事部门监管的违法失信行为。这不仅严重影响和  相似文献   

15.
金志辉 《世界海运》2009,32(5):55-55
海事船舶是执行现场海事监管任务的基础装备,是进行水上安全监督管理和防止船舶污染的主要工具和基本物质手段,其机务管理水平直接影响船舶的可用率和费用控制。目前,长江海事系统正处在船舶更新、建造的重要时期。由于点多线长,以及管理人员等方面的因素,各单位船舶管理和船技术状况不尽一致:  相似文献   

16.
姚彪 《水运管理》2008,30(8):31-33
介绍上海化学工业区发展规划,指出化学工业区发展对海运、船舶、码头高质量的需求,分析金山辖区海事监管力量的薄弱环节,提出海事部门主动服务好上海化学工业区的建议:(1)主动服务化学工业区;(2)提高海事专业人才综合素质;(3)大力营造安全顺畅的通航环境;(4)提升海上应急搜救能力;(5)提升海事管理人员素质和形象。  相似文献   

17.
海事重点监管船舶定位系统是针对上海黄浦江闵行段水域海事重点监管船舶逃逸问题而建设应用的系统。该系统前端设备独立性强,携带、装卸方便,应用功能尤其是报警功能全面及时可靠,已在黄浦江闵行段水域的海事监管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仍存在硬件性能不足、定制化功能待完善、应用管理机制未建立等问题。文中针对该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硬件性能、完善定制化应用功能及建立完善应用管理机制等建议,以期为海事重点船舶防逃逸监管提供一种高效、完善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在海事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此文论述了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在海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并对AIS显示图标提出了改进建议,阐述了AIS在建立“现代化水上交通安全保障系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如何从我国沿海港口海量的船舶自动识别数据中找出海上交通知识,是我国交通海事部门和港口管理部门亟需解决的重要同题.针对海量数据处理的瓶颈及海上交通数据的特点,运用地理网格技术划分港口水域,从而降低船舶航迹数据复杂度,建立船舶行为模型,对每个地理单元格上的船舶行为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揭示整个海域船舶行为规律.所挖掘的知识可以运用到船舶航行位置预测、船舶异常行为检测及海上交通流模拟等研究领域.该研究方法开拓了海上交通安全的研究思路,为海事部门和港口管理部门的通航环境管理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海事执法人员在船旗国监督检查中,发现部分船舶存在船舶消耗臭氧物质装置与《海上船舶防止空气污染证书》附件内容不一致等违规现象。通过研究MARPOL 73/78公约等相关法规规定,对比国内外对消耗臭氧物质的管控要求,梳理我国船舶检验机构、海事管理机构、船公司、船员等管理主体在船用消耗臭氧物质装置的管理中所承担的工作及存在的问题,从完善法律建设、加强对船舶检验发证的监督管理、严格海事监管要求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海事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