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种异构无线通信系统垂直切换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可重构无线通信系统是一种向着未来无线通信系统演进的多制式异构无线通信网络解决方案.系统终端会因为各种原因需要在不同接入技术之间进行垂直切换.本文解决了复合可重构无线通信系统垂直切换的建模问题.相对于以往单纯考虑一个终端的方法,从系统整体角度考虑复合可重构无线通信系统的垂直切换性能.将垂直切换过程等效为M/ME/m/m排队系统,通过分析得到反映复合可重构通信系统性能垂直切换率和到达率、平均系统信道占用时间、系统平均处理时间、阻塞概率等参数之间的关系.以WCDMA、IEEE 802.16e和IEEE 802.11g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接入技术为例,组成最小结构的复合可重构无线通信系统,在设定了网络环境以后,对该复合可重构系统进行相应的数值仿真及分析得到该模型各参数的关系曲线.这些参数为日后对复合可重构通信系统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第五代移动通信(5G)网络将于2020年实现大规模商用,这意味着我国乃至全球无线通信将进入5G时代。无线通信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各系统信息无线传输和线路正常运营的重要前提。当前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系统存在系统传输速率较低、延时较长等局限性,随着传输信息量的急剧增长,已无法很好地满足各系统在高速移动环境下的无线信息传输需求。5G无线通信技术凭借其先天性技术优势,能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10 Gb/s)、更低的传输时延(毫秒级),以及高速移动(500 km/h)环境下更好的系统传输性能。对5G的典型应用场景、关键技术、典型网络架构进行研究,并结合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系统的特点,就5G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从业务承载、网络架构、频段资源、信号覆盖、应用开发等方面的应用进行探讨。随着系统制式、标准化进程的逐步完善,各厂商产品链的日益丰富和成熟,5G无线通信技术必将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3.
姚健嘉 《中国铁路》2001,(11):53-54
1概述 GSM-R系统是一种用于列车控制员与列车司机通信的通用列车无线通信系统.所有其它独立和并行的无线通信系统,如平面调车通信、隧道无线通信系统以及供维修使用的无线通信系统都可集成到GSM-R之中,从而形成一个功能完备的独立系统.未来还将通过GSM-R系统,实现自动列车控制管理(ATC).无线通信接口设计速度达500km/h,GSM-R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HX_D3G型机车为载体,介绍了机车网络系统的构成及特点。该机车采用SHDSL通信技术,网络数据通过以太网扩展器(DSL)及普通双芯屏蔽电缆进行传输,实现了650 m(18节车辆)距离下15 Mbit/s的内重联通信的功能,验证了载波通信技术通过DSL实现远距离、高速率传输的可行性。通过测试,分析机车在牵引、制动等各种控制模式下数据传输的稳定性,确定系统各部件参数的最优配置方案,满足车辆推挽编组模式下不同运行工况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5.
白雪 《铁道通信信号》2022,(5):82-86+91
专用无线通信系统在轨道交通行业中起着重要作用。新建线路的无线通信系统接入既有线网存在风险,实现两条线路无线通信系统的互联互通是接入的难点之一。西安地铁14号线需与机场线连接,且其无线通信系统需接入线网。本文研究了互联互通中传输系统、无线通信系统、无线调度通信、集群交换控制中心等的接入,总结无线通信系统升级中硬件及软件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6.
GSM-R(GSM for Railways)系统作为一种新的铁路无线通信网络,应用于CTCS-3级列车控制系统,以满足高速铁路可靠的信号传输需求.但从实际的运行效果来看,对于车地无线传输质量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多径效应,为此,本文在分析MIMO(Multl ple-lnput-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的基础上,证实了将MIMO技术引入GSM-R系统能使通信质量得到改善,非常适合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中,部分视频采集点采用有线方式进行视频传输,技术难度大、成本高,采用无线通信技术传输视频是很好的解决方案。结合无线通信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视频传输对无线通信的要求,针对典型的铁路视频应用场景,阐述WIFI、3G等无线通信技术在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展望4G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5G网络建设日趋成熟,CTCS-3级列控系统及下一代列控系统承载大容量数据业务的需求也愈发强烈。5G-R网络作为替代GSM-R网络的下一代铁路通信移动系统,提供面向字节流的传输服务,具有宽带宽、高速率、低时延的优势,GSM-R网络下的无线通信协议已不再适用。从总体结构、协议分层和协议分割重组等方面对5G-R网络下的无线通信协议进行设计,从协议功能、传输可靠性、传输速率等方面对GSM-R网络和5G-R网络下的两种无线通信协议的差异性进行比对分析。5G-R网络下设计的无线通信协议可靠性更高、传输速率更快,可充分利用和发挥5G-R网络的优势。研究成果可对CTCS-3级列控系统在5G-R网络下的无线通信协议建设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1 概述铁路移动通信设备称为无线列调.既有线无线列调通信方式局限在模拟通信,有A、B、C3种制式和大三角通信、小三角通信两种通信方式.大三角通信是列车司机通过车站的无线设备自动转接到有线网与调度员进行通信联系,小三角通信是司机与车站值班员、运转车长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目前,铁路模拟无线通信技术功能单一、频率利用率低、干扰严重,不能适应高速率大流量的数据传输,不能满足铁路新一代基于无线通信列车控制系统的车-地控制信息传输需求.GSM-R系统的应用弥补了既有线无线列调的不足,为铁路通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GSM-R系统是在GSM蜂窝系统上增加了适合铁路调度通信功能和列车在高速运行环境下数据信息传递功能,并以GSM理论为基础,具有成熟可靠性,多数软硬件在现网中得到验证.GSM-R系统与GSM技术同样工作在900 MHz频段,我国铁路频段上行为885 ~ 889 MHz,下行为930 ~ 934 MHz.因此,无线网络规划可借鉴GSM网络规划.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全自动运行时代,信号系统对车地无线通信的可靠性和时效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文章提出一种适用于LTE-M无线通信系统的列车单端双网无线接入方案。方案中单端车载TAU同时接入LTE-M A/B双网,从而提高车地通信的可靠性,同时使用一种基于逻辑回归算法智能地选择性能更好的网络以提高车地通信的时效性。最后使用现场的无线测试数据对该算法进行测试,并且在实验室搭建仿真环境对方案进行整体验证,结果显示逻辑回归算法对LTE无线网络的选择准确率较高,基于逻辑回归算法的列车单端双网无线接入方案具备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对地铁民用通信建设规划和实施时的一些关键问题作个简单分析,并就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主要说明.  相似文献   

12.
城市轨道交通引入通用移动通信3G/4G信号是大势所趋。为此,探讨了地铁线路引入通用3G/4G信号后可能会造成信号干扰等问题,并对广州地铁现有通信设备进行了干扰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抗干扰措施建议,以避免移动通信信号对地铁运行造成干扰。  相似文献   

13.
上海轨道交通民用通信系统的移动通信引入系统包含了GSM、CDMA、WLAN与所有3G系统,在站厅、站台和隧道区间共用一个分布系统的POI、天线和漏缆,因此必须控制系统间的干扰。系统间的干扰主要有杂散干扰、互调干扰、阻塞干扰等三种。分别对多系统共站、共缆产生干扰的机制、隔离度计算进行分析,并提出工程上消除对关键器件干扰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4.
由于5G信号频率高,在地铁中的泄漏电缆损耗和空间损耗将大大增加,为了达到覆盖要求,必然要引入中继放大。本文介绍应用干放和光纤放大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地铁中建设3G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随着3G移动通信牌照的发放,已完成3G移动通信试验阶段试验,开始走向商用化.同时也需将3G移动通信系统引入到地铁内,但由于地铁内空间狭小,只能采用多网合一的方式.本文通过对3G移动通信几种引入地铁方式的论证和比较,提出一种比较适合的引入方式,并对其有关系统设备指标进行了阐述,有望为将3G移动通信系统引入地铁提供借鉴.研究结论:通过对3G移动通信引入地铁几种方式的分析和比较及现场实际测试,采用后端合路多通道方式引入地铁比较适用.为防止多网合一系统内多信号之间的干扰,提出POI的隔离度应达到一定的要求,同时3G系统可以在2G系统的基础上共用一套天馈系统,即节约投资又减少工程难度.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3G时代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系统的演进趋势进行研究,并提出我国当前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琪  李承恕 《铁道学报》2006,28(4):60-64
讨论了无线局域网(WLAN)与B3G移动蜂窝网络相结合的意义与发展前景,提出WLAN和B3G网络互连的基本结构框架模型,并对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分析。该模型采用松耦合的工作方式,结构框架中的WLAN接入网为用户与B3G核心网的业务连接提供了桥梁,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同时在B3G核心网络中加入了无线接入网关(WAG)和数据包网关(PDG),用来为从WLAN接入的用户提供服务。还讨论了两种不同类型用户的移动终端(MT)的接入问题,包括拥有(U)SIM卡的3G注册用户和非3G注册用户。设计出3G注册用户通过WLAN接入B3G网络的流程图和主要程序;同时也提供了非3G注册用户接入B3G核心网络的解决办法和详细进程。  相似文献   

18.
全面分析成都地铁1号线同步引入2G、3G移动通信系统的实现方案,并对实施过程中碰到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鉴于新建铁路电力牵引供电系统的远动系统调试与有线光纤通道敷设的缓慢滞后存在矛盾,提出一种新型铁路电力无线远动通道和无线远动后台调试系统,分析了现有通信技术,并结合接入模式设计无线传输方案;通过3个阶段的方案具体实施,并将测试结果与指标进行比较,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该通道可根据站点的数量进行扩展,亦可作为应急远动通道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