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微波暗室吸波材料及其性能测试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波暗室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吸波材料的性能,文章针对微波暗室所用的吸波材料、暗室设计要求及其性能测试方法进行讨论,重点介绍吸波材料性能与常用的测试方法,并对宽带吸波材料也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EMC屏蔽暗室在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关键镜面区及路径损耗等问题的考虑,结合作者的实践经验。给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及解决方案;最后阐述了这些问题的解决对屏蔽暗室吸波材料的选型、屏蔽暗室改善的改善所产生的影响,还给出了电磁兼容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屏蔽暗室的镜面区、路径损耗的预测结果及其于此方案的性能测试曲线图。  相似文献   

3.
微波暗室静区反射电平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波暗室静区性能的仿真计算通常采用几何光学法,而这种方法对于高频场计算准确性较高,当微波暗室应用于较低频率时,再利用这种方法就会产生较大的误差。文章在探讨两种微波暗室静区性能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在微波暗室仿真计算时,对于高频段采用几何光学法,低频则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两种分析方法相互补充,能够较好的满足微波暗室静区指标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在高性能微波暗室技术设计中,由于静区指标较高,采用一般的几何光学技术不能进行准确计算,因此需采用几何绕射理论技术。文中对该技术在暗室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此外,在以前分析计算吸波材料的反射率与入射角的关系时常采用线性插值法,这会引入较大的设计误差,为此运用电磁波传播理论推导出了反射率与入射角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对比分析表明,新的函数关系可以消除设计误差。  相似文献   

5.
高性能微波暗室设计中的技术考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性能微波暗室技术设计中,由于静区指标较高,采用一般的几何光学技术不能进行准确计算,因此需采用几何绕射理论技术。本文对该技术在暗室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此外,在以前分析计算吸波材料的反射率与入射角的关系时,常采用性线插值法,这会引入较大的设计误差。本文运用电磁场理论推导出了反射率与入射角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对比分析表明,新的函数关系可以消除设计误差。  相似文献   

6.
由于应用于不同用途的电波暗室之间存在诸多共性,这就使得可以通过简单的技术改造或采取一定的措施,使一种电波暗室兼顾多种功能,从而发挥其最大的效益。文章从分析现有仿真暗室特点和电磁兼容测试需求出发,探索利用现有仿真暗室开展电磁兼容试验的可行性,给出了评定现有仿真暗室作为电磁兼容测试场地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并针对一些具体问题,给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计算微波暗室静区反射电平时,常采用点源发射模型模拟天线的特性,它适用于低频段或方向性差的天线。但在微波频段,由于天线有较强的方向性而不宜采用点源发射模型。采用菲涅尔一基尔霍夫绕射理论导出了适用微波频段的发射模型,并通过分析讨论指出,计算暗室的静区反射电平时,采用该模型较之点源发射模型而言将更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8.
暗室静区反射电平计算中的波束修正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微波暗室静区反射电平计算时常采用点源发射模型模拟天线的特性,它适用于低频段或方向性差的天线。但在微波频段,由于天线有较强的方向性而不宜采用点源发射模型。采用菲涅尔一基尔霍夫绕射理论导出了适用微波频段的发射模型。通过分析讨论指出,在暗室的静区反射电平计算时,采用该模型较之点源发射模型而言将更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9.
提供了针对组网状态的计算机的电磁泄漏时域和频域测试方法及结果,测试分别在吉赫横电磁波室(GTEM)和电磁兼容微波暗室(EMC)进行,对测试结果应用自行设计的数据处理平台进行了特征提取和分析.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开展信息窃取与反窃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电磁兼容性船模预测在电波暗室内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电磁缩尺模型理论,介绍电磁兼容性船模预测的理论和条件;推导了天线端感应电压、天线耦合度与缩尺比之间的关系;采用电波暗室作为船模预测的试验场地,进行天线方向图、天线耦合度(或隔离度)、近区场强等参数测试.由理论计算和大量试验分析得出:此方法用来确定舰船通信天线优化布置,了解电磁环境分布是正确可行的.采用虚拟仪器软件平台开发的船模自动测试系统,可实现在电波暗室内开展船模电磁兼容预测.  相似文献   

11.
针对常见的舰载单极套筒天线,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对仿真空间进行了Yee网格划分,并建立了该天线的数理模型。在工作频率为30MHz时,对天线进行了可视化仿真,通过对天线表面电流的幅度与相位进行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以及计算的精确性;同时,利用天线辐射相位分布图直观地分析了天线的辐射过程。仿真结果表明,针对舰载单极套筒天线的FDTD建模方法对舰载天线的辐射分析与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于时域有限差分(FDTD)数值仿真方法,网格生成是其重要前处理过程。大部分商业模型都使用三角形面片描述其结构,而FDTD必须使用六面体网格,因此必须使用合适的剖分算法将模型结构对齐到FDTD的计算区域。而目前基于原点探测的传统网格生成算法存在效率和精度等若干问题。基于射线追踪原理,通过检测网格射线族和三角形面片模型间的交点位置,求解模型结构和FDTD元胞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可高效、精确生成FDTD仿真算法必须的网格信息,并通过进一步应用多方向射线追踪方法,解决特殊模型结构可能导致部分模型的剖分信息不完整的问题。最后,通过将该剖分方法应用于带有战斗机的航母飞行甲板模型,并结合高阶共形FDTD方法,成功预测其在高功率电磁脉冲下的表面电流分布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舰载天线的可视化分析与设计,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建立了细同轴天线的电磁模型,并基于此模型设计了100~400MHz舰载单极套筒天线。通过仿真计算研究了天线几何参数对天线电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天线具有宽频带特性,但驻波比在高频段不够理想,因此进一步对天线顶端进行了阻抗加载。研究表明,在天线增益不高的前提下该加载方法有效地将驻波比控制在2.5以下。文中所采用的天线建模、设计、仿真以及电抗加载方法,对舰载天线的优化设计与电磁兼容分析均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航行船舶三维时域水动力分析问题,本文采用多域高阶边界元法(MDHOBEM, Multi-Domain Higher Order Boundary Element Method)开展研究,通过假设控制面,将计算域分为内域和外域两部分,内域采用Rankine面元法,外域使用自由面格林函数法,内外域联立求解。从内域、外域、波浪激励三个层面改进多域法的精度、计算效率,以适应不同工况需求。内域重新推导非线性边界条件,考虑入射波对绕辐射问题计算的影响,提高大幅波浪中运动计算精度;外域采用垂向积分形式自由面格林函数,提高格林函数积分计算的收敛性、稳定性及计算效率;波浪激励采用高阶谱(HOS, High Order Spectral)方法生成演化的波场,考虑波浪自身的非线性,提高对非线性现象的捕捉和模拟能力。以C11船为对象,研究内域非线性改进对船舶大幅运动计算精度的提高;以S175集装箱船为对象,验证外域垂向积分对运动及波阻增加计算效率和稳定性的提高;对比S175在线性波场和非线性波场中的运动,论证考虑非线性波场对运动计算的影响;以某内倾船为对象,研究不同层次改进对参数横摇现象捕捉的影响,验证非...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大型非自航绞吸挖泥船的防台问题,建立了绞吸挖泥船的水动力模型,采用准静力分析法和时域动力分析法分别计算不同工况下绞吸挖泥船的锚链波频张力和锚链最大张力。对比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科学地评估绞吸挖泥船的系泊承载能力。结果显示,准静力分析法和时域动力分析法都可以较好地用于绞吸挖泥船系泊能力的计算,绞吸挖泥船所配备锚链和锚可满足15级台风下的防台定位需求,保证该锚泊定位安全。  相似文献   

16.
简要说明了频域分析中的不规则频率问题,着重讨论时域分析问题。和以往用Fourier变换来讨论时域问题不同,本文对起始时刻不是t=-∞的情况进行进行分析,讨论用分布奇点方法求时域解时不规则频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华阳  王飞  任平  熊波 《中国水运》2014,(3):137-138,141
时域宽带天线一般用于收发电磁脉冲信号。通过对表征宽带天线时域特性的基本参数的分析和微波脉冲时域测试天线电性能研究,设计一种基于共面波导馈电原理的超宽带小型化环状天线,并利用仿真和试验进行了验证和测试。  相似文献   

18.
应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分析甚低频在地电离层波导中的传播特性。使用时域电磁场数值计算方法计算白天全海水传播路径电波传播的衰减,分析复杂边界条件中VLF电波传播损耗,并对波导边界变化对VLF传播特性的影响作了讨论。计算结果表明,加法能够准确地仿真VLT在地电离层波导中的传播特性,并能充分的反映波导边界参数变化对VLF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周利  王磊 《武汉造船》2009,(4):154-157
以低频时域水平运动方程为基础,考虑各种低频载荷作用以及动力定位模型,建立起一种船舶动力定位的时域模拟系统,对某一驳船在只有动力定位系统和拥有锚泊辅助动力定位系统的情况下进行时域模拟,并比较了两种情况下的定位性能和功率消耗情况。  相似文献   

20.
基于有限差分(FDTD)原理,采用VC 语言,编制了针对舰船外形设计的雷达散射截面计算程序,通过对二维简单模型的计算,证明FDTD方法及其程序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并对两种类型的二维舰艇模型在TM波和TE波辐射下的双站雷达散射截面积(RCS)进行计算和分析,为舰艇外形RCS隐身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