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引言 公路路表排水对道路的使用性能及寿命至关重要。如路表有积水存在时.则会造成如下危害:  相似文献   

2.
排水性沥青路面空隙率高达21%左右,连通空隙率达到16%左右,雨天路表水能迅速渗透到排水路面结构层,通过连通空隙横向排到路侧,有效的防止了由于路表积水造成的行车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3.
路基内部有积水长期存在会导致道路冻胀翻浆,所以此类道路路基内部排水极为重要。首先要找到造成路面内部积水的原因。并对道路路基土的类别进行区分,最终针对性地作出处理方案。通过对绥化路控山水形成原因,水量计算以及处理方法的研究,为其它道路排水工程类似问题出现时提供一种解决方式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4.
山区高速公路路面积水影响行车安全和道路运营。通过对某山区高速公路路面积水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增设中央分隔带排水设施、改造或加设急流槽等措施。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可提高路面泄水能力,有效解决路面积水问题。  相似文献   

5.
城市道路排水系统是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排水设计不合理将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同时道路积水不能及时排除对城市环境、居民出行及交通安全会造成很大的影响.针对城市道路排水设计中常见的设计缺陷,对城市道路排水合理设计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以期引起设计工作者们对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研扬州城区道路积水现状,分析积水成因,造成积水主要有设计标准偏低、雨水排放途径单—、自然排水河道偏少、汛期河水水位偏高、污水漫溢影响排水等五个方面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通过芙蓉镇服务区排水沥青路面工程和衡桂高速公路易积水路段采用排水沥青路面技术进行的处治工程,阐述了排水沥青路面技术在湖南省新建高速公路及旧路处治中的使用情况。排水沥青路面具有的大孔隙结构,减少了雨天路面的积水,从而提高了雨天的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路面积水不仅会降低路面抗滑系数,使得车辆高速行驶时易形成水漂;而且积水被高速运动的车轮扬起易形成水雾,影响行车安全;路面长时间积水还将导致水分渗入路面结构,造成沥青路面水损害,减少路面使用寿命.从设计、施工、养护等角度分析路面积水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治方案,为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高等级公路排水设计的特点,阐述了路基排水设计,并对一般路段和超高路段的路面排水设计进行了分析,论述了中央分隔带的排水设计,提出了路面结构排水防渗措施,以保证路基路面结构稳固,防止路面积水影响高速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0.
路基翻浆现象主要发生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季节性冰冻地区。翻浆的发生,不仅会破坏路面妨碍行车,严重的还会中断交通,对国民经济、国防战备都具有一定的危害。 翻浆的定义 翻浆是指路基含水率过大,强度降低,在行车作用下路面发生弹簧、裂缝、鼓包、冒泥等现象。 翻浆的原因 水的影响 因地表水排水不良、上层滞水、地下潜水、层间裂隙水等水类影响,会导致路基潮湿,使路基含水量过大甚至达到饱和状态,造成路基强度的降低。这时路基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会出现弹软、沉陷、翻浆。水是造成道路翻浆的一个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概况 隧道衬砌渗水是公路工程八大质量通病之一,如果公路隧道出现衬砌渗水或路面溢水,造成路面湿滑,不利于行车安全,会诱发交通事故。在严寒地区,渗漏水反复冻融还会造成衬砌混凝土开裂和变形,影响使用的耐久性。此外,还会对隧道内的机电设备造成危害。公路隧道要解决好防排水问题,除采用综合治理的办法进行防排水设计外,防排水施工质量控制尤其关键。  相似文献   

12.
李研  李康  林鹏 《交通标准化》2011,(17):102-105
凹形竖曲线底部排水口是路面表面排水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暴雨作用下,其需要排出的水流量较一般天气、连续坡段要大得多。如何快速有效地排出路表积水是保障路面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排水口排水能力分析主要有经验公式法和理论分析法,在经验公式中,排水截留量计算没有考虑不同的流速、水深对排水量的影响,这与实际的流动过程有一定的差距。运用专用流体软件Fluent对不同形式排水口排水能力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经验法进行对比研究,利用数值模拟结果对经验公式进行修正,可为凹形竖曲线底部不同形式排水口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海绵型道路有着出色的排水能力,在雨天时能较显著地提高交通安全,然而其排水设计应与道路几何设计协同考虑。基于海绵型道路路表渗流与产流的规律,建立了二维与三维路面渗流模型。模拟后的结果表明排水情况与车道数为负相关;在车道数增加的情况下,排水功能与横坡为正相关;若横坡坡度相同,纵坡的增加会延长排水路线,导致排水性能变差。基于海绵型道路排水功能保证,对海绵型道路横断面设计参数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4.
公路常受积水渗漏的病害影响,排水系统是公路工程的关键组成部分,用于排出路面积水以免引起异常病害.以城市公路项目为例,分析道路排水设计的抗病害作用,阐述一些新工艺在公路排水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排水性沥青路面设计和评价方法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排水性沥青路面沥青用量和孔隙率的确定方法与普通沥青路面相差较多,应增加评价方法与指标。利用结合料流淌试验和Cantabro磨耗试验来确定排水性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是一种较好的方法。试验研究表明,排水性沥青混合料在雨量充沛的地方能够较好地排除路面积水,减轻行车水雾,增大路面摩阻力,保证行车安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现代交通技术》2006,3(4):57-57
雨天路面积水多,路面滑容易出车祸.“雨雾天气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控制技术”项目的开展将解决雨天积水和雾天预警问题.该项目通过研制排水路面.采用新型的路面结构加强道路自我排水功能,防止路面积水,并建立雾天判断系统给司机以路况提示。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行车道车辙不仅降低了路面的行车舒适性,还可能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车辙超过一定深度,就会在下雨天形成积水,出现汽车“水漂”现象。因车辙造成的路面横向和纵向不平整,还容易导致夜间、雨天快速行驶的小汽车在变换车道时失去方向控制,酿成交通事故。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普遍采用了刚度大的水泥稳定粒料基层,路面结构的车辙变形主要集中在沥青面层内。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揭示多车道高速公路超高过渡段积水分布规律,基于流体动力学理论,选取典型多车道高速公路超高过渡段设计参数,利用道路BIM设计软件建立了40组三维道路模型;分析了路面积水量和排水设施径流量的关系,建立了考虑排水设施与路面构造深度影响的降雨模拟方案;采用离散相模型和多相流模型耦合,模拟了降雨条件下的路面积水状态;分析了不同组合参数下的超高过渡段积水厚度数据,得到了合成坡度、道路宽度、降雨强度与超高渐变率对积水厚度的影响模式,计算了各车道最大积水厚度,分析了六车道、八车道高速公路积水横向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积水厚度与合成坡度、超高渐变率负相关,与降雨强度、道路宽度正相关,其中降雨强度对积水厚度的影响最大,超高渐变率对积水厚度的影响最小;合成坡度为2.02%~8.54%,降雨强度为1~5 mm·min-1时,多车道高速公路超高过渡段最小积水厚度为0.58 mm,最大达到28.35 mm;当降雨强度为5 mm·min-1时,高速公路超高过渡段内外侧车道最大积水厚度差异明显,六车道由内侧车道到外侧车道的最大积水厚度比例为1.0∶3.1∶3.3,八车道为1.00∶0.96∶1.03∶1.36;多车道高速公路超高过渡段积水厚度峰值先出现在道路中间附近,然后向外侧移动,最大积水厚度一般出现在外侧车道。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建设中,越来越多的高架桥、立交桥应用于交通运输方面。但是,由于它们桥梁长、纵坡变化大,若是不能很好的处理桥面排水问题,将会造成桥面的积水、渗水,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会影响到桥面的铺盖。从城市桥梁桥面排水设计的角度,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20.
针对超高外侧路面容易积水造成车辆侧滑的安全问题,开展了采用排水沥青路面处治超高渐变段路面积水的研究.进行了排水沥青混合料PA-13的配合比设计,确定了其合理级配和最佳沥青用量4.6%,设计空隙率为21%.依托南岳高速公路项目,对积水路段进行了试验路铺筑,优化了适用于PA-13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及碾压工艺,提出了针对现有路面改造的排水路面铣刨加铺方案.结果表明:排水沥青路面在解决南岳高速公路超高渐变段路面积水问题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为养护工程处治积水路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