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晨 《运输车辆》2009,(2):46-46
一直以来,笔者都想针对国内的快速公交(BRT)项目作一次全方位的探寻。 如今,距国内首条BRT线路开通已4载有余,作为对国家公交优先政策的一种贯彻执行,BRT项目已在国内多个城市投入运营;然而,在各地BRT项目如火如荼的实施过程中,在BRT客车的选用到BRT系统的规划,以及国家对BRT项目相关标准的制订等方面,出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自2004年末开始,我国陆续出现了正式运营的快速公交线路,然而综观这些BRT项目,笔者发现2个显著的现象:BRT用车的"地方化"及车辆配置的"贵族化".作为未来城市公交的解决方案之一,快速公交项目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经济性,并非经济发达地区的"独享品",大量二、三级城市同样有BRT干线的需求.只有将快速公交技术推广至全国,才有益于我国公交事业水平的全面提升.从某种意义上说,BRT用车的"地方化"和"贵族化"已经影响到快速公交向全国普及的脚步.本文就此话题进行讨论,希望对我国快速公交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2007年7月28日,以"高效、环保、共赢"为主题的"大金龙BRT高峰论坛"在厦门举办,来自建设部科技委城市车辆专家委员会、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快速公交专业委员会、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等行业相关部门的领导和权威专家,北京公交、杭州公交、厦门公交、厦门交通委等BRT建设城市主管部门和运营单位的负责人,澳大利亚资深客车专家,大金龙高层及BRT项目技术负责人共聚一堂,共同交流、商讨我国BRT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4.
作为快速公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BRT用道的形式选择和车道设置通常是BRT项目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目前国内存在多种BRT用道模式,如杭州的侧式专用道、常州的中央专用道和厦门的高架桥专用道,以及各地均有的混合道路形式.时至今日,尽管BRT项目在我国已投入运营4年有余,但不同地方对各自BRT用道的选设依然存在不同的声音,这其中不乏一些主流媒体发出的疑问,2006年7月中央电视台播出质疑BRT专用道的<快速公交的尴尬>节目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那么,有关BRT用道的选设,究竟有何奥妙?  相似文献   

5.
姚苠 《城市车辆》2009,(7):35-35
自2005年国内第一条BRT快速公交线路在北京开通以来,BRT项目逐渐在国内各大城市开花,目前已经建设运营的有北京、济南、昆明、厦门、郑州等九个城市,其他城市也正在陆续筹建中。因其具有大容量、高配置、高效率和低能耗、低污染等特点,BRT快速公交俨然已成为公交中的“动车组”,它不仅改善了城市的交通路况,也让中国进一步发展绿色城市、绿色交通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正柳州的低碳出行交通网络建设成效很惊人:在广西率先开通BRT快速公交、水上公交、公共自行车、慢行步道等。目前已累计建设23条自行车专用道,里程达105 km,其中柳州河东中心片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被确立为国家示范项目。建成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点325个,路面投入运营的公共自行车约7 500辆,市民日均租车量达1.5万次。建成5条快速公交BRT线路,覆盖柳州多个片区。开通水上公交巴士,实现水上公交与地面公  相似文献   

7.
快速公交(bus rapid transit,BRT)系统是一种介于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新型运营系统。它利用现代化的公交技术配合智能交通的运营管理,使常规的公交系统可以基本达到或接近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而其投资及运营成本远低于轨道交通。有关数据资料统计显示,BRT投资及运营成本仅为地铁系统的1/10,但就速度、运力、可靠性和形象而言,BRT可以提供类似地铁的服务水平。以广州市中山大道快速公交试验线项目为例,对BRT项目的工程技术经济特点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8.
城市道路快速公交(BRT)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公交(BRT)做为城市公交系统中的有机组成,是利用改良大容量的公交专用车辆,运营在专用道路空间上,保持轨道交通管理特性,具备普通公交灵活性的一种便利、快速的公交方式。由于BRT的特殊性,对道路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该文结合国内外已建和正在规划研究成果,对道路设计中如何在道路平面设计、横断面布置、交叉口渠化和信号配时、人行系统、BRT专用车道、站台设计等进行论述,对我国各大城市BRT线路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快速公交项目和低地板客车都受到较为普遍的关注.我国已经开通的BRT线路大多采用低地板客车,因此出现了一种说法:BRT用车应选用低地板客车.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城市交通的不断发展,BRT快速公交已经成为国内许多城市的首选。为了打造更适合中国的BRT客车,2007年11月9日,恒通客车与国内BRT专家、南京市公交行业诸位领导以及南京客户齐聚金陵古都,在中国BRT客车价值回归座谈会暨恒通BRT新品推介会上共同探讨有关BR运T营价值等问题,同时也向南京的各位客户展示了公司的最新产品和技术实力。  相似文献   

11.
8月23日,中通客车首辆BRT"都市动车"在中通客车公司下线,该车长18m,宽2.54m,可容纳175人.作为城市BRT中的动车组,LCK6180G选用独特的子弹头前部造型及流线型车身,具有强烈的速度感及冲击力.充分显示了BRT客车的特点,整体设计结合济南公交BRT运行规划,具备大容量、快速、舒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公交优先”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国内对建设快速公交系统(简称BRT)项目和双层巴士的热情高涨,更是呈遍地开花之势。目前,北京、杭州、大连、济南、常州、厦门等城市业已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营快速公交系统;而昆明、合肥、深圳等全国十几个城市也正拟建或在建BRT项目。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年,国内客车大型化,多样化的趋势必将成为中国客车市场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孙东立 《驾驶园》2007,(10):22-24
BRT(Bus Rapid Transit,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作为服务于城市建设和公共交通的有力载体,是一种介于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新型运营系统,它利用现代公交技术配合智能交通的运营管理,使传统的公交系统基本达到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其投资及运营成本又较轨道交通低,与常规公交接近.  相似文献   

14.
北京南中轴快速公交是中国首条BRT系统,因其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可靠、准点舒适、绿色环保等特点对北京南部地区的交通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文详细介绍了北京南中轴BRT快速公交从线路布局、专用车道、车站及换乘、车辆、收费系统和路口公交优先等方面进行的特殊设计,并阐述了该BRT系统建成后相关的调查结果,调查结果表明,快速公交这种新颖的公交运输模式是符合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的,已经被人们所接受。  相似文献   

15.
快速公交(BRT)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公共交通作为一种新型的公交模式,因其投资少、建设周期短、见效快等特点已被作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方式.从快速公共交通的特点出发,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快速公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评分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BRT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研究.最后采用所介绍方法并结合实例对BRT实旌方案进行优选,计算结论与专家讨论分析结果一致,从而验证了所介绍分析方法的切实可行性,为BRT方案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兰州市快速公交(BRT)一期走廊位于安宁七里河区,是亚洲发展银行贷款兰州城市交通项目的重要组成.系统全长12.3km,设站15对,于2012年12月投入运营,整合配置7条BRT线路,投入运营车辆70台,日均运输客流29万人次.根据沿线客流分布特点采用了“快速通道+灵活线路”的运营模式,创新性地设置了同向岛式站台,允许相同方向车辆双侧停靠,这个创新的设计提供了与传统平行式站台几乎相同的客流运输能力,但可以缩短一半的站台长度,而只需增加1m的站台宽度.兰州BRT的另一特点是利用了BRT系统的升值潜力,成功引入私人投资商对BRT沿线地下商场进行投资和同步建设,在解决行人过街和进出站需求的同时,又有效提升了客流和带动了地块开发,对于国内中等规模城市在较窄的道路实施BRT系统提供了较大的示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了打造出更加适合中国的BRT客车,恒通客车与国内BRT专家、南京市公交行业的领导以及南京客户齐聚金陵古都,在中国BRT客车价值回归座谈会恒通BRT新品推介会上,共同探讨了有关BRT运营价值等问题,同时也向南京的各位客户展示了公司的最新产品和技术实力。座谈会上,重庆恒通客车的邓总表示:在公交优先的大环境下,中国城市在选择客车时,首要考虑的仍是给市民带来的方便快捷和  相似文献   

18.
针对已有的车联网环境下公交优先算法,改进交叉口总乘客延误PI,提出考虑下游站点等待人数的公交优先控制算法。首先定义下游站点等待人数与BRT发车间隔的关系:等待人数多于均值则BRT与上一班BRT的运行间隔已超出合理发车间隔l,需提高优先权重;其次,回溯车联网环境下公交优先算法,提出将等待人数多于均值x的情况量化并加入ΔPI的计算中提高BRT优先权重;最后对北京市BRT4号线进行实证分析,验证考虑下游站点等待人数后,执行优先的概率较之前提升了47.06%,BRT运行时间最大降低了7.12%。  相似文献   

19.
该文在阐述路段BRT站区车道布局设计形式及适用性的基础上,分析了BRT车站的组成与功能,结合天津市港城大道BRT车站项目,从快速公交站台与传统公交站台、轨道交通站台的不同点出发,对于快速公交车站规模的设计基本原则进行了分析,提出车站的设计不仅仅要满足BRT系统自身要求,还必须要考虑与周围环境、社区等各种因素相互协调,增...  相似文献   

20.
BRT在北京     
刘勇 《驾驶园》2009,(6):40-43
从2004年12月24日快速公交1号线木樨园-前门段试运营至今,北京市引入国外快速公交系统(Bus Rapid Transit,简称BRT)进入第5个年头。当时参与试运营的是10辆常州客车厂生产的国内第一批依维柯BRT客车。在5公里的路段内试运营一年后,快速公交1号线于2005年12月底全线贯通,全国首条达到国际高载客量水准的BRT线路正式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